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生活观察引向写作观察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shi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栋生老师的作文课《你的生活是大地》的教学案例刊登于《中学语文教学》2009年第2期,先后有多位学者专家评过,笔者认为这堂课单从观察这个角度考查就还有很多宝贵经验值得挖掘。
  让学生的作文“贴近个人生活”,让学生写出富有“生活气息”的文章,这是王老师的作文理念,也是这堂作文课的灵魂。这样的作文理念并不新鲜,也不是王老师的发明,新课改以前提倡过无数次,课改以来更是提了又提,关键是如何落到实处。王老师之所以能落到实处,除与他特别强调并在教学中始终贯穿实施的努力有关外,还跟他的方法有关。笔者认为王老师的方法可概括为:一是尊重学生的生活观察;二是把生活观察引向写作观察。
  先看尊重学生的生活观察。一上写作课,老师都会特别强调观察,所以容易给学生造成误会,以为观察是神秘且很有难度的事情,是专属写作课的特殊任务。王老师的这堂写作课让人感觉到观察其实并不神秘,如同说话和吃饭一样,是生活中的一个项目,它是我们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活动,而不是写作课中的特殊的事,且看以下几个课堂提问:“2.说说今天早上看到些什么?天气如何?”“3.早晨吃了些什么?喝牛奶了吗?”“4.今天从哪条路上来的?街上乱不乱?车上遇到了谁了?有没有遇上什么好玩的事?见到了什么人?”“6.教学楼有几层?每层有多少级?”“7.校园里哪幢楼年代最久远?”“13.上午11点对一个学生意味着什么?食堂今天有什么?”①这些问题都是针对学生生活中最常见的琐事而发,有多少老师像王老师那样意识到了它们的价值呢?很多老师在指导学生观察时爱布置一些与学生日常生活脱节的内容,要学生摆脱生活常轨进行刻意地观察,导致学生厌倦观察,害怕观察。心理学定义的观察指“人的一切感觉器官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试想每个人时时刻刻是不是都在通过感觉器官对外界做出反应呢?答案无疑是肯定的。生活观察指每个人在平常生活中都在进行着的观察,即在平常人的日常脑力活动中的“看”、“闻”、“嗅”、“触”、“味”等感受。由此可见,每个人在生活中都是“观察家”,也就是说日常生活中的“我们”(不管是诗人还是乞丐,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都是“观察家”,只是平常人没有觉察到这一点,也没有意识到生活观察的价值。老师不需要为了作文课让学生痛苦地、刻意地观察,生活中学生时刻在自然地观察着,老师所要做的是让学生意识到生活观察的价值。老师引导学生观察的第一步应该像王老师那样坚定地告诉学生“你的生活很重要”,尊重学生的生活观察,因为它是我们认识客观世界和自我的基础,是第一性的存在,也是从事更深层次的写作观察的基础。如果不注重挖掘学生生活观察的价值,学生就不能自觉地培养对外部和内部世界的感应能力,从而使世界在他们的意识中的丰富性大大减少。忽略生活观察意味着忽略掉了世界呈现给我们的绝大部分的精彩,忽略掉了我们对生活的真切而细致的感受。
  若只尊重学生的生活观察还远远不够,还必须把生活观察引向写作观察。所谓的写作观察即为了写作的观察,它必须建立在生活观察的基础之上,但又超越生活观察。生活观察建立在观察生活的基础之上,观察者的注意力容易被日常需求和生活琐事分散,对观察到的现象缺少反省,由观察得来的感受常常一晃即逝。写作观察需要对一晃即逝的精彩生活观察进行捕捉、阻留,进一步发展。如果说生活观察体现了主体对生活的初步认识,那么写作观察则是这种认识的深化阶段。王老师教学中的几个提问设计都在提升学生的生活观察,深化学生的生活观察。且看以下几个提问:
  2.说说今天早上看到些什么?天气如何?(生活观察)
  你喜欢什么样的天气?曾经有过那样的天气……哪一天?那一天……(通过想象导向写作观察)
  6.教学楼有几层?每层有几级?(生活观察)
  想一想:有多少人从上面走过?……(通过想象导向写作观察)
  7.校园里哪幢楼年代最久远?(生活观察)
  谁来过这里?鲁迅?袁隆平?……你的一位亲戚……你初中的同学(“死党”)在哪个学校?
