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父爱不用分辨
○纳兰泽芸
4岁的豆豆在车厢里开心地蹦蹦跳跳,就像一颗可爱的“精灵豆”。
他满眼温情地看着聪明活泼的儿子,然后与坐在身边的妻子相视一笑。他觉得心里的幸福像电视特写镜头里的花儿开放一样,听得见“噼噼啪啪”的花开声。
他叫金建飞,是浙江瑞安的一名公务员。儿子金凡博,小名“金豆豆”,这可是名副其实的金豆子,是爷爷奶奶的宝贝蛋,是外公外婆的开心果。这不,一家三口趁着周末从瑞安家里刚到宁波玩了一天多,爷爷奶奶就受不了啦,电话一个接一个地催:“一天没见我大乖孙,想死了,今天晚上就回家,爷爷奶奶做好饭菜等乖孙回家吃饭!”
听得他都“吃醋”了:“是不是只做了大乖孙的那一份,儿子儿媳都没得吃?”说得老人在电话里“咯咯咯”地笑开了。
妻子陈跃就坐在他身边,微笑着看儿子在车厢走道里玩。妻子笑起来的时候,眼角有了细细的鱼尾纹。她从事的是刑事侦技工作,高标准、严要求的岗位让她比同龄女子更多了一份冷静和淡定。记得第一次看到她的鱼尾纹时,他说:“哎呀,你有鱼尾纹了!”换做一般女子,可能会惊慌失措地惊叫起来。而她却说:“叶芝诗里说,当你老了,头白了,睡意昏沉,只有一个人爱你衰老的脸上痛苦的皱纹。只有这样的男人才是真正有品位的男人,你不会是没有品位的男人吧?呵呵。”
他笑,看她的眼神里,更多了一份敬重。
从宁波上车后,这列D3115次动车就一直基本以234千米的时速运行。儿子问他:“爸爸,我们什么时候到家?”他说:“晚上8点10分就到家了。”儿子望着窗外飞速掠过的景色说:“我们向家飞喽!”
19点47分,动车准时到了永嘉站,透过玻璃,可以看到强烈的闪电像蜿蜒的长蛇一样划过夜空,漆黑的夜色一瞬间亮如白昼。正常情况下,动车在永嘉站只停靠1分钟。然而20多分钟过去了,列车都没有动。20点15分,车上传来了广播通知:“前方雷电很强,列车不能正常运行,正在接受上级的调度,希望乘客谅解。”
20点28分,列车终于缓缓开动了,他与妻子都长舒了一口气,豆豆的爷爷奶奶几次来电话催了。还有大概20分钟就到瑞安站了,他开始从行李架上取下行李整理起来,儿子也伸过小手来帮爸爸整理……
“啊……”在他还没有反应过来的一瞬间,整个车厢发出了惊恐而凄厉的尖叫声!他下意识地一把抓住身边的儿子,将儿子紧紧搂在怀里。
四周突然一片漆黑,他已来不及喊妻子。
他和儿子在翻滚,巨大的力量将他像揉面团一样狠狠地砸过来,又狠狠地甩过去。
他感觉到自己的头骨被摔裂了,浑身的骨头都断了,他的面孔不断受到重创,血汩汩地往外淌……其实这时候,他可以本能地抱住自己的头减轻伤害,但他顾不了这些了。他只是蜷紧背脊抱紧孩子,心里只有一个念头:让孩子活下来!
慢慢地,他觉得自己的眼皮很沉,似乎听到了父母的呼唤:“儿子,回家吧。”他觉得自己走到了家门口,看到了窗户透出来温暖的灯光……
他们被找到的时候,豆豆的身体完好无损,人们一眼便能认出这是豆豆。豆豆看上去很安静,像睡着了一样。
而紧紧搂着豆豆的那个男人,已经面目全非,根本无法辨认他的身份。
为了确认身份,有人建议DNA采样验证。
“不用了,”豆豆的外公颤抖着一头白发,用嘶哑的声音说,“除了豆豆的亲生父亲,还有谁能用生命守护豆豆?这是父亲的本能。”
(选自《华夏关注》2012年第1期)
1.请用一句话概括出这一感人故事的内容。
2.文中画线的句子,对金建飞心理的描述十分形象生动,请加以简要赏析。
3.运用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是本文的特点之一。请选择描写爸爸的一例进行简要分析。
4.文中对金建飞妻子的描述,有何作用?谈谈你的理解。
5.文题“父爱不用分辨”改为“用生命呵护儿子的父亲”好不好?为什么?
