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生性狼疮肾炎伴肾脏血栓性微血管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来源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xiaopei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肾脏血管损伤,尤其是血栓性微血管病(TMA)是LN中影响肾脏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中增生性肾炎最容易合并TMA。为了探索增生型LN伴TMA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对肾脏预后的影响,进行了这项单中心回顾性研究。

方法

从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南院风湿科进行肾脏穿刺术的146例患者中分别有32例伴有TMA和76例不伴有TMA的增生性LN患者,采集这2组患者的临床、实验室特征、治疗方案及临床结局数据。采用Graphpad 5.0或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2组间比较用非参数检验、t检验或Fisher检验。预测因子由多因素回归分析来完成,生存曲线由Kaplan-Meire方法来分析。

结果

研究发现伴有TMA的患者有更高的肌酐[93.5(69.0,179.8)μmol/L与73.0(56.3,116.3)μmol/L,U=833,P=0.010 1]、B型脑钠肽(BNP)[177(93.2,619)pg/ml与87.5(28.5,255)pg/ml,U=765,P=0.004 6]和尿蛋白量定量(24 h)[4.98(1.99,7.62)g与2.83(1.71, 4.38)g,U=875,P=0.022],更低的补体[C3:(0.37±0.15)g/L与(0.52±0.20)g/L,t=3.713,P=0.000 3;C4:0.056(0.035,0.140)g/L与0.088(0.053,0.167)g/L,U=912,P=0.047 9]、白蛋白[(24±6)g/L与(28±6)g/L,t=3.416,P=0.000 9]和血红蛋白[(88±19)g/L与(99±21)g/L,t=2.627,P=0.015 7],更高的SLEDAI评分[16(13.25,18)与12(10.25,14),U=559,P<0.000 1],更易出现高血压[(24/32,75%)与(35/76,46%),χ2=7.613,P=0.006 4],肾脏病理中硬化肾小球更少[0(0,0.038)%与7(0,17)%,U=848,P=0.007 7],急性评分更高[16(14.25,19.75)与13(10,15),U=612,P<0.000 1];同时这类患者接受更高剂量的激素治疗,且更多患者采用环磷酰胺的诱导方案。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肌酐(OR=1.008,P=0.033)和SLEDAI评分(OR=1.272,P=0.003)可能是LN伴TMA的预测因素。在观察的4年期间内,伴和不伴TMA组分别有6例和2例患者进入终末期肾病(ESRD)(P=0.010 4)。通过单因素分析发现进入ESRD的患者肾脏病理中更易伴有TMA[(6/8,75%)与(23/85,27%),χ2=7.831,P=0.010 4]、有更多的新月体[54.5(12,83.5)%与20(6,41)%,U=183,P=0.032]和更高的急性评分[(20±6)与(14±4),t=3.489,P=0.000 7],更高的肌酐[286(214.5,395)μmol/L与76(59,115.5)μmol/L,U=19,P<0.000 1]和BNP[456(192.3,1 060)与110 (45.38,275.5),U=116.5,P=0.002 4]、更低的血红蛋白[(71±12)与(97±19),t=3.776,P=0.000 3]和血小板[(130±71)×109/L与(196±76)×109/L,t=2.399,P=0.018 5]。

结论

本研究显示伴有肾脏TMA的增生性LN有更高的肌酐和疾病活动表现,需要更积极的免疫抑制治疗,更容易进展为ESRD。肾脏TMA可能是肾脏预后的危险因素之一。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小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2)基因G54A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肥胖的关系,分析突变型54A FABP2基因对脂代谢的影响。方法筛选84例肥胖患者和正常对照组60名,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对FABP2基因G54A基因型进行检测,并分析等位基因分布频率。用酶法检测空腹血浆TG、HDL-C和LDL-C浓度。结果FABP2基因G54A多态性频率分布为:肥胖
目的目前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过敏性疾病是否相关仍存在争议,本研究探讨不同年龄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过敏性疾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2015年9月至2016年4月在我院行胃镜检查的患者进行过敏性疾病调查。幽门螺杆菌感染采用幽门螺杆菌抗体、快速尿素酶实验及胃黏膜组织染色检测。结果共1 034患者纳入研究,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率为20.5%(212/1 034)。其中接触性皮炎、荨麻疹、食物/药物过敏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头颅MRI弥散加权成像阴性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2015年1-12月350例因急性脑梗死住院并完成头颅MRI的患者一般情况、既往病史及卒中相关因素,按首次弥散加权成像(DWI)是否存在异常信号分为DWI阳性组及阴性组,对两组进行相关因素对比分析。DWI阴性组的患者于首次头颅MRI检查1周后复查。结果3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首次MRI DWI阴性的患者有34例
目的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是关键的调节酶,在某些肿瘤的表达与患者的预后相关。探讨ERCC1胃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应用价值。方法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安徽省六安市人民医院共收治109例胃癌术后患者,通过免疫组化方法评估ERCC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并评估ERCC1的表达与患者生存期的关系。结果中位随访时间为21.2个月,中位生存期28.8个月。胃癌患者ERCC1高表达25例(2
目的研究弹性髓内钉治疗学龄前儿童四肢骨干闭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学龄前四肢骨干闭合骨折儿童92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固定法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弹性髓内钉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手术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预后。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为(63.57±3.12) min,术中出血量为(52.43±11.
目的探讨单侧椎弓根螺钉对侧经关节突螺钉固定联合椎体间融合术与传统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5年4月在我科就诊的40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单侧椎弓根螺钉对侧经关节突螺钉固定(观察组20例)和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对照组20例)联合椎间融合术治疗,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和术后引流量;术后定期随访,观察融合效果,采用日本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及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NLR)在COPD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纳入2015年1-12月在我院呼吸内科门诊就诊及住院的COPD患者共150例,分为稳定期组(n=60)和急性加重期组(n=90),选取同期5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收集临床资料,检测外周血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C)、淋巴细胞计数(LC)、PLT、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
期刊
目的研究SLE合并非肝硬化性门静脉高压症(NCPH)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NCPH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住院确诊的SLE合并NCPH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总结、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4例患者均为女性,NCPH以门静脉高压为主要临床表现,转氨酶正常或轻度升高,2例心磷脂抗体阳性,2例行肝活检均提示肝结节再生性增生,1例伴肝门脉纤维化。4例均针对原发病及门脉高压相关症状治疗。复习国内外文献报道的SLE合并N
目的分析焦磷酸钙沉积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报道1例老年女性焦磷酸钙沉积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过,并进行分析讨论。结果老年女性,8年前以右膝关节肿痛起病,关节表面稍红,局部皮温高,无明显诱因,先后累及左膝、右踝、双腕、双手掌指关节及右肘关节,每次发作多表现为寡关节肿痛,1周左右自行缓解,近20 d右腕、双膝关节红、肿、热、痛,X线示腕关节三角纤维软骨盘平行于软骨面的细条状钙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