  ……(通过想象导向写作观察)
  以上问题的设计通过想象把生活观察导向了写作观察,开发了平凡常见的生活观察的艺术潜力。课堂上王老师还做了一个把生活观察变为写作观察的精彩实践:
  8.每一棵树都有故事。
  谁会记得这些故事?
  桂花香……
  这些树是谁种的?
  哪一年种的?……
  师:同桌交流,看看各自记下了一些什么。
  几位同学先介绍自己刚才想到的事。有人提到了树。
  师:你们从右边窗户看过去,那些树最迟是1929年种下的。看,办公楼前的那排水杉,可能是1972年种下的,我大学毕业来这所学校时,最大的一棵直径不过二三十厘米,可现在得二人合抱了……教学楼这边的一棵松树,有印象吗?一棵孤松,不提起它,你甚至会忘记它的存在;小路边那棵树上悬着一截铁轨,看到过吗?1946年学校从重庆迁回,曾以它代钟,上课了,就敲它……
  (学生惊奇)
  师:我说多了,我想说的是:每一棵树都有自己的故事。
  围绕着“每一棵树都有故事”这个主题,王老师把生活观察很好地引向了写作观察。他从学生眼前看到的树出发,联想到这些树的最早种植时期,又把这些树的历史和学校的历史结合起来,这种跃迁无疑是很成功的。
  通过上文的总结可以看出王老师把生活观察导向写作观察时运用的主要方法是想象法,其实由生活观察上升为写作观察还有重复法、情感体验法等。重复法指对生活观察进行不停地重复导向写作观察。于漪老师在《点燃写作的热情》谈到的一个教学案例就使用了重复法。小郑同学害怕作文,老师发现他喜欢水生的动物,于是鼓励他养一些小生灵,“这一来,我办公室里的脸盆热闹起来,今天来放几只龙虾,明天带来一只小乌龟,还捎带几根水草。他告诉我,家里也养着这些,放到学校脸盆里是给我看的。我当然向他表示谢意。放学以后,他总要到办公室来和我嘟囔几句,少不得还要站在脸盆旁对在水里游玩的小家伙指指点点说一番”。结果经过多次反复观察后,恨死作文的小郑写出了生动鲜活真实的好作文。于漪老师之所以能点燃小郑同学的写作热情主要是用了重复法使学生的生活观察跃迁为写作观察。②重复法是生活观察跃迁为写作观察最常用的一种方法,但因为这种方法需要时间和耐心的保证,短期内又不会收到成效,所以很多学生一旦没有老师指导就会放弃。这种方法的成功需要老师的无私奉献,正如于漪老师所言老师需要有“担当起如此重要而艰难的任务,必须对学生丹心一片,有耐心,有韧劲,肯下水磨的功夫”。情感体验法指善于引导学生发现个人情感体验最深的生活观察。虽然我们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生活观察,但只有部分生活观察具有写作的价值,具有典型性。所有的生活观察都是不完备的,十分偶然的,老师要启发学生找到个人感受最深的生活观察,通过写作对其完善和淬炼。例如陈日亮先生谈到一个作文指导案例,许亮亮同学害怕作文,陈老师问亮亮母亲:“您能不能告诉我,亮亮平时都喜欢玩些什么?有哪些特别高兴做的事吗?”③陈老师以情感为主线,帮亮亮同学找到了个人感受最深的生活体验,怕作文的亮亮写出了好作文。
  观察是复杂的脑力活动的一部分,我们人为地将其从整个心理活动中分离出来,简化了我们的精神活动。人在日常生活中不仅进行观察,伴随的还有感情的活跃,理性的推导和想象的跃迁。写作观察不仅是生活观察的重复和最高程度的改进,还应是生活观察与感情、理性和想象的完美融合,只有这样,生活观察才能上升为写作观察。
