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道内窥镜下双管置入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来源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ngxf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应用泪道内窥镜联合双管置入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疗效及其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选择2013年1月~2014年5月于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眼科就诊的并行泪道内窥镜下双管置入术的139例(152只眼)慢性泪囊炎患者。记录性别、年龄、病程及术后拔管时间、术后疗效,统计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数据采用秩和检验或Spearman相关检验。

结果

术后随访6~12个月,139例(152只眼)慢性泪囊炎患者中治愈130只眼(85.5%),好转8只眼(5.3%),无效14只眼(9.2%),总有效率90.8%。所有患者均无明显手术并发症发生。单因素分析发现,不同性别及不同病程的患者其手术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不同年龄、不同拔管顺序、不同术后拔管时间的患者其手术治疗效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应用泪道内窥镜联合双管置入术治疗慢性泪囊炎,成功率较高,且无明显手术并发症。术前充分考虑患者不同年龄对手术效果的影响,术后定期随诊并严格控制拔管顺序及拔管时间,可以进一步提高手术成功率。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乳(Phaco)联合玻璃体手术,剥离与不剥离内界膜(ILM)治疗病理性近视黄斑劈裂(PMFS)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4年1月至2016年10月将我院收治的PMFS患者19例(20只眼)随机分成内界膜剥离LLM组和不内界膜剥离LLM组。所有患者均行Phaco并人工晶体植入,同时联合玻璃体手术,术中行ILM剥离或不剥离,术后比较两组情况。随访7~66个月,平均30个月。结果术后两组患
目的介绍巩膜扣带术联合玻璃体腔注气治疗上方"灌通式裂孔"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日至2017年4月30日间,经同一术者手术治疗的13例上方视网膜"灌通式裂孔"的视网膜脱离病例。其中单纯外加压联合玻璃体注气术11例,外加压联合巩膜环扎术联合玻璃体注气2例。术后需体位配合。结果13例手术全部获得成功,视网膜解剖学复位,其中10例随访6个月以上,未复发;2例随访3个月,未复发
目的研究白内障超声乳化患者采用AcrySof IQ ToricIOL植入后对其视力、术前散光及术后视觉质量影响。方法病例系列研究,回顾性选择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且术前角膜规则散光1~4 D,并采用AcrySof IQ Toric IOL植入的白内障患者36例(40只眼),观察其术前及术后3个月视觉质量。结果术后3个月裸眼视力高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差异有统计学意
期刊
期刊
目的研究0.1%溴芬酸钠水合物滴眼液在中、重度干眼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临床病例回顾性研究。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在我院眼科就诊的40例中、重度干眼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20例,对照组应用0.1%玻璃酸钠滴眼液联合0.1%氟米龙滴眼液点眼,试验组应用0.1%玻璃酸钠滴眼液联合0.1%溴芬酸钠水合物滴眼液点眼。治疗前与治疗2周后均行眼表染色评分、泪膜破裂试验、泪液分泌试验检查、角膜
期刊
期刊
目的应用泪囊造影定位对泪囊炎行经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进行探讨。方法28例泪囊炎患者,在术前行眼眶CT成像后,取冠状位,以鼻中隔嵴突作为标志,确定对应的泪囊造影所显示的最长的泪囊影像在鼻腔外侧壁位置。以此为标志进行手术。结果全部病例均手术顺利。结论泪囊炎经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的病例,术前行泪囊造影CT成像,有助于形成手术方案,指导手术。
目的利用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探讨四种常见人工泪液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患者泪液动力学变化影响的差异。方法将白内障术后有干眼症状40人(40眼)随机分为A、B、C、D四组,A组(10眼)使用羟糖甘滴眼液,B组(10眼)使用聚乙二醇滴眼液,C组(10眼)使用羧甲基纤维素钠滴眼液,D组(10眼)使用玻璃酸钠滴眼液。使用眼前节O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