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终于读懂你

来源 :中学生天地(B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boa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应该不只我一个人受过这样的“诱惑”:“高中是炼狱,大学是天堂”“在大学里你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没有人会管你”……在高中生的心中,大学如梦如幻,就像自由的国度,激励着我们披荆斩棘,誓要逃离中学这折磨着我们的“人间炼狱”。
  高考后,我告别了家乡,选择了南方一所知名大学。那时的我成了老家的骄傲,毕竟在我们那,每年能考上名牌大学的人不多。同学朋友的羡慕、家长老师的赞誉,让我的天空都变成了粉色的,我知道我即将进入属于我的“天堂”!
  初见大学,置身其中却离之千里
  短短几个月后,我熟悉了大学的“生存法则”。果然如前辈们所说,通识课程几乎没有老师点名,一篇论文即可搞定。而專业课程,即使我没去上课,找同学帮忙签个到即可。大学生活丰富多彩,我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报了3个社团,白天除了上必修的专业课外,大多数在我看来“没用”的通识课程时间都被用于其他活动。
  不过,大一有高中三年的基础,类似于大学英语等课程我基本靠“啃老底”通过。而到了大二,不仅课程数量增多了,课程难度也较以前加大。我因为几次翘课而丢掉了所有的“平时分”,有时即使是在上课,仍“身在曹营心在汉”,要么在睡觉,要么在看手机。因此,毫无悬念地,我在大二第一学期挂了一门课,还有两门“险过”。
  那年寒假,我瞒住家人,每天躲在房间里看书,准备下学期开学的补考。过年家里来亲戚,无一例外地夸我,问我是怎么做到学习成绩这么好的。母亲自豪地接过话来,眉飞色舞地说:“我儿子平常学习可用功了,别看都上大学了,还和高三一样,放了假就回来乖乖看书!”望着母亲自豪的神情,听着亲戚们羡慕的称赞,我借口说去上厕所,之后躲在厕所大哭起来……
  再遇大学,仿佛你我才初次相遇
  回到学校后,我完成了“补考”,辞去了部分社团工作,开始像高三一样规划时间——什么时候去上课,什么时候去图书馆。每天要做的事,我都会在前一晚规划得井井有条。
  我“抛弃”了手机,在上课期间绝对不带会分散注意力的电子产品。每天的“不翘课”时光,让我发现,原来很多课并不像我想象中的那么“水”。我渐渐掌握了大学学习的方式方法,除了理科老师课堂上讲的内容,还利用课余时间阅读相关书籍,查找资料,在提高专业知识水平的基础上,有目的地丰富各方面知识。
  我把聚会的时间节省出来看书,并开始和班上的学霸们交流。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一个共同特点——对所做的事情极度负责。他们专注于自己做的事情,从不心猿意马、朝秦暮楚,还特别注重细节。这一点从每次课程结束后提交的论文就可以看出来,学霸们的论文排版都比学渣们的要好看许多。因此,我改变了曾经的“随意”态度,在任何事情上都严格要求自己,比如,大学的课堂有许多的展示环节,以前我都是简单地做个PPT,然后照着稿子读完所有内容,而如今为了做出好看的PPT,我自学了PS以及一系列的制图软件。
  就这样,我用了近一年的时间,使我的大学生活走入了正轨。在这段时间里,绝大多数课程我都拿到了90分以上的成绩,我还报名参加了每年的“学长学姐见面会”。就在去年,有一名大一小朋友问我:“学长,在大学里翘课老师都不管吗?”我对他笑了笑,没有回答他,毕竟有些事,得你亲自体验后才会知道。
  从高中到大学,不仅仅是地点的转变,更是年龄、心智的转变,也是从被动学习到自主学习的转变,这种转变,不是让你有了放松懈怠的休息站,而是给了你一个需要再次努力的起跑线。我想到了博尔赫斯的那句名言:“如果有天堂,那么它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在大学这个天堂里,除了追求你向往的自由,你要做的更多的是努力、追求和对自己负责。
  (采写:陈羽豪)
