“希望”X小型航天飞机试飞

来源 :太空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xinhuiais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0月18日,日本的“H-2轨道飞机试验机”(HOPE-X,即“希望”X)小型无人航天飞机的一个缩比模型进行了首次试飞。这一试验机名为“第一阶段高速飞行试验机”(HSFD-1),采用喷气发动机作为动力,重735千克,长3.8米,大小是拟议中的“希望”X的四分之一。它从基里巴斯圣诞岛上的一座机场起飞,飞到了约5千米的高度,速度达到0.6马赫。此后它自动进场,并在长1800米的跑道上着陆,试飞获得圆满成功。11月份,HSFD-1还将继续试飞,以进一步试验其自动进场着陆技术。编号HSFD-2的另一架试验机形状与HSFD-1相近,但不带推进装置和起落架。HSFD-2的试验工作将与法国国家空间中心和瑞典航天公司合作于2003年在瑞典基律纳进行。它将由气球携至30千米高空释放,以试验大气层内的高速飞行技术。(江山)
  
  “中国资源二号”卫星发射成功
  
  10月27日11时17分,“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成功地将第二颗“中国资源二号”卫星送入轨道。这也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68次飞行。
  “中国资源二号”是传输型遥感卫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主要用于国土资源勘查、环境监测与保护、城市规划、农作物估产、防灾减灾和空间科学试验等领域。
  “中国资源二号”卫星曾于2000年9月首次发射,至今仍在太空超期“服役”,且运行正常,两年来已获取了大量的遥感数据。第二颗“中国资源二号”卫星成功发射后,双星将共舞于空中。同时,由于第二颗“中国资源二号”卫星在第一颗卫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有关技术设计,图像质量将优于第一颗星。
  “中国资源二号”卫星的稳定运行和再次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航天遥感技术日臻成熟,这将对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阳光)
  
  联盟U火箭发射失败
  
  10月15日,俄罗斯的一枚联盟U型火箭在从普列谢茨克发射场起飞后不久失败。这是这种火箭的1672次发射。据报道,火箭起飞后约16秒,一级4台锥形助推火箭中的一台出现异常,29秒时火箭爆炸。爆炸产生的残骸对发射设施造成了破坏,并造成一名军人死亡,另有20人受伤。此前联盟号火箭已连续成功发射了75次,其中有11次为载人飞行。此次发射的有效载荷是“光子”M1先进微重力研究卫星,星上载有俄航空航天局和欧空局的实验装置。
  据初步调查,造成失败的原因是一台捆绑助推器内所用的RD-107发生故障。这台发动机起飞伊始便出现压力不稳定现象,最大压力超出平均压力的5~6倍。一条过氧化氢管路显然发生了破裂,致使压力和推力明显下降。为保证可靠性,苏联/俄罗斯对用于飞船发射的联盟号火箭采取了严格的专项措施。自1975年起,联盟号火箭已成功发射了150多艘联盟号载人飞船和进步号货运飞船。这期间唯一的一次意外发生在1983年。当时发射台着火,航天员在飞船爆炸前乘应急逃逸火箭逃离了危险区。(阳光)
  
  新型飞船安抵国际空间站
  
  10月29日,俄罗斯一枚联盟FG型运载火箭在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顺利地把一艘国际空间站救生飞船联盟TMA送入了太空。这是联盟TMA型飞船的首次飞行。该飞船与联盟TM外观基本一样,但内部做了调整,可乘载个子更高些的航天员。船上经改进的系统还会简化未来太空游客的培训工作。经过两天多的飞行后,飞船于11月1日与空间站对接。船上乘有两名俄航天员和一名来自保加利亚的欧空局航天员。飞船与空间站对接期间,航天员们完成了从新飞船上卸下货物、进行科学实验和为原停靠在站上的联盟TM救生飞船返回地面做准备等工作。国际空间站上目前随时备有一艘三人联盟号飞船,以供长住机组人员在紧急情况下逃生之用。按俄有关规定,该飞船每6个月要更换一次。由于10月15日一枚联盟U型火箭在普列谢茨克发射场升空不久爆炸及最近发生的莫斯科人质事件,这次发射不仅进行了更细致的射前检测,还采取了严密的监控和保安措施。(江山)
  
