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中秘境——“天上西藏”之四

来源 :走近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fy10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易贡,在藏语里是美丽的意思,1900年的一次山体崩塌,形成了易贡湖,100年后的2000年又一次崩塌,使它很快消失了……
  但这个神秘的地方,易贡湖,说不定哪天,又会重生。
  1.易贡湖的所在地就是西藏东南的林芝地区,林芝在藏语里的意思是“太阳宝座”,这里风光秀美,植物茂密,被人们认为是西藏的——林中秘境(图1)。
  
  


  (1) 被称为林中秘境的西藏林芝地区
  
  林芝是西藏地质结构最复杂的地区,林芝处在印度洋板块向欧亚板块冲撞的东北挤角位置,地质构造运动非常活跃,而这里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恰好是切开了喜马拉雅山和青藏高原的屏障,成为印度洋西南季风进入高原的最大水汽通道。
  水汽通道带来了丰沛的雨量,使这里的动植物非常丰富,这里被称为西藏的江南。
  巴桑旺堆(历史学者):林芝这个地区是解放以后的一个称呼,在传统上 今天的林芝地区,应该是由5个地区组成的。第一个地区我们叫作工布地区。
  东方的工布巴拉,多高也不在话下。
  牵挂我的情人,心儿象骏马飞奔……
  这首歌是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写的,歌中的工布巴拉指的就是米拉山,翻过米拉山口就是工布地界,传统意义上的工布,指的是工布江达、林芝和米林三个县。
  尼洋河从米拉山发源,全长309公里,在林芝县境内汇入雅鲁藏布江,在尼洋河的岸边,有一座太昭古城,太昭也称工布江达,藏语的意思是100个村庄中的第一个。
  1912年,民国政府派尹昌衡等率军入藏,先头部队抵达江达,设为太昭县,尹昌衡原名昌仪,字硕权,号太昭,这就是太昭古城的来历。
  长期的驻兵加上物资往来,使太昭的汉藏民族交流频繁,如今在洛桑次仁的家里,仍然留有当时驻军留下的一块石头。石头半埋在地下,上书“泰山石敢当”。这里的藏族人至今把它当作镇村之宝(图2),也是汉藏情谊的纪念。
  
  


  (2) 藏族村庄的镇村之宝
  
  汉藏交往不仅仅在物资和文化上,还有不少通婚的情况。
  
  


  (3) 传说中,文成公主在崖壁上刻下了父王画像
  
  在村后不远处,就是历史悠久的唐蕃古道。传说当年文成公主走到此地,遇到了大雨,于是松赞干布拔剑削出一个洞避雨,公主因思念家人,在石壁上刻下了父王的画像(图3)。现在这条路是清代嘉庆三年由驻地清兵为了方便百姓行走,在唐蕃古道的基础上重新修建的,修路的钱都是由官兵捐助的。至今在村里还留有一块石碑,石碑立在一座破败的寺庙旁,上有顶,二龙戏珠图案,石碑上刻有当年捐款人的姓名和捐献的银两数额(图4)。
  
  


  (4) 刻有为修唐番古道捐款人姓名的石碑
  
  巴桑旺堆:在吐蕃时期,工布有一个工布王 ,藏文叫工嘎布王,是吐蕃王室的后裔,在工布地区的林芝县有一个村庄叫雍仲增村,今天那儿还可以看到一个1200多年的摩崖石刻。
  关于林芝的历史,最早的文字记录见于工布第穆摩崖石刻上,石刻虽然经历了1200年的风风雨雨,字迹仍然清晰(图5)。上面记载了这样一段历史:雅砻部落的第一代首领聂赤赞普,从波密来到工布,开始了他的首领生涯,经过七世的对外征战,公元1世纪,第七代首领止贡赞普在君臣争斗时被杀,他的两个儿子聂赤和夏赤逃回了工布地区。
  
  


