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治理

来源 :现代企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tea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报表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未能反映该会计主体真实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从而给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了虚假的情况,给决策者们制定相关的决策带来了不利影响的一种现象。会计信息失真是一个国际性、历史性的问题,也是世界各国当前需要着力研究解决的重大问题。目前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在各个领域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有的甚至还比较严重,这不仅削弱了会计工作为经济服务的职能,还直接危害国家经济健康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会计信息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强。因此必须加大力度,事先防范会计信息失真问题。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1、主观原因。①会计责任主体不明确。在当今社会,会计人员“站的住的顶不住,顶得住的站不住”也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一些敢于坚持原则、认真发挥监督职能的会计往往不能长久,有的遭了“冷眼”,有的被“轮岗”,甚至辞退等打击报复。在种种压力下,会计监督流于形式,会计人员与单位负责人串通一气,大肆做假账,设小金库,滋生各种腐败。②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修养有待提高。会计造假中,也有会计人员受个人利益的驱使,放弃职守或知情不举、伙同作弊,或监守自盗、以身试法;也有的单位基础管理薄弱、家底不清、资产不实,会计人员素质不高、责任心不强等,无法对外提供真实、准确的会计信息。③人为因素,从源头造假。原始凭证是经济业务事项发生或完成时取得或填制的,用来证明经济业务事项发生或完成情况的书面证明。在现实生活中非法取得或填制、伪造或编造原始凭证以骗取收入,中饱私囊,会计人员依据不真实的原始凭证进行核算不少内部制度不完善,无论国有或非国有,大型或小型企业的财务制度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缺陷,如账账、账实、账证、账单不符,会计科目使用不当,入账的原始凭证不合法等;法律法规约束力相对下降;因而一些企业弄虚作假,人为操作会计信息,有的企业及其领导人为达到偷逃国家税收、完成上级任务、个人出政绩等目的,不惜采用转移收入或费用,随意变更会计报表合并范围,人为调节利润,向不同的使用者提供不同的报表等违规手段操纵会计信息。
  2、客观原因。①会计核算前提的假设。核算前提假设是基于会计假设基础上的客观设计,尽管具有适用性,但并不一定具有适应性。影响经济组织外部因素的不断变化也要求会计处理技术体现个性差异,前提假设受到了个性挑战。适用与适应的现实需要难以满足,于是实务中便出现了“按照”、“套用”等人为对策。由于“按照”、“套用”的业务事项的对象及时间空间差异,加之主观对对象的理解不同。因此即使是同经济业务事项,也就仅能从是否有用的角度评判。②会计政策的选择。会计政策的选择性提供了代理人的会计选择权利。选择的效率性必然会导致代理人在行使会计权时,利用契约的不完备,安排有利于私人的契约成本,从而产生机会主义。在激励约束机制尚未健全的情况下,机会主义行为受到代理人选择权的保护,人为操作会计政策现象便可能发生。政策由会计选择的自由度,在政策弹性和由此产生的机会主义人倾向的共同作用下被放大。会计信息的虚假由非法变成现实的“合理”的客观存在。③会计信息的披露: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及附注构成的信息披露是不完备的。如果将估计信息视为相对独立的“物品”,那么,它也具有相应的“制造者”和“消费者”。任何一个“制造”或“消费”会计信息的主体,都能或至少是期望能从“制造”或“消费”的行为中获取收益。在“制造”会计信息中认为作假是基于会计信息披露缺乏制度化、法律化的刚性约束。尽管《会计法》对责任人追究了“制造者”会计信息失真的法律责任,但执法空间的存在,使得这种追究已从根源上杜绝会计信息失真的发生。假如在一定时期的制度安排鼓励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并对实施这种行为的主体给予奖励,甚至惩罚提供高质量会计信息的主体,那些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主体又能获得不菲的收益,则市场上普遍流行的会计信息虚假成分必定居多。同时在会计信息披露时,追加具有独立权威的会计审计,但至少可以从结构上控制会计信息失真发生的可能性。因此,会计信息披露无论是制度的安排还是结构上的缺陷,客观上培养了会计失真繁衍的土壤。④绩效考核及用人制度。现行的企业绩效考核不再是单纯衡量一个企业的经营状况,而更多地赋予了政治的成份。出于政治目的的需要,部分企业负责人乃至地方政府非常重视会计信息的“数量意义”,对其质量的关注只停留在文件和会议上。这是因为按照现行的用人制度“企业的亏损将丧失责任人仕途上的升迁机会、政治好处的获得刺激了弄虚作假的快速模仿。会计数据不真实,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较为普遍。目标管理作为保障未来绩效稳定取得的手段,能充分挖掘企业潜能,推动资源有效配置。但由于目标刚性约束效益的存在,上下联合作假已成为不公开的秘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既是对这种现象的贴切反映,又是对现行考核方式和用人制度滋生了会计虚假信息的诠释。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对策
  
  要治理会计信息失真,就要采取综合的治理对策:
  1、完善会计工作体制。①严格执行《会计法》规定的“国有企业负责人、事业单位和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人员的任免应当经过主管单位同意,不得任意调动和撤换。”促使会计人员充分发挥会计监督作用。②实行会计委派制,全面营造会计独立的格局。在对单位的管理上,委派一位和受托者没有任何经济利益关系的第三者,使其摆脱与单位之间的依附关系,脱离委托者的控制,保持相对独立性,而不受单位领导干预,从而使其按照法规搞好会计工作,并对生产、经济等情况进行全方位的反映和监督。③建立健全会计委派制的相关法规。政府部门应对会计委派制定统一的办法,对各省市和地区的委派形式、程序、对象、范围和委派会计人员的具体职责提出统一的要求,以便更好地指导会计工作。
