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壁小站

来源 :阳光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ck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风停了,辽远的大戈壁静成了荒凉的外星球。头顶上锅一样的蓝天是凝固的,遥远的圆形地平线是凝固的,无边无际的石头、沙砾也是凝固的。天底下只剩下两个活动物,就是他和值班员老马。有时候,他看见在这个死亡般一动不动的背景上,老马那胳膊腿划动得很滑稽,很多余,很叛逆,甚至连他说话的声音都很突兀。
  老马已经是吃不动草的老马了,临近退休的年龄,在这个多半时间无声、无情、无动感的大戈壁当了大半辈子的值班员,沉默的性子也像大戈壁。除了电话响的时候,老马才像变了一个人,马上来到工作台前正襟危坐,习惯性地扶正镶着路徽的大盖帽,摸摸风纪扣,在一举一动中彰显着铁路半军事化的动作,拿起电话像战士接到首长的命令:“是,幺两洞拐(1207)正点通过,幺两洞拐(1207)正点通过。”
  这说的是,半个小时以后有一列客车下行通过。下行是铁路术语,就是以北京为中心,凡是朝着北京相反方向行驶的都叫下行,编号的最后一位数是单数,譬如即将开过来的1207;凡是朝北京方向开的叫上行,编号最后一位数是双数。
  老马接完电话后会突兀地喊一声:“肖强,过来守着电话!”这是旷古的寂寞中两个人唯一的声音,肖强极为珍惜这声音,像珍惜才到口的肉丸子。在这死亡般的世界里,人的耳朵寂寞得茫然,闲得茫然,像搁置已久的蔫木耳。一旦接触到人的声音和人气,耳朵会立马鲜活起来,充盈通达起来,想象力也丰富起来,他甚至想起戈壁上那横亘在蓝天下的一个大字,那个像英格兰麦田怪圈一样的秘密,它是不是老马所为?
  老马在走向站台岗亭去接车的时候,也是军人的步履,此时人显得更鲜活,目光先把两条钢轨从东到西梳洗两个来回,显然没发现任何障碍物;而后来到道岔的部位仔核实洗一番,抬手看看表,来到岗亭下,心里像期待东方地平线上升起的太阳,或者像期待马上要奔跑而来的儿子。
  站在值班室窗口跟前的助理值班员肖强此时的心情和老李一样,两个人都是在等待突然爆发的一场惊天动地、一场轰轰烈烈。这是内蒙古北部临近边界的老式单行线,平均两个小时才有一趟车,而且大多数是过路车,列车向这个小站匆匆一瞥便扬长而去,从东边的地平线消失在西边的地平线。
  据说当初之所以要在这里设一个小站,是因为有几趟车要在这里待避。因为小站距离东边的车站四百里,距离西边的车站也是四百里,两辆车同时从东西两边相向而行的时候,到了中间总有一辆要停在预备线上避让,而且仅仅是避让,没有上下的旅客,工作量小,只需两个人轮换值班,但“行车安全无小事”,这是老马常念叨的话,指责任重大。
  当东方的地平线上冒出鸡蛋大的动感时,那动感好像来自天外,很生动,像大地刚生出来的孩子。尽管这种现象已经在荒原上重复了千百遍,肖强心里仍然有着莫名的冲动。因为比起在寂寞中窒息了大半辈子的老马,他毕竟才三十出头,调到此地工作还不足半年。
  还记得初来乍到的那几天,他头一回发现世上还有四面看不见边际的广袤,广袤得他像一匹蒙古马直想尥起蹶子狂奔;还有无风时那种博大而旷古的寂静,静得一直通向远古,让他想像野狼那样嗥上几嗓子。他还发现,在这里可以在光天化日下光腚洗澡,左嗓子唱歌也没有羞耻,拉屎撒尿不用厕所,小站百米之外都是厕所,通风且爽利。可是没过多少时日,他就觉得这种远远得无依无凭,远得没着没落;这种静静得太空洞、太无聊,空得好像连自己也被弄丢了。他开始唱二簧,开始没完没了找老马讲话,把锅碗瓢盆弄出响声。
