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水宝片对晚期肺鳞状细胞癌患者免疫功能及化疗效果的影响

来源 :肿瘤研究与临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yuqingy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金水宝片对晚期肺鳞状细胞癌化疗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安全性、有效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山西省肿瘤医院就诊的124例Ⅳ期肺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金水宝片联合化疗组(观察组)60例、单纯化疗组(对照组)64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免疫功能变化、近期疗效及化疗不良反应。

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CD4+细胞[(33.4±8.9)%比(45.5±11.8)%,t=2.71,P<0.05]、CD4+/CD8+(0.9±0.3比1.5±0.4,t=3.31,P<0.05)较治疗前升高,CD8+细胞较治疗前下降[(30.9±8.6)%比(21.1±8.1)%,t=2.42,P<0.05],干扰素γ(IFN-γ)[(7.7±2.8)%比(14.1±2.4)%,t=2.74,P<0.05]、白细胞介素2(IL-2)[(8.8±3.2)%比(12.7±1.6)%,t=2.96,P<0.05]较治疗前升高。对照组治疗后CD3+细胞[(57.9±8.2)%比(45.2±10.8)%,t=2.70,P<0.05]、CD4+细胞[(32.9±9.0)%比(22.8±9.6)%,t=3.19,P<0.05]、NK细胞[(14.9±3.1)%比(9.3±1.4)%,t=2.97,P<0.05]均较治疗前下降,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较治疗前下降[(6.8±1.4)%比(4.3±0.5)%,t=3.23,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T细胞各亚群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观察组CD3+、CD4+、CD4+/CD8+、NK细胞较对照组高,CD8+细胞较对照组低;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治疗前IFN-γ、IL-2、TNF-α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IFN-γ、IL-2、TNF-α均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1.3%(20/64)比48.3%(29/60),χ2=4.538,P=0.033],疾病控制率亦高于对照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56.3%(36/64)比71.7%(43/60),χ2=5.276,P=0.022]。两组患者在化疗不良反应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金水宝片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肺鳞状细胞癌可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提高化疗疗效。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清中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DGF-BB)水平在诊断和治疗监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4年10月至2017年12月在江苏省徐州市肿瘤医院接受治疗的111例NSCLC患者和同期在南京易安门诊部体检的105名健康对照者血液样本,采用Luminex法测定NSCLC患者和健康人血清中PDGF-BB水平以及采用铂类药物化疗后患者血清PDGF-BB的水平。应用受试
骨肉瘤是一种恶性程度高的骨肿瘤,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目前采用的标准化疗效果较差,复发或转移患者生存率低,需要从基因角度入手找到精准的靶向治疗药物。文章综述了近些年骨肉瘤的种系突变、体细胞突变等基因组的研究进展,汇总了与骨肉瘤密切相关且能反映其特征的突变及通路,为下一代分子靶向治疗带来希望。
外泌体是大多数细胞分泌的一类细胞外囊泡,是运输生物分子以促进细胞间通讯的纳米级天然载体,具有提供诊断和治疗的巨大潜力。微小RNA(miRNA)是一种小的非编码RNA基因,在多种类型的癌症中异常表达,在人类癌症发病机制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供体细胞的分子改变,具有一定的诊断及潜在的治疗价值。文章讨论不同生物体液的多种外泌体miRNA在非小细胞肺癌诊治中的潜在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敏感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吉非替尼耐药前后血浆中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和mRNA表达谱的变化,筛选耐药相关RNA分子。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9年4月陕西省咸阳市中心医院及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收治的经吉非替尼治疗的EGFR基因敏感突变NSCLC患者12例,收集出现耐药前后的血浆,选取敏感阶段和耐药阶段各6份样本。运用基因芯片
目的探讨肺硬化性肺泡细胞瘤的术中冷冻病理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9年6月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4例肺硬化性肺泡细胞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冷冻切片镜下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4例患者冷冻切片中,1例为肺泡上皮不典型增生,3例组织学形态以实性区为主,肿瘤边界清楚。肿瘤由立方形细胞和圆形间质细胞构成,组织构象多变,包括乳头状区、实性区、血管瘤样区、硬化区。4例患者均诊断为肺硬
目的探讨西达本胺单药或联合化疗治疗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省肿瘤医院2015年12月至2019年4月接受西达本胺治疗的40例PTCL患者(初治26例,复发难治14例)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的总有效率(ORR)、无进展生存(PFS)及总生存(OS),并统计不良反应。结果全部患者的ORR为70.0%(28/40),初治组ORR为80.8%(21/26),复发难治
近年来随着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驱动基因少见突变研究的持续进展,以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分子检测和个体化治疗成为晚期NSCLC患者的标准诊治策略,探寻NSCLC的驱动基因成为研究热点。分子检测技术的发展、新驱动基因的发现以及新药的不断涌现,都使得NSCLC少见靶点突变的治疗越来越精准化。文章检索并筛选了近年来国内外发表的晚期NSCLC患者驱动基因少见突变相关的文献,并对这方面的研究进
静脉血栓形成是仅次于肿瘤本身引起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临床上即使进行了抗凝措施干预,我们仍可以观测到肿瘤患者静脉血栓的多次形成。文章将通过探索肿瘤患者静脉血栓复发的预测因子及危险因素,探讨如何干预肿瘤合并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预防静脉血栓复发。
目的探讨BRAF V600E基因突变与甲状腺癌超声表现及病变侵袭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在山西省肿瘤医院行甲状腺手术切除、术后病理诊断为甲状腺癌的15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甲状腺乳头状癌146例。术前进行超声检查,术后利用石蜡包埋组织检测BRAF V600E基因突变。按照BRAF V600E基因检测结果分为突变组与未突变组,比较两组超声特征的差异,并对BRAF V6
目的探讨艾曲泊帕在实体肿瘤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治疗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19年5月至2020年4月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收治的实体肿瘤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患者4例,对其临床特征、应用艾曲泊帕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4例患者应用艾曲泊帕前中位血小板计数为32×109/L[(8~54)×109/L],中位血小板恢复时间为18.5 d。所有患者对药物耐受性良好,未出现头痛、肝肾损害及血栓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