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人生之“书”

来源 :中学生天地·高中学习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fb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要读三本书:“有字之书”“无字之书”与“心灵之书”。三个形象的比喻,表明人的一生所必备的财富:知识之滋养、生活之洗礼及心灵之修炼。
  毋庸置疑,“有字之书”对一个人的成长、成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试问一个人如果沒有品读过文字的智慧,感受过知识的滋养,又怎能拥有“充盈之思想”呢?诚然,在如今的社会上弥漫着一股浮躁的气息,他们将读书等同于考试,将读书仅视为一种工具,但读书绝不应局限于此。它不应是与名利挂钩的,而应是思想上的自我提升、人格上的不止追求,更应是精神上的诗意栖息地。
  品读“有字之书”,感受知识的滋养!
  当然,“纸上得来终觉浅”,一个人的一生还需细细品读一本“无字之书”。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无字之书”指的就是生活中的点滴历练。
  史铁生曾说:“真正的归依不在于某一处所,真正的归依在路上。”无独有偶,泰戈尔也曾言道:“人生的意义不在于留下什么,只要经历过,便是最大的美好。”身处不同时代、不同国度,两位大师都不约而同地肯定了人生经历的重要意义。“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人生中有太多的事物等着我们去学习与品味。芭蕉硕大的叶子往往成为人避雨的工具、蚂蚁的游乐园,它也在无形地告诉我们:一味地扩大自己往往会成为被人利用的工具。同理可知,生活中的点滴小事、自然的花草树木等,都在无形中教给我们人生的哲理。
  品读“无字之书”,体会生活的智慧!
  不过,一切的一切都应建立在一颗美好的心灵之上,即人生须品“心灵之书”。古往今来,流芳百世者有之,遗臭万年者有之。决定两者类别的,不是一个人的才华,而是一个人的心灵。因此,秦桧身为状元依然难逃千夫所指的命運;蔡京书法绝伦,也依旧不受历史的待见。这一切的一切,均源于内心。没有一颗美好的心灵,又有何资格来奢求他人发自内心的赞美呢?毫不夸张地说,心灵是人一生成就的基石。
  品读“心灵之书”,提升心灵的境界!
  但正如《尚书》中说的那样,“知之非艰,行之惟艰”。纵使我们知晓那三本书的重要性,也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领略个中的真谛。唯有时间流逝下孜孜不倦的行动才能让我们读懂人生的“书”。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唯愿自己品读人生之“书”,做最好的自己。
  得分: 50分
  文章对“三本书”有明确的定位:知识的滋养、生活的智慧和心灵的提升。全文采用并列式结构,论述了“三本书”的重要作用。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过渡衔接自然,使文章结构严谨,体现出作者严密的论证思维。同时,作者在结尾部分引用“知之非艰,行之惟艰”,提出了读书的一个尴尬处境,具有一定的启发诱导意味,值得读者深思。
  从结构上看,三个分论点之间的排比式结构,既使文章结构清晰,增强了论证的气势,但也显示出作者对“三本书”关系定位得还不够精准。
其他文献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期刊
期刊
南阳市档案局在局馆全体同志中,开展“日练百字,周写一文,月读一书,年学一技”活动。   “日练百字”,由各科室负责人组织并定期检查,指定专人就有关书法方面的知识进行讲解,每周
2018年春节前夕,广西杂技团携大型壮族魔幻杂技剧目《百鸟衣》,应邀参加新加坡第25届“春城洋溢华夏情暨欢乐春节”活动.rn1月30-31日,《百鸟衣》走进世界级剧场——新加坡滨
期刊
组合物权利要求是化学领域常见的产品权利要求形式,《专利审查指南》对于组合物权利要求中组分和含量的限定做出了具体规定,但在审查实践中对于“<X”或“X以下”所限定的保护
期刊
期刊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又有俗语说:“活到老,学到老。”有作家提出人生要读“有字之书”“无字之书”“心灵之书”三本书,我很赞同这位作家的看法,这三本书即人生之书。  所谓成长,就是在不断的学习中提高自我。在我看来,“有字之书”就是我们通过书籍、网络等多种途径获得的阅读,“无字之书”则是指我们在生活中学到的为人处世的方法,“心灵之书”就是我们在已有的基础上净化自己心灵的一门学问。  对于我们这一代人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