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器 国产品牌当自强

来源 :电子商务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yongc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经过了几年的风雨洗礼后,国内服务器市场日见成熟,特别是飞速发展的企业信息化步伐给国产服务器带来了巨大的市场空间。但国内服务器厂商能否抓住这个机会实现跳跃式发展,还要看厂家的内功是否练到了火候。
  有统计数字显示,在美国,服务器和PC的保有量之比是1:10,而中国只有1:50。虽然国内服务器市场已经经过几年的风雨洗礼,但它的巨大潜力仍然没有完全体现出来。以前,我国信息化工作多数处在单机或小型局域网建设阶段,自从朱基总理提出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口号后,电子政务、企业上网等工程相继走入实质化阶段,服务器作为网络中处理、计算、存储的核心设备,需求正在逐步扩大。
  国产服务器终于迎来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发展机会。
  这几年,国产品牌的发展壮大已经是个不争的事实,在整个国内服务器市场上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据CCID统计,2001年,中国国产服务器市场保持稳定持续增长的发展趋势,全年市场销售总量达到8.2万台,与2000年同比增长了20.6%;市场销售总额达到20.6亿元人民币,与2000年同比,增长率为15.7%。但在不断攀升的数据背后,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民族品牌服务器的崛起主要还是集中在低端市场,即PC服务器市场上,而高端市场还被国际厂商所占据。这不得不让人深思,在整个服务器市场中,我们的民族英雄们和国际巨头差距有多大?我们的国内厂商是否已经可以和国外厂商相抗衡?国产服务器未来的发展方向在哪里?
  


  混战低端市场
  
  2001年,国产PC服务器的销售量和销售额分别为81638台和19.3亿元人民币,占中国PC服务器整体市场的40.5%和34.6%的份额。目前在国产服务器市场位于前列的仍是象浪潮、联想这样的老牌PC劲旅,方正、曙光分排三四位。国产服务器在低端市场取得的成绩是毋庸质疑的,但在浅礁暗藏的市场中,这个优势能保持或者扩大吗?
  如果用一个词概括国内低端服务器市场的现状的话,那就是混乱。每个进入服务器市场的商家都会先从低端入手,中国的PC业巨头也是如此,在与国外厂商的攻坚战中,降价声一浪高过一浪,甚至有的产品已经降到了8000元。虽然在我们的调查中,所有的厂家都反对价格战,但在不掌握核心技术的情况下,抢占市场的方法也只有降价了。对国外厂商而言,他们掌握着服务器的核心技术,有着多年的从业经验,产品结构较完善,从低端到高端全线发展。价格战给他们带来的冲击会比国内厂商小得多。


  “从低端入手”无可厚非,但关键是把握好自己的定位和发展方向。方正服务器产品部部长白向春说:“国内服务器厂商首先要做的工作是培育用户,使国产服务器深入人心。”这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在PC领域,国有品牌经过了将近10年的发展才达到现在的水平,服务器并不象PC那样容易同质化,它的发展道路势必要更加曲折。
  
  浪潮布阵
  
  浪潮是中国最早从事服务器研发的厂家之一,1993年,由孙丕恕领导的服务器研发小组推出了浪潮第一代产品——基于Intel架构支持十颗CPU的小型机(当时服务器的概念还没有被提出)同时这也是国内第一台服务器产品。浪潮从小型机起家,从高端切入服务器这一领域,十年发展,浪潮以敏锐的技术感知力积淀了深厚的科技实力,在技术应用、产品开发和一体化解决方案的提供方面走在行业的最前列。


  从2001年起浪潮在集团范围内进行产业布局的优化,一系列深度改革为浪潮的健康发展从产业和体系架构上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产业规模:浪潮在山东的生产基地建立了国内最大的一条专业服务器生产线,并且通过了ISO9001和ISO14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技术研发:技术研发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原动力,浪潮每年以饱和投入原则对产品开发给予最大资金倾斜。为了与国际先进技术取得同步,浪潮在美国硅谷建立了技术实验室,新近推出的一款服务器管理软件就来源于浪潮美国实验室。
  完善渠道:经过多年的发展,浪潮在全国各省都设有办事处、销售队伍和服务分支机构。渠道体系从1:1演化到成熟的1:1+1来适应服务器不断发展的市场特点。不久前浪潮又与英迈国际签定了合作计划。以前主要从事国外产品分销的英迈国际是首次与国内服务器厂商合作,英迈将成为浪潮原有渠道的有益补充,也将为浪潮英信服务器走向国际市场提供有力的跳板。


