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公共问题(笔谈之二)——关于“国家与市民社会”框架的反思与批判

来源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XIAOFS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哲学日”中,很高兴能够与大家一起讨论“公共哲学”的问题。下面,我将围绕着“国家与市民社会”这个问题来展开我今天的演讲。具体而言,我的演讲拟分为三个部分:在第一部分,我想结合市民社会理念在当代的复兴,给大家简要介绍一下“国家与市民社会”或者“国家与社会”所关注的主要问题;第二部分主要结合我自己对中国市民社会的研究情况谈一下市民社会理论在中国兴起的特定理论背景;第三部分,根据中国的情形对“市民社会与国家”这一框架本身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和批判,并且明确认为在分析和认识中国当下的情势中,“市民社会与国家”框架只能是若干解释模式中的一种,应当与其他解释模式相结合,比如说,我所主张的在认识和解释层面的“阶级分析框架”。
其他文献
有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讲究语言艺术是语文教师的事,与机械制图教师关系不大,其实不然。常有这样的情况:两个制图教师的知识水平相仿,所教班级的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接受能力相近,教学内容也相同,但教学的效果却不太一样。一个讲得妙趣横生,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感兴趣,学得兴致勃勃;一个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听得昏昏欲睡。这是怎么回事呢?一个重要的因素是教师教学语言艺术运用得是否高超。  制图课的语言艺术,首先是思维
一、充分认识实施分层教学的必要性    1.时代的需要  随着高校的扩招和中职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大,中职学校的生源质量大幅下降,远不能适应“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学生为本位,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为了解决这一矛盾,需要进行教学改革,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2.学生的需要  中职学生是多类型、多规格、多层次的,如果沿用传统的授课模式,教学目标、内容、要求、检测标准
2005年11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哲学日在中国”活动由吉林大学哲学学科在长春成功主办。这是一项将学者的专业学术工作与公众(特别是青年学生)的广泛参与融为一体的公共庆典性哲学活动。会议主题为“哲学与公共政策问题:中国经验与反思”,下设四个分论题:1)公共政策与公共福利。2)公共领域与政治学视域。3)社会发展理论。4)文化政治。来自北京学术界的几位知名学者和吉林大学文科院系的部分教师就上述论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从这些讨论的内容可以看出目前中国学术的一个最新发展动向,即学术研究正在超出传统的学
信息产业部信息化推进司负责人在第四届电子商务大会上指出,我国推进电子商务要充分立足国情,利用电子商务来改造传统经济,使其升级换代,重新焕发活力,真正实现工业化和信息化。
关于企业产品发展的思考江遂明产品是企业生存的基础。仔细分析当前企业状况,不难看出,缺乏良好的支柱产品,没有清晰的产品发展思路,无疑是部分企业经济效益低下,生存发展艰难的重
美国TRW公司军转民的一些见解航天军转民科技委顾问曲成义东西方冷战结束之后,美国、俄国等都正在把多年在国防领域中积蓄的高新技术成果转向民用。美国把原"星球大战计划"的技术和
人际交往是指人与人之间直接进行的信息交换,包括认知上的信息交换,情感上的相互体验和行为上的相互影响。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大部分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偏弱,不能适应集体生活,阻碍了自我意识的发展与完善,不利于心理的健康发展。因此,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应改变教育现状,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提高认识,注重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要让学生认识到,良好的人际交往是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