  可是老马就像这沉默的大戈壁,或者说已经被沉默的戈壁同化了,整日像一块石头。偶然间说出话来也很冲:“记住了小子,在这里最大的对手是自己,最大的能耐是战胜寂寞。”肖强觉得这句话很俗套,可是从老马的嘴里说出来,又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深奥和厚重。
  东方地平线上那个鸡蛋越长越大,越来越近,肖强不看都知道,老马又一次扶正大盖帽,摸摸风纪扣,两脚一并,立成一根桩。来了,来了,它从喧哗的花花世界突围而来,带着那里的人气、浊气和轰轰烈烈的动感,迅速辗碎了荒原的寂寞,肖强几乎是贪婪地用目光开涮那车窗内一闪而过的人脸,男人的脸女人的脸。渐渐,渐渐,他觉得饥饿的眼睛充盈了,荒芜的情感细腻了。
  可是列车一闪而过,丢下一句无言的道别——“没有不散的宴席”。
  肖强这天摊晚上的班,尽管他对戈壁的单调空辽已经腻味,可是和老马走来走去都是共处在仅仅四间的小屋内;尽管老马惜言如金,该说的话却不知道已经说了多少遍,该讲的故事也不知道讲了多少遍,他不得不再次浪迹在荒原上,不厌其烦想寻见一只活动悦目的生命,譬如一粒甲壳虫或蚂蚁,可是大半年来都是徒劳;他还搜寻奇石,这并不是一件难事,光是石头上有数字纹路的,他就捡到1、2、3、7、8、9。这已经足够用,于是在值班室门左边垒了一片花池类的方框,并在里面填满沙子,把五块鹅卵石按照32179顺序栽在沙土里,这个数字就是他引以为骄傲的小站行车安全天数。他所以把石头想象成栽花,因为花是活的,安全天数也是活的,还在不断增长。
  他还有一个计划,那就是形似牛、马、鸭子的石头他已经捡到了,手头上纹路像白菜、像辣椒、像萝卜的也有了,他是想把五谷六畜和蔬菜都找到,在值班室门右边开辟个园子全栽起来。寻寻觅觅,他就是这样发现那个麦田怪圈般的秘密的。其实这地方距离铁路也不远,地上有个一张方桌大的字。字是用一块一块石头摆成的,经过成年累月的风吹日晒,雪融雨淋,有的石头已经稍微挪动了位置,有的已经大半陷入沙砾,但还是可以明显辨别出是一个“菊”字,一个十分坦然地躺在蓝天下的“菊”字。
  如果说这个字是老马摆成的,那也是在许多年前,至少是在老马还是小马的时候。可是他有什么话不好说?摆出这个字要对广漠的蓝天大地吐露怎样的心迹?瞧,“菊”,很像一个姑娘或小媳妇的名字。由此他断定,老马时下的老伴很可能就是当初那个叫菊的姑娘。为了这件事,他不知道多少次旁敲侧击问过老马老伴的名字,可是老马总是否定地摇摇头,说他老伴姓赵,叫赵玉兰。接着老马便把话题扯开,一说到当初修这条铁路时的艰难,老马破例话就多了起来,说天一黑,铁道兵都像野鼠一样钻进地窝子,天不亮便起床扑到路基上。全是原始的锹挖、镐刨、肩膀抬,胡子因哈出的热气很快就结了冰,伸手抹一把,又冻上;吃的水都是从千里之外用骆驼驮来的,更谈不上洗澡……   “你是怎么知道的?”肖强扳着指头算了算,修这条路的时候老马应该还是个孩子。
  “听老一辈铁道兵说的。”老马飘渺的眼神像在讲一个古老的故事。
  当肖强围着那个“菊”字转的时候,发现“菊”下面出现一个“个”字。可是细一看又不像“个”,因为“个”的右上方还多出一撇,而且一笔一画都比“菊”字年轻。如果说那个“菊”有可能是当年某一位铁道兵摆下的,那么下面这个“个”字多一撇,显然是近些年摆成的,这里除了老马没有第三个人,不是他的杰作还能是谁?
