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探析

来源 :读书文摘(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cp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的更新与转变势在必行。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新课标要求教师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能力。本文从现阶段小学生朗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两个方面入手,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进行了一系列的探析,希望对小学语文教育改革有积极推动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朗读能力
  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一般情况下大多数教师将认字、书写等作为重要内容,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朗读这一基本语言能力的培养。因此,相关教师必须认识到朗读对语文教学和学生理解文本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并采取多种方式提高学生朗读水平,以提高总体教学质量。
  一、现阶段小学生朗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朗读教育时间不足
  小学语文大纲一直没有明确朗读教学的时间,但是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所以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做好朗读教学的时间安排。但是现在比较普遍的情况是,很少有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花时间去对学生进行专门的朗读教学,学生的朗读时间得不到保证。大多数教师只是把朗读作为学生的课前预习或课后作业。而且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对学生的朗读能力不够重视,缺乏有效的朗读教育,不利于增强学生的朗读意识和培养其朗读能力。
  (二)没有规范的朗读评价
  如果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充分、有效的朗读评价,将会对小学生朗读积极性的提高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一般情况下,教师会在教材内容讲解过程中让学生做简单的朗读,但是教师在进行朗读评价时却往往很少从学生朗读的语调、发音以及情感细节等方面进行评价,只是用一些简单的语句,比如说“读的挺好”、“富有感情”等,而这种评价是比较模糊的,并不能使学生产生共鸣,不利于学生发现自己朗读中存在的问题,也很难使得学生深入文本,理解课文内容。
  二、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加强拼音教学
  汉语拼音是学生认识汉字的切入点,同时,小学生对汉语拼音的掌握程度也决定着他们的朗读水平。小学生对汉语拼音的掌握尚不够熟练,所以想要锻炼这些孩子的朗读能力,就需要训练他们的汉语拼音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特别重视应用正确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的汉语拼音能力过关,并且熟练掌握字与词的正确发音,走出提升朗读能力的关键的第一步。
  (二)激发朗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这是一条重要的指导准则。教师应该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逐步培养学生对朗读的兴趣,提升学生对朗读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朗读的魅力所在。教师要以身示范,以精彩的朗读使学生发现朗读之美,充分激发出学生对朗读的热情,增加学生在朗读时的感情投入。教师在平时的语文教学过程中也要频繁组织朗读活动,开展一些朗读比赛等,培养学生的朗读意识,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提高自己的朗读能力。
  (三)教師进行范读,指导朗读技巧
  教师平时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有助于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同时,也可以丰富学生日常的语言积累。如果学生没有充足的词汇积累,就会影响到学生对于一些句式的掌握,也会使朗读的效果受到影响。所以,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字、词、句的理性分析上,还要注重学生对语言的直接感受与积累。比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对汉语拼音字母的发音位置和方法的指导,尤其是韵母的发音,要指导学生把韵母响亮地读出来。而在朗读词语和句子时,一定要把气流“含住”,不能把声音读“破”了。这时,就需要教师进行范读,让学生体会句子的完整性与流畅性,教会孩子们放平心态,细细品味。教师也要善于把自己对文章的感悟以及朗读体验传递给学生,引领学生走进文章内容,理解文章内涵,体会文字背后更深一层的意义,引起孩子的情感共鸣。
  (四)巧妙创设情境
  教师在朗读教学中,一方面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另一方面也要积极、合理地创设情境。在朗读教学过程中,巧妙创设情境可以将文字符号变为可观可感的形象,使学生能够全方位地感受文章,实现学生从旁观者到参与者的角色变换,从而更好地进行下一步的有感情朗读。比如:学习人教版五年级上册25课《七律·长征》时,就可以在朗读之前先创设出音乐、形象、文字的综合情境,学生听着音乐,看着画面,也会跟着或唱或诵。这既能强化学生对这首词的理解,又能激起学生对红军的敬仰之情,感受先辈的英勇牺牲精神和乐观精神,激起其对今天幸福安宁生活的珍惜之情。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不易使学生产生的真情实感可以在这种情境教学中自然萌生,在之后的朗读中学生就能自然而然地将感情融入进去。
  (五)明确朗读教学目标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教师必须要明确朗读教学的具体目标,即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含义、情感的前提下进行朗读。只有先理解了文章中的关键词语,才能更有效地进行朗读。比如:在《小蝌蚪找妈妈》朗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首先引导学生理解“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的具体应用情景,在基本理解了这些词语之后,再指导学生进行课文朗读。
  三、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许多问题,教师可从提高拼音水平、创设情境带动情绪、科学引导正确发音、教师范读带入情景等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感和朗读水平,以更好地完成新课标下语文教学的任务。
  参考文献
  [1]陆静怡.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文朗读能力——小学语文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J].华夏教师,2017(21):26.
  [2]于艳侠.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朗读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2016(23):50.
  [3]张少华.浅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J].亚太教育,2015(08):150.
其他文献
[摘 要:美术是一门偏艺术的学科,它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冲破自身狭义思想,不断的探索和发现新的教学模式。创新是事物进步和发展的前提,是时代发展的迫切需要。在当代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创新思维显得尤为重要。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初中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初中阶段学习的内容会对学生的未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进步发展,单纯的初中政治课堂讲解教育已经不能满足当下的教学需求,这就促使了微课教学的新模式产生。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初中政治微课教学的特点  以往的教学工作是具备一定约束的教学活动,但是结合“微课”的形式是依据这一约束实施的教学工作,并且具备以下特点:第一,教学时间非常短。初中时期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非常短,因此,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
目的:比较传统胃管固定方法与新固定方法的效果,选择适合老年长期留置胃管患者的方法。方法:将2009年5月~2010年5月在我科住院,需要长期留置胃管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
新课程的改革和素质教育的要求使得以就业为导向成为全面深化高职院校改革的基本标准。以就业为导向的全面社会高职院校教学改革,是教学与时俱进的具体体现,是为学生踏入社会
为了观察外切内挂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现将100例高位复杂性肛瘘采用外切内挂术治疗,术后排便后均用1:5000高锰酸钾温水坐浴及九华膏换药.结果显示,治愈率达95%,患
[摘 要:数列在高考中占了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中等生必得之分,优生时间规划的关键。所以我们有必要进一步研究。高考数列主要从通项,性质,求和方面进行考察。下面我近几年高考情况对数列通项常见考法做归纳。  关键词:通项;方法;前n项和;奇偶]  类型一:定义法  (1)已知等差等比类型用基本量法联立方程求解。  (2)能用整体思想看出数列类型如[2an 1=1an 1an 2]。  类型二:知[sn]求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门诊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我院2010年2月-2010年6月门诊处共收治患者280例,对其采用人性化护理.结果:280例患者在给予人性化护理后,有259例对护理质量表示
国内外研究报道,银耳的主要活性成份银耳多糖,可分为五大类,均具有广泛的药理学作用,尤其是在促进机体免疫作用方面,有着突出表现,但其调节免疫的具体机制却仍不十分清楚。为此,对银
目的:观察运动功能训练联合药物及高压氧治疗不同年龄小儿脑瘫的疗效,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12月~2010年11月收治的脑瘫患儿132例,按照年龄分为婴儿组60例,幼
在现如今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当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没有得到充分体现。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在初中阅读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必须将教学目标的预设和生成有机有效的结合起来,还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