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题中应有之义.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与民族的希望,增强文化自信有助于大学生更好地塑造自我、理性看待外来文化和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是一项必须长期坚持的系统工程,既需要大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国家的多方合力,共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在文化自信中实现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
【机 构】
:
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 湖北 武汉430079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题中应有之义.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与民族的希望,增强文化自信有助于大学生更好地塑造自我、理性看待外来文化和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是一项必须长期坚持的系统工程,既需要大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国家的多方合力,共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在文化自信中实现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
其他文献
为适应微网络环境的变化,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按照微信息技术运行原理和要求完成思想政治教育任务,日渐形成模拟画像、协同发展、多元动态和体验认同四种思想政治教育新方法.其中,模拟画像法表现为全景数字化和精准画像的方式;协同发展法表现为相通融合、兼顾整合和借鉴互补的方式;多元动态法表现为跨界发展、虚实结合和动态共进的方式;体验认同法表现为关注动员、沉浸体验和激发认同的方式.综合运用微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既是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内在要求
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对大学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人格塑造、行为养成等具有重要影响.新时代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具有立德树人、增信育人、督行促人、解困助人、以文化人的丰富内涵,要在思想引导、行为养成、情感渗透、评价激励“四位一体”的内在理路下,促进大学生知、情、意、行和谐发展,需要通过完善工作机制、强化队伍素养、创新实践方式等路径,不断提升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助力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成才.
当前,学校道德教育主要面临着学校对道德教育的重视不够、道德教育理论难以取得新突破以及道德教育实践表现出形式化倾向等困境.学校道德教育困境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道德教育的职责向内集中于少数教师、教育者“被动”接受外部教学要求和道德教育结果向外反馈受阻.对此,需要突破道德教育的边界,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共同体,以教育治理的思路统筹安排学校道德教育,建立更具有包容性的道德教育评价体系,为道德教育参与者发挥主动性、相互合作提供基础,从而破解道德教育的困境.
乡规民约在促进乡村“三治融合”,提高基层治理水平方面具有独特的价值和作用.然而,乡规民约还面临自治色彩淡化、法治精神缺失、德治资源匮乏、权威地位弱化、执行效力削减等实践困境.破解之道在于提高乡规民约的规范化水平,优化乡规民约的制定程序,实现乡规民约与国家法律的衔接融通,推动乡规民约获得公共精神的滋养,提高乡规民约的权威性和执行力.
新媒体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它要求以开放性促进融通,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高效共享;以个性化促进针对性,满足受教育者不同需求的自主选择;以新媒体思维转变教师角色职能,整合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要实现新媒体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需要教育管理部门加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制度的宏观改革,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方法论指导和价值观引领作用,持续开掘新媒体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无限潜能.
国有企业通过开展高质量党员教育培训工作,不仅有利于国有企业党员明确自身使命责任,加强国有企业党的建设,也对推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国有企业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总体质量不断提高,但是部分国有企业仍然存在党员“四个意识”不牢固、师资队伍不健全、培训内容缺乏实效性与针对性、教学与学习方式单一、考核机制不配套等问题,这制约了国有企业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质量的提高.为此,应以《2019-2023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为基本遵循,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首要政治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