楸树无糖组织培养快繁技术初探

来源 :江苏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yl7209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建立楸树无糖组织培养快繁技术体系,以周楸带叶柄叶片为外植体,研究楸树离体叶片在3000、5000 lx 2种不同光照度,1/2、1/4Hogland 2个不同浓度的基本培养液和萘乙酸(NAA,0、0.1、0.2、0.4 mg/L),细胞分裂素(6-BA,0、0.2、0.4、0.8 mg/L)16组不同组合的外源激素条件下,诱导生根和发芽的最适培养条件,以期为生产中楸树优质苗木繁育技术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光照度3000 lx、1/4Hogland培养液、NAA 0.1 mg/L+6-BA 0.2 mg/L条件下,生根率为90%,腋芽平均高度3.36 cm,愈伤组织在5 d时出现,14 d时生根,培养30 d时根系发育良好,具备移栽条件;光照度在3000 lx、1/4Hogland培养液、NAA 0.2 mg/L+6-BA 0 mg/L条件下,生根率为90%,腋芽平均高度3.58 cm,愈伤组织在10 d时出现,12 d时生根,培养30 d时根系发育良好,具备移栽条件.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含量对根系和腋芽的分化影响较大,研究结果表明,当培养液中生长素浓度较低时有利于腋芽分化,生长素浓度较高时有利于根的分化.培养40 d切去腋芽进行移栽,重新长出的植株出芽整齐,发育快,生长性状一致性好.该培养方法可以在开放环境中进行,利用楸树离体叶片水培培养再生植株,操作流程简化,节约成本,缩短了育苗周期,可为楸树育苗生产技术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其他文献
为探讨红壤旱地上以棉花为主体的间作系统的优势机制,为促进南方旱地农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设置大豆、玉米、甘薯3种传统作物分别与棉花间作,以棉花单作为对照,研究棉花产量、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对棉田间作系统的响应.结果表明:(1)间作较单作可通过总铃数的增加来提高籽棉产量,单位面积总铃数增加27.3%~78.7%,2年平均显著增产15.0%~40.4%(P<0.05);(2)各处理的土壤微生物数量均随生育期的推进呈先升后降再升的趋势,间作较单作可显著增加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和固氮菌数量,增幅分
随着城市化的进展,有机污染物及其衍生物直接或间接进入到农业土壤中,对土壤生态造成严重破坏.生物修复因其操作简单、成本低、对环境扰动少及无二次污染等优势成为土壤修复领域的热点.基于此,笔者对农业土壤有机污染现状、生物修复技术及外源强化生物修复手段等几方面进行了综述.微生物是生物修复中的主要参与者,对有机污染物具有巨大的代谢能力,并能通过与物理、化学或生物因素结合的几种外源生物强化方法提高被有机污染农业土壤的修复效率,但其对目标污染物的生物利用度、种类、浓度要求较高,且易受环境条件制约.通过基因工程技术鉴定新
总结近20年来兰科植物多倍体诱导的研究进展,对诱导方法中诱变材料与诱变剂种类的选择、处理方法、诱变剂浓度与处理时间,鉴定方法中的形态学鉴定、细胞学鉴定、染色体计数鉴定及流式细胞术鉴定等进行了综述,从提高观赏性、克服远缘杂交障碍、提高抗逆性与次生代谢物质含量等方面阐述了兰科植物多倍体诱导的意义,并对多倍体诱导中嵌合体的分离、多倍体的繁殖等主要问题进行了讨论,以期为今后兰科植物多倍体育种提供参考.
