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古诗词课堂教学研究技巧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man_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古诗词教学似乎一直是语文教学的半盲区,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又表现出三个明显的缺乏,即缺乏以想像联想为形式的思维能力的培养、缺乏以感悟和体验为手段的鉴赏能力的培养、缺乏以学习方法为内容的自学能力的培养。因此,本文针对古诗词教学现状明确了古诗词教学的主要任务,并且针对自己的教学实际着重探讨了初中古诗词教学研究技巧。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 想像联想 感悟和体验 自学能力 学习方法
  一、从课堂教学的对象看,教师讲解多,学生阅读少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我们在教学中应教学生学会诵读,要求读通、读顺,并要注意节奏和停顿。只有通过诵读才能对诗词入情入境入理。古人之所以重诵读、涵泳和整体感悟, 目的是要学生反复体会优秀的诗歌中那种难以言说的诗情、诗味。现在呢, 在教学中许多教师通常把文言诗翻译成白话散文, 看似通俗易懂, 易于学生理解古诗, 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才能, 而实际上, 当我们在把“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这种诗句翻译成“一个穿蓑笠的老年人, 独自一人驾着一只小船在寒冷飘雪的江面上钓鱼”时, 原诗中的诗情画意和那丝丝禅意、袅袅无穷的余味便在这白如开水的白话中丧失了。有一翻译家将这两句诗译成英文时变成了这样:
  孤独的船,蓑衣和竹笠,一个老人;钓着鱼, 冰冻的河,雪。
  结果,浓郁的诗味被弄得索然寡味。虽然“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是由这些词(景色片段)所组成,但是诗的意义不是这些部分的相加,不是几个景物的简单堆砌,而是各个部分互相交融、渗透, 蕴含着寂寞、寒冷、孤傲、清高的氛围和情蕴,成为一种诗的“格式塔”。
  二、从学诗过程来看,往往是分析多欣赏少
  语文老师们往往认为初中生年龄的原因怎能理解诗词中的情境呢?所以在实际的教学中往往领着学生句句甚至是字字分析。诚然, 解释古诗中一些古今差异很大的词语的确有助于我们去理解古诗, 但这不是目的, 学习古诗绝不是为了掌握古汉语。古诗之所以能跨越时空流传至今而依然风姿绰约, 其中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与它高度凝炼、充满弹性和张力有关。在语言的研究中, 人们发现文学语言和逻辑语言、日常话语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心理机制, 而在文学语言中, 诗的语言最为奇特古怪, 让人难以捉摸, 就像操纵这类语言的诗人一样敏感、神经质。但正是这种超出日常语法规范, 甚至往往让人感到松散、暖昧的语言,使得诗歌在语言上充满魔力, 在超常规的陌生化中给人以强烈的审美刺激。如王维的“山下孤烟远村, 无边独树高原。一瓢颜回陋巷, 五柳先生对门”,四句无一动词, 故而没有情节和动作序列, 纯是空间意向的并发映出,给人无穷的回味和想象, 我们完全没有必要给它加上动词, 还原成为合乎常规的描述。 白话翻译的结果是消解了诗歌语言本身的张力和多重指向的可能性。
  三、从能力培养看,往往侧重于理解能力的训练,而忽视了想象能力的培养
  显然, 如果以归纳一个明确的结论为旨归去赏析古诗, 其结果是破坏了诗歌的丰富性和美感, 充满生气和灵性的诗变成了僵化空洞的观念。接受美学理论有一个重要的观点就是, 作家完成后的作品不是封闭的, 而是开放的, 它需要在读者的阅读中去进一步建构。 这一观点充分显示了读者在阅读、赏析作品中的主动性, 也表明了读者在赏析中想象的重要性。在古诗中, 这种开放性表现得更为突出, 许多诗人在创作中故意“留白”, 让作者去想象、体味,“留白手法”在古诗中的运用大大开阔了诗歌背后的空间, 从而意境深远。贾岛的“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诗人既然是记录寻隐者不遇与童子的一段对话, 本该有问有答, 但在诗中却将问者的问话剪辑掉, 寓问于答, 我们只能从童子的对语中去逆推问者的问话。这便使诗中留有大篇的空白, 让我们欣赏者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审美体验去填充。
  四、如何在课堂中进行古诗词教学
  初中古诗词教学的主要任务有三个方面:第一,关注学生的积累,包括显性的和隐性的积累。第二,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意境,去感受去体验,就是所谓的“入境”。第三,通过诵读入境、想象入境,再引导学生悟理。古诗词往往反映了一种内化的、含蓄的情感,诗人把自己的意志和感情寓含在诗文中。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探究古诗词的内涵。而“自主、合作、探究”是《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适合时代要求的全新学习方式,在语文古诗词教学中,要坚持贯彻和落实这一教学理念,大胆放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尊重学生的独特感悟,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古诗词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第一,教师自己不朗读诗歌。第二,教师朗读诗歌不是为了帮助学生去感受理解古诗词,而是为了展示自己的特长,甚至是表演。第三,教学语言诗化,老师的每一句话、每一个感觉都有诗情画意,实际上却把自己和学生隔开了。
  总之, 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文学修养, 重视古诗词教学, 采用合理的教學方法, 通过恰当的途径, 带领学生在诗歌的王国中自由翱翔,探索、体味诗词的意境和韵味,让每个学生:“读一首诗以后, 常会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 四周的空气变得更温柔, 眼前的对象会变得更甜蜜, 似乎觉到自身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伟大的使命。知道了享受人生的乐趣, 同时更知道了人生的可爱, 人与人的感情便不期而然地更加浓厚起来。”