其他文献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又有俗语说:“活到老,学到老。”有作家提出人生要读“有字之书”“无字之书”“心灵之书”三本书,我很赞同这位作家的看法,这三本书即人生之书。  所谓成长,就是在不断的学习中提高自我。在我看来,“有字之书”就是我们通过书籍、网络等多种途径获得的阅读,“无字之书”则是指我们在生活中学到的为人处世的方法,“心灵之书”就是我们在已有的基础上净化自己心灵的一门学问。  对于我们这一代人
期刊
期刊
人要读三本书:“有字之书”“无字之书”与“心灵之书”。三个形象的比喻,表明人的一生所必备的财富:知识之滋养、生活之洗礼及心灵之修炼。  毋庸置疑,“有字之书”对一个人的成长、成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试问一个人如果沒有品读过文字的智慧,感受过知识的滋养,又怎能拥有“充盈之思想”呢?诚然,在如今的社会上弥漫着一股浮躁的气息,他们将读书等同于考试,将读书仅视为一种工具,但读书绝不应局限于此。它不应是与名
期刊
有位作家说,人生有三本大书:有字之书、无字之书、心灵之书。这位作家高度概括了一个人一生必须阅读的三本书的书目。  依我看,有字之书是实体的书;无字之书是人生的所见所闻;心灵之书,则是对上述二书的注释。  一个人的图书馆中,要有这三本书,便足够让他走完人生路。因为这三本书,用不同的笔法,写出了“人生路”三个大字。  有字之书,笔法端正庄严。每一本书,无论是纸质书,还是现代化的电子书,都用最整齐的字体
期刊
目的 探讨lgA肾病患者的牛津病理分型特点及对疾病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2年1—12月原发性lgA肾病患者200例,对其临床特征和牛津病理分型进行分析,并探讨牛津病理分型对疾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所谓“有字之书”,即别人的思想。别人的文字可以观,可以兴,可以映照自己的人生,帮我们在人生的“无字之书”上打上一点淡淡的底色,甚至渲染一些云雾缭绕。而经我们自身经验之笔书写,一经思维的勾勒,就会流泻下森林的氤氲、风车的絮语,成了我们自身独一无二的“心灵之书”。  所以,与其说这是人生的三本大书,不妨将其看作人生这部有如斑斓锦缎的书中三个熠熠闪光的篇章,同时,这三个篇章并不相
期刊
三大书,指“有字、無字、心灵”之书。人生长途漫漫,遭遇的困难与挫折不胜枚举,享受的成功与喜悦也数不胜数,但最重要的,正如那位作家所说:人要读三大本书。而峰回路转,正是靠这“三本书”来践行价值观。所以,我认为人必读三大书。  一是有字之书。从我们牙牙学语到诵读课文倒背如流,我们翻阅的书籍堆积如山。高尔基曾有言: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确实,通往人生成功的极点并不易,所以我们需要通过阅读有字之书来丰富自
期刊
古人云:“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由此观之,古人早已明白学习的重要性。人的成长离不开学习,学习更离不开书。书,乃人之根本。人生三本大书缺一不可。  读“有字之书”,晓文化科学之理。古往今来,每个时代都在重视教育。“凿壁借光”“悬梁刺股”,这些草根之民都如此,更别谈那些君王、官吏、骚客。“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毛泽东年轻时就是图书管理员,因此他有更多的机会阅读书籍,即使在人声嘈杂的地方,
期刊
有位作家说,人生要读三本大书.我深表赞同,这三本大书不光教人读书写字,还能使人明白读书与人生间的关系.rn读好“有字之书”很是重要.有字之书指的是人生最初级的课本内容,
期刊
漫漫长路,我们不能以蜉蝣之身漫无目的地前行。前行路上,我们不断成长,由基础的认識开始到必要的观察实践,最后是心灵的对话。从有形到无形,这既是一种成长更是一场修行。  三本书,看似不多,然其分量实重,但也正是这三本书使俯仰之间你我有了存在的意义。  以“有字之书”喻基础。  當我们呱呱落地之时,身边之人便授我们以基础,这是你我立世之根本。这里的基础涵盖生活、学习。狼孩受教于人类后却不久死去。狼孩本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