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剑总是对精神俯首称臣

来源 :课外语文·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nasg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a拿破仑说:世界上只有两种力量——利剑和精神,从长远说,精神总能征服利剑。
  b一名军人过硬的本领,是拳头更是意志;一支军队可持的法宝,是武器装备更是战斗精神。在人民军队的历史上,无论是对抗反动派军队,还是对垒日本侵略军,我们从来没在武器装备上占有绝对优势,但总能以胜利者的姿态出现。其中一个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我军具有“逢敌亮剑、英勇顽强”的血性虎气,具有“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这也充分印证了这样一句真理:利剑总是对精神俯首称臣。
  c如今,少数吃着薯片、看着大片、玩着芯片长大的年轻官兵,对强敌有少许“恐高心态”,对精神能否战胜利剑有所怀疑,对传承军人血性的意义认知不足,对立足现有装备打胜仗的信心、决心不足。有的唯技术论,认为技不如人,打赢胜算不大;还有的唯武器论,认为器不如人,无法与对手较量。
  d剑之利靠科技,剑之雄靠士气,剑之魂靠血性。战场不仅是武器装备的对抗,更是军人血性和勇气的较量。精神上有了“恐高症”,战场上就无法抢占胜利的“制高点”。武器上的差距不可怕,最可怕的是观念上有“代差”、精神上有“落差”。武器装备上的不足可以通过意志、精神和信念等因素来弥补,而心理上的“恐高”不消除,精神上的“准备”不到位,未战先怯、遇敌先,何足一战?
  e“战争的胜负,四分之三取决于精神因素,只有四分之一取决于实际力量的对比。”抗美援朝战争中,美军一个军拥有坦克430辆,我初入朝的6个军无一辆坦克;美军一个步兵师拥有电台1600部,我一个军才数十部,仅装备到营,营以下通信依然靠军号和哨子。但是,志愿军打赢了战争,获得了对手的尊敬,靠的就是“东方之谜”的神奇、“钢少气多”的魅力,以及“原木在移动a”的震撼。
  f气为兵神,勇为兵本。气实则斗,气夺则走。缺失战斗意志,丧失必胜信念,打仗必败!甲午战争中,清军与日军的装备差距不大,但少数官兵没有敢于亮剑、刺刀见红的拼命精神,一遇强敌,要么逃跑,要么投降。如此恐惧心理、恐战心态,再先进的武器也挽救不了覆灭的命运。
  g枪是不会自己动的,需要勇敢的心和强有力的手来驾驭。朱德元帅也说过:“勇敢加技术,就战无不胜。”未来战争中,武器在战斗力要素中的比重有所提升。但武器依然要靠人来操作,人始终是武器的灵魂和主宰。有了人的现代化,有了人的智慧和血性,人与装备才能达到完美结合,发挥最大战斗力。
  h心胜则兴,心败则衰。真正的力量,发自内心。如果内心缺乏力量而期待装备力量、技术力量来弥补,那么不管外部力量多么壮观、多么强大,恐怕都难以支撑。除了胜利一无所求,为了胜利一无所惜!作为新一代革命军人,必须具有敢于亮剑、血战到底的意志、血性和精神。
  (选自《解放军报》)
  【注】a原木在移动:朝鲜战场上,被冻僵的志愿军战士,虽动作僵硬如原木,但仍冲锋不止,视死如归,让敌军肝胆俱裂。于是联合国军士兵用“原木”来称呼让他们震惊不已的中国军人。

