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凤翰《秋葵图》辨伪

来源 :看世界·学术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gnz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高凤翰书法、绘画等多个方面,都有极高的造诣。当然,研究高凤翰的学者专家也如过江之鲫,发布的文章不计其数,既有资料详实的长篇大论,也有妙笔生花的即兴之作。但是,有不少收藏爱好者,更喜欢通俗易懂,简单实用的一些鉴定方法,我在查阅济南市博物馆藏高凤翰作品资料时,发现了一幅《秋葵图》。与几年前某拍卖公司的一幅《秋葵图》几乎一模一样。现在将这两幅作品进行排列对比总结,从中发现高凤翰绘画的特点,以及孰真孰假。
  关键词:书法;绘画;艺术
  济博本题款:“香色领群芳,天香更擅场。不然空国色,哪许号花王。老阜左手并题”钤印:“南阜居士”。
  拍卖本题款:同济博本。钤印:“左手”。“南村”。“高南村之印”。
  排列完成之后,下一步就是进行比较,说得通俗一些,就是挑毛病。那么從什么地方入手哪﹖常言道外行看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我个人认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看作品是否“活”,也就是生动,有精气神。这比画的形象逼真更重要,因为画的象,对于一个画家来说只能算是基本功,而能够做到传神,才算得上是高手。其实,这就是六朝谢赫在《六法论》中所说的“气韵生动”。举几个例子可能更有助于理解,例如一个人他在生病或有愁事的时候,和他在人逢喜事的时候,虽是同一个人,但是他的精神面貌却迥然不同,哪怕他不想表现出来。再如,一支鲜花和一支干花,它们的形状﹑颜色香味都一样,但我们还是能够很快将它们区分开,这是因为干花比鲜花少了最重要的“生气”。
  二是看笔墨功夫。也就是谢赫所说的“骨法用笔”。中国画是非常注重线条功夫的,特别是文人画兴起后,更是将书法融入绘画当中,赵孟頫旗帜鲜明的提出:“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於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方知书画本来同。” 具体讲明了以草书画山石,以篆书画树木,以隶书画竹子。再细分更是多种多样的描绘技法,如“兰叶描”﹑“游丝描”、“行云流水描”等等,其中最有名的便有十八种,即著名的“十八描”。这些描法都是有讲究的,怎样起笔,怎样运笔,怎样收笔,表现怎样的物象,选用怎样的描法。除此还有“皴法”,“墨法”“水法”等等。其实,所谓功力就是运用这些技法的能力,这需要一个画家几十年的磨练才能掌握,是无法取巧的。一幅画,它的构图敷色印章等等都容易模仿,而功力方面却很容易露出马脚。一位有经验的鉴定家,看一幅画根本不用看落款印章,打眼一看就说“假的,太嫩”。就是这个道理。
  三是看风格。主要是个人风格和时代风格。个人风格说白了就是一个书画家在长期的书画创作中,逐渐形成的习惯。例如有的人喜欢用狼毫笔,有人喜欢用羊毫笔,有人爱用浓墨,有人爱用淡墨,有人持笔高有人持笔低,有人运笔快,有人运笔慢等等。正是这些看似寻常的个人习惯,使得每个人的作品都各不相同,而且这些习惯是作者无意间自然形成的,别人很难去刻意模仿。不信可以自己做个试验,你随便找一个人的签名比着写,就会发现很难模仿到位,哪怕你的书法水平比他高,同样很难模仿,否则, 鉴定专家的结论,就无法得到法律的认可了。时代风格是指同一时代的个人风格共有的特征。说白了就是某个时代时髦什么,时兴什么。例如:落款“为某某社长写”的,其年代大约在明末清初。落款“请某某仁兄嘱正”的,其年代则是嘉道以后了。还有人物的服饰,家具陈设,建筑形式等等,在方方面面都会烙下时代的痕迹。
  两幅《秋葵图》比较:
  济博本《秋葵图自题诗曰:“玉露冷冷滴未干,擎将金盏出朱欄。嫩黄倾得鹅儿酒,欲为秋风破萧寒”。用不着再解释了,高凤翰确实用画笔表现出了诗中的意境。真称得上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一幅册页小品能画出如此意境,着实不易。拍卖本《秋葵图》, 完全没有表现出带着露珠的感觉,看那下垂的叶子,倒像是被霜打拉一样,花朵也没有娇嫩质感,犹如干花一般无生气。墨色平淡缺少层次变化,整体感觉显得单薄。其书法的模仿水平不及绘画临摹水平高,笔画过于拘谨,更无行气可言。
  通过对高凤翰这七对孪生作品的比较,我们大致可以看出 济博本《秋葵图》是真迹,拍卖本《秋葵图则是临本。
  作者简介:
  贾清茂,山东省济南市博物馆。
其他文献
摘要:新时代,新机遇,新发展,高职业院校要实现新的发展,必须全员参与到思想育人的过程当中去,多形式、多渠道、广泛性开展好思政教育工作,营造良好的文化育人环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核心价值观;思政教育;融入课堂  培育和发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下国民教育的重要环节,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真正践行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课程教学的应有之义。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
期刊
