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化学新课标明确提出“新课程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重培养学生的的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化学课程”。新的课程标准,新的教学理念,应该在课堂教学这块主阵地中得以落实,在教学中实施生本教育,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教师应更新教学观念,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教育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率作用。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我们衡量一节课的好坏不是看老师讲了多少,而是看学生接受掌握了多少。新课改的实施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改变过去只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和谐发展。我们应构建以学生主动参与、师生双向互动、探究创新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特别强调要以学生为主体,克服硬性灌输、包办代替等现象,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教师应努力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驱使学生去学好功课的内在动力。创设一种生动活泼、引人入胜的情境,激发学生强烈渴求知识的欲望。
1.创设精彩的课堂引入,先声夺人,激发学生的兴趣。新颖、精致的开头,会给学生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创造良好的氛围,吸引学生迅速进入本堂课的情境之中。
2.用化学实验入手,自主体验,激发学生兴趣。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我们不但要做好演示实验,还要为学生创造更多自己动手做实验的条件,在课堂演示实验中注重师生、生生互动。通过学生对实验的亲自参与和教师的讲解,培养学生在实验中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3.从联系生活入手,学以致用,诱发学习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在教学中,教师必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找准学习内容与生活实际的切合点,把学生熟悉的题材引入课堂教学中,使学生体验到化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的联系。
三、教师应注重课堂教学的预设
随着新课改施行,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深化,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愈来愈明显,对课堂教学的预设提出了更高要求。
1.要精心制订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每堂课的“纲”。深入钻研化学新课标和新化学教材,准确把握每堂课的教学目的和要求。另外,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差异,确定可行的教学目标,使各类学生各有所得,共同进步。
2.要弄清每堂课的重点、难点和疑点以及突破它们的策略。教师只有在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既重视知识传授,又加强能力培养,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讲解简明扼要,提问富于启发性。学生思想有所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四、教师应积极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有效的教学能够唤醒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
1.善于创设情景,设计疑问,让学生有需求感、好奇心,激发思维。古人云:“学贵有疑,疑则进也,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先让学生发现新问题,再通过探究、分析、讨论等一系列教学活动,让学生进一步去研究、解决这些问题。
2.在课堂上改变学习方式,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已经成为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方式。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和具体操作等都应尽量由学生自己来完成,教师只是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加以引导、点拨,起到为学生“导航”的作用。
3.重视师生的感情交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多鼓励表扬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叶澜教授指出:活跃、和谐、民主、平等、欢乐的课堂氛围是学生的潜能、创造性、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生长发展的“阳光、空气和水”。要求教师营造接纳的、支持性的、开放的课堂氛围,将课堂还给学生,把尊严还给学生,把自主还给学生,使课堂教学与学生的情感、体验、思维创新水乳交融。
4.发挥多媒体的教学功能,优化化学课堂教学。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创设逼真的教学环境,动静结合的教学图象,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等。具体优势体现如下:增加课堂教学信息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展示动态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运用多媒体技术,画龙点睛,突破重难点;将设计好的相似内容进行类比,引导学生找出其共同点和各自特点,从而得出规律,使零散知识结构化和网络化等。
总之,面对新课改,教师要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学习和更新教育理念,积极探索、反思、总结出一条更好的途径,形成高效型新课堂,促进自身专业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一、教师应更新教学观念,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教育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率作用。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我们衡量一节课的好坏不是看老师讲了多少,而是看学生接受掌握了多少。新课改的实施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改变过去只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和谐发展。我们应构建以学生主动参与、师生双向互动、探究创新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特别强调要以学生为主体,克服硬性灌输、包办代替等现象,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教师应努力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驱使学生去学好功课的内在动力。创设一种生动活泼、引人入胜的情境,激发学生强烈渴求知识的欲望。
1.创设精彩的课堂引入,先声夺人,激发学生的兴趣。新颖、精致的开头,会给学生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创造良好的氛围,吸引学生迅速进入本堂课的情境之中。
2.用化学实验入手,自主体验,激发学生兴趣。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我们不但要做好演示实验,还要为学生创造更多自己动手做实验的条件,在课堂演示实验中注重师生、生生互动。通过学生对实验的亲自参与和教师的讲解,培养学生在实验中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3.从联系生活入手,学以致用,诱发学习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在教学中,教师必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找准学习内容与生活实际的切合点,把学生熟悉的题材引入课堂教学中,使学生体验到化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的联系。
三、教师应注重课堂教学的预设
随着新课改施行,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深化,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愈来愈明显,对课堂教学的预设提出了更高要求。
1.要精心制订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每堂课的“纲”。深入钻研化学新课标和新化学教材,准确把握每堂课的教学目的和要求。另外,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差异,确定可行的教学目标,使各类学生各有所得,共同进步。
2.要弄清每堂课的重点、难点和疑点以及突破它们的策略。教师只有在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既重视知识传授,又加强能力培养,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讲解简明扼要,提问富于启发性。学生思想有所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四、教师应积极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有效的教学能够唤醒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
1.善于创设情景,设计疑问,让学生有需求感、好奇心,激发思维。古人云:“学贵有疑,疑则进也,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先让学生发现新问题,再通过探究、分析、讨论等一系列教学活动,让学生进一步去研究、解决这些问题。
2.在课堂上改变学习方式,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已经成为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方式。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和具体操作等都应尽量由学生自己来完成,教师只是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加以引导、点拨,起到为学生“导航”的作用。
3.重视师生的感情交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多鼓励表扬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叶澜教授指出:活跃、和谐、民主、平等、欢乐的课堂氛围是学生的潜能、创造性、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生长发展的“阳光、空气和水”。要求教师营造接纳的、支持性的、开放的课堂氛围,将课堂还给学生,把尊严还给学生,把自主还给学生,使课堂教学与学生的情感、体验、思维创新水乳交融。
4.发挥多媒体的教学功能,优化化学课堂教学。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创设逼真的教学环境,动静结合的教学图象,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等。具体优势体现如下:增加课堂教学信息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展示动态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运用多媒体技术,画龙点睛,突破重难点;将设计好的相似内容进行类比,引导学生找出其共同点和各自特点,从而得出规律,使零散知识结构化和网络化等。
总之,面对新课改,教师要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学习和更新教育理念,积极探索、反思、总结出一条更好的途径,形成高效型新课堂,促进自身专业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