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低年级;语文教学;活动;综合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7)12(A)—0023—01
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如何解决语文教育中长期存在的效率低下的问题,如何让语文学习真正融入学生的童年生活,成为其生命成长过程中的一部分?在近两年的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我进行了以下一些语文实践活动的尝试。
一、识字剧场
“识字剧场”是针对低年级识字教学而设计的一项趣味游戏活动。它利用丰富多彩的形式,提高了低年级学生识字的兴趣,引导学生感悟识字的方法,从而有效地扩大了他们的识字量,改变了过去那种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
“识字剧场”,即采取表演的方式来进行学习。通常是由学生来扮演某个字或不同的偏旁部首。例如一名学生戴上卡片“氵”就成了部首“氵”,其他的学生可以戴上如“主”、“永”、“吉”等的偏旁,两组同学蹦蹦跳跳结合在一起,让其他同学认识这是一个什么字。再如,由一名同学扮演偏旁,如“圭”,其他同学扮演部首如“女”、“虫”、“氵”等,根据不同的组合,让其他同学来识字。教师在课前还可以和学生共同虚构一个故事,通过故事把这些字串起来,在故事中强调构字规律及字的读音。这个过程既是游戏的过程,又是识字的过程。在游戏中识字,学生会感到轻松愉快,而且记忆也很深刻。
随着年级的升高和学生识字量的增加,“识字剧场”的活动方式也应当不断变化。例如,可以由某个同学扮演不同的字,然后组成不同的词使识字和组词结合起来,组合的形式应当多种多样,以便在扩大学生识字量的同时,丰富学生的词语积累,为中高年级的习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画说写
“画说写”是一项综合的语文实践活动,是低年级培养听、说、读、写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它比一般的看图说话对学生更有吸引力。
其主要步骤是:第一,孩子通过自己的想象来构图;第二,自己动手把心中的构想画出来;第三,通过自己的口把图画的内容有条理地讲给小朋友听。在这个过程中没有内容和体裁的限制,没有老师的硬性要求,学生办的报纸完全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构思、自由绘画、自由表达。毫无疑问,“画说写”不但培养了孩子的想象及绘画能力,培养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孩子们勇于创新的精神。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画说写”既不是单纯学习绘画,又不是单纯学习语文,它训练的是学生的综合素养。当然,让孩子自由地“画说写”并非撒手不管,老师仍然要给予精心的指导。
另外,在“画说写”的同时,还要放手让学生大量阅读名家名作,如童话、寓言、古诗等,这个过程其实是积累材料、丰富语言的过程,有了丰富的积累,学生的表达才能丰富多彩。
三、课本剧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故事性很强的课文,这样的文章适合学生表演,于是我采用表演课本剧的形式进行教学,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表演课本剧之前,我让学生自己动脑改编课文。改编的过程也就是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当然因为学生年龄小,改编不可过于拘泥于剧本的形式,只要学生能对课文进行一定理解上的处理,就应当给予充分的表扬。课本剧表演时,小演员们在台上表演,其他同学在下面观看。看完后,先由演员进行自我评价;然后观众再谈自己的观后感受,并对小演员的表演作出正面的评价。
“课本剧场”也是一项综合性极强的活动,它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重要的是锻炼了学生的合作能力、组织能力,培养了小学生勇于自我表现的意识。
四、做说写
“做说写”是一项既动手又动口、动脑的活动。学生首先要“做”。可以做一件东西,如泥塑、制陶、剪纸、插花等,也可以做玩具,创作各类模型。简单制作可在课堂上进行,复杂的制作可在课后完成。制作完了以后,集中到课堂上把自己的设计思想、制作过程、自我评价等详细地说给大家听,同学们在听的过程中可以评价做得怎么样,也可以评价说得怎么样。在这里,教师对做的要求是要有创造性,对说的要求是要有连贯性和逻辑性。等大家说完以后,可以当堂写一个精彩的片断。
