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与心理健康

来源 :体育时空·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yyivers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8-000-02
  摘 要 高校学生面临着来自社会、家庭的巨大压力,随之而来的心理健康状况也在发生改变,学生是国家未来的栋梁,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本论文主要分析了当代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研究了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源,阐述了如何利用高校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
  关键词 高校体育 心理健康 教育 研究
  在现代化的高校中,体育教育不只是单纯的传授专业知识,它更多的是让大学生在体育课的时间,丰富自己的知识,锻炼自己的能力,在当今快速发展和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把握足够的应变能力,学生要有进行终身学习的技能,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当代大学生的创造力和展现其风采。然而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体育是密不可分的,特别是在教育局公布使用新的体育课教材《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得到了重视,受到了广大体育教师和体育心理学者的重点关注。
  一、概述高校体育教育发展的方向
  (一)健身和育德的共同发展
  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问题是人的素质问题,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在科技发达的现代,劳动者的素质直接决定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和综合国力的强弱,因此,我们应该更注重劳动者的素质,其中不只是心理素质还有身体素质,由于身体素质是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科学素质的物质基础,体质是国民体育的基础,那么高校体育的重要任务就是增强全体学生的身体体质,培养学生锻炼身体的技能,这可以让我国的综合素质得到明显的提高。
  (二)竞技教育与健身教育的协调发展
  虽说体育以健身与育德为主体,但是,竞技也是必须的,因为现在的社会就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因此,健身与竞技在高校体育教育中的协调发展,是2l世纪高校体育的显著特点,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场地,则高校对于运动员有很大的影响,运动人员文化层次高,对运动技能的理解认识深刻,心理稳定性好,这就易于“软件”功能的开发,高水平教师和适宜的训练场馆,充分利用学校的优势条件,发展竞技教育,这就为以后的工作做了很好的铺垫,高校竞技运动对健身教育有促进和提高作用,处理好健身教育与竞技教育的关系,对健身与竞技的协调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一)心理健康的内涵
  所谓的心理健康指的是人们与生活环境之间保持着良好的协调和均衡。说起体育和心理健康,我们都觉得非常熟悉,顾名思义就是健康即身体没病,精力充沛,体魄强健。《海辞》上面也曾经解释“健康是指人体器官系统发育良好,功能正常,体力健壮并有良好的劳动效能的状态”。但是这些说法都太过于肤浅,他们说的都只是人的生理健康,而忽视了人的心理健康这一重要的基本素质。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是补虚弱,而是身体的健康和精神的健康以及社会适应良好三者的总称”。高校的教育理念应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加强体育与体育教学的过程,时刻地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注重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
  (二)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健康是人类社会发展追求目标的基础。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快节奏的生活给人们带来越来越大的生存压力,让人们进入了情绪负重的时代。面对时刻变化的知识观念和越来越严酷的就业局面,其中以大学生居多,他们生活与压力并存,选择与迷茫共存,如果不能及时的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不单是影响他们的在校学习和生活,将来走出校园以后根本没办法在社会生存和发展。根据国家教委的调查研究数据显示:由于最近几年全国高校在校大学生患上心理疾病的人数逐年上升,如果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能引起广大社会群体的关注,不能得到及时的救治解决,一定会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生活,还有学校的教育事业发展,甚至可能危害到社会的进步。
  三、利用高校体育教学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体育会影响大学生的心理活动,而心理活动又受大脑神经系统的支配,生理变化和心理活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生理变化会影响心理变化,反过来心理品质也会影响生理变化,影响人的身体健康。保持心情舒畅,精神抖擞是人身体健康的先决条件。高校体育教学不仅要教人强身健体,更要注重健康心理培养。在高校的体育教学课程中应该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把心理学的基本常识引入体育教学环节中,充分发挥体育运动的特殊优势,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因材施教。一是要从整体上来提高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二是要关心学生的不良心态,疏通和消除不良的心理障碍,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培养。在体育教学中贯穿着心理训练、心理调整等教学,并且定期的按照科学可操作的对学生进行身心检查,防范学生心理疾病的产生。
  四、高校体育对心理健康的作用
  积极的参与各种体育活动既能够很好的锻炼身体,又能够通过体育锻炼活动来缓解紧张和焦虑的心情,使人的心情始终保持在轻松、舒畅的状态,使精神境界得到升华。高校体育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体质,同时对于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培养学生坚韧的毅力、顽强拼搏的品质、团结互助用于进去的精神等,体育活动可以很直接的给人带来愉悦的心情,改善心理健康。
