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历史演进、实践路径、价值意蕴

来源 :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same19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面从严治党是中国共产党加强执政党建设的关键之举,体现了党勇于自我革命的鲜明品格.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总结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历史经验,将全面从严治党作为锻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领导核心的行动指南,拓展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发展壮大的逻辑进路.新时代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我们党需要在实践层面以“全面”为基础、“从严”为关键、“治理”为重点,不断提高管党治党水平.这既体现了党对自身建设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知,也充分彰显了党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意蕴.
其他文献
新媒体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它要求以开放性促进融通,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高效共享;以个性化促进针对性,满足受教育者不同需求的自主选择;以新媒体思维转变教师角色职能,整合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要实现新媒体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需要教育管理部门加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制度的宏观改革,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方法论指导和价值观引领作用,持续开掘新媒体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无限潜能.
红色基因蕴含着深厚的爱国思想,是少数民族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思想文化资源.要充分认识和把握红色基因融入少数民族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意义、基本原则,充分挖掘、激活、传承红色基因,并将它融入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之中,切实增强少数民族大学生对伟大祖国和中国共产党的认同.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国际合作交流是大学的基本功能,这些功能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支撑着大学综合实力的提升.人才培养在大学整体功能中处于中心地位,重视人才培养是世界一流大学的共识,切合当代中国经济社会的迫切需要.为此,一方面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全面带动大学整体功能的提升;另一方面要将大学整体能力提升的成果反哺于人才培养.
国有企业通过开展高质量党员教育培训工作,不仅有利于国有企业党员明确自身使命责任,加强国有企业党的建设,也对推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国有企业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总体质量不断提高,但是部分国有企业仍然存在党员“四个意识”不牢固、师资队伍不健全、培训内容缺乏实效性与针对性、教学与学习方式单一、考核机制不配套等问题,这制约了国有企业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质量的提高.为此,应以《2019-2023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为基本遵循,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首要政治任务,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题中应有之义.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与民族的希望,增强文化自信有助于大学生更好地塑造自我、理性看待外来文化和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是一项必须长期坚持的系统工程,既需要大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国家的多方合力,共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在文化自信中实现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科学阐释了中国共产党“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与马克思主义“行”的逻辑关系.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共产党“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的理论前提;中国共产党“能”是马克思主义“行”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的主体条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是马克思主义“行”和中国共产党“能”的现实体现.实现三者良性互动的关键在于中国共产党高度的理论自觉和坚定的理论自信.
就普通大众而言,制度自信根植于其日常生活体验,与实实在在的幸福感紧密关联.在全媒体时代,民众制度自信容易受到外来信息、他人言论、自我认定等方面的干扰,需要系统引导和积极培育.全媒体时代要有效培育民众制度自信,需线上线下统筹,把培育制度自信与认知世情、国情、党情、民情统一起来,把培育制度自信同推进改革创新统一起来,把坚定制度自信与新时代的伟大斗争统一起来.在此过程中,全媒体要抓好发展成就的系统展示,引导人民大众不断夯实制度认同;抓好发展道路的历史比较,引导人民大众自觉领悟制度优势;抓好核心价值观的宣教传播,
当前,中国已经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青年作为这一历史进程的参与者、见证者和创造者,要时刻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努力肩负起“不负时代,不负年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的使命.文章从文化自信对青年时代使命的重要性出发,指出在当前部分青年中依然存在着误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误传革命历史、误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问题,严重影响了青年的时代使命担当,并从文化自信视域下提出增强青年时代使命感的三条基本路径.
在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将大数据应用于矛盾纠纷化解不仅是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实现社会治理智能化的必由之路.以数据技术嵌入社会矛盾纠纷治理的“智治”模式,将对社会矛盾纠纷治理各方面实现新的价值重塑,即从传统管理到数据治理的思想重塑、从传统“人治”到技术“智治”的手段重塑、从单一主导到主体多元的主体重塑以及从效率低下到效能提升的结果重塑.在具体实践中,L市社会矛盾纠纷“智治”存在着数据思维缺乏、信息孤岛、数据分析和应用不足、数据治理的体制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为此,必须要从重塑治理思维、开放数据共享、实施
在健康中国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背景下,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老龄健康产业的发展.文章界定了老龄健康产业的概念、分类与特征,认为在界定老龄健康产业概念时,应充分考虑老龄社会视角和生命历程视角.同时,分析了目前老龄保健品、老龄康复辅具、疾病预防与健康管理、养老服务、医养结合、康复护理等老龄健康产业的发展现状,对未来老龄健康产业在需求侧与供给侧方面的发展趋势作了分析研判.认为未来中国健康需求将呈现众多新变化,预防保健、中医药产品与服务、健康管理、医养结合、智能化老龄健康市场等相关产业将会迎来重要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