  建立合作联盟:浪潮从1995年开始了与Intel的合作,是Intel在全球的16家“Country Leader”之一,对IA架构服务器的理解和应用有着深厚的基础,今年3月,浪潮-Intel技术合作实验室的成立使浪潮产品与国际先进技术更紧密的结合在一起,浪潮又坚定地向核心技术又迈进了一步。
  浪潮以健康而稳健的步伐走在中国服务器市场上,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向着在2003年底成为中国服务器市场NO.1的既定目标奋进。
  
  机群的魅力
  
  高端服务器一直是国产品牌的软肋,2001年国产RISC服务器的销售量和销售额分别为294套和1.3亿元人民币,占中国RISC服务器整体市场的1.5%和1.6%。作为国内唯一的一家全系列服务器供应商,2001年,曙光RISC服务器的销售量和销售额分别为294套和1.3亿元人民币,占据了国产RISC服务器的所有份额。曙光的高端产品天潮3000是一款UNIX超级服务器,对我国服务器的发展具有战略性意义。而TC1700是曙光自行研发的基于IA架构的机群服务器,它沿袭了天潮3000的技术路线。据悉,目前曙光TC1700产品正在以每周3套的速度销售,这样的成绩对于高端服务器产品来说的确值得夸耀。


  前不久,浪潮集团在北京宣布投入1000万元人民币与国家863计划计算机软硬件技术主题专家组联合设立高端服务器创新奖励基金,表明其向高端服务器领域进军的强大决心。最近,联想也推出了万亿次的机群系统。这说明经过多年的奋斗与发展,国产服务器厂商在低端站稳了脚跟,朝高端进军成为他们的梦想与新的奋斗发展方向,而相关的动作也开始相继展开。
  机群(Cluster)服务器是当前高性能服务器家族中最受关注的一个分支,其性能覆盖小型机(SMP UNIX工作站/服务器)到大型机(超级服务器),有很高性能价格比,并且在很多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领域有着重要应用,如地球物理、基因工程、气象和环保等领域。目前国内市场对高性能服务器的需求很大,国家每年要拿出十几亿购买国外的服务器产品。随着Beowulf的兴起,特别是Linux机群的迅速发展,机群服务器的技术门槛逐渐降低,近年来国内出现了很多新型机群产品,联想的icluster1800便是其中的佼佼者,iCluster1800系列包括由几个结点组成的每秒百亿次的低端产品和由数百个结点组成的每秒上万亿次的高端产品,完全达到国际知名品牌同类产品水准。


  机群服务器除了应用于科学计算外,在事务处理和网络信息服务应用中,也发挥着很大的作用。据曙光机群产品研究部经理邵宗有透露,曙光马上将推出一款新产品——E3,它是曙光在把高端产品重心转向专用机群后,首次推出的专门面向企业ERP应用的机群服务器,相信它能为大规模企业更加快速和高效地部署新的解决方案(如电子商务、ERP和供应链)提供一个更稳定的IT基础,同时也会为企业机房的环境带来不小的改观。
  
  寻找差距
  
  虽然近年来本地服务器产品发展迅速,但仍没有形成一个足以与国外产品相抗衡的品牌。为什么国产PC能够占领半壁江山,而服务器却不能?原因有许多,邵宗有认为,经过几年的努力,我们在产品技术上已经与国外同类厂商处在同一水平线,但在技术的整合能力和工艺方面还存在着很大差距,这也是造成国产服务器稳定性较差的原因之一。另外,我们毕竟是服务器领域的后来者,还欠缺大量的应用经验,在升级产品的同时还无法带动应用的升级。对于像PC这类容易同质化的产品,国产产品称霸市场并不十分困难,但在服务器,特别是高端服务器领域,我们缺少的是技术型导向的公司,


