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生活化教学

来源 :教育与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dw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人类“结绳计数”告诉我们: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数学和生活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元素,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在实践体验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进而自主学习,习得能力。
  关键词:数学 生活化 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数学和生活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与操作的机会,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因此,作为教师要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
  一、模拟生活场景,解决实际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我发现好多数学问题都是比较抽象的,对孩子们来说也是枯燥无味的。为了帮助孩子们理解题意,我在教学过程中,经常让孩子们根据题意,模拟生活场景,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如我在教学一年级的“加减混合运算”时就用这样的生活情景描述并让学生加以表演。公共汽车上原来有12个乘客,到站后下去了3个,又上来了2个,现在车上有几个乘客?”来解决“12-3+2”,通过情景描述,学生很容易地就列出了算式并掌握了计算过程。学有余数的除法时,学生做这样一题,“37个同学要到郊外野营,一辆车限乘7人(不包括司机),问至少需要租几辆车?同学们列出算式37÷7=5(辆)……2(人)后,有的认为要租5辆,还有的认为要租6辆。这时我让37个学生模拟坐车去郊游的场景,7个人一辆车,走了五辆车以后,还剩下2个同学,孩子们兴趣盎然,一下子都毛塞顿开,都大声回答“至少需要租6辆车。”通过模拟生活场景,不仅容易帮助孩子们解决问题,而且印象很深刻。
  二、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现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它蕴涵着两层含义:一是我们要努力挖掘现实生活的“数学因子”,将生活中的数学素材自然地、适时地引入数学课堂;二是创设生活化的情境时,应该符合儿童认知水平和认知特点,有效地实现“生活数学”与“学校数学”之间的沟通与融合。例如教学“认位置”,我先是设计了一个“指鼻子”游戏,激发起孩子们的兴趣,然后让学生以眼前的教室为情境,观察生活中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位置关系,让学生在从指定观察到自由观察、换位观察的过程中不断加深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使他们不光会表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还能感受到物体间位置关系的相对性,从而使学习变成一种主动探索的过程。
  三、探究生活问题,培养学生数学综合素养
  为了培养学生数学综合素养,我在教学中让学生编写“我和数学”的故事,写“数学日记”,如让学生写在家里,爸爸妈妈用到了哪些数学知识,上商店买东西,又用了哪些数学知识……通过记“数学日记”,既让学生探究了生活中的数学,明白了数学知识不仅有用,而且在生活中时时处处都在用,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养。而教师通过阅读学生的“数学日记”,也可以了解学生有没有较强的“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使以后的教学更有针对性。
  四、加强实践活动,体会数学生活的乐趣
  “实践是知识的源泉”。数学实践活动中让学生亲自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量一量、掂一掂、试一试,对实际事物进行实践操作。如我在教学“克、千克的认识”时,把准备好的一千克盐、一千克米、一千克豆、一千克沙等给学生掂一掂,让他们感知一千克到底有多重。然后再将学生分成小组,把带来的橘子、香蕉、梨、黄豆、米等称一称。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达到了教学的目标。又如,让学生了解附近工厂近几年的发展情况,制成统计图表,并分析调查结果;制作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加深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测算各家客厅面积与铺地砖块数,进一步认识长正方形面积与比例知识,等等。
  五、用于生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新课程强调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学有用的数学。因此,数学只有回到生活中,才会显示其价值和魅力,学生只有回到生活中运用数学,才能真实地显现其数学学习水平。
  如在教学“比一比”时,通过班上同学之间,老师和同学之间高矮的比较,学习用品之间的长短的比较,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事物。
  如在学习“方向与位置”后,回家观察一下自己家的东西南北各有什么建筑物,并制出平面图。在烟台地图上找出我们莱山区所在的位置,并说说其东西南北各是哪个县市区等等。
  总之,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要为学生搭建创造的舞台,结合生活实例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探究能力,在新的数学教学理念指导下,要遵循“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原则。在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不断挖掘利用实际生活的强大资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他们学会用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其他文献
口语交际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新课标中也明确指出,口语交际是“听话、说话”的发展,它不仅要求训练每个学生的听和说的能力,而且要求在口语交流中,培养语言交际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讲,他们还没有具备很好的说话能力,如何能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快乐地说话,培养基本的口语交际素养,做到乐于说又有话说呢?  一、激发热情,让孩子说话有乐  1.创设情境  情境教学会让学生兴趣盎然,而以境助说会令孩子们乐此不疲