基于极端表型单株高通量测序的定位方法QTL-seq已成为植物QTL分析的一种主要方法.继QTL-seq分析后,对目标QTL定位区间进行分子标记开发时,由于目标区间大,所含变异位点多,特定区间的分子标记开发仍是一件较繁琐的事.为提高特定区间分子标记开发的效率,本研究建立了基于高通量测序数据基础的特定脚本程序,可简单快速地完成水稻基因组任意区间的InDel标记开发.本研究开发了来自7个不同作图群体和染色体区间的有8 bp以上片段长度差异的InDel标记708个,平均每17.6 kb有1个InDel标记;对95
以强筋小麦扬麦29为研究对象,采取田间裂区试验,研究播期、播种密度和施氮量等栽培措施对其产量、产量构成要素和品质的影响,探究扬麦29的最优高产优质栽培措施.结果表明,播期、播种密度和施氮量均对扬麦29的产量具有显著影响;其产量构成要素对播期均有显著响应,对播种密度和施氮量均无显著响应;千粒质量是其产量形成的关键因子;扬麦29籽粒蛋白质含量对密度、施氮量及播期与密度互作处理响应显著;籽粒硬度对播期、施氮量和密度处理均无显著性响应.研究结果表明,播期10月25日,密度225万株/hm2、施氮量240 kg/h
草莓根腐病是影响草莓产业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其发病广,危害重.本研究采用组织分离法,从连云港市东海县黄川镇草莓基地根腐病病害植株上分离草莓根腐病病原菌,采用rDNA-ITS序列分析方法结合病原菌形态学特征进行菌种鉴定.结果表明,共分离获得5株典型病原真菌,包括4个种,分别是串珠镰刀菌、棒孢拟盘多毛孢、胶孢炭疽菌、尖孢镰刀菌.果皮粗提物可以有效抑制草莓根腐病病菌.分离鉴定草莓根腐病病原菌,对分析草莓根腐病病原菌生物多样性、创建病原菌快速检测方法、深入研究草莓根腐病病害原因及综合防治均具有理论价值及实践意义.
耳叶牛皮消是白首乌的常用药材来源,其95%产自江苏省滨海县.目前已从耳叶牛皮消中分离出74种化合物,主要为C21-甾苷类、苯乙酮类、萜类和生物碱类,研究表明这些化学成分具有显著的药理活性,包括抗肿瘤、免疫调节、保护肝脏、抗抑郁以及舒张血管等.近年来,白首乌在药用价值以及临床应用方面取得了较大研究进展,但对白首乌生物活性潜在分子作用机制以及高效栽培模式的研究仍存在一些空白.本文总结耳叶牛皮消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栽培技术等方面的应用和进展,阐明现阶段白首乌综合开发利用面临的主要挑战,以期对白首乌产业的可持续
针对宁夏回族自治区引黄灌区冬小麦返青期缺水制约其发展问题,为生产中合理灌溉提供依据,通过早熟冬小麦返青期滴灌、漫灌2种方式探讨物质形成、产量和品质表现.结果表明,返青期早灌头水提高了早熟冬小麦分蘖成穗率、株高、穗长,有效促进了茎的生长、穗的形成以及干物质的积累;有利于早熟冬小麦粗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降值、拉伸面积、吸水率、稳定时间和形成时间的增加;方差分析表明各处理千粒质量和产量较CK呈显著或极显著差异.综合分析认为滴灌好于漫灌,D2(4月6日,滴灌)处理农艺性状较好,物质积累、产量和品质表现最好.
为探究酸性土壤下丛枝菌根真菌(AMF)对玉米生长特性及铝吸收情况的影响,采取盆栽试验法,在酸性土壤(pH值为4.4)中分别将4种AMF(摩西管柄囊霉、幼套近明球囊霉、聚丛根孢囊霉、变形球囊霉)接种到耐铝型玉米桂单0810和铝敏感型玉米郑单958上,研究酸性土壤中AMF共生对玉米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酸性土壤条件下,AMF与2种玉米均建立了良好的共生关系(菌根侵染率均大于45%),显著促进了玉米生长.AMF共生显著提高玉米根际土壤pH值,减少了活性铝溶出,抑制了玉米对铝(Al)的吸收和积累.同时,AMF还提高
棉花是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为科学研究和创制棉花种质资源,进一步培育出棉花新品种,统计了2018、2019年42个新疆早熟陆地棉品种的4个产量性状和5个纤维品质性状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的方法进行多元化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比强度、衣指和籽指的变异系数大;整齐度和伸长率的变异系数小.当欧式距离值为6.781时,42个棉花品种可分为Ⅰ、Ⅱ、Ⅲ和Ⅳ类,分别包含7、10、24、1个棉花品种.单铃质量与衣指呈极显著正相关;衣分与衣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籽指呈极显著负相关.伸长率与绒长、比强度呈极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