“做说写”,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7)12(A)—0023—01
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如何解决语文教育中长期存在的效率低下的问题,如何让语文学习真正融入学生的童年生活,成为其生命成长过程中的一部分?在近两年的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我进行了以下一些语文实践活动的尝试。
一、识字剧场
“识字剧场”是针对低年级识字教学而设计的一项趣味游戏活动。它利用丰富多彩的形式,提高了低年级学生识字的兴趣,引导学生感悟识字的方法,从而有效地扩大了他们的识字量,改变了过去那种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
“识字剧场”,即采取表演的方式来进行学习。通常是由学生来扮演某个字或不同的偏旁部首。例如一名学生戴上卡片“氵”就成了部首“氵”,其他的学生可以戴上如“主”、“永”、“吉”等的偏旁,两组同学蹦蹦跳跳结合在一起,让其他同学认识这是一个什么字。再如,由一名同学扮演偏旁,如“圭”,其他同学扮演部首如“女”、“虫”、“氵”等,根据不同的组合,让其他同学来识字。教师在课前还可以和学生共同虚构一个故事,通过故事把这些字串起来,在故事中强调构字规律及字的读音。这个过程既是游戏的过程,又是识字的过程。在游戏中识字,学生会感到轻松愉快,而且记忆也很深刻。
随着年级的升高和学生识字量的增加,“识字剧场”的活动方式也应当不断变化。例如,可以由某个同学扮演不同的字,然后组成不同的词使识字和组词结合起来,组合的形式应当多种多样,以便在扩大学生识字量的同时,丰富学生的词语积累,为中高年级的习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画说写
“画说写”是一项综合的语文实践活动,是低年级培养听、说、读、写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它比一般的看图说话对学生更有吸引力。
其主要步骤是:第一,孩子通过自己的想象来构图;第二,自己动手把心中的构想画出来;第三,通过自己的口把图画的内容有条理地讲给小朋友听。在这个过程中没有内容和体裁的限制,没有老师的硬性要求,学生办的报纸完全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构思、自由绘画、自由表达。毫无疑问,“画说写”不但培养了孩子的想象及绘画能力,培养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孩子们勇于创新的精神。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画说写”既不是单纯学习绘画,又不是单纯学习语文,它训练的是学生的综合素养。当然,让孩子自由地“画说写”并非撒手不管,老师仍然要给予精心的指导。
另外,在“画说写”的同时,还要放手让学生大量阅读名家名作,如童话、寓言、古诗等,这个过程其实是积累材料、丰富语言的过程,有了丰富的积累,学生的表达才能丰富多彩。
三、课本剧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故事性很强的课文,这样的文章适合学生表演,于是我采用表演课本剧的形式进行教学,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表演课本剧之前,我让学生自己动脑改编课文。改编的过程也就是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当然因为学生年龄小,改编不可过于拘泥于剧本的形式,只要学生能对课文进行一定理解上的处理,就应当给予充分的表扬。课本剧表演时,小演员们在台上表演,其他同学在下面观看。看完后,先由演员进行自我评价;然后观众再谈自己的观后感受,并对小演员的表演作出正面的评价。
“课本剧场”也是一项综合性极强的活动,它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重要的是锻炼了学生的合作能力、组织能力,培养了小学生勇于自我表现的意识。
四、做说写
“做说写”是一项既动手又动口、动脑的活动。学生首先要“做”。可以做一件东西,如泥塑、制陶、剪纸、插花等,也可以做玩具,创作各类模型。简单制作可在课堂上进行,复杂的制作可在课后完成。制作完了以后,集中到课堂上把自己的设计思想、制作过程、自我评价等详细地说给大家听,同学们在听的过程中可以评价做得怎么样,也可以评价说得怎么样。在这里,教师对做的要求是要有创造性,对说的要求是要有连贯性和逻辑性。等大家说完以后,可以当堂写一个精彩的片断。
“做说写”,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可谓一举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