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 处 (外一首)

来源 :诗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tianmei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寻找过国土最低处
  不是海平面,不是盆地
  是低矮的灌木,緊紧抓住泥土
  在盐碱、荒芜的土地上
  总有叫苦菜花、碱蓬、红荆条的植物
  它们活着,低于地里的庄稼
  我也看到过高一些的
  附着在石头上,有着山的高度
  依靠溪水和潮湿的空气
  活着,它们叫苔藓
  还有寸草不生的地方
  比如沙漠,亲人让那里长出防护林
  那些盐碱地,正在
  长出庄稼,那些低矮的灌木
  在长高,它们比沃土里的庄稼
  更知道眼泪里含着的苦涩
  我就活在这低处
  叫我苦菜花也行,我在那里长过
  叫我扶贫干部也行,我
  回来了,我是要带着这些植物
  向高处拔节的人
  我将继续矮下去
  这个被父亲背过的人
  现在背着像父亲的人们,从
  低处,向着高处走

那个拒绝被帮扶的人


  他的腰佝偻成啥样儿了
  要多沉重的日子,才能
  让他的腰佝偻如此,眼睛
  拉不开与泥土的距离
  他无儿无女,进城拾荒好多年了
  乡里给他盖房子,他不要
  他说,不能给政府添麻烦
  他回来了,已经病入膏肓
  我在医院伺候了他一个多月
  他说,一听说你有任务
  我马上就回来了
  完成任务,是战士的天职
  他走的那天,交给我
  一张奖状,那是
  在一次战斗后,他的腰负伤后
  部队给他的奖赏
  原来他是一名老兵,一个孤儿
  一个流落他乡,没有人知道身世的人
  怕麻烦政府
  又怕我完不成帮扶任务
  为他准备好墓碑
  不知道该写些什么
  眼见高于泥土的,不是墓碑
  他佝偻着比墓碑还高的人
其他文献
扶 贫 心  贫困无疑是一件沉重油腻的破旧棉衣  一只只飞蚤跳来蹦去,咬你不安的睡眠  我们的责任是将它从三千万户贫困人口的身上  一件件脱去疾病、饥饿、疼痛,还有那不同颜色的疑虑  我们要给他们再穿上花红柳绿的衣裳  以天空的名义用双手为他们呈现幸福的蓝  我们是一群蝴蝶,我们从四面八方赶来  带着十三亿只翅膀的心愿  将贫困村合围成一座花园,我们要将全部的春风  掀到他们的身上,让他们闻到空气
期刊
后洼,地处河北青县西北边缘,该村曾是战争年代的红色堡垒,发生过震惊世人的“后洼惨案”。近年,后洼以老區精神,拓宽市场,探索新路,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新农村。红色大道  红色大道,宛若锦缎  神话般铺在后洼的村里  水泥路面,宽阔平整  就像老区人直来直去的脾气  从路东的山楂到路西的海棠  大步丈量,整整八米  足可以让几路春风同时进村  让满洼的金秋一块回到家里  从大道南头的影壁起步  从壁画上挥
期刊
云雾中的苗寨  湘西有多少群峰无路可攀  云雾晨时盘旋山巅,午时跌入峡谷  十八洞村四个寨子隐身云端  路有一条,距县城七十余里,距温饱  是一个梦睡到了另一个梦里  有丘田千余亩,冷水浸泡  竹篾扶墙,漏风漏雨,两百余户人家  一年足有半年饥  光棍几十条,苗歌唱空武陵腹地  看似人间仙境,炊烟不直  大雪跟在寒风身后,掩埋屋顶一丝热气阳光照进夹缝里  一匹小金马,立于梨子寨崖壁  这是光的刻影
