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traflex拟调节人工晶状体术后1年疗效的研究

来源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th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Tetraflex拟调节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植入术后1年的疗效.方法 临床病例对照研究.对2006年8月29日至2011年1月2日在温州医学院附属眼视光医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IOL植入术的患者,试验组20例(20只眼)植入Tetraflex拟调节IOL,对照组20例(20只眼)植入传统单焦点人工晶状体.随访1年时的视力、单眼近附加和调节幅度.结果 术后两组均能获得较好的裸眼远视力、最佳矫正远视力及最佳矫正近视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的裸眼近视力及远视力矫正下的近视力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近附加试验组为(2.04±0.29)D,对照组为(2.47±0.3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眼调节幅度试验组为(1.86±1.01)D,对照组为(1.15±0.4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8).结论 与传统单焦点IOL相比,Tetreflex拟调节IOL术后1年可获得较大的调节幅度,所需近附加减少,可同时提供较好的远、近视力。

其他文献
目的 报道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 临床病例对照研究.对2004年10月至2009年9月在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眼科收治的1652例(3059只眼)近视患者,按近视程度分级为A、B、C、D四组,具体为中低度近视(<-6.00)、高度近视(-6.00~-12.00 D)、超高度近视(>-12.00 D)、合并有白内障的近视,分别对应行LASEK或Epi-LASIK、LASIK、Verisys
目的 探讨丙泊酚对急性高眼压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ganglion cells,RGCs)的保护作用.方法 动物实验研究.于2011年3月至2012年4月将35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对照组、丙泊酚组.对照组和丙泊酚组均制备急性高眼压模型,于2h、48 h和72 h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0.2 ml腹腔注射,丙泊酚组则给予丙泊酚0.2ml(100 mg/ml)腹腔注射.HE染色后光镜下
目的 评估眼内植入Tetraflex可调节人工晶状体增强远近视力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 取29例 (30只眼) 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手术并植入 Tetraflex可调节人工晶状体;另外 26 例 (30只眼) 植入 IQ折叠人工晶状体.观察患者术后的裸眼远近视力、矫正远近视力、最佳矫正远视力下的近视力、调节幅度、手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术后6个月,两组的裸眼远视力、矫正远、近视力差异无统计
目的 评估新型光学生物测量仪Lenstar测量白内障患者眼球生物结构参数和IOL度数计算的准确性,并研究散瞳对其测量结果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临床研究.应用Lenstar和IOLMaster分别对76例(76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散瞳前后的眼轴长度(AL)、角膜曲率(K1和K2)、前房深度(ACD)及白到白距离(WTW)进行测量,并利用SRK-T、Hollday 1、Hoffer Q和Haigis
闭角型青光眼足导致不可逆盲的重要原因之一.眼前段检查是青光眼诊断和治疗的重要依指标.根据已发表的相关文献,此文就各种新的眼前段影像学设备的原理、特点及其在青光眼的应用进行综述.讨论分析了超声牛物显微镜、眼前段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Pentacam三维眼前段分析仪及扫描式周边前房深度分析仪.这些仪器也各有其本身的缺点,因此眼科医生在选择测量仪器时要综合考虑,选用最适宜的检查方法。
目的 探讨高分辨率三维OCT在开角型青光眼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CirrusHD-OCT对正常组94人188只眼和试验组46例92只眼进行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的检测,对比分析视盘形态和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改变.结果 正常组各部位神经纤维层厚度与性别、眼别无相关(P>0.05).正常对照组各部位神经纤维纤维层厚度明显高于实验组,经过独立样本t检验得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OCT结果
例1 患者女,56岁.因"双眼酸胀伴流泪1月"于2012年9月20日来我院就诊.全身体格检查未见异常.眼科检查:视力:右眼0.3(+2.00 S/-0.50 D*90→1.0),左眼0.5(+2.50S→1.0),右眼上下泪小点位置正常,泪道冲洗通畅,感液体流入咽部,左眼上泪小点位置正常,下睑内眦部可见两个泪小点,间隔约2 mm,偏鼻侧泪小点呈圆形,直径约0.2 mm,周围睑缘平坦,偏颞侧泪小点呈
期刊
目的 探讨重硅油(Densiron-68)用于眼内填充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效果、并发症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玻璃体切割联合重硅油眼内填充治疗视网膜脱离患者15只眼,分别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急性视网膜坏死、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巨大裂孔性视网膜脱离、伴有严重PVR的复发性孔源视网膜脱离,填充时间最少为40d,最长为12个月.观察重硅油填充期间及取出后视网膜复位情况及并发症等.结果 12只眼取出重
OCT的兴起揭示了玻璃体黄斑黏着(vitreomacular adhesion,VMA)在很多疾病起病理基础的作用,包括黄斑裂孔 (macular hole,MH)、玻璃体黄斑牵拉综合征(vitreomacular traction syndrome,VMT)、囊样黄斑水肿(cystoid macular edema,CME)、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
目的 探讨小梁切开联合小梁切除治疗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的长期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了2002年1月至2008年12月于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行小梁切除联合小梁切开术的有连续随访资料的18例24只眼.主要检查指标包括手术前后眼压、角膜透明度和直径、视力、滤过泡特征、手术失败的时间以及并发症.结果 术前平均眼压(33.12±6.34)mmHg,平均水平角膜直径(12.60 4±1.25)mm,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