6.假如你穿越时空,见到了“天堂”中的金建飞,你会对他说什么?
(二)杏花飞入斜阳间
○李丹崖
三月的清晨,大山里的杏花白花花地开了一坡。乍一看,如青山蒙雪。杏树下,一群脸色黝黑的孩子们,眼睛齐刷刷地盯着一座铁索桥。
按照得到的消息,铁索桥的那头,将有一个年轻的女教师,带着城市的时尚,穿过这座桥,到对岸的山村小学支教。整个山村都沸腾了,这可是个天大的好消息。多年来,这里的小学没有一位外来的老师,教师一直由村支书兼任着。村支书上过小学,认得几个字,每天搬着一本新华字典,夹杂着自己的理解,教孩子们唐诗、宋词,甚至,还有数学和体育。
这对于长期陷入知识饥渴的山里孩子们,哪里满足得了呢?况且,对于村支书本人来说,也是一种良知的煎熬,他不想误人子弟。
太阳越过山头,铁索桥那边的山路仍然没有动静,孩子们一动不动,眼睛直直地盯着桥的对岸。大山之间,呼啸的山风,引得山林里的鸟雀飞出飞进。
他们等了足足5个小时。村支书告诉孩子们,你们先回去吧,我继续等会儿,不行,明天我们再来。
第二天清晨,孩子们仍旧齐刷刷地站在杏树下。暮春的山风裹着寒气吹来,衣衫单薄的孩子们尽管浑身瑟瑟,却不敢挪动半步,生怕走神的时候错过了女老师的身影。
日上两杆的时候,对面一驾骡车火急燎燎地出现了。孩子们骚动起来,那不正是派去接女老师的车吗?骡车是借对面山村的,为了给女老师代步。
铁索桥上一串摇晃,骡车上下来的那人几乎是冲锋似的扑倒在村支书的脚下。哭诉着说,女老师来不了了,为了让新来的女老师尝尝咱这里的野味儿,我射着了一只野兔,可野兔掉在了悬崖边,我去捡时,脚下一滑,幸亏女老师抓住了我,可她却滑下山坡……
那人一边说,一边打自己的脸。
○纳兰泽芸
4岁的豆豆在车厢里开心地蹦蹦跳跳,就像一颗可爱的“精灵豆”。
他满眼温情地看着聪明活泼的儿子,然后与坐在身边的妻子相视一笑。他觉得心里的幸福像电视特写镜头里的花儿开放一样,听得见“噼噼啪啪”的花开声。
他叫金建飞,是浙江瑞安的一名公务员。儿子金凡博,小名“金豆豆”,这可是名副其实的金豆子,是爷爷奶奶的宝贝蛋,是外公外婆的开心果。这不,一家三口趁着周末从瑞安家里刚到宁波玩了一天多,爷爷奶奶就受不了啦,电话一个接一个地催:“一天没见我大乖孙,想死了,今天晚上就回家,爷爷奶奶做好饭菜等乖孙回家吃饭!”
听得他都“吃醋”了:“是不是只做了大乖孙的那一份,儿子儿媳都没得吃?”说得老人在电话里“咯咯咯”地笑开了。
妻子陈跃就坐在他身边,微笑着看儿子在车厢走道里玩。妻子笑起来的时候,眼角有了细细的鱼尾纹。她从事的是刑事侦技工作,高标准、严要求的岗位让她比同龄女子更多了一份冷静和淡定。记得第一次看到她的鱼尾纹时,他说:“哎呀,你有鱼尾纹了!”换做一般女子,可能会惊慌失措地惊叫起来。而她却说:“叶芝诗里说,当你老了,头白了,睡意昏沉,只有一个人爱你衰老的脸上痛苦的皱纹。只有这样的男人才是真正有品位的男人,你不会是没有品位的男人吧?呵呵。”
他笑,看她的眼神里,更多了一份敬重。
从宁波上车后,这列D3115次动车就一直基本以234千米的时速运行。儿子问他:“爸爸,我们什么时候到家?”他说:“晚上8点10分就到家了。”儿子望着窗外飞速掠过的景色说:“我们向家飞喽!”