期刊
去胡尔勒的路上  冬天来了,会有雪的路  山冈一丛一丛生长  长出雪堆积  在山后,肯定有我一个亲人  在场院里,晒着玉米  在大锅灶前,炖一锅土豆茄子,喷香  很远就看见,牧羊犬  跑着圈,圈羊  还有那个抱着鞭子  靠着树假寐的嘎日迪  羊相互叫着,不会走得太远  有回声的山谷,也有远方  被牽挂的乳名  有一条下雪的路  纷飞的雪花  多像一颗颗晶莹的心  他们把最美的隐喻  送给最亲的人 
期刊
采摘金菊的女人  金菊开满了山坡  明天就开始采摘了  不知为什么,她的心里有些慌乱  像面对临近的婚期  头上的纱巾  比早起的云霞还要鲜艳  她要让这一天热烈一些  同时,笑容中却流露出一丝伤感  早已缝制好的兜肚  比十个月的期待还要博大  她要迎接一个新生儿  每一次弯腰都像采摘一次自己  她的心跳是柔软的  触摸每花瓣的绒毛  就像触摸到不可言说的金子  她想到了长高的房子  唱着歌上学
期刊
程官向北  水泥路边的铺子里  有人在剥长寿豆  那些味道甜脆的豌豆,  人们以长寿命名  程官向北  有新建的小学体育场  刚完工的新民房  兄弟脸上灿烂的笑  程官向北  有帽山黛色的表情  长风送来的松涛  清晨的朝阳,以及  彩云下的村莊生 机  某天中午十二点  我去建档立卡  鸽子落在巷道的高墙上  依着出墙的绿石榴  它们看了我一眼  噗地朝天飞去  再往前下坡拐弯  荨麻埋伏在两边
期刊
鸡啼还是乡下的闹钟  多年来 母亲在体内上紧发条  风雨沤黑的瓦片里 天窗  迎接着最早的一缕天光  母亲打开早已有些松动的门扉  这新的一天 就搅和着鸡食  粗粗粝粝地来临  与她七十九年的每一天  没有什么不同  锅里的米汤还哼着  多年前的民歌 它们攒集所有的力量  将木锅盖顶起  母亲望望远处的山  那里有太阳像拔起的一棵红萝卜  带着泥土的新鲜气息  山边有一小块母亲的菜地  一棵孤单的
期刊
金 满 堂  进村的那天,我结识了,  扶贫对象  金满堂,南坡乡南坡里村民二组人,  1969 年冬天出生,  左腿半点拐,  他每天都看着摇晃的世界,  和贫困着的村庄。  感恩命运,  今年媒人有约,续弦成功,  比他大三岁的妻子,烧一手地道的徽菜。  与他逃走的原配  不一样,没有了整日的喋喋不休,  对于现实的窘境,妻子没有怨恨。  他看见了未来的美好,  像那风中,不再摇晃的阳光,  
期刊
赛什斯印像:东大寺村  石屏挂雪,白云  横跨甘青两省  天祝草场 永登松林  界限远离人间 被一挂炊烟缝在一起  世界上许多事,不是非白即黑  清晨绿、祖母绿埋住鸟鸣  水磨河上,有几只想要泅渡到生活深处之野鸡  正在梳理自己  一只山羊,青稞地边 身披露水  把暮色啃到天明  凌晨五点  牧人和牛群潛入深山谷底  忽然消失的蒙古大汗  和太阳一起  在山顶闪现  点亮东大寺村接祁连岔山村马组长
期刊
初到东庄村  其实,这里真是个好地方  严寒即将过去,运女河  日夜不停地流淌,窗外  阳光明媚,正试着要唤醒  沉睡的村庄,我清楚地知道  这里的五百五十八户人家  时刻都渴望着枯木逢春  顺着河岸,我开始喜欢这个  静谧的村落,喜欢这个乳名  延续着香火的村庄,如果  不是那几排即将倒塌的房屋  我或许会更加喜欢  沒有更好的食物果腹  淳朴的手掌,捧出了  五谷杂粮,中午的简餐  没有一个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