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

来源 :大观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LXSJXXLXS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融知识教育、能力训练、道德培养、情操陶冶于一体,它采取理论灌输、耐心疏导、情感感染、榜样示范、实践锻炼等多种方法,使学生既获得了知识、培养了能力,又受到情与理的潜移默化,从而陶冶情操、净化感情,塑造健康人格。初中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将来能否成为一个具有健全人格、高尚人格的人,是否有爱心、责任心,是否会有坚强勇敢的意志,这个阶段是非常关键的。而语文教学在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过程中担负着至关重要的责任。
  一、努力提升素质,用教师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
  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教师本身具备健全的人格显得很关键。所谓“身教重于言教”,教师得率先垂范,言行一致,有高尚的品格,用自己能让学生信服的行动去教育学生。就是所说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为人师表,让老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体现人格的感染力量。
  在学生眼里,一个具有爱祖国,爱集体,诚实可信,言行一致,处事公正理智,爱学生,遵纪守法,严于律己,工作认真负责,待人热情有礼,作风严谨,心胸开阔,人际关系和谐,乐观自信,不怕困难,管理得法,决策果断,有正确的人生观和是非观,能执着地朝着理想而奋斗等等优良品格的语文教师,必定是一位受学生欢迎的教师,他在课堂上的表述不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实实在在的榜样。语文教师也只有不断地完善自身的人格,才能长久地在对学生的人格培养过程中扮演好教育者的角色。
  二、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思想教育功能,激发学生在完善自我中塑造健康人格
  学生的语文素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语言素质、文学素质、思想道德文化素质。他们对学生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乃至社会意识形态的树立影响至深。这主要根源于语文教材中相当一部分课文本身具有强烈的思想性、政治性、教育性,而且是政治教材无法替代、比拟的。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语文教育特有的形象性、情感性、生动性,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共产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达到提高学生人格思想素质的目的,从而激发学生在学习和不断地自我完善中塑造出健康人格。
  三、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审美教育功能,在审美陶冶中塑造健康人格
  審美陶冶作用于除语文认识能力以外的其他心理因素,包括情感、意志和个性心理特征,即常说的非智力心理因素。语文教材中相当一部分课文是文学作品,这为进行审美教育提供了便利条件。我们可以充分发挥作品的审美陶冶功能,引导学生体会作品的语言、形象、感情,指导学生辨别真假、是非、美丑、善恶,提高鉴别欣赏能力,以饱含情感的“可讲因素”诱发学生感应的心灵,使之在美感共鸣中得到净化,达到人格塑造的目的。教师宜通过表情范读或指导朗读、生动描述或指导创造性复述、指导课本剧以及多媒体教学手段等方式,以富含艺术性的教学语言开启学生形象思维,激发情感,引导学生进入美的境界,体会文章中寄寓的喜怒哀乐爱恨等丰富而深刻的感情。
  四、充分发挥实践的作用,让学生在生活中培养出良好的人格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思想教育和审美陶冶中汲取完善自我人格的情感力量,只有通过生活实践才能内化为具体的信念和行为方式,进而形成稳定的性格特征。《国家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地将开展“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课外活动作为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为此,语文教师要恰如其分地组织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个积极的人格实践的机会。比如以往的教师节,学校都要要求学生向老师献一点爱心,亲自制作个小礼品什么的。今年则组织教师节演讲会。学生为了写好教师教育教学生活的文章,利用课余、假期时间进行采访。在这一过程中,增进了对老师的感情和理解,磨练了意志,锻炼了思维能力,这对弘扬尊师重教精神不能不说是一种实际的作法。
