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课堂如何利用评价引领教学

来源 :教育研究与评论(课堂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nnnnnnxxx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利用评价引领教学”为主题,制订观察量表,对《Then and now (Grammar time & Fun time)》一课进行课堂观察。由此得到的结论是:三维目标是前提;双向评价是保证;生成教学是
  体现。
  关键词:课堂观察评价任务评价信息预设生成
  一、观察背景与主题
  (一)观察背景
  近年来,我校一直尝试从“教—学—评一致性”的角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了进一步研究评价对教学的促进作用,我校英语组以“利用评价引领教学”为主题开展了课堂观察活动。2017年10月25日上午,我们和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外国语学校、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实验小学的领导、教师们一起,观察了我校王春红老师执教的译林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Then and now(Grammar time & Fun time)》一课。课上,观察小组记录了相关的内容;课后,笔者进行了简单的整理;下午,笔者和来宾们做了交流;之后,笔者根据交流的情况和个人的观点形成了这份课堂观察报告。
  (二)观察主题
  本次课堂观察的主题是“利用评价引领教学”。这里的评价是指评价任务,即为了完成学习目标而進行的学习活动;教学是指组织、安排、落实评价任务的过程。我们主要观察教师在课堂中如何通过“评价设计先于教学活动”的逆向思维引领预设的教学;如何通过观察学生对评价任务(口头类评价和纸笔类评价)的完成情况调整教学,通过生成的教学更好地落实学习目标。
  二、观察工具与结果
  (一)观察工具
  观察小组开展了多次研讨和分析,制订了如表1所示的“利用评价引领教学”观察量表,认为可以从表中的几个方面进行课堂观察,探究英语课堂如何利用评价引领教学。
  (二)观察结果与分析
  本节课,王老师以学习目标为导向设计了相应的评价任务,详见表2。
  学习目标
  1.通过阐述Mike一家人的过去和现在,观察课文中句子的动词形式,归纳一般过去时与一般现在时的句子结构,掌握could、couldnt的用法,并正确使用动词形式;
  2.自读Grammar time表格中的动词及过去式,归纳总结动词过去式的几种类型,并达到熟记的程度,培养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3.通过听老师讲述过去和现在的变化,叙述自己以及身边事物的过去与现在,感悟时代的变化
  评价任务
  1.用词的正确形式完成句子填空;
  2.快速反应动词的原型或过去式;
  3.讲述自己的变化以及人们生活的变化
  1.关于第一项评价任务。
  为了完成第一项评价任务,王老师进行了预设教学:(1)学生根据表格提示,复述Mike一家人的过去和现在;(2)学生找出课文中一般过去时的句子;(3)教师出示关于could、couldnt、ago用法的“学习小贴士”;(4)学生找出课文中一般现在时的句子;(5)学生总结一般现在时和一般过去时的区别;(6)学生完成练习纸上的4道练习题。
  对于第一项评价任务,从口头交流情况来看,4名交流学生,答对的有4人;从纸笔作业的完成情况来看,22名样本学生,第一题全对的有13人,第二题全对的有12人,第三题全对的有12人,第四题全对的有8人。
  这些评价信息告诉我们:部分学生对于一般现在时和一般过去时的区别没有真正的理解,只是在找句子的过程中对一般现在时与一般过去时有了大概的印象
  ,但没有进行句子结构的区别归纳,所以在运用的时候就糊涂了。其实,Grammar time中的蓝色表格清楚地指出了一般过去时的句子结构。
  因此,我们就有必要调整教学,让学生对于一般过去时和一般现在时的句子结构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可以生成新的教学:(1)学生根据表格提示,复述Mike一家人的过去和现在;(2)教师出示课文中含有动词过去式的所有句子,学生读一读
  并找出其中的动词,尝试归纳一般过去时的动词形式;(3)学生尝试归纳could、couldnt的用法,教师出示“学习小贴士”;(4)教师出示课文中一般现在时的句子,学生读一读并找出其中的动词,尝试归纳一般现在时的动词形式;(5)学生尝试归纳一般现在时与一般过去时的句子结构;(6)学生归纳具有代表性的时间状语;(7)学生完成练习纸上的4道练习题。
  2.关于第二项评价任务。
  为了完成第二项评价任务,王老师进行了预设教学:(1)学生轮流口答出10个不规则变化动词的原型或过去式;(2)学生在练习纸上写出这
  些动词的原型或过去式。
  对于第二项评价任务,从口头交流情况来看,10名交流学生,答对的有8人;从纸笔作业的完成情况来看,6名样本学生,分别写对了5个、6个、7个、5个、6个、8个。
  这些评价信息告诉我们:部分学生没有完全记住动词的原型和过去式。其实,动词的过去式包括规则变化和不规则变化两大类,规则变化有四种,不规则变化也可以分成三种(如Grammar time中的三张表格所示)。学生如果对动词的过去式有清晰的分类,并进行归类整理,就能更好地记住原型和过去式。因此,我们又有必要调整教学,让学生更好地记住动词的原型和过去式。