摘要:贾平凹是现当代文学史上有着显著影响力的作家,他的作品具有十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内涵。在融入了浓郁的民间文化色彩的同时,又把语言的表现力发挥了到极致。看似平淡朴实的语言中却把民风民俗、文化内涵表现得淋漓尽致。本文拟从乡土社会生产方式、乡土社会价值观念及乡土文化精神的变迁角度切入,通过清风街两代人对土地观念,价值观念和秦腔传承的态度转变进行对比彰显出了城乡交融中的较量与冲突,悼挽着乡村文明的衰
期刊
摘要:基于对电视晚会导演的创新意识之我见分析,首先分析出電视晚会的现状,存在资源不能配合协调、形式固定,节目缺乏新意、为迎合观众节目失去内涵的情况;其次分析出影响电视晚会导演创新意识的因素,有观众审美不好调和、电视晚会的主题限制了导演的发挥、电视晚会导演学习能力不强以及领导和主办方的过渡干涉四个因素;最后分析出培养电视晚会导演创新意识的办法,有加强电视晚会导演的文化底蕴、关注当下流行元素,运用先进
期刊
摘要:教育的真谛是爱,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最优化发展,作为一线班主任,让我们拿出全部的爱,通过多方位打造“春泥”阵地,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和学生们一起去享受成长的幸福和快乐。  关键词:家庭体验;自立;学校体验  当前,结合新教改的进一步推进,如何选择一个有效的方式切实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每个教育工作者深刻思考的课题。我从学生接触最密切的“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着手,通过在学生中
期刊
摘要:黄公望被誉为“元四家”之首(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其独特的艺术作品特色,是时代背景条件下的特殊时期产物,其画风突出了江南山水苍茫浑厚的韵味,批判地继承了前代的艺术传统,且引领了“文人画”的新风格。《富春山居图》是黄公望的代表作品之一,画中描绘了江浙一代的地貌风光,他追求对真实山水的写生描绘,把自然景观中的山水风光填充到作品之中,使之山水表达自身情趣,突出个人主观思想,让人有更多的发散性
期刊
摘要:坚定文化自信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对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传统文化进行批判性的吸收,达到古为今用的目的。因此,笔者试图从分析儒家传统的核心治国思想的具体内涵入手,找出儒家治国思想、道德准则对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影响。  关键词:儒家;道德准则;市场经济体制;意义  依然还记得第十七届世界杯上中国足球的唯一一次亮相,结果令人非常遗憾,一球未进,一场未胜。时任香港风凰电视台时事评论员
期刊
摘要:在多元格局的现代文坛中,沈从文作为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一直向往着自由与独立,维護着文学特有的价值,追求着对自然人性主题的写作。本文以他的“自然人性”观为着手点,探究其在作品中的书写,以及其本后所承载的沈从文的启蒙主张。  关键词:沈从文;自然人性;自由主义文学思潮  沈从文自幼出生于湘西,长于湘西,在那个神尚未解体的湘西,神灵仍被人们真诚地信仰着,同时“在这种神之信仰的背后,是人性的纯朴,观念
期刊
摘要:小学数学新课标在思维的发展要求上有三个梯级层次,即分析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实用性思维。孩子对数学兴趣的多少以及以后对数学发展的空间有多大,都与小学阶段的基础情況息息相关。郑毓信以为,数学教学的“数学味”主要是指相应的教学活动能否很好地体现数学的思维方法,包括数学的理性精神与文化价值。  关键词:小学数学;新课标;思维  数学又是一门系统性,连贯性很强的课程,教师在课堂上必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举
期刊
摘要:童声的训练不同于成人,简单地把成人的训练方法用于训练孩子,是极为不妥的。这篇文章从与其他声乐教学不同、教学中遇到的困难及对策进行描述。对于儿童的声乐教学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根据儿童声乐教学的特点、实践要求和存在的问题,建议学校在日常教学中注意少儿声乐教学的多样化。积极采用科学的音乐教学方法,充分尊重幼儿的特点,注重与幼儿的情感交流,引入激励性教学机制,培养孩子的学习自信心,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法
期刊
摘要:《鲁颂》四篇均以赞颂鲁僖公为主,僖公作为鲁国历史上的“中兴之主”,后世学者将其列为“鲁十二公之首”,足见对鲁僖公执政能力的肯定。鲁僖公时代周王室政权衰微、诸侯竞相争霸,鲁国也不甘示弱。因此笔者以《鲁颂》四篇的文本出发,探讨《鲁颂》的存在不仅证明鲁僖公想要恢复周礼,更证明了鲁僖公身处大国争霸时代中欲争得霸主之位的政治意图。  关键词:鲁颂;鲁僖公;周礼;争霸  《诗经》中现存的《鲁颂》四篇均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