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影像导航系统应用于胸椎骨折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zliuwei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探讨3D影像导航系统在胸椎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2013年4月我院32例配合3D影像导航系统治疗胸椎骨折的临床资料,分析并总结3D影像导航系统在胸椎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及价值。结果:通过3D影像导航系统的配合治疗后,经CT、MRI检查显示32例患者的伤椎椎体前后缘高度全部恢复、椎体后缘平整、神经压迫得以解除。结论:3D影像导航系统可为设计手术入路提供可靠信息,正确的指导手术,有利于诊断和治疗胸椎骨折。
  【关键词】3D影像导航系统;胸椎骨折治疗;应用方法及价值
  【中图分类号】R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741—01
  胸椎骨折属于一种严重而复杂的外伤,若不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当可能会引起下肢功能障碍,甚至全身瘫痪,3D影像导航系统可对立体图像、任意平面细致的观察,可将各种骨折三维空间关系清晰的显示,为胸椎骨折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便捷、全面的技术[1]。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32例配合3D影像导航系统治疗胸椎骨折的临床资料,探讨3D影像导航系统在胸椎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2例患者中,男21例,女11例,年龄19-59岁,平均年龄48.6岁。其中6例患者椎体骨折,17例患者椎体合并椎弓根及横突骨折,4例患者椎弓根骨折,3例患者横突骨折,2例患者棘突骨折。
  1.2 方法:
  患者取俯卧位,手术床采用可透X—ray胸腹垫的手术床,术前将带有导航红外的相机置于手术台的头端,将脊柱导航系统与三维影像系统连接并开于工作状态,待患者全麻后,常规的选择后正中切口,暴露术野,在椎弓根钉固定节段的上一椎体棘突根部将导航追踪器固定好,3D影像系统的中心是病椎,首先摄正侧位像,再进行19O扫描,对256帧二维影像进行采集,对伤椎为中心的三维图像给予重建,并将导航仪输入,依照导航监测仪所提供的信息选择进针点、进针方向及和进针路径,并将合适的椎弓根钉植入,之后,进行3D影像评估,根据评估结果作适当的调整,安装纵向的连接棒,将一端固定,使另一端的螺母处于自由状态,凭借撑开系统拉紧后纵韧带,同时将另一端螺母锁紧,再次对复位后的伤椎三维资料进行记录,观察伤椎前后缘高度、后凸骨块的复位等情况,并及时的评估,复位不理想者,要利用导航追踪器给予定点复位,在有骨块突出的那侧椎板相应位置进行具有针对性地开窗,并利用特制的骨块复位器械进行冲击式的复位,之后利用3D影像系统再次进行评估,直至达到理想状态。注意术中要常规的对病变锥盘进行探测,将破裂的软骨板及髓核切除,并将髂骨条植入椎间隙内。
  2 结果:
  本组32例患者,经过3D影像導航系统的配合治疗后,经CT、MRI检查显示伤椎椎体前后缘高度全部恢复、椎体后缘平整、神经压迫得以解除。
  3 讨论
  治疗胸椎骨折的目的是可使椎体高度得以恢复,使椎体的稳定性得以重建,使椎体内的神经压迫得以解除。在胸椎骨折的治疗中,大多数骨外科医生对后路骨片复位手术比较熟悉,但术者不能直接观察到复位的效果如何,所以,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一直备受医生及学者的关注,若通过切除椎板进行探查,则会破坏脊柱后柱,使失稳加重,还不可以使硬膜囊牵拉过度,否则可能会引发继发性的神经损伤,使病情加重[2];超声检测则需于椎板上开孔以便探头的插入,但需切除过度的骨性结构,可能会造成医源性的失稳,同时在对骨组织分辨能力方面超声也明显的较X—ray低;另外术中采取脊髓造影当做后凸骨块复位证据需要严格的体位要求,也不适宜;3D影像导航系统可进行三维评测,可在术前、术中、术后对构成椎管的骨性结构加以指导,并可以直观的再现,实时感较强,使医生的操作多维化、形象化,可最大限度地躲避危险区[3] 。
  3D实时定位导航系统是专用图像引导软件和手术硬件的结合体,外科医生利用此系统可在手术过程中,对手术器械位置进行,并且可根据采集的静止帧透视图像不断将位置进行更新,导航优点包括: (1)具备同时引用多个透视视野进行导航的能力; (2)在导航的过程中可以在手术范围内把C型臂移走;(3)运用3D实时定位导航可有效提高手术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4)大大减少手术过程中医生和患者受到的放射照射; (5)根据导航成像原理在术中可将骨折碎片向后移的位置加以固定,同时可以迅速、准确的取出碎片,将受压的神经根、脊髓得以解压。另外,3D实时定位导航系统允许操作医生对手术器械的前进与后退进行调整,使器械运动路径得以保存,并可使现在器械路径与一个保存的路径或两个保存的路径之间的角度得意显现,可准确的测量摄像机的视野中任意两点之间距离,还可准确测量经过手术范围平面与手术器械之间距离与角度,所以3D影像导航系统可以为手术治疗提供正确的引导,提高手术安全性[4] 。
  在利用3D影像导航系统治疗胸椎骨折时要注意手术时机的选择,因为手术时机的选择与伤椎椎体前中柱高度恢复、椎体骨块复位、受压神经的解除等密切相关,早期复位可避免或降低神经继发性的损伤,还有利于骨折的复位;若在骨折3周后才进行后路手术,不能达到理想的骨块复位,在伤后早期前后纵韧带水肿和脆性都比较小,椎管内的小血管、小静脉血流阻塞比较少,血流比较通畅,这一阶段采取手术对椎体前后高度的恢复、椎管骨折块的复位比较有利,可有效缓解骨块对脊髓的继发性损伤和原发性压迫,还可改善脊髓间的血循环,尽快恢复脊髓神经功能。
  参考文献:
  [1] 陈德华,张显文.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在胸椎骨折中的临床应用[J].实用医技杂志,2011,11(18):1157-1158.