  (一)体育活动能够很好的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一般体育锻炼活动都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来进行,它与人群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特别是集体项目的比赛,以较为激励的对抗性和观赏性,吸引着众多学生积极的参与其中,使学生在运动的过程中较好的克服孤僻、忘记烦恼和痛苦等。同时有针对性的进行体育锻炼,对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和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十分的有益,大学生处理学习专业的知识以外,还需要学习如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体育运动中频繁的人际交往可以有效的提高大学的社会交往能力、合作精神等,学生在受到挫折之后,可以通过体育活动来进行转移或者是替代,使积极的情绪总是占据优势地位,保持乐观、愉快的心境,良好的个性心理特征是大学生成功走向社会的关键。   (二)体育活动对于智能有着一定的影响作用
  体育学习和认知活动是一样的,学生依赖于知觉、记忆、思维等综合认知能力,长期坚持参加体育活动可以让大脑得到充分的洋气,使脑力以最快的速度得以恢复,可以很好的改善和提高学习的效果。良好的体育训练可以提高人的注意力、记忆能力和思维能力以及反应能力等,为认知学习活动提高保证。大学体育的教学过程中是融合知识、技能、情感和意志以及团结协作为一体的教学过程,其对于促进大学的智力发展有着一定的影响作用。
  (三)体育活动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体育活动具有竞争性强的特点,可以同时引起学生的合作精神与竞争意识,在大学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每个学生即有个人的练习活动,又有集体相互配合的联系活动;既要接受别人的帮助,又要主动的去帮助别人;既有个人的自我竞争,又有与他人的团体活动。体育活动的合作与竞争是并存的,这对于培养大学生的竞争精神和相互合作精神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五、建议
  高校体育教学对于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十分积极的影响作用,它可以有效地调节学生的身心矛盾,减轻学生学习、生活的心理压力,增进学生心理健康,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同时,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健康意识、主动探索与勇于实践的精神,以及充分发挥个性等方面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建议相关的体育管理部门加强体育工作组织,大力的推广和实施体育与健康教育大纲,由其是那些现在还处于全国中比较落后的西部地区。并加强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把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列入课程建设之中,并落实到实处。同时建立一支自身心理健康、懂得教育心理专业知识,熟练掌握心理辅导技巧和心理训练方法的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加强中小学体育教师的人格、德行修养,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和心理辅导的水平,这是学校体育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水平的关键与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 傅君芳,林建君.高校体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協同模式探索[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02.20.
  [2] 傅君芳.高校体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协同路径研究[J].嘉兴学学院报.2010.05.15.
  [3] 景凤琦.高校体育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3.07.24.
  [4] 郝战军.高校体育与心理健康教育[J].宁夏医科大学体育部.2013(5).
  [5] 叶子健.浅谈高校体育教育与学生心理健康[J].四川理工学院体育部.2010.8.25.
其他文献
针对无线移动Mesh网络的特点,以先应式最优链路状态路由协议为基础,整合有限分发路由信息机制与高效分发路由信息机制。结合自适应的检测模块,提出了一种自适应视觉朦胧的链
中图分类号:G845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8-000-01  摘 要 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调查法等方法,对网球发球技术中核心力量训练的原理、手段与效果进行了研究。通过对网球发球动作进行生物力学与解剖学的分析,我们了解到,发球动作是否合理要看全身的动量能否最终在击球瞬间传达到肢体末端。核心区作为之一动力链的中心环节,也是整体发力的主要环节,对上下肢的协同用力起着承
詹姆期·乔伊斯是20世纪著名的文学大家,其著作《都柏林人》影响深远.本文选用《都柏林人》中两则故事《两个浪汉》和《死者》,来分析乔伊斯哲学里的生死、思想的概念.19世纪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8-000-02  摘 要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体育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它在培养社会人才方面的贡献,在人的可持续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 学校体育 人的可持续发展 教育 科学发展观  一、引言  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致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之能力的发展”,其基本含义是保证人类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8-000-02  摘 要 運用文献资料、调查访问、问卷调查、案例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以教育生态理论为支撑,以浙江农林大学体育教学活动的生态优化管理为案例,对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生态化进行研究。阐述了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的教育生态环境构成和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生态化的优化策略,并实证分析了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生态化的优化管理。研究有助于
本文结合男性气质和种族的互动关系,立足于小说所处的时代,分析白人社会因充斥的男性气质危机而产生焦虑的同时,黑人男性如何冲破白人父权制的禁锢,在种族歧视的社会背景中,
在媒体融合背景下,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步入了一个全新时期.为了实现广播电视的长久发展,需要提高编辑工作质量,编辑工作是广播电视的根基,当然也是最关键的因素,所以务必提升
新媒体环境下,使得传媒业整体出现具有时代特点的革新,并且建构出新的媒体格局,在这之中,新媒体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都促使我们国家的各个方面发生变化.我国当前处于并且将长
本文介绍了法国电影的文化传统历程和电影赏析中的文化传递,阐述了法国电影赏析中的文化认知与移情,指出了观众在欣赏法国电影时,可能需要运用适当的文化共鸣来更好地理解电
格里芬曾经是一个非常受欢迎的球员.rn回到那些在洛杉矶的旧时光,格里芬新秀第一年就惊艳了所有人,在那个留级的赛季当中,格里芬场均可以拿下22.5分12.1篮板3.8助攻,大概是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