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量训练的正确开启方式

来源 :户外探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_mz2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力量是人体进行运动的基本身体素质,其又被称为“素质的素质”,是一切体力活动的基础,其重要性可见一斑。在业余耐力运动圈内,大家对于力量训练也是津津乐道,有不少车友和铁友会定期去健身房“举铁”,进行力量训练。先不说力量训练是否对耐力运动有帮助,光是那一身腱子肉恐怕就羡煞旁人了。
  其实在运动科学领域,对于力量训练是否对耐力运动的成绩有直接帮助,这点还未有定论,尤其是对高水平的运动者而言。道理其实也很简单,对绝大多数周期性耐力运动来说,最大力量并不是运动表现的限制因素。而目前普遍认可的是,力量训练可以帮助延缓疲劳的出现,减少运动伤害发生的几率。这是因为,当你的最大力量提升后,你在一定强度下的运动所需的力量,占到你最大力量的百分比更小了,就相当于运动负荷降低了。
  然而运动并不只和力量有关,还有技术动作等,即力量的使用效率。想象一下,一辆自重大、工艺粗糙的大排量汽车,在速度上未必比得过一辆经过良好调校而排量较小的跑车。
  让我们回到人体运动的本质—人的运动是以肌肉为能源、关节为支点,骨骼为杠杆进行的。你的任何动作,都是由大脑发出指令,经中枢神经系统,激活肌肉收缩而产生。而完成这个动作,需要依靠一组或多组肌肉相互协调,成为“协同收缩”,其中包括主动肌和拮抗肌(即围绕着一个关节和主动肌对抗的肌肉)按照一定时序收缩和放松的过程。例如,你要伸直你的手臂,让我们来看看围绕着肘关节发生了什么:在伸展的前半程,肱三头肌收缩,展臂的速度逐渐加快;到后半程,肱二头肌开始收缩,以对抗肱三头肌的力量,使得动作减速,最后完成展臂的动作。从这个简单的例子里我们可以看到,动作的完成其实是很复杂的,只是你很多时候并没有意识到其中的复杂性。
  此外,人的运动又是高度以目标任务为导向的。这是什么意思呢?例如,你要从A点走向B点,当身体一切正常时,理所应当地会以正常步行的动作完成这一任务。但当你的左脚受伤以后,可能会用右腿一跳一跳地到达B点,这时右腿承担了大量原本该由左腿承担的工作负荷,这称为“代偿”。但是不管怎么样,从A点到B点的这个目标任务完成了。
  听到这里,你可能觉得莫名其妙,这和我们的耐力运动有什么关系呢?
  康复与手法医学的布拉格学派的杨达(Vladimir Janda)有一句名言:肌肉可以被无限强化,然而若无法被正确激活和使用,再强壮的肌肉也是徒劳。对这句话最生动的诠释便是,纵使你练出腱子肉和八块腹肌,游泳时仍然可能会是左摇右晃,拼命与水搏斗而不向前进。这是个显而易见的问题,你缺乏“技术”,这里的技术就是指你完成特定运动动作的能力,由于技术的缺乏,使得運动效率底下,你就是那辆自重大、做工粗糙、可能还会冒黑烟的大排量车。
  说到这儿,可能又有朋友会说,那就练专项运动的技术动作呗,还练什么力量,举什么铁呢?其实专项运动的技术练习,和力量训练并不矛盾,技术和力量可以两者兼有。
  力量训练带来的最大力量的提升,的确可以帮助延缓疲劳的出现,减少运动伤害发生的几率,前提是力量训练的动作正确。所有 动作都是由基础动作组成的,即“功能性动作”,这个词大家应该很熟悉吧,到处可以听到“功能性训练”一词。但往往大家误解的是,认为所谓功能性训练,就是在力量训练中模拟专项运动的动作,比如“拉皮筋”对于游泳运动。非也!其实功能性训练并不针对某一特定运动动作,而是指人体的一些基础动作,如:推、拉、蹲、举等。
  所谓的力量训练的动作正确性,便是将骨骼和关节置于正常的位置,并使用正常的肌肉去驱动其工作。如果你是久坐伏案的白领族,那十有八九有上交叉综合征,这样的话你的肩膀便处于一个不正常的位置,如果你在力量训练中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动作的正确性就无从谈起,而完成动作的肌肉也可能不对,别忘记人的运动是高度目标导向的,为了完成动作,身体会使用其他不该承担该项任务的肌肉来进行代偿,经常如此,便会受伤。同样,久坐伏案的白领族,也十有八九髋屈肌长度缩短(因为坐着时髋部是屈着的),从而导致下交叉综合征。这种情况下,你站立时的骨盆位置不正确,核心稳定也就无从谈起。任你有八块肌、人鱼线或者马甲线,你的核心还是无法在运动中帮助稳定躯干的。
  所以,对于耐力运动而言,力量训练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是练肌肉?还是训练身体正确完成动作的能力?相信你心中已经有答案了。