  [2] 侯秀伟,吴广良,胡军华,等.胸椎椎弓根外侧螺钉内固定系统在高位胸椎骨折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1,8(6):73-74.
  [3] 陈林林,刘春志,吕文军,等.3D影像导航系统在新鲜胸腰椎骨折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08,25(6):675-676.
  [4] 关宏刚,陈超,罗汉文,等. IsoC一3D实时定位导航系统引导植入胸椎椎弓根螺钉治疗胸椎不稳定骨折[J].临床医学工程,2009,16(12):6-7.
其他文献
【摘 要】目的:比较分析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治疗盆腔炎性包块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0年8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40例盆腔炎性包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20例,给予观察组患者腹腔镜手术,参考组患者采用开腹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Sézary综合征的临床病理表现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进一步认识。方法:分析1例Sézary综合征患者临床病理特点,并对 Sézary综合征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患者,女,65岁,全身瘙痒,弥漫红斑,掌跖角化3年,皮肤病理显示淋巴细胞亲表皮现象,免疫组化显示CD3(+),CD4(+),CD8(-)。结论:Sézary综合征早期皮肤损害显著但不典型,易被误诊,提醒临床特别是基层医生
期刊
【中图分类号】R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677—02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疾病,包括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原因较其它年龄组复杂,严重者尚可引起核黄疸(又称胆红素脑病)。胆红素对神经系统有损害,应尽早明确病因,并进行早期干预。为了分析新生儿黄疸的常见病因,并探讨临床治疗的方法,我院儿科对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因黄疸住
期刊
【摘 要】目的:比较腹腔镜下膀胱颈悬吊术与无张力阴道吊带悬吊术治疗张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分别行TVT术(14例)及腹腔镜下Burch术(16例)治疗,术后分别使用Grouts—B1aivas评分法评价两种方法治疗尿失禁的效果。结果:TVT术平均手术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短于腹腔镜下Bureh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方法均为治疗女性SUI的有效方
期刊
【中图分类号】R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681—02  众所周知,高血压是脑卒中的主要原因及独立的危险因素,在脑卒中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尽管脑卒中治疗的药物和手段随时代发展而不断更新,但长期的实践已经证明,抗脑水肿、调控血压和对症处理仍是脑卒中治疗中行之有效的三个基本原则。其中,血压能否调控在一个合理的水平,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了脑卒中患者的转
期刊
【摘 要】目的:通过分析脐血采集量的影响因素,引导临床科学采集脐血。方法:回顾性分析468份脐血收集的临床资料,比较分析分娩方式、胎儿体重、胎盘重量、胎盘剥离时间、孕周及胎儿性别与脐血量的关系。结果:剖腹产、胎儿体重、胎盘重量及胎盘剥离时间对脐血采集量正面影响,孕期及胎儿性别对脐血采集量无显著影响。结论:脐血采集量主要取决于分娩方式、胎儿体重、胎盘重量及胎盘剥离时间。  【关键词】脐血采集;剖腹产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发生鼻出血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4月~2012年10月诊治的39例合并乙型肝炎肝硬化的鼻出血患者病例资料,统计分析发病年龄、性别、伴随疾病、出血月份、出血时刻、出血部位及出血侧别等指标。结果:39例乙型肝炎肝硬化鼻出血患者男女发病比例约为4.6:1,发病年龄25~76岁,平均年龄50.3±12.3岁。鼻出血高发月份集中于2~4月和9~10月。高发
期刊
【摘 要】脑血栓形成是脑梗死中最常见类型,虽然比脑出血死亡率低,但致残率高,复发率高。治疗方法多采用溶栓、抗凝、降纤等。其中静、动脉溶栓是最迅速、最直接的干预方式。本组对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组进行了动脉溶栓和静脉溶栓治疗,结果动、静脉溶栓均有效;动脉溶栓较静脉溶栓早期致残率低;动脉溶栓受条件和技术限制;静脉溶栓适合在基层医院中开展。  【关键词】脑血管病;动、静脉;溶栓;分析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采用无痛胃肠镜联合检查在临床诊治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2年12月来本院行无痛胃肠镜检查的患者,按照检查方法不同分为A组(无痛胃肠镜联合检查组)200例、B组(无痛胃镜检查组)200例、C组(无痛肠镜检查组)200例,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诊治完成情况及安全性。结果:3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检查中无终止病例,成功率为100%。3组患者生命体征变化、不
期刊
【摘 要】目的:探究创伤骨折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方法:从我院收治的创伤骨折患者100例,并根据不同情况分成实验组58例和观察组42例,回顾性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危险因素,筛选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进行具体分析。结果:实验组在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长于观察组,应用止血带及既往慢性病合并例数也多于观察组,由此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均比观察组高,且P0.05)。  1.2 方法  观察患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