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应重视对事件原因的分析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lvisiv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4
  我们知道:社会中每一种变化都是特定原因作用的结果,任何历史事件的发生都不会是偶然的,一定会受到当时当地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诸因素的影响。“诸因素”是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历史事件就是“诸因素”的结果。历史教学中重视因果分析,揭示历史现象、本质、规律,有利于学生充分理解、吃透教材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有利于历史知识的系统化,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一.历史原因的归类
  历史原因指的是引起某一历史事件发生或分析、归纳某一历史现象之所以存在的历史要素,是历史必然性的反映。
  (一)、从历史原因的称谓来分:
  1﹑一般表述
  (1)、根本原因与具体原因:①、根本原因是指导致事物发生变化的根源或者导致事物发生变化的最本质的原因,在影响历史发展的诸多因素中,带有必然性的东西,在历史进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这种因素是一种历史的客观存在,它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它反映着客观历史规律的要求。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阶级本质及影响历史事物的主要矛盾等多个角度来分析和探讨历史事件的根本原因。
  ②、直接原因就是具体原因。直接原因是指导致事件发生的直接因素,是指对事物的发生、发展起到最直接的推动,并直接促成其发生的原因,它往往是一种表面现象,事件发生的导火线通常就是直接原因。它在历史事物产生过程中起到催化剂的作用,是更加侧重于事物发展的偶然性因素。
  (2)、内因与外因:①、内因是指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内在矛盾,是事物存在、发展的根据和第一位的原因,它决定着事物发展的基本方向;②、外因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外部矛盾,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和第二位的原因,外因对事物发展的影响要通过内因才能起到作用。一般来说,分析一个国家的社会变化时常常用内外因相融合的观点和方法进行分析。
  (3)、主观原因与客观原因:①、主观原因是指个人、阶级、政党等主体意识方面的原因。②、客观原因是指在人类的意识之外,不依赖人类的意识而存在的原因,是历史进程特定的不可变动的因素。前者属于自我意识方面的原因,即人为的因素;后者是独立存在于人的意志之外的原因。历史的发展变化是主客观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4)还有主要原因与次要原因、间接原因与直接原因等等。
  2、特殊表述
  历史原因的“代名词”很多,准确地说,它们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历史背景”是指在某一历史事件发生前已存在的、对该事件起作用的历史情况,应包含所有方面的原因;
  “形势”则侧重具体原因、客观原因;
  “根源”是指根本原因;
  “因素”是指具体原因:
  “目的”指历史事件发生前当事人(集团、政府等)想要达到的境地,想要得到的结果,它体现为主观上的要求,是主观原因。按照目的的高低、远近可将其分成根本目的、直接目的;
  “条件”指影响历史事件发生、存在或发展的各种要素是历史事件得以发生的,不可缺少的条件,是客观原因;
  “前提条件”是主要原因;
  “导火线”是指直接导致事件发生的因素,就像导致爆炸物的引线一样;
  “借口”是指以某事为理由,但这仅仅是假托的理由,不是真正的理由,它掩盖的是真正的目的。
  也有把“导火线”、“借口”认作原因的,但借口与历史事件的发生在理论上不一定有因果关系。因此,可依据不同内容的特殊性选用特殊名称。
  3、分门别类的表述
  历史原因如按性质归类,可以从自然地理环境、经济基础、政治因素、思想文化因素、个人因素等方面去分析,这种分法直截了当,更易于学生全面理解、记忆等。
  (二)、从历史原因的处所来分:
  历史事件有很多种类,从历史原因分析的处所来看,可分事件兴起之因、事件结果之因。
  1、事件兴起之因:可分“综合类”和“单一类”。如“资产阶级革命”、“民族解放运动”、“社会主义运动”、“世界大战”等是“综合类”,这类历史事件的原因分析“发散较开”。“单一类”又可分为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外交等不同类型,这类事件原因分析“收得较拢”。
  2、事件结果之因:较为隐含,需立体思考,揭示内在联系。如国民大革命失败原因、义和团运动失败原因等等
  二.历史原因的规律化概括
  1.要有扎实的理论修养。
  我们的教材通常是以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作为基本理论的,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观点,有助于我们更好的掌握分析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例如: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理论。例如讲春秋战国时期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铁器的使用和牛耕”与“私田的出现”,强调生产力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导致社会制度的更替这一根本原因。
  (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理论。例如讲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就在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瓦解了封建经济基础,随着资本主义家经济基础的建立,上层建筑领域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还有必然性与偶然性理论、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理论、阶级与国家理论、人民群众与杰出人物关系理论、民族问题理论、战争问题理论、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宗教理论等等,这些基本理论为我们进行历史原因的分析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方向。
  2.要善于从历史背景中归纳历史原因。
