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王世贞的『吴中书法』说

来源 :书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loft2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吴中书家之一的王世贞,也是中晚明最出色的书法理论家.王世贞对吴中书法的评价极高,在讨论明代书法的演变时,有一段很概括的论述:『我明书法,国初尚亦有人,以胜国之习,颇工临池故耳.嗣后雷同,影响未见轶尘.吴中一振,腕指神助,鸾虬奋舞,为世珍美,而它方遂绝响矣.
其他文献
幼小衔接作为幼儿由幼儿园向小学过渡的关键阶段,需要家长和幼儿园形成家园共育模式,帮助幼儿树立独立自主意识,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习惯,从而使幼儿从幼儿园到小学实现无缝衔接,尽快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节奏。基于此,本文首先以我园为研究对象,调查其在幼小衔接视角下家园共育的现状。其次以该现状分析为基础,探究幼小衔接视角下家园共育模式普遍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问题提出解决对策,以期为幼小衔接视角下家园共育模式的顺利实施,提供一定的参考建议。
由方介堪口述,张如元记录整理的《玉篆楼谈艺录》,内容涉及印章创作的实践经验以及对明清印章源流派别的批评述要.本文通过方介堪所述《玉篆楼谈艺录》篆刻部分的主要内容,研究其印学思想的主要观点,并结合古代印论,对方介堪的思想渊源进行梳理分析,以期对当下印学发展起到一定积极作用.
《论语》中记载:『子谓子贡曰:『女与回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知十,赐也闻一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即使是很有天分的子贡也承认,跟后世被尊为『复圣』的颜回没法比,因为颜回天分更高,能够『闻一知十』.《论语》中又记载了一个懒惰不用功、白天睡大觉的宰予,以至于惹得孔夫子说他是『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在对三千弟子的教育和观察中,孔子得出结论:『唯上知与下愚不移.』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夫子就看到了人天分与工夫的差异性,以及二者对人和教育的影响.
期刊
『圣人立象以尽言.』 ①中国书法观念中『蛇』的内涵建构,是书家『囊括万殊,裁成一象』②下的物我会通.『惊蛇入草』 『烟云龙蛇』等词昭示着书法笔触中腾挪的潜能以及『势』在书法中的重要地位,并在时代的演绎中展露着书家的感性本位以及对自然的尊崇.
期刊
日本岩手县立博物馆藏古玺印现有一千零九十一方,包括『梦庵藏印』四百三十九方(编号M 1-439)、『枫园集古印谱』五百七十六方(编号H 1-578,其中H240与H462有号无印)、『枫园集古印谱续集』七十六方(编号CH1-77,其中CH24有号无印).①这些古玺印的年代上自先秦,下至明清,材质以青铜为主,兼有其他质地,钮制丰富多样.印文有历代官印、私印、成语印、肖形印、巴蜀符号、民族文字印记、押印等.虽有太田梦庵所发行《梦庵藏印》《枫园集印谱》《枫园集古印谱续集》三谱问世,但三种印谱发行较早,而且发行册
期刊
马是十二生肖中的老七.马是人类最早驯养的家畜之一.特别是在北方草原地区,作为家畜的马出现的时间更早.马在人们的生活中非常有用:可以拉车,可以耕地,可以骑乘;马肉、马奶可以食用,马皮可以制革;战争中,马匹是主要的作战工具之一.
期刊
从《自写诗卷》至《行书诗稿册》,居蜀期间的谢无量经历了个人风格的转向,并对其晚年的艺术观念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拟从谢无量居蜀期间的代表作《行书诗稿册》与《自写诗》为起点,探讨谢无量居蜀期间的书法观念和艺术思想的转向,并进一步揭橥谢无量居蜀期间风格转向背后的时代精神、人文概况及其艺术取向和性灵立场,以期为谢无量书法艺术的研究和民国书法史的构建提供参考.
谢无量虽将书法视为余事,但其书法所取成就则可光耀千古.谢无量书风大致可以分三个时期,即积累期、沉淀期与成熟期;同时,在谢无量众多书法遗存中,其最常用的作品形式有小字的信札、诗集、手稿和大字的楹联、条幅、匾额等;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其落款时使用『无』字,而非繁体『無』,其间缘由或可延及其佛学思想与书写观念之关系.谢无量书法对当下书法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我在这近二十年的时间里,一直坚持临学谢无量书法.到目前为止,自感学谢字仍无审美疲劳,认识到一点:只有真正发自内心的喜欢,才能写得深、走得远.只要取法是对的,贵在坚持.谢字得力于身心有魏晋风韵,以及他的文化修为,学他的字,可以间接受到影响.
期刊
教育的目的有二:『成人』和『成才』.rn任何一个社会群体中,能『成才』的肯定是少数,大多数只能是中人及以下.所以,中国古代的教育,外国自古至今的教育,凡对于十八岁以下的受教育者,也即相当于今天的中小学阶段,目的均在『成人』,而绝不是『成才』.在『成人』的基础上,通过考核,发现其中的苗子,然后再深造之,使之成为社会的精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