  (5) 1200多年前的摩崖石刻记载着关于林芝的历史
  
  为了寻找安身之地,聂赤和夏赤向天祈祷,聂赤射了一箭,箭落在了后来的阿沛庄园的所在地,聂赤高兴地喊了一声“阿沛”,意思为命运把我安排在这里,于是就在这里修建了庄园,后来聂赤做了工布的土王。
  公元17世纪,工布地区被分为阿沛、江中、甲拉三个地方首领的领地。如今,阿沛庄园仅存一幢两层碉房,是当时的经房,其他建筑均在一次尼洋河的洪水中被毁掉,荡然无存了。
  2.现在阿沛庄园保存相对完好的只剩下阿沛管家庄园了(图6),离阿沛庄园15公里的尼洋河对岸,就是阿沛管家庄园,这里也是阿沛家族的领地。
  
  


  (6) 阿沛管家的庄园
  
  有一位老人叫索南多布杰,过去他是阿沛·阿旺晋美的贴身警卫员。退休前是工布江达县政协副主席,阿沛管家庄园的钥匙如今掌管在他手里。
  现存阿沛管家的房屋,主房为三层碉房,中间有天井,共24间房,房内隔墙均为木制,雕刻精美。一层是仓库,二层是厨房,三层是议事厅。
  在议事厅的西墙上,有一幅残存的壁画,壁画上画的是几个汉族模样的人,画像色彩艳丽,人物神态自然,栩栩如生。最奇特的是,壁画上所留的是既非汉字,又非藏文、梵文的奇异文字(图7)。这可能是当年的藏族画师不会写汉字的原因,所以留下了谁也看不懂的文字。
  
  


  (7)图组:(上图)议事厅中色彩艳丽的壁画(下图)壁画上谁也看不懂的文字
  
  从管家所住的房子可以看出,即使身为管家,他的地位仍然比较尊贵,更可以推测当年的阿沛庄园是何等的气派。
  历代阿沛多为旧时西藏噶厦政府的首脑,特别是最后一代阿沛庄园主阿沛·阿旺晋美为西藏的和平解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1951年4月,作为西藏地方政府代表团团长的阿沛·阿旺晋美,在北京中南海勤政殿与中央政府签署了著名的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史称“十七条协议”。当解放军进入西藏时,先头部队抵达太昭古城,部队粮食紧缺,阿沛庄园一次就提供了10000多斤糌粑,实力相当可观。
  索南多布杰今年已经79岁了,当年他也随着阿沛·阿旺晋美去了北京,目睹了签署和平协议的过程。
  现在他又回到了这里,守着这处曾经辉煌过的老房子。
  3.苯教又称苯波教,它是在佛教传入西藏之前,流行于藏区的原始宗教。
  巴桑旺堆:从整个文明的进程来说,西藏的土著宗教最初流行从象雄、即今天的阿里地区,流传到西藏中部的时候,曾经在林芝地区非常盛行,直到今天,林芝地区拥有最丰富的苯教文化资源。
  苯教是流行于藏区的原始宗教。公元8世纪,吐蕃王赤松德赞将佛教定为首选宗教,从此苯教在西藏受到了排挤。
  然而,赤松德赞与寂护大师在推行佛教的过程中仍然遇到了苯教势力的阻碍,于是请来了莲花生大师,莲花生一路得胜,最后到了工布地区。传说连花生大师为了降服当地的苯教首领阿穷杰博,要将苯日神山移去堵住尼洋河,都被阿穷杰博一一挡住,由此,工布地区的苯教得以保存。
  如今,西藏的苯教徒还保持着与佛教徒截然相反的转山和转经桶的逆时针方向。
  巴桑旺堆:每12年,西藏各地,包括四川、青海的一些苯教徒会到林芝地区的苯教神山来转山,除此以外,西藏今天苯教的寺院比较集中的地区,也在林芝工布地区,林芝地区的林芝县境内大概有8座寺院,我们今天的旅游者,如果到林芝县去参观的话,会见到一个著名的树种——柏树王。
  关于林芝境内的这些柏树,有一个非常有趣的传说。当年,莲花生在修桑耶寺的时候,从工布地区沿雅鲁藏布江运送木头到山南,一只乌鸦看到奴隶们十分辛苦,非常同情奴隶们的不幸,于是就在加查山顶上喊了一句:“桑耶寺修好了,不需要木材了。”奴隶们长松一口气,把大量木材沿江抛弃,木头落地生根,长成这一溜沿江巨柏。莲花生非常生气,惩罚了乌鸦。从此,加查到山南方向的乌鸦成了哑巴,而雅鲁藏布江从朗县到米林,两岸都长着成排的巨型柏树(图8)。
  
