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应如何组织人类开展有序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科学研究?——我们的思考和建议

来源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ftgun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叶笃正院士和董文杰研究员写给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第一工作组联合主席秦大河院士的一封信。他们在信中提出了构建全球有序应对气候变化的一个思路,并提议中国气候变化科学界和政府有关领导部门能够在联合国(或国际上)倡议和呼吁开展"人类有序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科学研究计划,以便为COP16及其以后的相关谈判提供依据。
其他文献
利用1961—2005年南宁地区8个气象观测站的逐日平均气温和最低气温资料,分析近45a南宁地区寒潮活动的特征及其多年变化特点,并且研究了环流场异常对寒潮事件发生频率的影响。
2009年2月12—13日,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暨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2008年度学术年会在京召开。来自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等高校,中国科学院
Three cold events (the Younger Dryas, 9.4 ka cal BP, 5.8 ka cal BP) since the 13 ka cal BP in Erhai (EH) Lake catchment, Yunnan Province, were analyzed using th
工匠精神是职业教育的灵魂,培育高职学生的工匠精神是时代的呼唤,是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构建基于卓越工匠预备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
本文从语言、文化、习语的相互关系入手,通过分析大量的英语习语,来透视中英文化在宗教信仰、历史发展、地域环境和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差异。由此,我们一方面可以更好地理解蕴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三工作组第九次全会暨IPCC第二十六次全会于2007年4月30日至5月4日在泰国曼谷召开。此次会议的主要议题是审议并批准IPCC第三工作组第四次评
2006-2007年冬春季在武汉市湖北大学校区连续采集气溶胶样品,测定气溶胶元素组成,分析气溶胶样品总悬浮颗粒物(TSP)质量浓度,再结合污染源的特征元素组成来确定污染物的来源构成。
好的问题设计,可引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进一步启发学生发现并提出新的问题,从而不断提高数学思维水平.我们倡导以问题引领学生的数学学习,具体来说,即从问题情境导入,用核
减负,不是一种迎合,也不是一项运动,它是切切实实对教育的尊重,是实实在在对学生的负责。减负也不仅是简单的量的减少,还应是对科学、有效的教学的不断尝试和探索。就小学语
非刚性点集配准研究是模式识别领域的一项重要基础研究.本文在当前流行的非刚性点集配准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两个主要贡献:1)模糊形状上下文(Fuzzy shape context, FSC)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