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0米攀登生命的高度

来源 :户外探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ye33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行走在绝命海拔
  8000米山峰攀登
  世界上海拔8000米以上的山峰主峰共有14座,发源于20世纪初的喜马拉雅攀登热潮,使得这些山峰一座座被人类登顶。至今,能够攀登8000米级山峰的人依旧是少数,行走在绝命海拔的每一步都似在生命的边缘徘徊,而他们依然在义无反顾地追寻自己的8000米之梦。
  现代登山运动从阿尔卑斯出发
  现代登山运动起源于欧洲的阿尔卑斯地区,地理、人文、经济因素共同造就其必然性。
  阿尔卑斯地区海拔不高,高山疾病对人的影响较小,同时地形陡峭,角峰无数,山地资源异常丰富,有发展登山运动的先天资源优势;西方人天性中的探索精神,让人们很早就开始把目光投向阿尔卑斯山区这些当时看来是不可逾越的困难—登上高峰;18世纪工业革命带来的欧洲崛起,也为登山运动的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
  1786年,阿尔卑斯最高峰勃朗峰的首登,预示着一个新的体育运动项目—“阿尔卑斯运动”(即登山运动)的兴起,于是,1786年被我们视为现代登山运动的诞生年。
  很快的,阿尔卑斯山区那些高耸的山峰迅速被攻克,而且随着装备和技术的提升,人们在这些山峰上开辟了很多更为艰险的路线。1938年,阿尔卑斯最困难的三大北壁(艾格峰、马特洪峰、大乔拉斯峰)被登山者攻克,这在当时,是一个非常令人瞩目的成就。
  由于阿尔卑斯山区的山峰海拔不高,接近性好,于是就发展出了强调依靠自身能力不借助外界补给,不架设路线绳以方便反复地上升下降来适应高度与补给物资,以小队伍的方式一鼓作气登上山顶并且平安回来的轻装快速的阿尔卑斯攀登方式。
  5000米到8000米,从阿尔卑斯到喜马拉雅
  19世纪末,随着地理大发现和现代交通的进步,以阿尔卑斯山为中心的登山运动也开始向全球各山区发展。一路向西越过大西洋进入美洲大陆,登山者在美洲惊喜地发现了庞大的山系:北美的洛基山脉和南美的安第斯山脉,里面无数的山峰,比阿尔卑斯更为雄伟,于是美洲这些最高的山峰往往都是在19世纪由欧洲登山者首登的。
  另一路则向东,进入亚洲高山区,当人们看到喀喇昆仑和喜马拉雅巨大的山系,可以想见这些欧洲登山者目瞪口呆的样子。于是,在喀喇昆仑和喜马拉雅这两大山脉揭开了高海拔登山史上最为激动人心的一幕。理所当然的,人们最初的目光更多的集中在喀喇昆仑和喜马拉雅山区那14座8000米以上的高峰上,作为地球之巅的珠穆朗玛峰当仁不让地成为焦点中的焦点。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来自英国、法国、意大利、奥地利、瑞士和美国的登山探险者们,在喜马拉雅和喀喇昆仑山区开展了很多史无前例的攀登活动,其中以英国人在珠峰北侧的7次攀登最令人印象深刻,但是很遗憾,这些8000米山峰的尝试大都没有登顶(1924年乔治马洛里和欧文是否登顶珠峰至今存疑,而马洛里关于为什么要登山颇具禅机的答案“ 因为山在那里”,却永世流传)。通过这些攀登尝试,基本确定了珠峰东北山脊路线的可能性以及珠峰的最佳攀登季节是在每年的4~5月,人工氧气和一些先进的装备也开始在攀登中使用。
  由于这些8000米级的山峰山体庞大,海拔极高,接近性差,阿尔卑斯式攀登方式在这里实现起来非常困难。因此,针对这种情况,登山者们发展出了更为适合的喜马拉雅攀登方式,这是一种强调团队协作,稳步推进的攀登方式:喜马拉雅式攀登时往往会设立大本营,存储较多的物资,制定好攀登计划,雇用高山协作辅助攀登,在攀登前会多次向营地运送物资,并且在险要路段上铺设路绳以辅助队员上下运输和适应,攀登队员在团队中各司其职,有人负责修路,有人负责运送物资,有人专注于攀登。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人们开始重返喜马拉雅,在1950年之后短短的十多年中,14座8000米级山峰迅速被登山者攻克,因此,1950~1964年被誉为喜马拉雅的黄金时代:
  1950年,法国登山队登顶世界第十高峰,海拔8091米的安纳普尔娜峰,开启了8000米級山峰的登顶热潮;
  1953年,英国登山队登顶世界最高峰,海拔8844米的珠穆朗玛峰;
  1953年,奥地利登山队登顶世界第九高峰,海拔8125米的南迦帕尔巴特峰;
  1954年,意大利登山队登顶世界第二高峰,海拔8611米的乔戈里峰;
  1954年,奥地利登山队登顶世界第六高峰,海拔8201米的卓奥友峰;
  1955年,法国登山队登顶世界第五高峰,海拔8463米的马卡鲁峰;
  1955年,瑞士登山队登顶世界第四高峰,海拔8516米的洛子峰;
  1955年,英国登山队登顶世界第三高峰,海拔8586米的干城章嘉峰;
  1956年,日本登山队登顶世界第八高峰,海拔8163米的马纳斯鲁峰;
  1956年,奥地利登山队登顶世界第十三高峰,海拔8034米的迦舒布鲁姆II峰;
  1957年,奥地利登山队登顶世界第十二高峰,海拔8051米的布洛阿特峰(登山队只有四人,没有夏尔巴辅助,超越这个时代);
  1958年,美国登山队登顶世界第十一高峰,海拔8068米的迦舒布鲁姆I峰;
  1960年,国际联合登山队登顶世界第七高峰,海拔8167米的道拉吉里峰;
  1964年,中国登山队登顶世界第十四高峰,海拔8012米的希夏邦马峰。
  至此,关于14座8000米级山峰开拓式的攀登时代结束。
  1964~1980年,喀喇昆仑和喜马拉雅山区开始出现新的潮流:各国登山者开始尝试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和路线攀登这些极高海拔山峰,继续创造新的攀登路线和人数上的纪录;另外,开始有些适应性训练得法、训练良好的登山者能够在不使用氧气装备的基础上攀登到海拔8000米以上的高度(实际上在20世纪五十年代的喜马拉雅8000米山峰开拓时代,就有6座山峰的首登是无氧完成的,非常了不起);更有女性创造了珠穆朗玛峰女子登山的新纪录,并且优秀女登山运动员不断涌现;登山运动的装备不断现代化,还派生出各种新型的高山登山活动,比如高山滑雪、高山滑翔等。
  20世紀八十年代,借着中国改革开放打开国门的契机,在中国和尼泊尔边境的喜马拉雅山区又出现了一股登山的热潮,创造了很多优异的世界新纪录。比如,梅斯纳尔率先完成了14座8000米的丰碑,1988年中日尼双跨珠峰等等。
  商业登山 走进8000米级山峰
  一直以来,8000米级山峰都是各国攀登者展示实力的舞台,职业登山者和高手们是攀登的主体。20世纪九十年代,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开始对攀登8000米产生兴趣,但由于个人攀登能力和经验有限,攀登组织难度巨大,攀登风险高而成功率很低。针对这种情况,8000米级山峰的商业攀登模式开始出现,一些成熟的向导公司,基于其在阿尔卑斯、洛基山脉等区域多年的商业登山组织经验,开始组织普通人攀登世界上屈指可数的这些极高海拔山峰,以获取收益。这些机构通过制定合理的攀登计划,提供全面的后勤保障和向导服务,弥补普通人体能、技能、经验和心理的不足,帮助他们登顶并安全返回。
  但是,8000米级山峰山体庞大,环境严酷,攀登组织异常复杂。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这些向导公司由于经验不足,再加上过度竞争的因素,开始出现山难事故,付出了非常惨痛的代价。尤其在1996年,由于天气突变,再加上向导公司为了追求登顶率,策略存在问题,一场暴风雪袭来,两天时间有9人遇难(后有3人相继去逝),造成了登山历史上最著名的山难事件之一,甚至可以说是高海拔山难事件之首——1996年的珠峰山难。因为死亡人数之多、登山者名声之大,此事件又经随队的记者克拉考尔写成了畅销书,所以在登山界,“Into thin air”成了这一事件的代名词。