  “卡西尼”首次拍摄土星
  
  美国航宇局的“卡西尼”探测器已在飞往土星的途中向地球发回了这颗带有彩环的行星的首张照片。在这张照片的左上方还有一个小白点儿,那就是土卫六。“卡西尼”是5年前发射升空的。它将于2004年7月1日正式进入绕土星运行的轨道,而陪同前往的“惠更斯”着陆探测器将在2005年1月14日落向土卫六,对这颗有可能是微生物生命绿洲的土星卫星进行探索。目前“卡西尼”上的各分系统工作正常,星上相机已早早开始了“准备活动”,预拍了一套土星照片。虽然因为距离尚远,目前发回的照片还远谈不上有多么壮观,但它证明星上仪器正在正常工作,因而有望在正式“上场”后给我们带来惊喜。2004年初,“卡西尼”将拍摄土星环和土星大气的照片,而天文学家们将利用这些照片来寻找尚未被发现的土星小卫星。“卡西尼/惠更斯”探测任务是美国航宇局、欧空局和意大利航天局的合作项目。(阳光)
其他文献
与汽车和飞机都靠发动机的推力前进一样,神舟飞船在太空中运行也是靠发动机推动的。所不同的是汽车和飞机上的发动机是依靠油料与空气中的氧气混合燃烧,产生气体推力,因此,它们都离不开空气中的氧气。而飞船上的发动机是液体火箭发动机,在没有氧气的太空中飞行,因此,飞船发动机在工作时不需要空气中的氧气,是由一种称作氧化剂的含氧液体提供燃料燃烧所需的氧,或者直接由燃料催化分解产生气体,燃烧气体和分解气体通过喷管喷
期刊
神舟5号航天员航天服什么样?    我国航天员目前由于没有太空行走的任务,因此,“神舟”五号航天员这次飞行没有穿舱外航天服,而只穿防护救生服即舱内航天服。我国的航天服是白色的,局部镶有兰边,航天服的心脏部位安装了一个可以转动的 圆形按钮,其作用是调节衣服内的压力、温度和湿度。上衣的左下部位有两根导管,与氧气和二氧化碳气瓶相连接,右下部有一根导管,与通信系统相连接。除了头盔和手套,整个航天服的材料均
期刊
与以往“神舟”系列发射时间不同,中国载人航天首次飞行选择在白天发射。载人航天工程发射场系统总设计师周建平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选择在白天发射,主要是考虑白天温度有利于发射人员工作,而且万一发生意外可充分保障航天员的安全。  按照中国载人航天首次飞行计划,航天员乘坐飞船在太空绕地球飞行 14 圈,时间大约 21小时。选择白天发射能够保证飞船返回地面时同样是白天,有利于地面搜救人员找寻目标。  航天发射
期刊
随“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顺利升空,航天员杨利伟成了浩瀚太空迎来的第一位中国访客。这位38岁的航天员开始了他56万千米的遨游太空之旅——    航天训练,他是最棒的航天员之一     在成为航天员之前,杨利伟是一位拥有1350小时飞行经验的强击机和歼击机飞行员。他在空军的战友对他的评价是:身体好、爱钻研、肯奉献、协同意识强。在长达两年的严格选拔中,经过基础理论训练、体质训练、航天环境适应性训练、心理
期刊
飞船既然是航天员的家,就要有家的安全和温馨。飞船总设计师戚发轫带领飞船设计人员为航天员考虑得很周全,布置得很精心。飞船座舱装修得挺讲究,舱内仪表是黑色的、走电线的内壁呈灰色,而座椅的四周贴上了乳白色的阻燃布,用类似尼龙搭扣的东西粘贴在舱壁上,像一道干净、整洁的墙围子。    仪表系统——航天员“小秘”    航天员座舱里的仪表系统是飞船设计师为航天员准备的“小秘”,她全身心地呵护航天员,无微不至地
期刊
新闻背景  6月23日,“法轮功”利用非法信号攻击鑫诺卫星遭到还击后,并未善罢甘休。自9月8日以来,法轮功邪教组织又多次恶意干扰鑫诺一号卫星上Ku-2A、3A转发器传输的中央电视台“村村通”节目、部分省级电视台节目,尤其是9月10日开始,连续几天,对Ku-6A中国教育电视台的5套电视节目和数十套IP远程教学课程进行恶意攻击,严重影响了鑫诺公司业务的正常运营,同时严重侵犯了人们接受教育、享受人类文明
期刊
你对天文学的了解有多少?我的意思是,真正的了解——完全的、自信的、敢断定的、百分之百的、绝对的、确凿的知道。  一知半解是“似是而非”滋生的温床。以下就是一些常见的“天文常识”,他们貌似真理,但事实上却是谬误。它们中有没有哪个正潜伏在你的大脑里呢?我敢打赌至少有一个!  就让我们来看看到底有多少东西是你自认为知道,但实际上却并不知道的。让我们捉出那些潜伏在你“常识”里的“BUG”。  ■ 菲利
期刊
  
期刊
9月18日,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了风云一号D气象卫星和海洋一号A卫星在轨交付暨风云三号卫星合同、海洋一号B星协议签字仪式。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装备部分别与中国气象局、国家海洋局进行了风云一号D卫星和海洋一号A卫星交付签字;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还与中国气象局签订了风云三号气象卫星研制合同,与中国国家海洋局签订了海洋一号B卫星启动协议。这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中又一件大喜事,对此卫星研制和地面应用系统的
期刊
常言说:“龙生九子各不同”,太阳系中的九大行星也是禀性迥异,从火星向外的木星就是一颗非同寻常的得星。    木星有多大    太阳系中,木星无疑是行星中的“大哥大”。它的赤道半径达71400千米,为地球的11.2倍,如果把我们地球比作一颗小小的绿豆,木星就相当于一个中等大小的西瓜。如果是在木星上作环球旅行,绕赤道一圈的行程将有45万千米——这比我们到月球去(38万千米)还要远得多呢!木星的质量也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