  


  (8) 林芝境内的著名树种:柏树王
  
  4.探访林芝的云中秘境,会发现一些奇特的建筑:一些古堡。
  古堡墙体由片石和木板砌成,中间是空的,没有顶,外形呈12面,12棱柱状体,内为八角型,墙体厚约2米。钻进古堡的内部,抬头只见一孔,光线从高处照下,感觉像落进一口深井。古堡内原先有木头搭建的楼层,每层都有射箭的孔和了望孔,如果堵上外门,古堡真是固若金汤(图9),古堡顶层除了了望和防御外,还可以燃起狼烟,作为烽火台。
  
  


  (9) 固若金汤的古堡
  
  在秀巴村,有5个这样的古堡,从外面看,星角形的古堡有点像外星造物,所以关于它的传说也是各种各样。意大利学者杜奇在《西藏考古》一书中认为:遍布西藏的各种古堡是吐蕃王朝崩溃后纷乱时期,最强大家族地界的了望台。
  格勒(人类学 学者):要有科学的证明,我当时带人去从那个上面拿下来的,带回来经过考古所碳14测量为 1000多年,那么,主人是谁还是一个谜,需要我们后人去考证。
  还有一种星角形柱体的古堡(图10),大多分布在西藏的工布、泽当和康巴地区,这些都是吐蕃王朝较边缘的地带,是多种势力的冲突带。
  
  


  (10) 星角形柱体的古堡显得格外壮观
  
  而工布正是处在拉萨河谷的东大门,所以在西藏的历史上,往往在混乱时期,都会在工布留下痕迹。
  ?5.朗县一带属于过去的达布地区,是工布的西南入口,也是军事要塞。1982年,考古学家在朗县列山发现了一片有210多座墓葬的吐蕃时期古墓群(图11)。
  
  


  (11) 朗县列山的吐蕃古墓群
  
  这里是山南雅砻文化与工布文化的交界处,气候比起工布其它的地区,相对要干旱许多,两侧山上不见了森林,只有泛泛的黄草。1982年发现了吐蕃时期古墓群,金东乡列山村的老人们认为,列山古墓是鬼屋,因为那里的房子与人世的恰好相反,一层一层向地下深入。
  在西藏从目前为止发现的墓葬群的规模来说,这是最壮观的。
  古墓群就在列山村后不远处,登高望去,整个山谷中布满了大大小小的封土墓,墓区分东西两区,东区面积最大,东西长1.2万米,南北宽600米,合计78万平方米。
  巴桑旺堆:西藏的墓葬,在西藏的传统典籍里头,对王室的墓葬,也就是吐蕃王室的墓葬有非常详细的记载,就是今天的雅砻藏王墓,包括它的墓制、它的墓主、墓葬的随葬品都有文献记载,但是非常令人迷惑不解的是,对非王室的墓葬没有任何文字记载。
  列山古墓是一处非王室墓葬,西藏的所有文字中对它都没有记载。从形状看,墓葬主要是梯形的,也有长方形、方形和圆形的。有些墓在若干层夯土夯完后夹以石板或圆木隔垫,分为多层,最大的高达14米。
  1983年,考古学家试着挖开了两座墓,里面有人和马的骨骸,但仍然搞不清墓葬主人的身份。
  专家巴桑旺堆认为,根据他个人的研究,在吐蕃时期,从松赞干布到朗达玛吐蕃崩溃为止,200多年,在这个地方曾经有一个非常显赫的家族活动,这个家族藏文叫作“钦”。
  巴桑旺堆认为,吐蕃时期,今朗县辖境属钦木家族统治,唯有钦木家族才有势力和财力修建如此壮观的墓葬群。钦木家族与吐蕃王室有着300多年的联姻关系,这一家族曾经是松赞干布统一政权前“钦木域”邦国的统治者,是一个小王朝。
  列山古墓反映了1000多年前西藏的丧葬制度和墓葬水平,对于今天人们研究吐蕃王朝的兴起和衰落有着重要的意义。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它恰好证明了西藏文化的多样性。
  