  (1)、可以把背景归纳为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民族关系等几个方面,再根据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加以分析,总结出原因。例如讲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背景:政治上英国的殖民压迫政策,经济上十三州的资本主义的发展,思想上启蒙思想的传播等等。政治、经济背景结合起来分析,得出的结论是:资本主义发展(经济基础)受到殖民主义(上层建筑)的严重阻碍(根本原因);而启蒙思想的传播则使北美人民的民族民主意识日趋增强(重要原因)。
  (2)、可以把类似的背景加以整理,分析某些事件的共同原因,进而归纳出历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3.要加强史实的前后联系进行分析。历史本身前因后果的联系非常紧密,各方面史实的影响互相交织,从而构成历史的全貌。只有注重联系,才能把它们整合在一起,做到全面而非片面地分析问题。
  4.要善于借鉴教材中已有的对历史原因分析的内容。教材中总结出的这方面内容虽然不多,但一般比较典型,为我们分析类似性质的事件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例如讲“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教材未展开分析其原因,我们可以借鉴已往几个朝代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这也说明,打好前面的基础对于后面的教学的重要性。
  5.对重大历史事件要力图从多个角度去分析。历史的因果关系是复杂的,一因多果、多因一果、多因多果、互为因果,这是历史的多样性、复杂性决定的。教材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原因分析,或者从必然性和偶然性相结合的角度、或者从主客观因素的角度、或者从内外因角度、或者从必要性和可能性的角度,都详细透彻,很有哲理。教材对一般历史事件的原因归纳,简略扼要,而对有些较小的历史事件的原因,则省略不谈。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H319  诗歌鉴赏一直以来就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诗歌鉴赏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有很大作用。新课改特别强调审美教育,而诗歌鉴赏是语文审美教育实施的必要的途径和重要内容。系统、深入地研究诗歌鉴赏教学的规律,寻觅古典诗歌鉴赏教学的有效策略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多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笔者总结出以下几点心得,希望对古典诗歌鉴赏教学有一定的益处。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学生思想认识、生活经验、基础知识和语言运用水平的综合体现,是由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等一般能力,以及审题能力、立意能力
为了探讨日粮能量和蛋白质水平对荷斯坦奶公牛直线育肥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本研究进行了两个试验:试验一:选取平均体重均在180 kg左右的健康荷斯坦奶公犊30头,随机分为Ⅰ组(
山地高草草甸草地是新疆天然草地的精华,在生产中主要作为天然打草场利用,是割贮冬草最重要的基地,在新疆传统的季节畜牧业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忽视了
摘要:初中文学作品教学现状难如人意,让学生如何感悟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在语文教学中重点值得探讨研究。要让学生感悟文学作品中的形象,需要调动起学生的生活感受知识储备,需要引导学生对文学形象作拓展想象,指导学生用朗读等方式对文学形象再现创造,以加深对文学形象的感悟。  关键词:语文教学;作品形象;感悟  中图分类号:H319  新课程标准要求:“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能力和创造潜能。
内容摘要:语文是一门工具性以及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它不仅可以通过文字给予你知识,也可以陶冶你的情操,还可以激发你的情感智慧。在素质教育的改革浪潮以及新课标的大力倡导之下,教师在教授学生学习语文文化知识的同时,还要在感情和思想上得到提高和升华,要想真正的掌握到语文这门学科的特点以及精髓,阅读教学是其中一项至关重要的内容,同时也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以及全方面能力的重要方法。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对初中的信息技术的教学思想也有了新的要求。老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思想、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更快更好的掌握所学知识,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本文针对提高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所需抓住的重点环节进行了详细探讨。  关键词:信息技术;主体地位;引导者;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42.421  初中的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一门新兴课程,对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探索精神、自主创新精神以及实际操作
中图分类号:G617  21世纪是个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对人的素质提出全面而严峻的挑战。语言教育在个体素质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我们幼教工作者应在全面贯彻《纲要》的同时,大力发展幼儿语言能力,以促进幼儿整体素质的提高。  一、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激发幼儿的语言兴趣。  (一)让幼儿在直接感知中丰富知识和发展语言。  幼儿学习语言,都要与周围的人、物、大自然及社会现象紧密相连。并通过各种感官
通过三个试验研究不同多不饱和脂肪酸源对鸡蛋中多不饱和脂肪酸沉积的影响。试验一: 162只55周龄健康海兰褐产蛋鸡,随机分成3个处理,每处理设6个重复,每重复9只鸡。试验处理分
中图分类号:H319  汉字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而能真正引领、通识汉字的钥匙则是汉语拼音。汉语拼音部分教学结束了,可在练习与检测中,很多时刻,心疼地看着孩子们把b读成d,把p读成q,有的孩子面对着这几个声母无奈地摇头,尤其是遇到和韵母“ei、ie、ou、uo、iu、ui、ai、ia”相拼时,甚至急得掉眼泪。 声母“b p d q”和韵母“ei、ie、ou、uo、iu、ui、ai、ia,已成为学生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