  在老马的故事里,修这条路的人中有一位铁道兵连长,这位连长结婚还不满一年,那天忽然接到了家信,说他的妻子已经在来找他的路上。连长看了信心一下子提到嗓子眼儿,从湖北到内蒙要换车换船不说,这方圆万里大戈壁没有车船也没有人家,要全靠两只脚走,迷路几乎是肯定的,渴死饿死夜晚冻死怎么办?狼吃了怎么办?连长焦急担心得满嘴长满了火泡。可是那时的人都信奉“要为铁路献青春,献完青春献子孙”,连长白天要带领战士战天斗地,晚上就拿着手电在方圆百里扯长声吆喝,钻天入地搜寻。可是等了半年又半年,媳妇始终杳无音讯,不知消失在何方……
  肖强觉得这个故事很悲壮,有点儿像孟姜女千里寻夫,并马上想到自己的媳妇。媳妇比自己小两岁,还带着娃,也是一封又一封信叨叨要来看看他,看看他工作的车站。按理说年轻人久别胜新婚,他做梦都想让她来,可是这里要啥没有啥,是女人和娃待的地方吗?尤其是他不想让媳妇看见自己工作单位的寒酸。于是他给媳妇回信说,这里吃住都不方便,想说个话都没有人应,你等等,等半年我就申请调回去。
  肖强说的一半是真心话,他真想调出这千里无人区,可又分明知道上级领导把他放在这地方是考验,也分明知道值班员就是通往站长的路。当他把想法或明或暗向老马吐露的时候,老马仍是那句文不对题的话,“记住了小子,在这里最大的对手是自己,最大的能耐是战胜寂寞。”
  晚上肖强当班的时候,坐在工作台前不久就接到调度电话:“仨幺洞俩(3102)正点在你站待避,仨幺洞俩(3102)正点在你站待避。”肖强也连着重复两遍后,听见外面的屋檐上好像有风声,不免心悬起来。打开窗户向外面一看,月光照了进来,老天爷并没有大风欲来的阴沉面容,这才放了些心。
  入秋那场大风把他折磨得好苦。那天他休班,听老马说朝东北走大约十五里,有一处难得一见的戈壁水潭,虽然不大,可是水边长着红柳和芦苇,碰巧了还能看见不知从哪里跑来喝水的小动物。这个消息太有诱惑力,这半年他都没看见绿色,人长久不见绿色眼儿都空着,好像饥饿得干瘪了。尤其是看不见活的,譬如小动物,处在万般凝固的背景下,觉得老马和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很荒诞,两个人好像是在表演荒诞的木偶戏。
  肖强估计自己才走到去水潭的半道上,却发现了前方烟波浩渺的湖泊和在小风中颤动的波纹,还有高低错落的大树。他当然明白这是海市蜃楼,这种幻觉他经历得太多,早已经麻木。果然,不到两个小时,前方隐约有了绿色,他庆幸自己的方向感还不错,接下来他几乎是跑,跑到跟前搂住一丛鲜绿色芦苇,眼泪不知怎么就脱眶而出。他擦干泪水,眼儿贪婪地吞噬那绿色,豪饮那绿色,觉得是那般润眼,养眼,而后放声大哭,却不知哭什么。
  他在小水潭边足足流连了半个小时,遗憾的是除了芦苇和红柳摇曳的动感,并没发现任何来喝水的小动物。他便坐下来等,可是才等了不到半个小时,发现东北天空变了颜色,黑沉沉地压上来。他抬手看看表,不能再等了,再过一个小时将有一趟车在小站待避,老马一个人在大风中作业不安全。
  就在他转身才走了几步的时候,听见了一声鸣叫,那种鸣叫是那般冒昧、那般新奇和石破天惊。抬头一看,竟然是两只绕着水潭飞翔的野鸭,他立刻匍匐在地,怕吓走两只极罕见、极灵动的活物。
  野鸭果然试探着落在水里,又是狂饮,又是抖动翅膀洗澡,激起两丛浪花,他看得入迷了,只觉得眼前似梦似幻。这是一对夫妻吗?其中一只长着悦目的彩羽,一只浑身栗壳色。由这对比翼双飞的鸟他联想起世上各色各样的夫妻,还想起戏剧中的一段唱词:王三姐住寒窑一十八载,刘翠萍苦守一十六春,还有前朝英台女,生生死死爱梁生……可是他们多半最后都等到了圆满结果,那么,那位铁道兵连长呢?