  那么国内品牌除了价格优势(这种优势也在逐渐消失),还有什么可以与国外产品相抗衡的呢?浪潮服务器产品总经理彭震认为:国内厂商可以在本地化和服务上多做文章。要在与国际性品牌的竞争中取得主动,就必须首先做好服务。服务器不同于PC,客户在应用中对服务的要求很高,仅仅解决机器的问题已不能满足需要,客户需要的是一个基于应用的解决方案,即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网络、存储等方面的Total Solution。
  现在很多厂商都提出了自己的总体解决方案,浪潮还专门成立了解决方案中心,这是一个很好的趋势,说明大家都开始重视用户的体验了,但刨去其中的水分,解决方案究竟能为用户提供多少帮助还是个未知数。一个新生事物的兴起都需要一段时间的积累,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解决方案会成为厂商对客户的一个基本承诺。
  服务器市场不是靠一个产品或一次降价就能立足的,在这个市场中用户关心的不仅仅是价格,品质和服务的保障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国内厂商要苦练内功,只有内功到了一定火候才能与国外公司抗衡,而成长的惟一捷径就是踏踏实实地做好产品研发、品质管理、服务和解决方案。其实我们应该看到,本土产品在某些方面已经超过了国外公司,国内服务器产品最终成为中国市场第一品牌是指日可待的。
  


  方正 后发制人
  
  方正从1995年开始做PC,发展势头一直很好,到了1997年,无论在技术还是市场上都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方正认为是时候向更高的目标迈进了,这个目标就是服务器。方正从1992年开始一直是DEC的PC和服务器产品国内总代理,在5年的代理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DEC的Alpha和IA架构产品有着深入的了解,为创建自己的服务器品牌打下了良好的技术基础,推出服务器产品也变成了水到渠成的事。
  在国内服务器厂商中,方正算一个中等资历的商家,他即不象老厂商那样面临众多的革新压力,也不象还处于懵懂状态的新加入者,方正在服务器技术和市场上都已经形成了一套自己的规则和模式,同时也不乏后起之秀的冲劲。2000年初,国内对功能服务器的概念还很陌生,方正就推出了一款应用于互联网接入的功能服务器——圆明网博,率先将产品摆到了用户面前。作为Intel在国内的三家研发级合作伙伴之一,方正一直与世界先进技术保持同步。今年4月,方正一次性推出了4款至强服务器产品,同时实现了量产,在新一代服务器产品的竞争中占尽了先机。




  另外,方正非常重视方案的产品化,他们将每个方案打包,并给出明确的价格、配置、服务项目、收费等具体信息,从而简化了用户、销售人员和集成商的工作,使产品更加人性化,易于使用。
  从PC到服务器,从代理商到制造商,方正的每一个脚印都是坚实的。对于下一步的发展,白向春说:方正将继续把关注的重点放在部门级产品上,但一旦有合适的机会,将加快向高端服务器领域进军的步伐。
  
  从开拓者到布道者
  
  以前,曙光给自己的定位是高尖端服务器的开拓者,对手直指SUN、IBM、SGI、HP等国外厂商。随着技术门槛的降低,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国内厂商进入高端服务器领域,曙光并不认为这是件坏事,曙光天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裁历军曾说过:以前曙光是单枪匹马与国外品牌竞争,随着国内企业在服务器领域的迅速崛起,国内品牌将形成一个阵营,这是我们对抗“外敌”的最好方式。





  当然曙光的目标是力争成为这个阵营中的领军人物,引导国产高性能服务器产品的发展。曙光机群产品研究部经理邵宗有说:“以前我们是个开拓者,凭着对事业的执着在服务器领域为国产品牌闯出了一片天空。现在我们的角色更多的已经变为服务器的‘布道者’,我们的工作就是让高性能计算机技术深入人心。”


