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33例疗效观察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y1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支气管哮喘患儿63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以沙丁胺醇雾化吸入。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给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两组患儿疗程为7天。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91%,对照组8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控制临床症状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借鉴。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小儿 急性发作 布地奈德 沙丁胺醇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2.103
  资料和方法
  2007年8月~2009年8月收治支气管哮喘患儿63例,以上患者诊断符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制定的《儿童支气管哮喘防治常规(试行)》中有关儿童哮喘的诊断标准。患者均有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或咳嗽,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或化学性刺激、病毒性上、下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发作时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支气管舒张剂有显著疗效;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气促、胸闷或咳嗽。所有患儿均处于急性发作期。将以上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33例,男19例,女14例,年龄5~14岁,平均8.4±2.3岁;病程2个月~2.5年,平均1.6±0.9年。对照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6~13岁,平均8.0±3.4岁;病程3个月~3年,平均1.8±1.1年。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维持体液和酸碱平衡,合并感染的患者给予抗生素,根据患儿情况给予吸氧等治疗。同时给予0.5%沙丁胺醇加入生理盐水2ml中,雾化吸入,每次10~15分钟,每日2~3次,疗程7天。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同时给予布地奈德0.5mg(>6岁患儿给予1mg)联合0.5%沙丁胺醇溶液(<4岁,每次给予0.25ml;4~8岁,每次给予0.5ml;8~10岁,每次给予0.75ml,10~14岁,每次给予1ml)加入生理盐水2ml中雾化吸入,每次10~15分钟,每日2~3次,疗程为7天。
  疗效评定标准:①显效:患儿经过治疗3天后,喘息、呼吸困难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心率恢复正常,两肺哮鸣音基本消失,PEF≥20%;②有效:患儿经过治疗5天,喘息、呼吸困难基本消失,心率恢复正常,两肺哮鸣音基本消失,PEF≥20%;③无效:患儿经过治疗7天,喘息、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和体征无改变或改变不明显。
  统计学处理: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1.0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总有效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
  结 果
  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讨 论
  儿童支气管哮喘简称儿童哮喘是儿童最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之一。它是由多种细胞,包括炎性细胞、气道结构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易感个体气道高反应性,当接触物理、化学、生物等刺激因素时,发生可逆性气流受限,从而引起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气促、胸闷等症状。
  哮喘的发病机制主要为慢性气道炎症、气流受限及气道高反应性,有4种原因致使气流受限,即急性支气管痉挛、气道壁肿胀、慢性黏液栓形成、气道壁重塑。支气管哮喘患者用过敏原激发后会出现即刻及迟发性反应,即刻反应为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所致,表现为FEV1在初期迅速下降然后恢复正常,4~6小时后,出现迟发性气道反应,表现为FEV1再次逐渐下降,迟发反应是由于黏液产生增加,黏膜水肿及炎症所致[1]。哮喘治疗分为急性发作期的治疗和慢性缓解期的治疗,急性发作的治疗主要是应用有效的药物缓解临床症状。
  本文中观察组联合应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布地奈德是抑制气道黏膜下炎症最有效的药物之一,并能增加β2受体激动剂的支气管扩张作用[2]。雾化吸入布地奈德可取得与静脉用药相同的疗效而减少不良反应。同时又弥补了β2受体激动剂的不足[3],所以采用布地奈德馄悬液联合沙丁胺醇溶液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 杨静,王晓蕾,张秋业.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中国医药,2007,2(8):511.
  2 康小会,刘艳霞,陈再历.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的疗效观察.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2,17(1):40-41.
  3 沈晓勇,郐书婵.孟鲁斯特钠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中国当代医药,2008,15(22):122.
其他文献
牙本质过敏是口腔科门诊的常见病、多发病,中老年人常见。它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多种牙体疾病共有的症状。表现为冷、热、酸、甜及机械刺激、咬合等原因引起异常疼痛并伴有
本文随机抽查住院67例死亡病历,以了解住院患者死亡抢救时间、季节、年龄与职业关系。
山东近日开始在全省医疗机构行“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管理”,以增强其依法执业的意识,减少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体重指数及其增幅对母婴的影响。方法对369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按妊娠前体重指数(BMI)分为正常组(A1组)、超重组(B1组)、肥胖组(C1组),按孕期BMI增幅分为A
目的:用葛根素与胰激肽原酶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31例,对治疗前后症状和体征的评分、神经传导速度等进行临床观察。结果:治疗20天后,血液流变学的主要参数、症状和体征
通过力学性能测试和显微组织观察研究了C47A合金组织和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C47A合金具有强度高、各向异性小、热稳定性好等特点;该合金在T6状态下,主要的析出强化相是δ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逐渐加快,建筑结构更加复杂,给结构设计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对BIM 技术的充分利用,能够有效提高工程结构设计质量和设计效
目的:探讨间苯三酚在正常经阴道分娩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正常临产初孕妇30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在第一产程不同时期适时静推间苯三酚,观察产程进展。采用统计学对各指标检验与
目的:探讨米索前列醇联合利多卡因和阿托品宫颈阻滞麻醉用于绝经后妇女宫内节育器取出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4例绝经后要求取器妇女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绝经后妇女于取器前2小时
摘要 目的:探讨胆道手术中医源性肝外胆管损伤的原因及防治。方法:对1996年8月~2006年11月胆道手术引起肝外胆管损伤2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胆囊切除术中肝总管横断伤3例,肝总管、右肝管各误扎伤1例,肝、胆总管壁部分损伤9例;胆总管探查术后拔T管胆管撕裂伤2例;胆管探查术中胆道探条误伤胆管下端穿孔1例;内镜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胆管下端损伤2例。结果:本组均经手术及保守治愈,随访2~8年无并发症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