  6.巴松措也叫措高湖,因为在它的附近拥有众多的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因此这里被称为工布风情的一个微缩盆景。
  作为藏传佛教宁玛派的神湖,巴松措在每年的藏历四月十五日会引来大批虔诚的藏民到此转湖。
  湖中心的小岛叫扎西岛,岛上的措宗工巴寺至今已有1500年历史,里面供奉着莲花生大师。
  公元8世纪,莲花生大师将佛学教义和原始苯教祈神仪式及土风舞相结合,创建了一种类似内地古代傩舞的哑剧性跳神艺术,之后逐渐形成了以羊皮面具歌舞表演故事的藏戏。
  至今,巴松措一带的藏戏属于白面具藏戏,是最古老的藏戏。
  7.人们一直以为,世界第一大峡谷是美国的科罗拉多,而中国的专家们全程穿越了大峡谷,精准论证出林芝境内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为世界第一大峡谷。
  云中秘境的终极目标,就是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图12),由于地处偏僻,自然环境极其艰险,峡谷核心地段是无人区,因此,大峡谷成为地球上人类难以涉足的神秘禁地之一。
  
  


  (12) 世界第一大峡谷——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王成华(地质灾难专家):那个地方山高、坡陡,沟谷切割很深,森林植被非常好,气候环境也很好,被称为“西藏的江南”。
  杨逸畴(地质学家):一般人的概念认为,西藏是个不毛之地,高寒、荒凉,但是唯有藏东南那个地方是一片森林,一片绿色,人类活动也很频繁,为什么呢?就是与水汽通道有关系。
  因为水汽通道的作用,在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北大门以鲁朗为中心的的林海,形成了全国第二大林区,因此鲁朗也有了“东方瑞士”的美名(图13)。在这一带,科学家发现的植物种类达到了3768种,光是杜鹃花一项,就有25个品种。
  
  