19点47分,动车准时到了永嘉站,透过玻璃,可以看到强烈的闪电像蜿蜒的长蛇一样划过夜空,漆黑的夜色一瞬间亮如白昼。正常情况下,动车在永嘉站只停靠1分钟。然而20多分钟过去了,列车都没有动。20点15分,车上传来了广播通知:“前方雷电很强,列车不能正常运行,正在接受上级的调度,希望乘客谅解。”
20点28分,列车终于缓缓开动了,他与妻子都长舒了一口气,豆豆的爷爷奶奶几次来电话催了。还有大概20分钟就到瑞安站了,他开始从行李架上取下行李整理起来,儿子也伸过小手来帮爸爸整理……
“啊……”在他还没有反应过来的一瞬间,整个车厢发出了惊恐而凄厉的尖叫声!他下意识地一把抓住身边的儿子,将儿子紧紧搂在怀里。
四周突然一片漆黑,他已来不及喊妻子。
他和儿子在翻滚,巨大的力量将他像揉面团一样狠狠地砸过来,又狠狠地甩过去。
他感觉到自己的头骨被摔裂了,浑身的骨头都断了,他的面孔不断受到重创,血汩汩地往外淌……其实这时候,他可以本能地抱住自己的头减轻伤害,但他顾不了这些了。他只是蜷紧背脊抱紧孩子,心里只有一个念头:让孩子活下来!
慢慢地,他觉得自己的眼皮很沉,似乎听到了父母的呼唤:“儿子,回家吧。”他觉得自己走到了家门口,看到了窗户透出来温暖的灯光……
他们被找到的时候,豆豆的身体完好无损,人们一眼便能认出这是豆豆。豆豆看上去很安静,像睡着了一样。
而紧紧搂着豆豆的那个男人,已经面目全非,根本无法辨认他的身份。
为了确认身份,有人建议DNA采样验证。
“不用了,”豆豆的外公颤抖着一头白发,用嘶哑的声音说,“除了豆豆的亲生父亲,还有谁能用生命守护豆豆?这是父亲的本能。”
(选自《华夏关注》2012年第1期)
1.请用一句话概括出这一感人故事的内容。
2.文中画线的句子,对金建飞心理的描述十分形象生动,请加以简要赏析。
3.运用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是本文的特点之一。请选择描写爸爸的一例进行简要分析。
4.文中对金建飞妻子的描述,有何作用?谈谈你的理解。
5.文题“父爱不用分辨”改为“用生命呵护儿子的父亲”好不好?为什么?
6.假如你穿越时空,见到了“天堂”中的金建飞,你会对他说什么?
(二)杏花飞入斜阳间
○李丹崖
三月的清晨,大山里的杏花白花花地开了一坡。乍一看,如青山蒙雪。杏树下,一群脸色黝黑的孩子们,眼睛齐刷刷地盯着一座铁索桥。
按照得到的消息,铁索桥的那头,将有一个年轻的女教师,带着城市的时尚,穿过这座桥,到对岸的山村小学支教。整个山村都沸腾了,这可是个天大的好消息。多年来,这里的小学没有一位外来的老师,教师一直由村支书兼任着。村支书上过小学,认得几个字,每天搬着一本新华字典,夹杂着自己的理解,教孩子们唐诗、宋词,甚至,还有数学和体育。
这对于长期陷入知识饥渴的山里孩子们,哪里满足得了呢?况且,对于村支书本人来说,也是一种良知的煎熬,他不想误人子弟。
太阳越过山头,铁索桥那边的山路仍然没有动静,孩子们一动不动,眼睛直直地盯着桥的对岸。大山之间,呼啸的山风,引得山林里的鸟雀飞出飞进。
他们等了足足5个小时。村支书告诉孩子们,你们先回去吧,我继续等会儿,不行,明天我们再来。
第二天清晨,孩子们仍旧齐刷刷地站在杏树下。暮春的山风裹着寒气吹来,衣衫单薄的孩子们尽管浑身瑟瑟,却不敢挪动半步,生怕走神的时候错过了女老师的身影。
日上两杆的时候,对面一驾骡车火急燎燎地出现了。孩子们骚动起来,那不正是派去接女老师的车吗?骡车是借对面山村的,为了给女老师代步。
铁索桥上一串摇晃,骡车上下来的那人几乎是冲锋似的扑倒在村支书的脚下。哭诉着说,女老师来不了了,为了让新来的女老师尝尝咱这里的野味儿,我射着了一只野兔,可野兔掉在了悬崖边,我去捡时,脚下一滑,幸亏女老师抓住了我,可她却滑下山坡……
那人一边说,一边打自己的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