  2、健全有效的法规体系。会计工作虽然有《会计法》来规范,但总体来说,既不完善,也不成体系,且因无具体的实施细则,缺乏操作性,对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没有明确的惩处规定,对此最需要的就是建立一个有效的法规体系。这个体系应该包括以下几方面:①实行会计委派制即由政府或产权单位作为所有者,向国有单位和集体企业委派会计人员,受委派人员代表委派部门监督被委派单位的会计行为和经济活动,通过会计核算参与其内部管理。②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的方法包括组织机构控制、授权批准控制、会计系统控制、预算控制、风险控制、财产保险控制、人员素质控制、内部报告控制、电子信息控制等。③实行会计人员定期审计和离任审计制度。这种审计除了报表以外,还要检查其他相关会计资料及其与会计相关的一些财产物资。在定期和离任两审制度中,还要规定进行审计的时间、对象、范围、方法、程序、报告及其结果的处理等。④实行责任追究制。在通过审计或其他方式发现会计信息失真后,要追根到底,彻底查清责任人,不能囫囵吞枣、模棱两可,必须分清责任严肃处理。⑤加大惩处力度。首先,建议人大将会计信息故意性失真作为犯罪形式列入刑法。其次,学习借鉴外国的经验,我国可以考虑成立会计司法的机构,行使对信息故意性失真的监督,以加大威摄力度。再次,强化惩罚力度,不但令会计信息失真的作俑者得不到丝毫便宜,且让其付出更高的代价。要改变过去罚则中的补偿性。
  3、改善会计工作的社会环境。国家要从宏观上改善社会大环境,提高整体社会的诚信度,全面开展公民的信用意识教育,形成包括政府、领导干部、法人代表、执法者及所有从业的公民,让失信者没有生存的空间。当然形成这种良好的社会环境并不容易,这是一个大的系统工程,它与历史文化环境、经济环境、法律环境都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只要我们各领域、各阶层、各行业都重视起思想道德建设,增强公民的法治意识,优化整个社会的信用环境,会计信息失真现象自然会在走向文明社会中消失。
  解决会计信息失真是一个既容易又复杂的实务问题。说它容易,是因为这个问题本来不应当成为一个问题;说它复杂,是因为会计信息与会计信息提供者的利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他们为了避免承担责任、最大限度地享受权力和利益,在主观上具有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强烈动机。因此,会计信息的真实与公允是会计信息使用者和管理者与会计信息提供者博弈的结果,这种博弈将会一直持续下去,从而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也是一个较长时期的任务,不能希望一蹴而就。
  (作者单位:郑州开新电力服务有限公司)
其他文献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尽管BPM从来没有真正的像其他企业管理软件那样大肆宣传过,但是越来越多的独立IT评论家认为,未来一到两年中,BPM在企业中大规模应用的兴起是必然的.
管理理论界对企业文化的研究始于美国。我们国内以企业文化的研究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期,但时至今日,我们对企业文化的研究似乎陷入了困境,对这个舶来品我们的国人有着疑惑、渴望和焦虑的复杂感情。理论家的茫然和企业文化理论本身的模糊,带来了实业界思想上的混乱和实际操作中的茫然无措。这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    中小企业企业文化认识上的问题    1、企业文化的特征。企业文化作为根植于企业内部的一种文化现象,
产品概念创新营销的内涵    产品概念创新营销是上世纪90年代兴起的概念营销的—种营销理论模式。它是指企业将其产品(或服务)的特点与消费者的需求( 潜在需求和现实需求)紧密结合,在差异化战略的基础上,通过推出—个特定的新奇概念,借助大众传媒向消费者传播产品所包含的时尚观念、文化情愫、科学技术知识及其对生活的积极影响,从而获得消费者的认可,引起他们的共鸣,进而使其萌发对产品需求的—种营销模式。它采取
一个企业的信息分布在不同的部门和分支机构中,甚至分布在不同的财务软件、ERP、CRM系统中,随着企业的发展,这些电子数据也在逐步膨胀.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随着企业所处的文化背景、政治法律环境、生产力水平和企业的内部法人治理结构等因素变动而变化。对于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是什么,目前理论界尚无统一的定论。笔者在此谈谈个人的看法。  关于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目前流行的说法有股东权益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等等。应该说,各种说法都有其科学的地方,只是考虑的角度不同而已。  一、关于股东权益最大化  以上市公司为代表。公司股东以个人股东居多,这些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客户需求的变化,企业仅靠自身力量在竞争中获得优势将越来越困难,而企业实施业务外包战略将是提高企业竞争力优势的有效途径之一。     企业核心业务的界定    一般来讲,公司的核心业务被认为是能给企业带来相对竞争优势以区别与其竞争对手的业务,如企业的研发,企业的营销,企业的文化建设,机构设置,人力资源的管理等。公司的核心业务对公司来说具有重要的战略性意义,是公司的本质之所在,企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而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胡锦涛同志精辟地概括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和特征,即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构建和谐社会是全社会各类组织、各阶层人员共同的任务。作为重要社会组织的企业,不管属于什么性质、什么类别都要通过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为和谐社会建设作出应有的努力。企业社
关于'小的是美好的'还是'大的是美好的'的讨论由来已久.最近,一本名为《小的是美好的》著作给出了中肯的建议.舒马赫,英国著名经济学家,一直十分注重研究现
两权分离产生了委托代理关系,进而出现了信息不对称,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为此,注册会计师行业便产生了。但是,注册会计师和平常人一样,是个追求自身利益或效用最大化的人,容易产生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从而增加了市场的交易成本。在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框架下,注册会计师监管体系是一种制度安排,是整个社会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用来约束注册会计师(会计师事务所)在谋求财富或个人(本所)的效用最大化中个人(事务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