  1996年的珠峰山难,引发了无数的讨论和反思,同时,随着人们对8000米级山峰认识的深入和科技发展带来的天气预报、装备的进步,商业攀登组织愈发的严谨科学,8000米级山峰的商业攀登进入了快车道:以珠峰为例,在2003年人类登顶珠峰50周年之际,50年中有约1700人次的登顶记录,而到了2017年,已经有约7000人次的登顶记录了,也就意味着最近这14年间有5000多人次登顶,其中还包括2014年的珠峰雪崩山难导致当年只有一人登顶,而2015年大地震导致无人登顶的情况。
  8000米级商业登山的快速发展,让很多普通人实现了攀登的梦想,也让这些人际罕至的山峰上出现了新的风险,比如堵车,同时,很多原来的登山高手们也因为越来越多的商业登山者完成了一些原来看起来很难的目标,比如K2、比如14座而心怀怨念。美国第一个完成14座8000米的登山家Ed Viesturs在关于自己14座攀登的书籍《No Shortcut to the Top》中也委婉地抱怨:商业登山者们在登顶这些大山后收获了与他们这些自主攀登者一样的荣耀,何其不公。
  当然,选择何种攀登方式是个人的自由,只是我们需要更加清醒地认识到攀登方式的不同所代表着的攀登者能力的巨大差异。2007年,西藏登山队以集体的形式完成了14座8000米山峰的攀登,让国人振奋;而现在,国内民间也有几位优秀的攀登者即将完成14座的丰碑,其中张梁和罗静都完成了13座,14座已经指日可待。不管这些登山者采用何种攀登方式,他们开拓性的尝试都将对中国的登山运动产生深远的影响。
  山峰的准入制度 心中有数才出发
  20世纪末,随着网络的兴起,中国民间登山迎来了一个大发展的时期,从徒步、野营到攀岩攀冰、雪山攀登,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喜欢上这项充满挑战的运动,而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也渐渐成为很多人的目标。从2000年阎庚华的尝试到王天汉的成功开始,到如今,每年都有数十国人实现登临世界最高峰的梦想。这其中也出了一些事故,2009年,业余登山者吴文洪在珠峰北侧遇难,而他极少的户外经历和攀登经验引起很多的讨论。从这一年开始,在西藏攀登珠峰有了准入制度:想要获得攀登珠峰的许可必须登顶过一座海拔8000米以上的山峰,从难度和成熟程度来讲,卓奥友是相当合适的选择(希夏邦马也不错),而想要获得攀登8000米级山峰的许可则必须有7000米级山峰的登顶记录。
  登山运动有别于其他运动的一个特点是其特有的风险,参与者需要极为充分的准备才能去体验这项运动的乐趣,否则将极容易使自己置身于危险境地。这些充分的准备包括:清醒的头脑和有效的策略、丰富的经验形成的良好的判断力、全面的登山知识技能、合适的身体条件(包括强壮的身体和攀登能力)、充分且必要的装备,而上述几个条件也是按照其重要程度进行排序的。登山者在山区将面临着与平常生活极为不同的极限环境:极高的海拔、寒冷且多变的气候、陡峭复杂且陌生的地形、匮乏的物资和协助、相对封闭孤独的环境,这些因素都会对登山者的心理和生理带来挑战,登山者只有拥有清醒的头脑,基于以往的经验,正确地评估可能面临的危险,结合长期攀登总结出的行之有效的策略,基于自身掌握的知识技能,合理整合资源(时间、身体状态、攀登能力、装备等),最终才能够登顶并全身而退。重提《极限登山》一书中的一句格言:策略高于技术,技术高于装备,身体则是最最基础的条件。
  装备可以通过采购获得,身体可以通过训练变得强壮,攀登能力可以通过模拟训练提高,知识技能可以通过参加培训获得。而经验则必须通过一次次针对性的攀登获得,通过一次次的积累,才能慢慢地形成自身独特的攀登策略。
  就攀登珠峰来讲,设立准入制度,从制度上保证了攀登者具备8000米山峰上应对各种状况的一定的经验和技能知识,这样更好地保障安全。
  作为登山者自身,准备攀登前都要进行自我评估:针对目标山峰,是否准备充分了?遇到各种问题和危险,是否掌握了解决各种问题的思路和必须的知识技能?是否拥有足够强壮的身体和合适的攀登能力?装备呢,带多了还是少了?