  曙光认为,作为一个布道者,除了传播服务器技术的理念外,更多的要考虑高性能服务器的发展方向。“半年前,大家的研究方向都集中在通用机群(通用高性能计算机),现在,该领域的技术已经被大多数厂商所掌握,所以我们要另辟溪径。”邵宗有口中的溪径就是指专用机群。众所周知,通用设备覆盖面广,但效率较低;专用设备虽然应用领域相对集中,但在该领域中能发挥很高的作用。曙光能否继续在高端服务器领域执牛耳,就要看他们是否能解决好这些专用领域的服务器技术了。
  在我们走访曙光的过程中,深刻感受到了曙光浓厚的技术氛围,没有浮躁与夸饰,在一片好似乡间的宁静中,我们看到的是曙光人对技术的执着和对创新的渴望,邵宗有的一句玩笑最好地体现了曙光的这种研究所文化:“不吃饭可以,不睡觉可以,但一定要把问题解决掉。”
其他文献
2001年中圣公司成立的第九年,也是中圣客户关系管理解决方案SellWell问世的第三个年头。三岁的SellWell可以称作是国内各家CRM系统的兄长,在这不算长的三年中,看尽了CRM市场的风风雨雨,后来者的不断涌现,以及先到者的急流勇退。与1999年的孤独、2000年的寂寞相比,2001年的CRM市场是相当活跃的。各家广告铺天盖地,各类研讨会此起彼伏,SellWell终于等到了CRM市场兴奋起来
期刊
ECW:现在短信息发展迅猛,在给运营商带来大量收益的同时能给爱立信带来哪些收益?  张:没有直接收益,但是间接受益。当信息量发展得越大,需要的设备服务支持就越多,运营商向我们购买、要求的服务就更多,我们的销售前景就更好。另外,爱立信是移动互联网的领袖,我们对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要从最简单的服务开始,而目前的短信服务就相当于移动互联网的第一步。  ECW:爱立信作为服务于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公司,对于G
期刊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信息中心努力建设一个全系统信息共享平台,据悉,今年国家会再次拨款近亿元支持质量技术监督系统的信息化建设,重点武装省以下到县一级。联合国计划开发署也十分重视我国的产品质量情况,立项无偿援助中国质量信息网建设。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的信息化建设经历了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早在八十年代末,就曾投入100余万元引进了第一批计算机基础设备、小型机PDP-11/24及超级微机Micro VAX
期刊
五家日本的便利超商业者将联合打造一条高速通讯网路,使消费者可在商店内的终端机下载书籍、地图和其他的档案。  报上指出,由FamilyMart、Circle K Japan、Sunkus & Associates、Ministop和Three F组成的联盟,将透过光纤缆线连结1.4万家商店。  报导中称,其他如Lawson和产业龙头Seven-Eleven Japan Co等24小时营业的商店业者早
期刊
福州亿百合软件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朱机茂  2001年是CRM软件开发商的播种年、耕耘年、兴奋年。厂商直接从CRM软件销售获得的收益也许很小,整个CRM软件市场还处于导入期。但是,走过2001年之后,我国的CRM产业之路可以说已经走过CRM概念、理论阶段,进入到了CRM产品林立、CRM部署案例此起彼伏的阶段。  2001年为业内人士提供了可以对2002年寄托更多期望的依据。  竞争催生了CRM
期刊
信息产业部信息化推进司综合处处长张会生强调,要针对我国电子商务认证机构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加强对电子商务认证机构的管理。信息产业部决定成立国家电子商务认证机构管理中心,保障我国电子商务认证机构安全健康的发展。    国家密码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助理邱泽军详细讲述我国PKI/CA密码管理的政策。    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曲成义教授在讲话时强调,我国的PKI/CA建设要注意面向体系、重视化解
期刊
调查内容    1. 贵公司建立的时间及进入中国的时间。  2. 贵公司的ERP产品在国内已经实施的用户总数、用户名称、用户所属行业和地区。  3. 贵公司的ERP产品在国内已经签单但没有实施或正在实施的用户总数、用户名称、用户所属行业和地区。  4. 贵公司对中国政府推广企业信息化的建议是什么?  5. 贵公司对中国企业实施ERP的建议是什么?  6. 贵公司的ERP产品在国内的成功案例。  7
期刊
陈国桂:微软(中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市场总监。全面负责微软公司在中国的全线产品市场推广宣传等业务。  1994年加入微软台湾分公司担任产品经理。  1999年被擢升为产品群行销经理,由于表现优异于2001年初升任个人暨消费性应用软件部协理一职,并负责前台Windows操作系统与家用游戏软件等产品。  2001年3月进入微软(中国)有限公司担任市场总监。  编者按:企业如何竞争?一个企业在运营时到
期刊
Scala    成立于1978年,1987年9月进入中国    1.正确理解所要采用的ERP项目的意义,企业要意识到这是一项长期的项目, 而非短期就能见效的,进行长期的战略规划;  2.为了项目的顺利进行,设置CIO岗位,培养CIO人才;  3.聘请专业现代管理咨询公司作为信息化顾问,承担信息化规划和监理工作;  4.加强企业员工的管理与信息化知识培训;  5.管理驱动,业务应用导向,业务部门主
期刊
提到坐落于王府井大街255号的北京市百货大楼,相信很多人都已耳熟能详。这家创建于1955年的老字号企业,何以应对中国入世后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已经日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为此,笔者专门采访了北京王府井百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信息中心主任熊明学。    快速布局,搏击国外百货巨头     面对中国入世后经济全球化为百货业带来的压力,使王府井百货大楼的管理者意识到,只有采取连锁经营模式,才能摆脱中国零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