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讨微创Nuss手术治疗漏斗胸对大年龄组病人应用的可行性和手术方法的改良.方法 58例漏斗胸病人在胸腔镜辅助下行改良的Nuss手术,其中男45例,女13例;年龄13~32岁,平均(17.03±3.89)岁.按Haller指数将损害分为轻、中、重和极重度,中到重度40例,极重度18例.按不同程度来选择Nuss手术或两次多点或双弧形支架或双支撑架固定法手术,并评价手术是否安全可行和有效.结果 5
【机 构】
:
100045,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小儿外科,安徽省立儿童医院外科,100045,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小儿外科,100045,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小儿外科,100045,首都医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微创Nuss手术治疗漏斗胸对大年龄组病人应用的可行性和手术方法的改良.方法 58例漏斗胸病人在胸腔镜辅助下行改良的Nuss手术,其中男45例,女13例;年龄13~32岁,平均(17.03±3.89)岁.按Haller指数将损害分为轻、中、重和极重度,中到重度40例,极重度18例.按不同程度来选择Nuss手术或两次多点或双弧形支架或双支撑架固定法手术,并评价手术是否安全可行和有效.结果 58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历时35~90 min;术中出血3~80 ml,平均(7.86±10.44)ml.中到重度者40例采用了Nuss手术;极重度的18例中13例采用两次多点固定,2例同时行局部截骨,2例采用双支架,2例采用双弧形支架.术后住院7~12 d,平均(8.64±0.95)d;随访1个月到4年.术中发生支撑架下滑撕开肋间2例,术后支架下滑移位1例,1例间断疼痛2个月,1例持续性疼痛后导致获得性脊柱侧弯,经保守治疗痊愈.结论 微创矫正漏斗胸的Nuss手术不仅对小儿安全、有效,对青少年,甚至成年人均安全有效,应大力推广.两次多点固定、双支撑架和双弧形支架是修复大龄、严重漏斗胸的可靠方法。
其他文献
我们遇到一家两代5例均患自发性气胸,现报道如下. 病人 男,28岁.无诱因左侧胸痛伴活动后气促1周.查体:气管向右略偏,左上肺叩诊鼓音,左肺呼吸音明显弱.X线胸片示左肺野外带无肺纹区约50%,左肋膈角消失,左侧膈肌顶见液气平面。
1984-2005年施行食管癌切除、胃代食管术632例,其中男401例,女131例;年龄55~72岁.术后发生胃排空障碍31例,其中5例出现胸胃巨型扩张。
病人 男,25岁.发现心脏有杂音10余年,近1周活动后心悸、胸闷、气促.查体:胸骨左缘3~4肋间可闻及3~4/Ⅵ级全收缩期粗糙杂音.超声心动示室间隔缺损(膜周部),8.5 mm大小,心室水平左向右分流,三尖瓣少量反流.诊断: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膜周部)。
病人 男,19岁.心脏杂音、口唇发绀19年,反复发热伴活动后气促4个月.查体:体温38℃,血压93/62 mm Hg(12.4/8.3 kPa),杵状指,胸骨左缘3、4肋间可闻及3/Ⅵ级收缩期杂音.血培养阴性.X线胸片示右室扩大,主动脉结略突出,肺动脉段低平.超声心动图示主动脉明显前移增宽,骑跨在室间隔40%,室间隔膜周部连续中断3.0 cm,右室流出道及肺动脉狭窄,三尖瓣前瓣及隔瓣均有融合赘生物
病人 男,20岁.因双上肺浸润性结核,右下肢静脉、下腔静脉血栓住我院内科.2005年12月造影显示下腔静脉血栓上端平第1腰椎上缘,予抗凝和抗结核治疗。
近几年由于保守治疗和介入治疗的迅猛发展,具有高龄和各种合并症(如高血压、糖尿病、卒中和外周血管病等)等高危因素的病人在手术病人中所占比例明显上升.各个医院也因为病人状况以及医疗水平的差异,术后病死率和各种并发症发生率有很大差异[1].如何真实的显现一个医院的医疗水平、剔除因为病人状况不同对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已经成为当代心外科的一个大问题.全球每年有超过80万例病人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目的 总结主肺动脉窗或右肺动脉起源于升主动脉的外科纠治经验.方法 17例病儿中单纯主肺动脉窗5例,右肺动脉起源于升主动脉4例,主肺动脉窗伴主动脉弓中断、法洛四联症、房室间隔缺损、二尖瓣反流和气管狭窄等8例.1例无手术指征,16例行解剖纠治,平均手术年龄1.7岁;平均体重8.5 kg.结果 手术无死亡.2例延迟关胸;1例再进胸止血.随访无死亡,无主动脉瓣上狭窄及肺动脉狭窄.结论 主肺动脉窗及右肺动脉
近年来我们采用经右无名动脉插灌注管的体外循环方法在主动脉弓部手术时行脑保护,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 资料和方法 2003年至2005年,我们收治34例需行主动脉弓部手术的病人,男25例,女9例;年龄21~71岁,平均(51.2±11.3)岁;体重53.6~86.3 kg,平均(63.4±20.3)kg.包括Ⅰ型夹层动脉瘤33例,主动脉弓部动脉瘤1例;2例合并冠心病.本组病例术前均经超声检查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