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旨在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政策,其中关于加强德育工作的内容占据着突出的位置。2009年6月24日,教育部、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等联合提出《关于加强和改进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全面提高中职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中职学生全面发展。
依笔者之见,中等职业教育德育工作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不但涉及各个领域和各个部门,而且需要强有力的保障机制做支撑,并且要把各项制度和措施落到实处。
然而,从现实来看,在社会、企业、学校和家庭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学校内部各部门之间等尚未形成强有力的、成系统的合力来开展德育工作。即便从职业教育内部来看,德育工作脱离学生实际的问题仍然存在,有些学校不是以学生的发展和需要为德育的根本出发点和目标,而是把德育仅仅作为教育的一门课程或一种形式来看待的现象普遍存在。同时,中职德育工作中还普遍存在着短视行为,偏重眼前的成绩,缺乏长远的打算和整体规划。更有甚者,把德育工作完全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对待和完成,曲解了德育的本意和宗旨,破坏了德育教育所应遵循的规律。另外,德育课程也缺乏有效的评价标准;对培养德育教师的重视程度和规划不够。
基于以上问题,笔者认为,首先,政府和学校要增强中等职业教育德育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必须体现以人为本,结合中职学生年龄段的实际特点,以学生的发展和需要为根本出发点和目标,这是提高中职德育工作有效性和针对性的前提条件和思想基础。具体而言,要发挥课程教学在中职学生德育中的主导作用,把实习、实训场所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课堂,结合就业指导,提高中职德育工作的有效性。
其次,中等职业学校应加强德育工作的连贯性和一致性,注重长效机制。一是制订与实施德育课程教学规划。二是突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把德育课程融入企业和社会,看重实践性德育活动。三是加强对德育学科教师继续教育的规划和管理,提高对现任德育学科教师培养的重视程度,并形成相应的机制。
再次,与其他科类相比,德育具有更广泛的涉及面和更多的参与性,应充分动员各方面的力量,使社会、企业、学校和家庭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学校内部各部门、各学科之间形成强有力的、成系统的合力,逐渐形成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全方位地开展德育工作。
此外,加强政策和制度保障,把各项措施落到实处。进一步加强对中职学生德育工作的组织和领导,改进有利于德育工作的考试、评价、经费投入等政策导向和保障措施,把重视德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营造有利于德育工作的内、外部环境和良好氛围。
总之,德育工作不是说和教的“虚”的教育,它既需要有制度保障和经费支撑的“实”的行动,也需要社会、企业、学校和家庭等各个“点”的共同努力,这样才能形成大力支持和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德育工作“面”的合力,从而取得“1+1>2”的成效。
依笔者之见,中等职业教育德育工作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不但涉及各个领域和各个部门,而且需要强有力的保障机制做支撑,并且要把各项制度和措施落到实处。
然而,从现实来看,在社会、企业、学校和家庭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学校内部各部门之间等尚未形成强有力的、成系统的合力来开展德育工作。即便从职业教育内部来看,德育工作脱离学生实际的问题仍然存在,有些学校不是以学生的发展和需要为德育的根本出发点和目标,而是把德育仅仅作为教育的一门课程或一种形式来看待的现象普遍存在。同时,中职德育工作中还普遍存在着短视行为,偏重眼前的成绩,缺乏长远的打算和整体规划。更有甚者,把德育工作完全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对待和完成,曲解了德育的本意和宗旨,破坏了德育教育所应遵循的规律。另外,德育课程也缺乏有效的评价标准;对培养德育教师的重视程度和规划不够。
基于以上问题,笔者认为,首先,政府和学校要增强中等职业教育德育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必须体现以人为本,结合中职学生年龄段的实际特点,以学生的发展和需要为根本出发点和目标,这是提高中职德育工作有效性和针对性的前提条件和思想基础。具体而言,要发挥课程教学在中职学生德育中的主导作用,把实习、实训场所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课堂,结合就业指导,提高中职德育工作的有效性。
其次,中等职业学校应加强德育工作的连贯性和一致性,注重长效机制。一是制订与实施德育课程教学规划。二是突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把德育课程融入企业和社会,看重实践性德育活动。三是加强对德育学科教师继续教育的规划和管理,提高对现任德育学科教师培养的重视程度,并形成相应的机制。
再次,与其他科类相比,德育具有更广泛的涉及面和更多的参与性,应充分动员各方面的力量,使社会、企业、学校和家庭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学校内部各部门、各学科之间形成强有力的、成系统的合力,逐渐形成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全方位地开展德育工作。
此外,加强政策和制度保障,把各项措施落到实处。进一步加强对中职学生德育工作的组织和领导,改进有利于德育工作的考试、评价、经费投入等政策导向和保障措施,把重视德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营造有利于德育工作的内、外部环境和良好氛围。
总之,德育工作不是说和教的“虚”的教育,它既需要有制度保障和经费支撑的“实”的行动,也需要社会、企业、学校和家庭等各个“点”的共同努力,这样才能形成大力支持和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德育工作“面”的合力,从而取得“1+1>2”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