期刊
摘 要:研究性学习活动课程是在新课程背景下开设的,它把教学工作与社会实践更加紧密地连在了一起,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自己在实践的快乐中逐渐成长了起来。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 探索 快乐 成长    研究性学习活动课程是一门体验性课程、实践性课程。它深受同学们的喜爱,在这片乐土上,孩子们一个个朝气蓬勃、思维开阔,他们是快乐的,而活动中的我也和他们一样,体验到了无穷的乐趣:为突如其来的主题兴奋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要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观。引导学生经历语文探究的过程,是一项长期的语文实践活动。广泛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充分开发和利用学生的学习资源。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是充分落实这一目标的重要举措。  语文教学是语文活动的教学,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和交流的空间,真正把创造还给学生,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焕发生命,这是时代的脉搏。我在教
期刊
学生学习生物学的过程,就是一个认知结构的转换与建构的过程,也是认知结构的同化过程。因此,教师必须根据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进行教学设计,帮助学生建构良好的认知结构。  一、根据原有的认知结构进行教学  1.了解学生原有的认知状况  在上课前,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情况,尤其是与新知识有密切关系的已有概念和原理掌握的情况,这是教学设计时选择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的依据。同时,由于学生的认知方式、学习
期刊
摘 要:有人提出,一堂高效率的课,应达到两个百分之七十,即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学生获得教师输出的百分之七十以上的信息量。以尽可能少的时间投入,以师生尽可能少的精力损耗,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在课堂上收到尽可能多的实效,这就是高效率的课堂教学,也就是课堂教学所追求的目标, 所以优化课堂教学是关键。课堂教学必须借助于多种教学手段,结合运用现代化教学媒体,以实现课堂教学环节的优化,达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从而提高
期刊
教与学是课堂教学中的两大要素,新课程改革带来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它要求我们更新教育理念,更新知识,转变角色,改变课程中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教学倾向,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在教学中尊重学生,使学生成为一个具有自主学习态度、自主学习愿望、自主学习能力的生动活泼发展的人。  一、创设教学情境要从学生实际出发  我们现在的课改倡导的课堂教学是让教师在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适应、动手
期刊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学习方式的三个基本维度,适时有效地开展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自主、自悟、自得,从而将书本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技能,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个性、特长和谐发展,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下面谈谈我在开展数学实践活动中的做法及体会。  一、选取内容要符合学生年龄特点,活动具有操作性  数学实践活动是一项实践性较强的活动,是教师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和知识背
期刊
现代教育改革的关键在于把传统式“授之以鱼”的教学模式转变为“授之以鱼”的教学模式。一方面,我们的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另一方面,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要被点燃的火把。为了改变中国学生在中学各科“世界奥林匹克竞赛”上次次荣登榜首而“诺贝尔奖却无人问津的僵局,我们必须大搞教育改革,激发学生探究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必须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  笔者根据实
期刊
目前,《企业财务管理》教学中存在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即学生感到这门课很抽象,难以理解和把握,以致于学完后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实际业务操作能力低下,毕业后,无法迅速适应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要求。  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1.初中毕业升入职专的学生,对企业经济行为知之不多,对企业财务活动更多的是了解无几,突然转入这一陌生领域,又被限定在课堂上,与企业财务活动没有直接联系,无法获得企业财务
期刊
德育是我国学校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的一个重要的标志,在小学教育中居于首位。它对引导学生从小逐步形成良好的品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新的教育形势下,班主任应把全面提高班级学生整体素质放在首位,“爱学生”则是这一切工作的根源,而“爱学生”则先要为学生的将来着想,不能因片面追求学分,而忽略了学生德育、体育等方面的教育工作。他们所要学会的除了书本知识,还有如何生活、如何做人。  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