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头颈外科功能修复时代的到来

来源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5df45sd6546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局部中晚期头颈肿瘤切除术后会遗留下组织缺损,当病变位于重要器官时,器官部分或全部切除不可避免。由于头颈部空间受限,重要器官密集,大面积缺损后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需要对组织缺损进行修复重建。目前缺损修复可以应用局部、游离及复合皮瓣,结合计算机辅助技术实现精准修复。未来的重建修复研究将在受区的器官功能重建及供区的功能保留方面深入开展,以期减少皮瓣供区的损伤,恢复受供器官的功能。功能重建方面应尽量接近正常,包含复杂的各种运动和感觉神经修复,以支配各器官完成丰富的日常活动。

其他文献
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是常见的鼻黏膜慢性炎性疾病,对人类健康有显著影响。现有的药物与手术联合治疗方法难以控制某些难治性CRSwNP的疾病进展,生物制剂为CRSwNP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式。度普利尤单抗、奥马珠单抗和美泊利单抗先后完成国际多中心双盲随机安慰剂对照三期研究,结果显示其可明显改善难治性CRSwNP患者的多项评价指标。未来应开展深入细致的临床研究,以进一步探明其临床应用价值。
期刊
患者男,61岁,因“复发性喉癌再次手术及放疗后2年,颈部肿痛、异味2个月”就诊于重庆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查体:造瘘口周围有大量坏死组织,造瘘口周有较多的脓性分泌物,奇臭。颈部磁共振(MR)检查示:颈部软组织肿胀。入院诊断为复发性喉癌放射性软组织坏死。传统治疗效果不理想,最终采用抗生素骨水泥控制炎性反应的综合治疗,患者治愈出院。
期刊
目的:下颌前移矫治器(MADs)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的常用方法之一。成人下颌骨前突通常伴有面部侧貌不协调,配戴仿生口腔矫治器(OA)是面部正畸治疗的有效方法,然而其对上颌窦的影响仍未见报道,本研究通过分析口腔矫治器治疗前后上颌窦相关测量数据,探讨配戴口腔矫治器对上颌窦气化的影响。方法:研究纳入16例韩国中面部发育不良患者,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治疗前采用锥形束CT扫描进行头面部三维图像重建,每天配戴仿生口腔矫治器治疗12~16 h,每月测量颚骨宽度和上颌窦体积,治疗完成后拆除口腔矫
期刊
本文介绍了3例鼻内镜下等离子切除儿童鼻咽纤维血管瘤的诊疗经验。3例患儿临床表现为持续性鼻塞、打鼾伴间断性鼻出血,其中1例为10岁女童,初期曾误诊为鼻腔恶性肿瘤并给予活检。术前根据病史、体格检查、鼻内镜、CT及MRI诊断为鼻咽纤维血管瘤。术中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栓塞肿瘤供血动脉,栓塞成功后即刻鼻内镜下行鼻咽纤维血管瘤等离子全程切除术,术后病理证实为鼻咽纤维血管瘤。术后随访3~6个月,患儿均无鼻塞、鼻出
期刊
目的:起源于面神经管的脑脊液漏被认为是由于蛛网膜下腔沿面神经颞骨内段向膝状神经节或更远端区域异常延伸所致,但其病因尚不明确。尽管该病是颞骨脑脊液漏的一种罕见病因,但由于存在脑膜炎反复发作的风险、脑脊液漏的解剖位置难以确定以及与手术修补困难,临床上仍可出现严重的后果。本文报道了3例面神经管膝状窝蛛网膜囊肿伴或不伴脑脊液漏的临床病例,并从1组人颞骨标本中发现了这种罕见临床现象的组织病理学联系。儿童与成人患者的脑脊液漏表现出不同的病理生理机制。颞骨组织学显示蛛网膜下腔在面神经管异常延伸,这可能是蛛网膜囊肿形成和
期刊
本文报道了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例颅颌面多发性骨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病例。患者女性,21岁,以面部不对称半年余入院,初步诊断为下颌骨囊肿,进一步影像学检查发现患者枕骨、蝶骨、颞骨、下颌骨体部和髁状突多发性海绵样改变,于全身麻醉下行下颌骨病灶刮治术,术后病理为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术后患者面型较前无明显变化,随访12个月影像学显示下颌骨病灶区较之前有新生骨质形成。
期刊
目的比较不同体质量指数(BMI)人群舌动脉的解剖位置,观察不同BMI、身高、体重与舌长、舌宽、双侧舌动脉间距及舌动脉深度是否有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6至9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CTA)检查的314名受试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90名,女124名。年龄20~73(48.83±12.30)岁。将受试者分为4组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