其他文献
摘 要:如何正确引导、恰当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把作文变成让学生感兴趣的活动,让学生爱写,并能通过作文正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表现出自己的内心世界呢?本文试做探析。  关键词:语文 作文 兴趣  语文教学中,对教师而言,最难教的是作文,对学生来讲,最难写的也是作文,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呢?关键是教师如何正确引导,如何恰当地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把作文变成让学生感兴趣的一样东西,让学生爱写,并能通过作文正确地
期刊
智力是人获取知识与能力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所以,有些人一谈素质便强求能力,而不问开发智力,那是很荒谬的。另有一些人把非智力因素捧到天上去,又把最基本的智力因素束之高阁,也是很片面的。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固然重要,但我们如果不顾学生主体的智能,一味地追求表面效果,就会或多或少地扼杀少儿的天资、个性及其创造力。  构图、色彩、透视、表现手法等,主要指绘画的技巧。如徐悲鸿的《八骏图》,画家采用国画水墨技法,
期刊
摘 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重视操作,鼓励学生参与教学,设置问题,以疑促动,转变评价方式——评价激励,这样才能让学生活起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主动参与 亲身实践 独立思考 合作探索  课堂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精神为目标,新课程标准对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尤其是《新课程标准》中侧重引导学生调查研究。那么,如何在数
期刊
“语文课标”从低年级开始强调写话训练,提倡学生不拘形式写出见闻和感受。作为习作的起步,低年级作文教学应从写话开始,让他们养成能写好一句话的习惯;逐渐地,对写话产生兴趣后,可结合生活实际,用学到的词语说一句通顺的话。这样坚持着,对以后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有很大帮助,也为学生的写作打下了较好的表达基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借助口语交际,以说促写  叶圣陶先生曾明确提出:“作文与说话本是同一目
期刊
摘 要:语文写作是初中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内容,而情境教学法主要是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更好地投入到写作教学之中,并且这种教学法在初中语文作文的教学中很受欢迎。本文主要介绍了现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详细地阐述了情境教学对于初中语文写作的意义和构建情境的一些原则,并提出了在实施情境教学中应该注意的一些关键性问题。  关键词:语文写作 初中语文教学 情境教学法  初中语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
期刊
摘 要: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孩子在离开学校时,带走的不仅仅是分数,更重要的是带着他对未来社会的理想和追求。”政治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学 “四会”学生 培养  每天到教室上课,我总经过学校的工具房,工具房的外墙被装饰成了四块宣传栏,上边依次粉刷着这四句标语:“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看
期刊
一、培养质疑能力存在的问题分析  1.老师眼中的“懒”学生。在教学工作中,经常听教师议论:现在的学生太懒了。学问学问,随学随问。一些调查数据显示,中国孩子在课堂上91.4%的语言是回答老师的问题。另有一项调查显示:上课听讲遇到问题当场举手提问的学生,小学生为13.8%,初中生为5.7%,高中生为2.9%。一位外籍老师在谈到中外学生差异时说:“中国有许多非常聪明的学生,为什么课堂上不踊跃提问呢?”他
期刊
摘 要:科学探究作为现代教学的一条良好途径,无疑会为物理教学带来蓬勃朝气,极大地提高物理教学效率,充分发挥物理课程的素质教育功能和文化价值。但与此同时,科学探究对传统的物理教学方式带来的冲击使许多教师对“科学探究”的实施感到茫然。我们认为要探讨“科学探究”的实施,应首先探讨“科学探究”的目的和分类,以便有一条清晰的探究脉络。提出本文观点,意与同仁商榷,实为抛砖引玉。  关键词:物理 科学探究 探索
期刊
摘 要:本文是笔者结合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并参考部分音乐教学论文和专著而提炼的教学经验和构想,以如何激发初中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为主题,以如何提高教师教的效率和学生学的效率两个方面为目标,较浅显地做了五个方面的思考和探究。  关键词:美育 激发兴趣 创新 效率  著名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说过:“音乐教学的超级任务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
期刊
摘 要:阅读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和认真阅读的习惯。为使小学生养成自主阅读的良好习惯,教师要激励学生全身心地、自觉主动地参与到阅读活动中去。  关键词:阅读 小学语文 自主阅读  阅读是人们获得各种信息最迅捷的途径之一,也是人们学习、工作、生活中获得信息从而进行思想交流的迅速有效的方法。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正说明了阅读的重要性。如何尽快地使学生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实现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