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珠江三角洲中更新统白坭组的几个问题

来源 :热带地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louch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珠江三角洲地区发现中更新统白坭组对于深入研究该地区第四纪环境和地壳运动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对白坭组的存在、时代及形成环境等仍有多种不同意见。本文试从地质学和地貌学的角度对上述问题作一初步探讨,认为白坭组中段作为中更新世高海面时期的沉积产物是可能的,但不是海相而可能只是近海的陆相沉积。
其他文献
本文论述武陵源砂岩地貌的类型特征及其形成和演化机理,在湘西北掀斜抬升的背景上,地貌发育首先是受构造格局及水文网的控制,加上水蚀与重力等作用塑造而成,地貌发育可分为四个阶段,根据该地砂岩地貌的特征,提出了"索溪地貌"的命名。
期刊
一、华南海岸地形一般特征三角洲地形是海岸地形类型的一种,因此在研究珠江三角洲时,应先了解华南海岸地形的一般特征。华南南海沿岸地形类型至为特色,和世界各地海岸地形类型不同,我们提议命名这种特殊的海岸类型为"华南型海岸"。华南型海岸是一种"多"字构造支配下的沉降山地海岸。"多"字形水道和"多"字形伸展的岛屿和半岛为最基本的形态。山脉走向和海岸平行,而断裂走向却和海岸线交截。华南沿岸地区山地主要构造方向
期刊
洞庭湖复式地堑盆地,形成于早、晚白垩世之间的燕山运动中期,在以后的构造运动中虽有多次抬升,甚至在晚第三纪,地壳强烈抬升并遭受剥蚀,但湖盆发展的总趋势是:周围不断抬升,腹地持续下降,湖面逐渐向中心偏南萎缩。
期刊
现代地貌的基本轮廓明显地受构造运动的影响,尤其新构造运动对现代地貌的形成作用更为重要,本文着重分析新构造运动形成现代地貌的基本规律和地貌烙印特征,重点分析了几种研究新构造运动的地貌方法。
期刊
一、前言在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中及宋人周去非的笔记中对石灰岩地形,如石山、岩洞、地下河等已有所研究。地下劫夺也有记录。明代徐霞客对石灰岩地形有较深入的研究,他把漏斗称为"眢井",圆洼地称为"盘洼",深陷的圆洼地称为"环洼",入水洞称为"龙潭",喀斯特湖称为"天塘",自然桥称为"天生桥",峰林地形称为"石山",并对岩洞、暗河、出水洞等地形作了详细记述。他还把中国西南部石灰岩地形分为三大类:(1)"粤
期刊
根据梅林湖湖滨平原的海蚀海积地貌遗迹,说明该平原是由古海湾演变而成,平原的生成时代约为2000—3000年。
期刊
一、前言红树林是热带海岸及河口区的浅水植被群落,由于红树林生长迅速,使河水及潮流带来沙泥停积在红树林海滩上,有入无出。密茂的树根使退潮、退浪不能带走泥沙,而流入红树林内的流水或波浪,又转变成为无浪环境,沉积了幼细物质。因而对海滩的加积、扩展起了很大帮助。珠江三角洲河口比较典型的红树林海滩每年淤积可达0.1~0.15市尺。但在光滩则堆积后又可以再流走。红树林滩加积变高在珠江口又较为突出,因为这里
期刊
一、花岗岩分布地理概况我国幅员辽阔,花岗岩分布广泛,面积很大。其中尤以东南部为集中,如福建花岗岩面积即占全省面积1/3,广东省也占30%(约66,500平方公里),较少的广西省也占13.4%(约35,000平方公里)。它们的分布也反映出大地构造的特点。加里东期花岗岩多分布在西侧,向东多为海西、印支期花岗岩,沿海则为燕山期花岗岩为主。这种自西北向东南迁移的分布状况,反映了我国东南部地壳活动与古岛弧活
期刊
一、概说海滩岩是指目前在我国热带地区海滩上形成的各类砂岩、砾岩和次生珊瑚礁等而言,在1964年前,我们称它为"海岸砾岩"。即因它的分布有不少不在海滩上,而是在海岸带上。而岩性不论为砂岩、次生珊瑚礁都属于砾岩性质。本文所论即指在沙滩上形成的海岸砾岩而言。在国外即称为"海滩岩"(Beach Rock)。它是现代潮间带海滩上的细砂、砾石、贝壳、珊瑚块等被碳酸盐胶结成岩的。
期刊
华南师范大学洞穴研究协会在地理系地貌研究室莫仲达副教授的倡导下成立于1987年1月3日,它是我国高校中第—个以洞穴研究、洞穴探险为中心的群众性组织,现有注册会员600多人,拥有—批洞穴图书资料及先进的探洞装备。几年来协会开展了综合性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