  同时课外活动也要“寓教于乐”,让学生学得轻松、有兴味,使之生动活泼的性格得到发展。它可以和课堂教学适当配合,但不必处处配合。在生活实践中学习有关知识,学会观察,提高语文能力,也有利于塑造耐心、细致、沉稳的性格。
  五、重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在规范中自觉形成健全的人格
  (一)培养规范的书写习惯。不论是作业、课堂笔记本或是其他形式的书面材料,都要书写规范,字体端正,字迹清楚。对于这方面的训练,要不厌其烦、不厌其细。除对学生高标准要求外,教师在这方面更要做出表率,特别是上课的板书,对学生所起的作用是相当大的,应充分利用这块阵地。另外,拿出适当的时间,让学生临摹字帖,开展写字指导,举办写字展览,来激发学生写好汉字的愿望,在班内形成写字、练字的氛围。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化训练,这种写规范字的习惯就逐步形成了。
  (二)培养预习习惯。学生预习就正如老师备课一样,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是非常重要的。有预习准备的学生较快进入状态,老师稍加引导、启发就“热”起来,挖出有价值的问题开展探究学习,表现很主动。由于心中有底,也乐于表现自己,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这部分学生也较易与老师同学产生共鸣或进行思想碰撞,擦出智慧的火花。
  (三)培养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工具书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不可替代,尤其在语文学习中,工具书是必不可少的“拐杖”,是不开口的良师益友。因此,要培养中学生养成使用工具书的良好习惯。这样既提高了读书的质量,又养成了“勤用会用工具书”的好习惯。
  (四)培养问题意识。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反思走出课堂是最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在提出问题—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反思问题的过程中完成了一次知识能力的升华。从中积累了宝贵的学习体验,掌握了一种思考与认识的方法。问题意识促使求知欲的产生,是人终身学习探究的动力,所以应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当然教师在与学生交流学习中,要渗透提问技巧的指导,同时也要尊重学生学习过程中提出的问题。对无价值问题也得小心处理,保护好孩子质疑的欲望。对有价值的问题要充分利用,及时鼓励和指导学生多提并学会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教师也要持之以恒地渗透这一环节,让学生不断得到尝试和训练的机会。
其他文献
小学数学教学应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让学生体会探索者、发现者、成功者的喜悦,让“自学”成为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持久的兴趣,为学生终生
认识阿红是在2000年的新年舞会上。当她得知我的姓名后,异常惊讶地声称她的“定仪报刊亭”经常可以看到我的文章,她是我的忠实读者;见我点头称谢,她又说:作家朋友,咋不采访我
其貌不扬的男士们今后或许再也不用以“我很丑,可是我很温柔”等模棱两可的话来博得姑娘们的欢心了,科学已为他们提供了有力的证据:他们本来就有特别吸引女性的地方。这个连
我于1988年7月在大学新闻系毕业后,被分配到一家报社文体部工作,在那里一干就是6年。到1994年,我已经28岁,仍然待字闺中,奉行独身主义。我认为,自由自在、洒脱飘逸才是生活的
因有了和弟弟乱伦的那层关系,结婚后的她对成熟了的异体本能地充满着厌烦,但接触到十三、四岁男孩,就情不自禁的像触了电,身体颤栗,头脑晕眩,直至后来成了丈夫强奸少女的协从
为了得到她,我做了件无耻的阴谋活动,得到她之后,我的无耻遭到了残酷的报复,我成了一个被老婆背叛而无可奈何的男人……
昔日砖厂“窑奴”,今日职中学生。这一巨大的反差发生在旬阳县仁河乡王莽山村青年、山西“黑砖窑事件”受害者王常青的身上,让他欣喜万分。王常青今年刚满18岁,父母均是聋哑人,有
在安乐死迟迟未能立法的今天,一部分自知不久于人世的人采取极端的方法,在追求感官刺激的“极乐”过程中突然中止生命;或采取种种不可思议的方式,走完自己生命最后的一段路—
随着高速公路建设事业的迅猛发展,各种不同类型的沥青混合料被广泛应用于公路路面.使得路面使用品质有了较大提高。但由于路面结构设计、沥青材料等本身某些性能的天然缺陷以及
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重视对专业课的学习,政治课是所谓的副课,长期形成的印象是枯燥乏味,加之就业功利主义的影响,很难引起学习的兴趣。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就显得至关重要。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