  可以生成新的教学:(1)学生说出四种规则变化动词;(2)学生自读Grammar time中的三种不规则变化动词;(3)学生思考并交流为什么要将不规则变化动词分成这三类;(4)学生在Story time中找到更多第二类不规则变化动词;(5)学生说说还有哪些学过的原型与过去式同型的不规则变化动词;(6)学生轮流口答出10个不规则变化动词的原型或过去式;(7)学生在练习纸上写出这些动词的原型或过去式。   3.关于第三项评价任务。
  为了完成第三项评价任务,王老师进行了
  预设教学:(1)教师讲述自己的过去与现在;(2)学生讲述自己现在与过去的变化;(3)教师出示生活中的四个方面:Shopping、Learning、Entertainment、Transportation,每组学生选择一个,读一读,完成短文的填空;(4)全班交流,讲述时代变迁带来的生活变化。
  对于“讲述自己过去与现在的区别”这个评价任务,从口头交流情况来看,5名交流学生,说得比较好的有4人;从纸笔作业的完成情况来看,22名样本学生,全对的有8人。这些评价信息告诉我们:学生对于用could、couldnt、can、cant这些情态动词表达自己现在与过去的变化困难不大,但是有些机械、呆板。因此,要引导学生对于可以直接用动词来表达的,不一定非要用情态动词来表达。
  对于“选择一个方面讲述生活的变化”这个评价任务,从口头交流情况来看,4名交流学生,答对的只有1人;从纸笔作业的完成情况来看,22名样本学生,答对的也仅有4人。这些评价信息告诉我们:一方面学生不太了解过去的生活,另一方面学生不能正确使用动词形式。因此,在第一个教学环节中,要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一般现在时和一般过去时的动词形式。
  可见,这个环节的教学也有调整的必要。可以生成新的教学:(1)教师讲述自己的过去与现在;(2)学生讲述自己现在与过去的变化;(3)教师出示图片,学生感受时代变迁带来的生活变化;(4)教师出示生活中的四个方面:Shopping、Learning、Entertainment、Transportation,每组学生选择一个,根据首字母提示完成练习,讲述时代变迁带来的生活变化;(5)全班交流;(6)学生课后完成所有练习。
  总之,不管是从教学设计还是从教学实施,都可以看出王老师有很强的利用评价引领教学的意识。在每个板块中,她都根据学习目标设定相应的评价任务,又根据评价任务设置相应的教学活动。不过,她还应该注意利用评价反馈的信息调整教学,使其更有针对性。
  三、讨论与建议
  (一)三维目标是前提
  学习目标的三个维度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落实好这三维目标,就要注意理解与表达、认识与思考、体验与感受这三个方面。确定学习目标时,教师往往会重视学生对语言的理解与表达,而忽略学生对语言的认识与思考、体验与感受。长期以来,英语教学中,学生少有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也缺乏这样的能力;學生的体验与感受也不够充分,少有共鸣。实际上,思维品质培养与情感教育不是在说教中形成的,而是在自我思考、感受中领悟、体会的。学生如果在课堂上有更多的自我认识、思考和体验、感受,则会更好地理解并运用学到的词汇和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因此,只有目标定位准确,才会有合理的评价任务;只有准确的目标定位和合理的评价任务,才能引领有效教学。
  (二)双向评价是保证
  评价学习的方式一般有课堂上的口头类评价(如口头回答、口头汇报等)、纸笔类评价(如随堂练习、书面作业、小测验等)、操作表演类评价(如做实验、小制作、角色扮演等)等形成性评价以及期中、期末考试等终结性评价。所有这些评价都可以用来引领教学。但是要发挥好评价的作用,不仅要重视利用评价任务引领预设的教学,而且要重视利用评价结果引领生成的教学。通常,教师只重视利用评价任务引领预设的教学,为了完成所设的评价任务,一味地按照预设的步骤进行教学,而忽略学生在完成评价任务的过程中所产生的评价信息。殊不知,这些评价信息所揭露的问题才是学生是否达成学习目标的重要线索,教师应该及时地捕捉、收集、处理和运用,从而对照目标,及时地调整教学节奏和策略,生成新的教学。
  (三)生成教学是体现
  教学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教师的教,二是学生的学。崔允漷教授说过:“教了不等于学了,学了不等于学会了。”课中和课后的评价会告诉我们:教师教了,学生学了还是没学,学会了还是没有学会。利用评价引领教学是这样一个循环过程:教师教,学生学,教师根据
  评价反馈的信息,对照学习目标,判断学生学得怎么样、学到哪种程度。没有达到目标的话,就要再进行一次“教—学—评”的循环
  。如此循环往复的过程,可能不是一节课可以完成的,而是好几节课才能磨出来的。如此生成的教学是利用评价引领教学的体现,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其他文献
(青海玛沁县第一民族小学 青海互沁814000)语文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的多边活动,学生学习效率是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创新教学模式,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期刊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把之前课程总体目标中的“双基”变为了“四基”,即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增加了“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这便把促进学生获得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摆到了一个很重要的位置。什么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呢?从实质上说,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是在经历数学活动的过程中产生和形成的经验。孔凡哲教授认为:“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是指在教学目标的指引下,通过对具体事物进行实际操作