  他竟然没有觉察到大风已经来到跟前,最先觉察的是那只栗壳色母野鸭,它刚起飞便被飓风捉住一下掼在地上,摔得羽毛乱飞毙了命。接着他也被大风无情地掼倒在地。他顾不得身上的疼痛,爬起来弓着腰奋力朝小站跑,这样大的风老马正一个人接车太危险。
  好在是顺风,风推着他朝前跑,就这么摔倒,爬起;摔倒,爬起,飓风使劲把沙子朝他眼里揉,朝鼻孔耳朵里塞。赶到小站的时候,他已经被狂风蹂躏得遍体鳞伤,并一眼就发现老马正拿着绳子朝腰里拴。那根绳子肖强太熟悉,他抢过来熟练地绑在自己的腰里问:“预留线的道岔闭合了?”
  “还有二十分钟车就要进入预留线避让,能不闭合吗?”老马的回答冒出火星子,“抓紧检查道岔”,这是值班员对助理值班员的命令。其实闭合道岔挺省劲,只是一按电钮的事,但是必须亲自到几十米以外的道岔前实地检查是不是真的闭合了,特别是下雪和遇上大风,道岔会被冻住或者被风吹得卡上小石头,稍不留心便是天大的事故。
  说着说着风更大了,沙砾和小石子击打在墙壁上,吵闹声如爆豆,人如果此时在风中朝前走,会一下子被掼在地上,就像那只被摔死的母野鸭。身上拴着绳子的肖强匍匐在地朝前爬,老马扯住绳子一点一点放。看见肖强在道岔前努力举起手做了个安全的手势,老马又手把绳子使劲拖,像钓鱼人奋力扯动一条大鱼。完了肖强解开腰里的绳子又拴在老马的腰间,老马手持信号旗朝岗亭上爬去。他本想挺直身子规规矩矩接车的,可是试探了几回又被风按摁倒。眼见列车就要进站,好老马,他借助肖强从背后的牵扯力终于站起来,狂风卷起沙砾和小石子像枪林弹雨射向老马,这让肖强觉得老马那挺立的样子有了就义前的悲壮。
  这样的情景肖强不知道经历了多少回。可是在他值班的这个晚上,大风很快就停息了。距离列车进站还有半个多小时,肖强来到站台上。夜晚的大戈壁四处空蒙、静谧、无垠无凭,无风,无尘。最惹人喜爱的是戈壁明月,它硕大而浑圆、清亮。那种大,是雍容,是浩气;那种亮,是清纯而银洁的亮,银亮中甚至透着一片一片幽兰。星星虽然不多,可是每一颗也是都金亮灼目的,立体的,居高临下地向人间眉目传情。这使肖强觉得,人在孤独时,世界上许多东西都可以略去,唯独明月少不得,你到房前,它跟到房前,你到站台,它跟到站台,你在接车,它跟着接车。甚至它一生都伴着你走,不辞天涯海角,就像那位铁道兵连长的媳妇。肖强时常为那位小媳妇的失踪而惋惜,也为那天大风掼死的那只母野鸭伤感,他总觉得这两件事之间有某种神秘的联系。   正线的列车顺利通过,待避的列车也朝反方向走远了,他在按动电钮把道岔恢复原状的时候,明知道道岔已经复位,他还是到道岔跟前复核了一遍,这是规矩,“行车安全无小事”。去年冬天下大雪,大雪又被车轮碾轧溶化成水,车一过道岔便被零下三十多度的严寒冻住。这时候两个人动作必须快,一个人提着开水桶去浇道岔,另一个人手持信号旗迎着列车开来的方向跑去,是随时准备把车堵在站外。可是道岔就那么反复冻,反复热水浇,有时甚至忙一夜,苦累不说,脚动坏了,手冻坏了,在这杳无人迹的地方没有人知道,更没人怜惜地看一眼。有时候俩人会抱头大哭一场,哭过又大笑。
  明天是中秋节,白天摊老李的班。每逢佳节倍思亲,可是两个人都不说,心烦意乱的肖强又独自溜达到那个“菊”字旁边。他发现“个”字右上角那一撇上又多了一块石头,这更证明是老马所为。由此他似乎发现一个规律,每逢重要节日,老马都会在那一撇上摆上一块石头,使那一撇在增长。他到底想摆成一个什么字呢?
