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补偿协议,张厂长精心挑选了八名技术工人,风尘仆仆地赶赴日本,到那家协议厂进行为期一月的技术培训。
进驻工厂,安排相应岗位,每人都指定了日本师傅。颇有志向的张厂长暗下决心,要把日方的整个生产流程、配方和管理方法学到手,争取自己的厂子也做出一流的产品。
看到车间的各种设备十分眼熟,一直在他脑海里萦绕的问题又冒了出来:日本人好像没有卖淘汰的设备呀?果真和我们的一样,可为什么我们做的产品差一个档次呢?
找来翻译,张厂长拿出记事本,逐条问起,分切机可以调成几种尺寸、电子眼安装在哪里、镀铜槽要经过几道工序,所有问题日方管生产的课长都耐心作了解答。
进入实际操作后,张厂长注意到,工作台前贴了一张小纸片,上面的内容是琐碎规程,工人对此应该烂熟于心,可日本人却好像记性不好,时常会看一眼。他们神情严谨,一丝不苟,极度专注,好像是在做精美的艺术品。等级森严也渗透在各个流程中。偶见一次,一个工人在接受工段长的呵斥,惟有连声的“嗨依”,恭敬点头。还有一次,操作工把线材略为切宽了,发现后,他对给下个流程带来的不便不停地表示道歉。
工休时,日本同行有的在擦拭工具,有的在看电视,还有的说期望孩子能考上东京的名牌大学,更有人抱怨金融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蜗居”太小,老板抠门——不过,上班铃声一响,日本工人精神又开始亢奋起来,他们全神贯注地工作着。
与翻译聊天,张厂长才知道,日本人的生产就像是几个“聪明人”带一帮“傻子”干活,任何人都墨守成规,照规章制度操作,不越雷池一步。如果他管的工序做得不好,就会产生自责和内疚。根植于骨子里的这种企业文化,使每个人油然产生一种责任心和成就感,力争使自己加工过的产品尽善尽美。
日本车间没悬挂“质量是产品生命”等条幅,但从整洁的车间,保养一新的设备,摆放工具箱的固定位置等细节里,张厂长悟出了自己企业的差距,得跟日企学业精于细、认真至上的精神态度。企业管理,看似无形却有形。
进驻工厂,安排相应岗位,每人都指定了日本师傅。颇有志向的张厂长暗下决心,要把日方的整个生产流程、配方和管理方法学到手,争取自己的厂子也做出一流的产品。
看到车间的各种设备十分眼熟,一直在他脑海里萦绕的问题又冒了出来:日本人好像没有卖淘汰的设备呀?果真和我们的一样,可为什么我们做的产品差一个档次呢?
找来翻译,张厂长拿出记事本,逐条问起,分切机可以调成几种尺寸、电子眼安装在哪里、镀铜槽要经过几道工序,所有问题日方管生产的课长都耐心作了解答。
进入实际操作后,张厂长注意到,工作台前贴了一张小纸片,上面的内容是琐碎规程,工人对此应该烂熟于心,可日本人却好像记性不好,时常会看一眼。他们神情严谨,一丝不苟,极度专注,好像是在做精美的艺术品。等级森严也渗透在各个流程中。偶见一次,一个工人在接受工段长的呵斥,惟有连声的“嗨依”,恭敬点头。还有一次,操作工把线材略为切宽了,发现后,他对给下个流程带来的不便不停地表示道歉。
工休时,日本同行有的在擦拭工具,有的在看电视,还有的说期望孩子能考上东京的名牌大学,更有人抱怨金融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蜗居”太小,老板抠门——不过,上班铃声一响,日本工人精神又开始亢奋起来,他们全神贯注地工作着。
与翻译聊天,张厂长才知道,日本人的生产就像是几个“聪明人”带一帮“傻子”干活,任何人都墨守成规,照规章制度操作,不越雷池一步。如果他管的工序做得不好,就会产生自责和内疚。根植于骨子里的这种企业文化,使每个人油然产生一种责任心和成就感,力争使自己加工过的产品尽善尽美。
日本车间没悬挂“质量是产品生命”等条幅,但从整洁的车间,保养一新的设备,摆放工具箱的固定位置等细节里,张厂长悟出了自己企业的差距,得跟日企学业精于细、认真至上的精神态度。企业管理,看似无形却有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