  也有人说,我们可以参加商业登山呀。那些专业的强大的高山向导们,利用其丰富的经验可以帮助我们在准备不是很充分的情况下去挑战珠峰。这也是有先例的,2000年,王天汉登顶珠峰,而之前他几乎没有高海拔攀登的经验。但这只是极罕见的个例。   向导并不是神,山区会出现很多他们无法掌控的情况,比如恶劣天气,比如堵车,而他们自身也会出现各种问题,比如身体健康出现问题。正是因为各种意料之外的情况,才有了1996年珠峰南侧的大山难,因此即使作为一名商业登山的客户,也应该预想到如果出现极端情况(恶劣天气、向导不在身边等),还能自己照顾好自己,并能安全返回。这样才算是负责任的攀登。
  商业登山之惑
  注重用高质量的专业服务使客户完成攀登,并获得巅峰体验是商业登山的本质,这也是目前流行的“付费换取安全和服务”的说法,其最大的好处在于“使人完成其自身能力不足以应对的攀登活动”,因此也有人戏称之为“能力不足钱来补”。
  2010年,王石、王静、汪建、陈芳、吕钟林几位中国登山者参加了罗塞尔的商业队伍,攀登珠峰南坡路线,最终全部成功登顶。谈及此次攀登的收获,王石先生非常兴奋,与以前参加的商业登山不同,虽然罗塞尔团队向导和协作阵容很强大,但是他们还是要求所有的队员在攀登过程中尽可能自理,自己选择并背负食品和装备、自己搭建帐篷、自己做饭。这种自主性,无疑增强了商业登山客户的参与感,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大家如此兴奋而满意,且都认为收获巨大的原因。然而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罗塞尔团队这样的安排可谓用心良苦。他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攀登安排,让队员在高海拔出现极端情况时,仍然有照顾自己的能力,并能安全地下山。
  罗塞尔先生曾经就中国的商业登山发表过看法,他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就开始和中国的登山团队有密切的来往,看到中国登山团队的服务质量一年比一年高,他很高兴。但他认为中国团队服务还是有很大的提升余地,服务质量可以更高些,细节可以考虑更周全些,这样事故才能更有效地避免。他建议中国业余登山者在攀登高海拔山峰前一定要参加培训,并聘请有威信、有资质的高山向导带队;中国商业登山组织者在队员能力、经验上应多加以关注。
  道拉吉里山难、2009年的珠峰山难……这些灾难无时不在提醒着我们,目前国内“保姆式”的商业登山服务模式似乎等待着一次变革:在提高服务质量的前提下,注重客户能力和经验,增加客户的自主性和自助性,这不仅仅关乎攀登体验,更直接关系到攀登安全,关系到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负责任的攀登
  每一座山峰,我们都应该认真对待,负责任的去攀登。作为登山者,无论是自主攀登还是参与商业活动,只有让自己变得更强大,能够从容的面对山区可能的风险,才能算是对自己负责,对家人负责,对队友和向导负责,我们才能说自己准备好了。
  而作为商业组织者,至少應关注两个方面:
  第一,如何让客户实现梦想且全身而退?合理的攀登计划,强大而有余量的保障系统是关键。另外,设立门槛,重视客户自身的能力和经验同样也代表着对客户负责任的态度,毕竟我们不能代替客户去攀登。
  第二,如何让客户获得巅峰体验?提高服务质量是一个方面,参考罗塞尔珠峰登山队的经验,提高攀登者的参与度也会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总之,无准备,不登山。
其他文献
世上总有些人,会以一种近乎疯狂的方式,拓生命外延,让世界惊诧。不论过程有多艰难。  登山,最糟糕的就是遇上坏天气,有时为了等待一个合适的窗口期,在BC(大本营)等上十天半月,甚至更长时间都属正常。简单来说,在冬季攀登8000米就是与天博弈。  因此在很长时间内,这个想法被认为就是个“疯子的幻想”。  1980年2月17日,这句空口言成了真。当天下午约14时25分,Leszek Cichy与Krzy