  他想回去问问老马。可是一进门,却发现老马歪倒在值班的椅子上,嘴歪着,眼斜着,嘴里“哦哦”不知想说什么。肖强吓坏了,他知道老马高血压,心脏也不好,忙着扶起来搂在怀里大声问:“怎么啦?你想说什么?”
  老马合上眼,很费力地把气喘匀了,一字一字以托孤的祈求说:“帮我守着父母。”肖强一时糊涂了,他知道老马的父母都不在人世了,大声问:“你父母在哪儿?”老马显得越来越虚弱,抬起无力的手朝那个“菊”字方向指,费力地吐出三个字:“母亲……菊……”接着浑身一松弛,倒在他的怀里。
  肖强忙着把他放平了,一边按压胸部做心脏复苏,一边做人工呼吸,可是折腾了半个小时,忙得大汗淋漓,老马还是不买账,好像已经甩手走远了。他这才跳起来给调度打电话报告这突发事件。值班的调度向上级汇报后答复,四十分钟后,那辆待避的车会按照调度命令带上老马,到下一个车站送往医院抢救。他暴怒地朝着话筒喊:“人都不行了,还要再等四十分钟?”可是他又明知道发火也是无名火,四十分钟已经是最快的速度了,要是派救护车来,至少得三四个小时。他放下电话趴在老马身上放声大哭。
  不知哭了多久,他清醒过来,好像一切都是梦。真是人生无常,还差两个多月就退休了,上苍也不叫人圆满收官。想起老马最后的遗言,那个“菊”竟然是他那个在戈壁荒原上走失的母亲,他惊讶不已。那么,他的父亲就是那位铁道兵连长了?当初也是这位连长一块一块石头垒成的“菊”,以表达对失踪的妻子的牵挂和思念?后来老马长大了,据说又是他父亲把他送上铁路的。
  待避的列车在预留线上停下了,肖强哭着送走已经浑身冰凉的老马,第二天上级才又派来一个助理值班员,肖强被提升为值班员。但他的心思仍然纠缠那个“菊”,尤其那个“个”字上。“个”右上角多一瞥又是啥意思?直到事情过去好几天,他忽然想起老马的名字叫马茂竹,恍然明白,“个”字右上角已经有一撇,如果在加上一捺和一竖,不就是“竹”吗?老马之所以把自己的名字嵌在他母亲的名字下,那是不是老一辈铁路人说的“献完青春献子孙”?
  尽管肖强一时还不能肯定自己的猜测,但此时他已经决定,延续老马的惯例,每到重要的节日也去添一块石头,把那个字接着写下去。
  或许,这也是老马的心愿。
  张西祥:中国铁路作协会员、安徽作协会员、上海铁路作协副主席。作品发表在《芒种》《鸭绿江》《朔方》《散文》《清明》《安徽文学》《海峡》《星火》《羊城晚报》等报刊,出版了短篇小说集《河上漂朵红玫瑰》、中篇小说集《醉月亮》、文学理论集《当今小说如何写》和报告文学集《路洪祥》等。曾获1984年湖北省广播电台屈原文学奖征文一等奖、蚌埠市第四届文学金奖等多种文学奖项。
其他文献
中国人一直将艺术与人生融为一体,艺术人生化,人生艺术化,重视人生修养和境界。由于每个人的知识结构、价值标准、审美意趣的不同和对宇宙的觉解、生命的感悟、人生的体验的不同,导致每个人不同的境界。不同境界的人的行为方式和语言方式便不同。这种行为方式综合反映在他所从事的艺术领域中,便有了其作品在表达其精神层面和艺术造诣上不同的语言方式,从而形成不同层次的艺术境界,给观赏者以不同层次的审美经验。  一幅书法
期刊
书法欣赏(草书)
期刊
一棵柳树  一棵树,是一棵柳树,安静地长在河岸,往往会引起我的嫉妒。我会把俗世的爱刻在它身上,也会把世俗的恨刻在它身上。累累岁月,一棵柳树抖一抖身子,把我刻下的爱与恨都抖落了,都不见了。只剩下一棵干净的柳树意气风发地站在那里,站在我的梦境之中,散发着时光淡淡的清香,在河岸的风中不停地摇摆。  这让我自愧不如一棵柳树,这让我千方百计地想长成一棵柳树。  我以为,一棵柳树婀娜多姿的摇摆,是一种植物款步
