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必须加强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

来源 :教育界·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rtracy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如何加强学生全面素质培养,使他们将来成为能够适应社会、服务社会、对社会有用的人?文章试图从学生健全人格培养、学习动机培养、创造能力培养、交际能力培养等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班主任;全面素质;培养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必须注意加强学生全面素质培养。那么如何开展素质教育呢?笔者认为,我们教师需要从小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良好的思想素质和锐意创新的能力。这三者之间相辅相成,互相联系,缺一不可。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的长期的工程,这就要求班主任注意从多方面着手,抓好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
  一、注意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素质
  人格素质教育强调的是培养与提高学生对真善美的判断能力,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组织者,在健全学生人格素质教育方面无疑扮演着最重要的角色。因而,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素质,班主任应坚持从“四个结合”层面做好工作。
  (一)言传身教相结合,充分发挥班主任的示范作用
  人格教育区别于其他教育的地方,就在于它不仅需要讲道理,更需要人格榜样的示范作用。所以,班主任能否用自身的人格力量去影响、感染学生是人格教育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
  (二)明理与导行相结合,充分发挥班主任的主导作用
  人格教育首先要让教育对象知晓做人的基本道理,从思想上加以认同。班主任说理是必不可少的。其次要善于引导学生将学到的东西转化成自己的行动。
  (三)关心爱护与严格管理相结合,充分发挥班主任的管理作用
  学生健全人格形成的过程是遵循知、情、意、行的心理活动规律发展的过程。班主任对学生的管理,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规范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严管的效果取决于学生的理解和接受程度,严而不厉、严而和善、严而爱护才会收到良好的管理成效。
  (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充分发挥班主任的协调作用
  人格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单靠班主任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形成教育合力(尤其离不开家庭教育)。为了使学校教育更有针对性、时效性、及时性,班主任就必须多与家长保持联系,经常沟通。
  二、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动机的素质
  自主学习是一种有意识的心理活动和行动,是由一定的动机引起的,是一种内部动力。自主学习动机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它具有内蕴性和能动性的特点,是个体的主观状态,其存在于个体的内心深处,成为个体学习活动的力量。由此可见,自主学习动机的激发和培养,在学生自主学习中起到关键作用。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动机实践中,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在教学中,积极利用外部因素,诱导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动机。
  其次,在教学中,千方百计创造条件,强化学生学习动机。比如,积极组织开展各种竞赛活动,注意改进教学方法,或者由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定制适合自己的学习活动。
  再次,在教学中,注意抓住信息的反馈,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比如,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总结学生学习的成功经验,赏识学生的点滴进步,使他们不断获得自主学习的动力。
  最后,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情感效应,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这就要求班主任做到热爱学生,相信学生,尊重学生。
  三、注意培养学生勇于创造的素质
  学生的能力一般包括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两个方面,这里我们只谈创造力素质方面的培养。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为了民族的前途、國家的未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加强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一)强化好奇心,发展学生的观察力
  观察是学生全面深入、正确地认识事物的一种过程,是学生认识世界、增长知识的主要途径。班主任要善于引导学生有明确的观察事物目的和观察事物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好奇心。要让学生根据不同的观察目的和任务,选择不同的方式和顺序去观察,使观察的目的和效果得到落实,使学生的观察能力不断得到发展。
  (二)鼓励标新立异,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
  标新立异就是别致新颖,推陈出新。要想标新立异,必须破除常规思维心理障碍,避免受到思维定式的影响。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自信心的培养,要多看到学生的成绩和优点,多看到学生思维中的合理因素,并及时给予鼓励,从而培养他们勇于进取的创新精神。
  (三)鼓励勇于质疑,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任何科学发明和创造都是从质疑开始,从解惑入手的。学源于思,思源于疑,疑则诱发探索,从而发现真理。质疑就是善于寻找事物产生的原因,探索事物发展的规律。质疑精神从青少年时期就要开始培养。班主任应该把质疑、探索、解惑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加以重视。
  四、注意培养学生的社会交际素质
  不少学生社会参与和社会交往意识薄弱,他们心理承受力弱,怕挫折,有害羞心理,遇事退缩,缺乏自信,性格内向,不善表达,不善交往,采取自我封闭的态度把自己与别人隔绝开来,和他人关系疏远。这对他们将来走向社会极为不利。所以班主任应该有意识地采用以下几种形式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
  (一)把交际培养融进学科课堂中
  班主任在课堂中创设交际情境,让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交际模拟,通过说说、辩辩、议议等方式让他们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提高表达能力。
  (二)把交际培养融进班队活动中
  班集体、队组织是个小社会,班主任完全可以在这个小小的社会中实行“长官轮换制”,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当班干部的锻炼机会,增强他们交际的自信心。
  (三)把交际培养融入社会实践中
  班主任通过带领学生走访、调查等,让学生融入社会,逐渐发展他们的社会交往技能。
  (四)把交际培养融进语言文字和行为方式训练中
  教师要加强对学生交往中的言行训练,注意口头语言、书面语言和思维能力的训练。要求学生做到语言文明,条理清楚;注意非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要求学生熟知与人交往的礼仪、表情、手势、体态、语调等。
  综上所述,要加强学生素质教育,班主任要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挖掘其中可以实施素质教育的内容,进行素质训练和培养,在课堂内外的教育中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其他文献
【摘要】采用自编成败行为认知及归因评价问卷,在三种情景条件下(对象为我、好友、他人)进行施测,考察社会距离对成败事件认知评价和归因的影响。个体对自己成功与失败的评价均低于他人。相比于自己,个体对他人的成功更倾向于做出内在、特质性的归因;个体对自身失败行为做出更多贬损的归因(能力),对他人行为做出更多美化的归因(运气)。  【关键词】社会距离;成败行为评价;归因  一、引言  韦纳认为人有为成功或失
【摘要】由于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尤其是英语教育远远落后于发达地区,也落后于所在城市的其他大多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小学向外引进优秀的英语教师到农村任教是一大难题。文章将就如何培养少数民族地区优秀农村小学优秀英语教师展开论述,并提出相关具有建设性的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小学;优秀英语教师;培养;措施  英语作为我国九年义务教育的重点科目,在九年义务阶段的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旧工业建筑除可以改造为具有较好经济效益的竞争性项目外,更多的则被改造为社会公益性项目。我们在对公益性项目进行评价时除了重视它们的经济效益之外,还要注重它们的社会效益
广州私募股权交易所的成立将会让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私募股权投资。私募股权投资对我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在我国具有发展私募股权投资的现实条件。研究私募股权投资在我国现状,
利用超声波混凝土无损检测技术,对不同配比的粉煤灰混凝土试件进行超声波检测,同时进行了混凝土试件的抗压强度试验,由试验数据回归出了超声波波速与抗压强度的关系,可为粉煤灰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