  (13) 图组:全国第二大林区:鲁朗林海
  
  大峡谷作为西藏的水汽通道,受印度洋暖湿气流的影响,降水丰富,水汽充足,而深切割的大峡谷又造成了地形正负的巨大反差,形成了河谷多重的立体气候,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100多年来,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吸引了无数国内外的科学家和探险家的关注,而真正能进入到峡谷腹地的人却寥寥无几。
  1998年,由59名科学工作者、记者和登山队员,组成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科学探险考察队,他们在200余名藏族、门巴族、珞巴族民工的协助下,用了37天的时间,徒步行程500多公里,完成了从派乡到墨脱之间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核心地段的穿越。中央电视台对此进行了全程追踪拍摄。
  中国的科学家们在对大峡谷经过多次考察之后,虽然掌握了大量的科学数据,但是却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大峡谷的旅游资源。
  李渤生(植物学家):一个大峡谷是不是世界第一,它涉及到这个是不是世界级的旅游资源,它有没有可能吸引更远程的、世界的高端的游客来访,所以这就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
  1998年,李渤生教授率领科考队第一分队全程穿越大峡谷,再次精准论证出在中国西藏林芝境内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为世界第一大峡谷。
  在世界上著名的峡谷中,我们知道:
  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的长度为370公里,极值深度2133米。
  秘鲁科尔卡大峡谷的长度为90公里,极值深度3200米。
  尼泊尔喀里根德格峡谷的长度为60公里,极值深度4403米。
  而中国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长度为504.6公里,极值深度6009米。
其他文献
《论语》里面有很多智慧。智慧在人心里怎么酝酿起来的?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就是后天学习。每个人都有向学的心愿,可学习质量却不同,什么人能够真正学出效率来?这里面大有深意。孔子曾经说,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论语·卫灵公》)他说一个人要是每天连饭都不吃,觉都不睡,天天在那儿冥想,说我一定要把世界想明白,那想破了脑袋也没有多大用处,你还不如好好去学习。这个世界上有很多概念,只是一字
期刊
2006年12月3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本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约翰·马瑟和乔治·斯穆特,以表彰他们发现了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黑体谱形,及其温度在空间不同方向的微小变化。他们用COBE卫星进行的精确观测,为宇宙起源的大爆炸理论提供了有力支持(图1)。大爆炸理论的确立,使人们对宇宙的起源,有了接近一致的认识。什么是大爆炸?关于宇宙的起源,人类在认知上,又经历了怎样的历程呢?      
期刊
1956年 7月,在新中国的第七个年头里,中国人有了自己的第一辆汽车。尽管,从表面看起来,它显得那么的粗糙,但是,它却意味着中国现代汽车工业的开端。今天,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汽车制造与销售的大国。但是,大,并不等于强。中国汽车要走上强国之路,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汽车安全之心   ——安全气囊    说到汽车,最通俗的解释就是:高速行驶的代步工具。可是,速度越快,危险也就离我们越近。作为汽车
期刊
建在鹅卵石上的水坝,为何能屹立千年?     广西兴安县境内有一条静静的小河流淌在岭南群山的深处。  正是这条貌不惊人的小河,打通了长江与珠江南北两大水系。在这条小河与湘江的交汇处,一座屹立千年的独特水坝,竟让现代科学遇到了似乎难以解释的谜团。 (图1)。      (1) 说是一座水坝,看上去更像是躺在河道中的一堆乱石,然而平凡中却隐藏着秘密    当地人传说,这座看似普通的水坝,实际上是几千年
期刊
1978年,在大地湾发现了一个大型新石器时代遗址,这个遗址从8000多年前到4800年前,历经3000多年,走过了新石器时代的早、中、晚三个阶段。在这里我们不仅验证了许多古老的神话故事,也发现了大量古老而新鲜的事情。比如F901的地面在经历5000年的掩埋出土后,如今依然光洁平整坚硬,与现代普通民用建筑水泥难分高低。  可是,有一个问题始终在我们的脑海里挥之不去,随着采访的步步深入,想探究这个问题
期刊
仰韶文化是中国第一个考古学文化, 但有人说它是由西方传入的。它到底是什么性质的文化呢?    安特生是瑞典地质学家,他第一次听说仰韶是在1920年。这一年,安特生的助手、中国地质调查所采集员刘长山到豫西调查古脊椎动物化石,在仰韶村看到了一些古老的石器。  1914年,安特生被中国北洋政府聘请担任农商部矿政顾问,主要职责是为中国寻找矿藏。  1920年,安特生的助手、中国地质调查所采集员刘长山从仰韶
期刊
中国古典文学中最能代表中华民族文学特点的是诗。  唐诗,则是中国古典诗歌史中的一座高峰。    莫砺锋,现任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主任,江苏省政协常委。   中国古典文学成就最高,影响最大,最能代表中华民族文学特点的是诗。  中国古典诗歌史非常长,从《诗经》、《楚辞》直到元、明、清的这部诗歌史中,什么阶段的诗最好呢?   唐诗是诗中的诗,唐诗最好(图1)。    
期刊
巴马    巴马,广西省西北部的一个瑶族自治县。由于重重大山的阻隔,人们世代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自给自足的农耕生活(图1)。然而,这个偏远而落后的小县城,出现了许多的百岁老人。在平安村的巴盘屯,106岁的黄妈干和97岁的妹妹经营着一家小卖部。尽管已经是上百岁的老人,黄妈干的头脑依然非常清醒,顾客买东西时,算起账来一点不比年轻人慢,谁都别想少给一分钱。      (1)以山地和丘陵为主的边远小县—
期刊
他将一只可怜的小鸟捡回家,小鸟的父母每天都飞到他家喂自己的孩子,小鸟会飞时,他和家人依依不舍地把小鸟放回了自然……    2007年6月10日早晨,四川省蒲江县的马世宝大爷晨练完回到小区,一阵急促而凄惨的鸟叫声,从楼下的灌木丛中传出。马大爷闻声前去观看。就是这么一看,引发了一个人鸟奇缘的感人故事。    猫嘴边捡回小鸟    马大爷看到两只鸟在风景树上跳来跳去地乱叫,地上有一只猫正虎视眈眈。马大爷
期刊
一座不起眼的汉墓,一堆残破竹片,一位偶然参与发掘的考古学家,机缘巧合,抽丝剥茧,揭开了关于《孙子兵法》的千载之谜。    《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古老,也是影响最大的一部兵书。  然而,这部兵书的作者到底是谁?直到1972年一次十分偶然的考古发现,才揭开了这一争论不休的千古之谜。    *不期而遇*     1972年4月, 31岁的吴九龙和他的同事毕宝启一起作为山东省博物馆派出的考古工作人员,到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