  现在我们已经清楚了,力量训练对于耐力运动的帮助为预防运动伤害和推迟疲劳的发生。预防运动伤害表现为,经过一定时间的力量训练后,肌肉、肌腱等组织变得更加发达,可承受的负荷加大,而骨骼经过重量和冲击,骨质会增加,或者对于年纪较大的运动者来说,骨质的流失速度会大大减小。肌肉及结缔组织的发达,意味着骨关节所要承受的负荷被分担,因此也减小了关节的压力,降低了关节受损的风险。而推迟疲劳的发生则是由于工作肌群的最大力量提高,因此在一个给定的运动负荷下,在该负荷下运动所需的力量,占到你最大力量的百分比更小了,就相当于运动负荷降低了。不仅如此,我们特别提到了杨达的名言:“肌肉可以被无限强化,然而若无法被正确激活和使用,再强壮的肌肉也是徒劳。”来强调正确的动作和姿势的重要性。综上所述,对于铁三这样的长距离耐力运动,我们进行的力量训练,应该始终把“动作控制”放在“锻炼肌肉”之前,在动作和姿势正确的前提下,逐渐增加肌肉的最大力量。   前文中提到的人体完成一个简单的动作,其实涉及大量肌肉之间复杂的配合,称为“协同收缩”。完成同样一个负重“蹲起”的动作,有人是“膝驱动”,即更多依赖股四头肌这些伸膝肌来完成动作。而有人则是“髋驱动”,即依靠绳肌和强壮的臀大肌来工作。既然都是完成“蹲起”的动作,“膝驱动”和“髋驱动”有区别吗?有人肯定会问这样的问题。膝关节是一个复杂的双髁状关节,其关节的稳定全靠跨过膝关节的多条肌肉、肌腱及韧带维持,当这些肌肉的肌力处于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膝关节的功能就正常;而当过度使用伸膝肌群来完成动作时,膝关节周围的肌力就会失衡,造成关节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从而引起疼痛及炎症。事实上,我们平时耐力运动中遇到的绝大多数膝盖伤痛,都属于这种情况。由此可见,完成一个训练动作,不仅仅要关注负荷重量,最关键的还是要激活正确的肌肉来进行工作。
  如何实施针对铁三运动的力量训练?
  首先,在时间安排上,如果是在冬训的阶段,建议一周三次,两次间隔至少48小时,这样可以给肌肉充分的时间恢复,以期达到超量恢复的目的。
  其次,在形式的安排上,應该有别于传统健身房内的训练方法,即追求“肌肉撕裂”的感觉。通常传统的健身房私教课都会在一次训练课中安排大量针对于同一部位(如:下肢)不同肌肉的训练,且通常每组的重复次数都较多(一组内重复十几次),这样做尽管对肌肉的训练和刺激很彻底,但会引起肌肉围度的快速增加,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增加了体重,最终虽然最大力量增加了,但由于体重的同步上升,“推重比”的改善不大,这并不是我们训练的目的。所以应该选取较大重量,组内较少重复次数(如:一组内重复最多4次)的做法,当你感觉完成4次后,还能比较轻松地完成第5次,那就该继续增加重量了。通过这种较大重量较少重复的练法,肌肉的围度增加不会很多,但是肌肉力量会有明显上升,本质是通过一次次的训练,中枢神经募集肌纤维收缩的能力提高了。说到这儿,你应该理解,为什么像Froome和Contador这样的大环赛顶尖车手尽管骨瘦如柴,功率输出却相当高,归根结底是他们经过长期的系统训练,中枢神经系统募集肌纤维工作的能力非常高。
  最后,在器材的选择上,强烈建议使用“自由重量”。何谓“自由重量”?即杠铃、哑铃、壶铃等,需要依靠你自己的动作控制,来完成举重的任务。这里说的动作控制包括但不限于:姿势、速度、角度、激活的肌肉等。特别需要避免的是健身房内常用的单关节力量训练设施,比如上臂靠在一块板上,然后手持哑铃做屈肘的肱二头肌训练,这种目标非常明确地刺激某一块肌肉的练法,更多是为了塑形,而非我们所需要的“功能性力量”。
  在具体的训练动作安排上,可以从大肌群开始,以下肢、上肢、核心的顺序交替进行,并且采用循环的方式,根据自己的能力循序渐进地重复3~5次,总时间控制在45分钟之内。例如:背蹲、划船、硬拉、卧推、臀桥、引体向上、卷腹、原地起跳摸高、平板支撑…… 如果在训练中能够加入一些不稳定的因素,如配合使用TRX悬挂系统,或者单脚站立做某些动作,将进一步提高难度,也对身体的动作控制的要求更高。这些动作看似简单,但是要做得正确并不简单,尤其是同时有负重和不稳定元素的参与。如果是初步接触力量训练的爱好者,建议还是请专业人士进行辅导,当然请牢记我们的三大原则:较大重量较少重复次数、自由重量加多关节运动、动作正确优先于重量。
其他文献
北京,玉渡山自然风景区。  10点,才刚开始签到入场,early birds们就纷纷拉着自己的露营小车,穿过丛林、走到湖边,踏上这面冰封之镜。  一开始还在小心谨慎地试探,习惯之后,逐渐变成了大跨步,速度也快了起来,一边运送着装备,一边寻找着合适的露营位置。  在冰面上露营,和地面、雪面上都不相同。不仅地钉难以打进去,活动产生的热量也可能会融化地下的冰,导致湿漉漉的。  为此,有经验的帐主们带来了