阅读练习


  1.请简述本文的写作目的。
  2.请分析文章第e段使用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3.结合语境,说说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精神上有了“恐高症”,战场上就无法抢占胜利的“制高点”。
  4.下面一则材料能否证明第f段的观点?请说明理由。
  進攻意大利时,为了出奇制胜,拿破仑派了一支部队翻越高山,经过一条冒险的“死亡之路”。每当部队遇到特殊困难,雄壮的冲锋号声就会响彻群山之巅,尽管在危险的攀爬中到处充满了障碍,导致部队被拉长到30公里,但始终没有一个士兵掉队。四天之后,这支部队犹如神兵突然出现在意大利平原。
  5.通读全文,选出下列对选文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 )
  A.文章开头引用拿破仑的名言,是专门为了引出本文的论题:利剑与精神。
  B.本文论证思路清晰,第①段提出问题,b至f段分析问题,g至h段得出结论。
  C.作者认为,未来战争中,武器在战斗力要素中的比重会有所提升。武器是灵魂和主宰,只有武器装备完美结合,才能发挥最大战斗力。
  D.第h段画线句和第b段画线句的意思基本相同,结尾处又出现,是再次发出号召,强调新时代革命军人必须具有意志、血性和精神。
  (孟庆欣 设计)
  (参考答案见77页)
其他文献
a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中,三体人之所以能奴役地球,是因为它们拥有一种非常厉害的武器——“水滴”。 “水滴”能撞碎所有物质,它的硬度超乎想象: “水滴”撞穿地球,就如子弹穿过面包一样轻松随意。 “水滴”超硬不是胡思乱想出来的,而是依照物理研究成果做出的合理构想。  b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能再分解为原子核和電子。原子核还能再分解成质子和中子,合称核子。核子还能再分吗?以前是不能分的,可是用电子
期刊
【摘要】根据新课程标准的应用要求,阅读教学指导非常重要。长期高质量的阅读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增强他们的内心情感,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目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学生往往被动地输入知识,而非主动吸取知识。本文将创造性提出当前教育背景下,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与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新探索  【中图分类号】G633
介绍了党参的植物形态特征、生长习性及人工栽培管理技术。党参喜通风良好、湿润的冷凉气候,适宜在疏松肥沃的沙质土壤上生长,能在田间越冬。 Codonopsis plant morphology, g
【摘要】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课程,对于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都有着很重要的影响,随着一系列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现在对于语文教学也有了一些新的要求,更加重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提倡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起学生和文章的情感共鸣,增强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就目前的语文教学现状来看,有一部分语文教师还没有领会新课程改革的意义,不能充
a撒哈拉沙漠是地球上最可怕的生存环境之一。干旱、炎热、剧烈的昼夜温差,诸多恶劣的因素奠定了这里的恐怖基调,死一般的沉寂似乎应该是这里唯一的旋律。然而,即便在这样的地方,生命的声音依然铿锵有力。撒哈拉银蚁便是其中引人注目的佼佼者。  b正午时分,如火的骄阳炙烤着一望无际的沙漠,沙砾上滚烫得难以立足,热气氤氲下的荒漠地表温度已超过70摄氏度。这时,撒哈拉银蚁出动了。这些勇敢的小生灵身长仅有10毫米,在
期刊
读书的时光是美妙的。在闲暇的午后,寻一处僻静所在,展开书卷,放松情怀,让心灵游走于文字之间,进入物我两忘的境界,忽然之间,在书中遇见一个新的自己。在我看来,明月清风,良辰佳景,莫过于此。  宋人尤袤有云,书“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而读之以当朋友,幽忧而读之以当金石琴瑟也”。我虽然达不到饥时当肉、寒时当裘的境界,但对于文字和阅读,我始终是饥渴的。  我的父母都是农民,小时候日子过得清苦,家
期刊
在春季小麦返青后的各生育期中,供试化杀型(CHA)杂种麦优4号和T型三系杂种麦优1号与亲本和对照相比,在群体光合速率(CAP)、群体叶源量(CLSC)和叶面积指数(LAI)上都表现明显杂种优势,这些优势随生育进程呈
“热炉”定理,是管理学中的一个专业术语。它是指领导者在管理活动中,必须制定严密、完整、科学的惩罚制度,及时惩罚那些胆敢违反规章制度的人,以维护正常的管理秩序,增强领导者的
用羧甲基壳聚糖与硝酸镨反应,制备了羧甲基壳聚糖-镨稀土配合物。用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扫描电镜等分析测试手段对配合物进行表征。讨论了时间和溶液的酸度对
【摘要】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也是教学中的难点,学生的写作水平也是衡量他们语文学习水平的标准。语文作文是对学生在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等方面一个综合性的训练,提高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对人生、世界和自然有更深的体会和感受,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本文通过对当前初中语文教学现状的分析,提出了如何提升语文作文教学效率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作文;教学现状;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