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校园硬软件建设 努力提升学校办学水平

来源 :速读·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163mail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夯实物质基础
  物质基础指学校办学的基本条件、办学资源、环境与设施、设备,如:图书、阅览、实验电教、微机、网络、多媒体、学校设施环境等等,这些无不构成了学校育人的物化环境。强调物质基础,也就是强调学校办学设施的现代化,但应该注意的是,夯实学校的物质基础,不是越现代越好,关键是要符合教育发展的要求,从校情出发,适度超前发展。学校物质资源的配置,在于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有利于学生的培养和成长,有利于优雅、健康、文明、向上的学习氛围的创设。学校设施、设备的添置及环境的改善,关键是为实现教育目標服务,同时还要与学校教育教学模式相协调。
  学校物质基础的建设,关键在于资源合理配置,关键在现有资源的开发和充分利用。我校先后投入资金,积极改善学校设施。与此同时,对校园环境进行全面改造,提高了校园硬化率、绿化率,极大的美化了校园环境。学校办学条件的极大改善,化解了学校搬迁的不利因素,吸引了更多学生就读。
  二、完善学校制度
  制度规定了学校教职工在教育、教学管理服务中语言和行为的规则,是教职工的一种自我意识、自我约束和自我的刻意追求。学校要发展,科学的制度、灵活的机制、工作的标准和要求,必然会为规范管理、文明服务带来制度保证,为教职工岗位成才,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技能,增强管理意识,提高服务质量提供目标导向。
  制度规定了学校办学过程与实践中,校长、教师、学生的角色定位,即各自处在什么位置上,这个角色意识,就决定了岗位的职责是否落实到位。制度健全与落实的标志是: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事事做得好。同时还应做到“三分三合”:即职责上分,利益上合;任务上分,目标上合;工作上分,关系上合。学校在进行制度创新的同时,不单靠正式制度来维持,也注意发挥非正式制度的作用。
  近年来,学校对原有规章制度进行了全面的清理,积极探索总结符合素质教育和体现新课程精神举措,改变陈旧的、不合理的规章制度,认真修订了学校党务管理、教师管理、班主任管理、教育教学管理、学生管理、校园安全管理,财务管理等一系列较为全面的规章制度,并在各种不同范围内组织学习,使全校师生员工明白规则,时时、处处、事事自觉遵守规章制度。在此同时,加大对各方面工作执行制度的督促检查力度,强调细节管理,对不符合规范、违背制度的行为及时提出批评及整改意见,使学校管理基本进入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管理轨道。
  三、创建优质师资
  教师是办好学校的关键。学校都应树立依靠第一线教师办学的思想,学校的办学理念和特色主题,都必须依靠一支与之相适应的教师队伍去实施。
  教育是科学,科学的本质在于求真。作为教师,不仅要掌握本学科知识的基本结构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还应了解学科的发展方向及最新研究成果,要在专业的学科上“深挖洞”,在相关学科中“广积粮”。
  对于教师专业发展来说,学校还应着力加强教师学习、研究和创新,让教师明白:教学中注意知识本位与能力本位的统一,师本位和生本位的统一;“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而知困”,让教师不能用昨天的经验来禁锢自己,而应用明天的标准来规范自己的行为,紧跟时代,勇于开拓,与时俱进,升华理念。
  四、丰富学校文化
  文化是学校办学个性和魅力的体现,它应包括学校的办学理念、学校办学的价值取向、学校师生员工的群体精神和社会的广泛参与等。
  办学理念是一所学校办学的理想和目标。办学理念构成了学校发展的内在动力,成为激励每一位教职工朝着学校办学理想、目标奋进的号召力量,成为一种促进学校发展的重要资源。
  价值取向是指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倡导什么,反对什么,具体体现为一所学校的精神文化,如学校优良的办学传统、校风、学风、教风等。价值取向,从某种意义上说,将内化为学校师生员工行为规范的指向。同时,当学校在进行改革和处理解决各种问题时,表现为一种认识和观念的趋同,是学校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群体精神指学校教职工对学校办学目标和价值取向的认同,即对学校办学思想、重大办学举措、任务安排的理解支持度。群体精神,使学校办学充满生机,教职工自觉地接受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要求。
  在丰富校园文化中,我校先后精心设计绿色的草坪、整洁的篮球场等。精心布置名人画像和语录,镜框式校风、校训、教风、学风。学校充分挖掘和完善校园诸多环境育人功能、注重渗透民族元素;有计划地实施校园“自然”环境“人文化”建设的系统工程。努力做到让每一面墙壁会说话,让每一个空间都能育人,每一寸土地和空间都向学生传递文化信息,展现环境意识,反映学校的真善美。
  学校的成功应有社会的参与,社会对学校的信任和支持度,体现了这所学校的知名度和办学声誉,这也是学校的文化资源。学校将不断整合学校教育资源,着力提升学校办学内涵,促进学校协调科学发展。
其他文献
(一)  1—5 CAABD6—10 DCCAC11—15 ABBCD  16—20 ABABA21—25 CDCDC26—30 ABBDC  31—35 BADAB36—40 DDAAD41—45 DCCBA  46—50 DDCCA51—55 CFEBA  (二)  1—5 CDBAC6—10 DABCD11—15 BACDB  16—20 BACDC21—25 ABCDA26—30 CBDB
期刊
在议论文写作中,中学生喜欢运用的论证方法是例证法。例证法,是用令人信服的典型事例来证明自己论点正确的一种方法,是议论文写作运用的常见论证方法。运用时必须注意:一是举例服从并服务于观点,即事例要典型恰当;二是事例的叙述要简洁;三是叙事之后要有精当的分析,以充分揭示出材料与观点间的联系。前两个要求只能称为“例”,后一个要求才能算得上“证”。  可是,中学生运用例证法时却常常存在着有例无证、以例代征的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