期刊
十二岁,花季少女;十二岁,金钗之年;十二岁,含苞欲放;十二岁,童真烂漫;十二岁,梦幻无忧。然而,她过早地告别了岁月的恩赐,犹如璀璨的星光,永恒而美丽。  ——作者手记  一  “正是花样年华,你却悄然离去。你捐出了自己,如同花朵从枝头散落,留得满地清香,命运却如此残酷。你像天使一样飞翔。你来过,不曾离开。你用平凡的生命最后的闪光,把人间照亮!”  这是2012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组委会授予她的颁
期刊
多雨的思绪总是要一点阳光  磨盘一样的云,是躲不开的  只能昂起头来看着  那些雨点从一个个晦涩眼神里落下来  或者直接伸出头,等着疼痛的打击  耀眼的闪电,不会给太多的思考余地  听也是雷声,不听也是雷声  总是要等这些坏脾气消停了  天,才会微微放晴  要等这雨后愉悦的彩虹  还有彩虹里那一点点温暖阳光  只有这光才是思想者最后的乐园  也只有这个光看起来才不遥远  半杯红茶与剩下的半盒香烟 
期刊
大地帖  从微茫到漆黑,这起伏的山峦、河流  哪里是大地真实的面孔和身体  恩爱、反目,一笔勾销  哪处才有资格,成为大地的对手和敌人?  蒿草长满大地,像我日渐衰朽的身体  砍下草木的头颅,和砍下我的头颅是多么相似  虫鸣鼎沸,旷野匍匐  一只拼命爬上台阶的蚂蚁,怎么看都是我的样子  谅解我的迟疑、肤浅和孤独  谅解我把他乡认作为老泪纵横的故土  在大地上,让每个孩子和微风,都落地生根  亦步亦
期刊
山 西  左手太行,右手吕梁  山挨着山,煤连着煤  浑身的脉络  流着黑色的血液  大同、西山、阳泉、汾西  霍州、潞安、晋城  七片巨大的肺叶  几经烟尘的熏染  垂暮之年,呼吸已渐渐困难  说起山西,有一种隐痛  一直被黄土深埋  闭 坑  主井和副井流尽了  最后一滴黑色的眼泪  喘息了半个多世纪的风机  终于停止了呼吸  一位被时间掏空了  内心的老人  像一根腐朽的坑木  枯竭的身子 
期刊
逆流而上的矿工兄弟  在时间的河流中  我们无法让自己逆流而上  但是——  矿工可以  矿工驾着割煤机的铁舟  以机械化的锋利和速度  开出了一条条通道  让时间交出了黑色的金子  岩石的城墙  挡不住矿工一路向前的目光  矿工劈波斩浪,青色的血管里  行进着浩浩荡荡的阳光  井口其实就是一只眼睛  从外边往里边看  矿嫂看见丈夫的眼睛  闪烁着太阳的光芒  从里边向外边看  矿工看见妻子的眼睛
期刊
一  在村口停好车,老崔和小邓一前一后朝Z村村委会走。小邓意外地发现,老崔腋下夹着一条烟,便不解地问,你这烟?  送村长的。老崔回答。  小邓一脸诧异,还要送村长烟?  没办法。老崔说。  小邓说,听我哥说,他跟你一道的时候,都是村长送你们烟的。  现在情况不同了。老崔叹了口气。  二  老崔和小邓来到村委会时,村长正在办公室打电话。他看了他们一眼,把目光移到办公桌上,继续跟对方“谈笑风生”。老崔
期刊
一  那天,水花跟着大牛出山进城。  她是五岁时随娘进的大牛家,九岁时娘病故,前不久大牛的爹也过世了,爹断气时说让她俩成亲。山里口眼杂规矩多,两个娃一商量就进城了。都十六岁了,虽说没上几天学,但也听说过打工比刨山强,俩人都有力气,不如进城挣一间房子做城里夫妻。反正家里那窑洞也快塌了,全部家当拉集上去才卖了二百元钱。  汽车,马路,楼房,都是新奇和害怕。水花是头巾包着大半个脸,牵着大牛的衣角,边走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