动物知道人性的答案    作者: 趙序茅  出版社: 重庆大学出版社  棕熊会埋葬死去的同类?螳螂食夫并不是普遍现象?滇金丝猴阿姨行为,携带死婴行为?大熊猫是多夫多妻制?从动物的角度探讨人性的答案,便一下子豁然开朗。动物也会使用工具,会合作分工,会思考,也有感情,几乎人类所有的行为都可以在动物身上找到答案。全书从求偶策略、婚配制度、亲本抚育、合作利他四个角度出发,展开动物与人性的思考,解开自然与社
坐在飞机上,回想在加拿大育空省  追逐梦幻色彩的日日夜夜,  极光、雪山、秋色、长途驾驶、车祸……  一幕一幕仿佛极光一样  跳跃般的浮现在眼前。    动念头去北极源于去年年尾的一顿晚餐,朋友谈起了2015年去育空看极光的经历,让我大为动心。过年期间好好地研究了一番育空和极光。据说,极光和太阳活动息息相关,平均每11年一个周期。2014年是最近的一个太阳活动高峰,给2015年也带来了多次极光的爆
Sea to Summit担任Pacsafe中国总代理  2021年1月20日,全球领先的旅包防盗专家Pacsafe(小乌龟)宣布,Sea to Summit即将成为其在中国地区的唯一代理,覆盖其全线产品。( 港澳台除外)  在过去的20多年里,Pacsafe一直致力于以可持续发展的材料和生产工艺创造更加优质的防盗旅行装备。从背包到行李袋再到旅行配件,无论是休闲包还是相机包,Pacsafe为旅行爱
风,从远山传递来春天的气息,稍有留意,看萌芽与怒放,都是生命的活力,而楼下的三花猫和大白猫已经在草丛里发出了琴瑟和鸣的喵语,爱猫的人在楼上偷窥着笑而不语。整个编辑部几乎都是爱猫一族,然而,我们今天要谈论的主角是狗,嗯,一个完全的转折,是的,很多很多狗。  本期做狗狗户外专题,其实初衷是呼应2018狗年大吉。狗狗作为人类忠实的朋友,在户外生活与运动中它们的身影并不罕见,我们想收集一些好玩的狗狗与户外
“我不知道还有什么地方能在如此狭窄的范围内,在光影的幻化之中,展现出如此壮观优美的景致。” —— 威廉·华兹华斯(英国)  站在英格兰最大的湖泊温德米尔湖港口前,能看到金黄色的阳光经过云层的缝隙斜射到波光粼粼的湖面,透过对岸湖畔层林叠翠的枫叶林可以望见远方山顶皑皑的白雪。古人那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在跨越了半个地球后真实地呈现在了我们眼前。    这里是英国湖区国家公园,它是英国最
酒入豪肠,七分化作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这是一条沉默了千年的翰墨之路,它剑指盛唐,通向中国古文学的巅峰时代,却并非只是纸上幻境。  在千年之后,被50多岁的新昌人竺岳兵邂逅,沿着古文典籍穷根究底,竟然发现沉睡在浙东新昌的剡溪,竟然是一条诗香飘逸、历经200多年而不衰的诗歌长廊。  据竺岳兵考证,区区浙东弹丸之地,却在盛唐时期引来451位诗人,留下1500多首唐诗
你需要多出去走走看看,会发现这个千差万别的世界后面,是一群人类大同小异的生活。因为旅行,见不同,见大同。  栏目主持 陈霞  我到新疆去  作者:库尔班江·赛买提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  畅销书、纪实图文作品《我从新疆来》的作者库尔班江又出新品,一个从新疆来的人,讲述那些去新疆的人的故事。他们到新疆去各自有着不同的理由:事业、爱情、自由、回家……讲述了新中国成立至今,憧憬、热爱新疆的人们
在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持续了30天的野生动物影像调查,终于在最后几天拍到了梦寐以求的雪豹。索加乡位于治多县通天河与楚马尔河流域,是中国面积最大的乡,西北连接着可可西里,这里有着广袤的无人区。  我们在曲日荣尕山谷口寺院前的草甸扎营。曲日荣尕谷底海拔4500米,两侧的山脊都在5000米以上,下面是草甸,山顶则排列着花岗岩山脊,整个山谷长约20公里,谷底有越野车道,这是最为典型的雪豹生境。  第一次碰见雪
行走在绝命海拔  8000米山峰攀登  世界上海拔8000米以上的山峰主峰共有14座,发源于20世纪初的喜马拉雅攀登热潮,使得这些山峰一座座被人类登顶。至今,能够攀登8000米级山峰的人依旧是少数,行走在绝命海拔的每一步都似在生命的边缘徘徊,而他们依然在义无反顾地追寻自己的8000米之梦。  现代登山运动从阿尔卑斯出发  现代登山运动起源于欧洲的阿尔卑斯地区,地理、人文、经济因素共同造就其必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