  总之,从观察的角度看,王老师这堂作文课无疑非常成功,它带给我们一些宝贵经验和启示:一是要尊重学生的生活观察,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生活对于写作很重要;二是不能跃过生活观察,强迫学生直接进入写作观察,否则学生会厌倦观察;三是生活观察跃迁为写作观察方法要得当。邹红军老师谈到,他也曾学习王老师的经验,让学生观察教室外面的落叶,经过三年努力,但“学生们在作文里没有能普遍地在落叶类关注中习惯对生活本真的关注,将自我情感和生命体验与现实的社会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邹老师失败的原因可能在于方法不当,生活观察若只通过不停重复很难成功跃迁为写作观察,它必须和想象、情感及理性结合。邹老师自己也谈到:“三年来,我想了很多方式,做了很多努力,引导学生去关注落叶,可是我自己又在落叶上有什么样的感悟呢?是强迫自己去注意,还是压根就没有什么感悟,只是想偷窥学生在这方面的思考呢?”④可见邹老师引导学生反复观察生活的过程中缺少情感的参与,想象的融合和理性的推导,导致观察长期停留在表面,久之甚至变成一种负担,这可能是邹老师失败的主要原因。
  
  注释:
  ①王栋生《你的生活是大地—我的一堂作文课》,《中学语文教学》,2009年第2期,第20至21页。所引王老师的案例均出自同文,以下不再标注。
  ②于漪《点燃写作的热情》,《语文学习》,2009年第1期,第55至56页。
  ③陈日亮《从“写真实”开始》,《语文学习》,2009年第6期,第68页。
  ④邹红军《纤纤素手,札札机杼,缘何不成章—也读王栋生老师的作文课》,《中学语文教学》,2009年第3期,第30页。
  
  代顺丽,高校教师,现居福建漳州。本文编校:陈青山
其他文献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今天这里有这么多评委老师,这么多创业者,足以说明我们这个活动很成功。今天的《解放日报》第二版有一篇文章,讲的是嘉定今天成了中国创业创新的一片热土。我们与《创业邦》
河北衡水固城纤维板厂经过技术改造后,决定改用过热蒸汽烘干工艺,但由于已有锅炉房及投资的限制,因此急需一台出力为4t/h,压力1.0~1.2MPa,过热蒸汽温度250~300℃的快装链条炉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体制环境,必须进一步放宽
专利行政案件关于区别技术特征是否属于常规技术手段或是否产生意外技术效果的认定在创造性的判断中,如果认为某项技术特征属于本领域的常规技术手段,或者认为该技术特征没有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一、限制条件要等价转换  例1已知实数a>b>c,且a+b+c=1,a2+b2+c2=1,求a+b,a2+b2的取值范围.  错解1: 将a+b与a2+b2分别看做关于c的函数(a+b=1-c,a2+b2=1-c2),则只需求出c的取值范围,也即函数的定义域,即能得到两者的取值范围.由2(a2+b2)≥(a+b)2,可得2(1-c2)≥(1-c)2,解得-≤c≤1. ∴ a+b=1-c∈0,,a2
1号选手——MarkⅡ制造公司:美国机器人公司“Megabots”身高:4.5米体重:6.8吨动力:柴油发动机最快移动速度:17千米/时操作系统:可坐进驾驶舱手动操作,也可远程遥控操作驾驶
我很庆幸自己生活在网络时代,因为网络信息的迅速更新改变了我们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使我们走进了一个崭新的世界,当然也改变了我们教师进行教研活动的方式。现在,我与很多
苏教版国标本三年级下册第14课《七颗钻石》一文,是列夫·托尔斯泰创作的童话故事。课文描写了一位小姑娘寻水过程中水罐的神奇变化,表现了她无私奉献的美好心灵,也揭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