北京,玉渡山自然风景区。  10点,才刚开始签到入场,early birds们就纷纷拉着自己的露营小车,穿过丛林、走到湖边,踏上这面冰封之镜。  一开始还在小心谨慎地试探,习惯之后,逐渐变成了大跨步,速度也快了起来,一边运送着装备,一边寻找着合适的露营位置。  在冰面上露营,和地面、雪面上都不相同。不仅地钉难以打进去,活动产生的热量也可能会融化地下的冰,导致湿漉漉的。  为此,有经验的帐主们带来了
动物知道人性的答案    作者: 趙序茅  出版社: 重庆大学出版社  棕熊会埋葬死去的同类?螳螂食夫并不是普遍现象?滇金丝猴阿姨行为,携带死婴行为?大熊猫是多夫多妻制?从动物的角度探讨人性的答案,便一下子豁然开朗。动物也会使用工具,会合作分工,会思考,也有感情,几乎人类所有的行为都可以在动物身上找到答案。全书从求偶策略、婚配制度、亲本抚育、合作利他四个角度出发,展开动物与人性的思考,解开自然与社
坐在飞机上,回想在加拿大育空省  追逐梦幻色彩的日日夜夜,  极光、雪山、秋色、长途驾驶、车祸……  一幕一幕仿佛极光一样  跳跃般的浮现在眼前。    动念头去北极源于去年年尾的一顿晚餐,朋友谈起了2015年去育空看极光的经历,让我大为动心。过年期间好好地研究了一番育空和极光。据说,极光和太阳活动息息相关,平均每11年一个周期。2014年是最近的一个太阳活动高峰,给2015年也带来了多次极光的爆
Sea to Summit担任Pacsafe中国总代理  2021年1月20日,全球领先的旅包防盗专家Pacsafe(小乌龟)宣布,Sea to Summit即将成为其在中国地区的唯一代理,覆盖其全线产品。( 港澳台除外)  在过去的20多年里,Pacsafe一直致力于以可持续发展的材料和生产工艺创造更加优质的防盗旅行装备。从背包到行李袋再到旅行配件,无论是休闲包还是相机包,Pacsafe为旅行爱
风,从远山传递来春天的气息,稍有留意,看萌芽与怒放,都是生命的活力,而楼下的三花猫和大白猫已经在草丛里发出了琴瑟和鸣的喵语,爱猫的人在楼上偷窥着笑而不语。整个编辑部几乎都是爱猫一族,然而,我们今天要谈论的主角是狗,嗯,一个完全的转折,是的,很多很多狗。  本期做狗狗户外专题,其实初衷是呼应2018狗年大吉。狗狗作为人类忠实的朋友,在户外生活与运动中它们的身影并不罕见,我们想收集一些好玩的狗狗与户外
“我不知道还有什么地方能在如此狭窄的范围内,在光影的幻化之中,展现出如此壮观优美的景致。” —— 威廉·华兹华斯(英国)  站在英格兰最大的湖泊温德米尔湖港口前,能看到金黄色的阳光经过云层的缝隙斜射到波光粼粼的湖面,透过对岸湖畔层林叠翠的枫叶林可以望见远方山顶皑皑的白雪。古人那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在跨越了半个地球后真实地呈现在了我们眼前。    这里是英国湖区国家公园,它是英国最
酒入豪肠,七分化作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这是一条沉默了千年的翰墨之路,它剑指盛唐,通向中国古文学的巅峰时代,却并非只是纸上幻境。  在千年之后,被50多岁的新昌人竺岳兵邂逅,沿着古文典籍穷根究底,竟然发现沉睡在浙东新昌的剡溪,竟然是一条诗香飘逸、历经200多年而不衰的诗歌长廊。  据竺岳兵考证,区区浙东弹丸之地,却在盛唐时期引来451位诗人,留下1500多首唐诗
你需要多出去走走看看,会发现这个千差万别的世界后面,是一群人类大同小异的生活。因为旅行,见不同,见大同。  栏目主持 陈霞  我到新疆去  作者:库尔班江·赛买提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  畅销书、纪实图文作品《我从新疆来》的作者库尔班江又出新品,一个从新疆来的人,讲述那些去新疆的人的故事。他们到新疆去各自有着不同的理由:事业、爱情、自由、回家……讲述了新中国成立至今,憧憬、热爱新疆的人们
在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持续了30天的野生动物影像调查,终于在最后几天拍到了梦寐以求的雪豹。索加乡位于治多县通天河与楚马尔河流域,是中国面积最大的乡,西北连接着可可西里,这里有着广袤的无人区。  我们在曲日荣尕山谷口寺院前的草甸扎营。曲日荣尕谷底海拔4500米,两侧的山脊都在5000米以上,下面是草甸,山顶则排列着花岗岩山脊,整个山谷长约20公里,谷底有越野车道,这是最为典型的雪豹生境。  第一次碰见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