期刊
什么是问题?或许你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但你几乎每时每刻都遇到问题或思考问题。“所谓问题就是你遇到一个情境,一个没有直接明显的方法、想法或途径可遵循的情境。所谓内驱力,就是由心理或生理方面的需要引起,并推动机体从事满足这些需要的行为的内部唤醒状态。所以,从数学教学角度讲,问题情境的设计是针对数学问题完成教学设计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的关键。对此,应该设计一些“好问题”:  在数学教学中,常见的所
期刊
摘要:音乐教学要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提升音乐素养。创设适宜的情境,调动学生参与兴趣;挖掘音乐蕴含的情趣,让学生走进音乐,感受音乐的内涵和魅力;触动学生情感,培养学生健康、高雅的情感,提升音乐鉴赏能力。  关键词:音乐鉴赏情境情趣情感  在音乐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音乐素养,需要在具体、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中激发学生的情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音乐学习,深化情感体验。  一、情境:鉴赏的
期刊
“假如你在黑夜中迷失方向,我愿为你擦亮星光”——江洪春  公元2010—2011的岁末年初,我们来到了济北小学,观摩了2节习作教学课,聆听了江洪春老师题为《习作因生活而丰盈,生活因习作而精彩》的讲座。江老师的讲座,深入浅出,风趣幽默。既有他对人生的经验和感悟,更有他对作文教学的探索与实践,有做法,有思考,有体验,有感悟,有理论表述,也有实例佐证,充满了教育智慧,我受益匪浅。  江老师的讲座,我在三
期刊
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是幼儿园教育的核心问题。幼儿期是学习语言最敏感、最关键的时期,也是储存词汇最迅速的时期幼儿掌握词的多少,理解的深浅程度,直接影响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的质量,词汇越丰富,语言就越充实生动。因此,我们我们必须有意识、有目的地帮助幼儿积累和丰富词汇言语发展已成为幼儿教育的重要方面,在幼儿期丰富幼儿词汇是发展幼儿语言的必经之路。那么应如何丰富幼儿的词汇,发展幼儿的语言呢?下面谈谈我的做法
期刊
摘要:品德课程的基本意蕴是德性生长,品德教学应该建立在学生有意义的学习基础之上,引导他们在主动建构中自然生长道德、规范与价值。教学中,可激发已知,让学生自主建构概念;建立新知,让学生趣味生成技能;深化认知,让学生自然生发情感。  关键词:德性生长建构概念生成技能生发情感  品德课程的基本意蕴是德性生长,品德教学应该建立在学生有意义的学习基础之上,引导他们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农村初中学生物理学习兴趣、学业拖延与学业成绩的关系。方法:采用吉世印等人编制的《中学生物理学习兴趣量表》和自编的《物理学业拖延简易问卷》对277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男生在因果兴趣和理论兴趣上显著高于女生,且男生的物理学业成绩显著的高于女生,进一步研究发现,性别、物理学习兴趣及学业拖延与物理学业成绩相关,且因果兴趣、学业拖延和性别对物理学业成绩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关键词】物
期刊
(云南省文山州第一中学 663000)【摘要】高中数学新课程的实施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教材的要求和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或有效开展教学活动;或认真改进教学策略;或注重学生实践等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思维能力; 教学活动; 教法; 实践能力在新课程全面实施的今天,强调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从宏观上来讲有利于提高新一代劳动者的综合素质。高
期刊
摘要:在《“别时容易见时难”:增补内容的教学思考》一文中,张赞老师认同和提出的关于“增补内容”的案例性建议、一般化观点显得有些急功近利,值得商榷。教学多项式整除(因式分解)问题,要对学生的解法做出自然、深入的点拨,而没有必要补充多项式带余除法。考虑到更多学生的学习能力、负担以及更高层次的学习目标、要求,课标对一些课程内容做了删减是适当的。面向全体、指向育人的数学教学并不仅在于教学内容的多少与增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