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应改进的几个方面

来源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756101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优秀的历史课应当具有情感性、人文性、历史性、文化性。对照上述历史课“四性”,目前的历史教学还存在诸多薄弱之处。要让学生喜欢历史课,提高历史教学质量,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
  
  1 加强史实教学
  
  学生学习历史的过程是一个由感性到理性的过程。《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中写到:“学习历史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不断积累历史知识,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过程。”感知历史阶段主要向学生呈现历史上的人物、事件、制度、现象等具体史实。感知历史阶段,学生不仅是掌握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发展能力,受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熏陶。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忽视、削弱感知史实阶段是存在的,自觉不自觉地抹杀感知史实阶段的内容和意义,影响历史教学效果。
  在历史教学中怎样加强史实教学呢?首先教师要认识史实教学在学生历史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其次是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尤其是直观教具和多媒体的使用,使史实能生动地再现历史形象。再次是补充丰富、具体的史实,历史细节越清楚,学习印象越深刻,甚至终身难忘。历史教师要在史海中筛选典型、鲜活、有穿透力的历史细节。例如在讲新文化运动中的文学革命时,笔者给学生讲了胡适印章的故事。有一次,胡适得到一块上好的鸡血石图章料,决定用它刻一枚私章。他交待篆刻师傅刻“胡适之印”即可。篆刻师傅认为胡适是白话文的提倡者,是用白话写文章的大家,影响这么大,怎么刻图章还用“之乎者也”一类的字?于是自作主张,把“胡适之印”改刻成“胡适的印”。3天之后,胡适收到印章,发现上面刻的是“胡适的印”时,哭笑不得。通过这个故事,学生对胡适在文学革命中的重大影响印象非常深刻。
  
  2 重视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目标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中指出:“加深对历史上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努力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从中可以看出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是历史课程的重要目标,也是历史课程的最高目标。然而说教式、教条式、僵化的历史教学很难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导致历史教学人文精神的缺失。例如对2001年美国的“9·11”事件,有的学生认为是对美国强权政治的报应,这反映了学生对人的生命权的不尊重,是人文精神的缺失。
  
  3 问题分析有创新
  
  历史教学上的创新,指的是教学中使用新材料,说明新问题,用科学的见解指导学生“通过对以往的历史认识而更好地认识现实”。创新是历史意识和时代感的结合,中国近现代史教学将这一结合更鲜明地表现出来。今天的选择,正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结果。高中学生处在社会的前沿,渴望用历史眼光来观察社会,明辨是非,以期提高觉悟。高中中国近现代史教学责无旁贷,教学中应有所侧重,“从实际需要出发,着重说明那些应该着重说明的问题”。这才能“拴住”学生的注意力,赋于教学活力。
  
  4 改革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多样化和科学化
  
  所谓多样化,即教学内容呈现不再单纯依靠教师的言传身教,而是大力提高科技含量,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推进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这主要体现在历史多媒体教学及电子课件的制作与使用上。所谓科学化,就是不再单纯地让学生记忆并储存历史结论,而是结论与形成结论的过程并重。新教材在这方面给师生留下较大的思维空间。例如“洋务运动”这一节,新教材有意识地留下对洋务运动的评价不写,却通过课后“结合史实,谈谈你对洋务运动的评价”的练习题把这个问题提出来。这就需要教师和学生通过教学过程,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来得出历史的结论,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如“新文化运动”这一节对旧教材中评价新文化运动前期成就进行删除,而设计一道课后习题对“打倒孔家店”的口号进行评价,并建议学生通过翻阅资料和文章加以分析、得出答案,它的设问向开放性试题发展。类似的例子有许多,历史教师必须借此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究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在过程教学中培养学生思考历史、诘问历史、评判历史的方法和能力,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5 改革师生互动方式
  
  改变以往学生被动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以改革历史课堂教学为突破口,营造一个实事求是、崇尚真理、追求真理的氛围,对学生提出的不同意见、看法、观点不随便斥责或施加压力,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为学生禀赋的自由、充分发展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尽可能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教学相长、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作者单位:河北省玉田县职教中心)
其他文献
社会呼唤创造型人才,全民族创造性的自由发挥将决定着国家未来的繁荣昌盛.本文阐述了笔者本人培养大学生的十种学习能力的探索和实践.十种学习能力即自学能力、观察能力、独
在信息化、数字化时代,图书馆学科馆员的职能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为了满足图书馆情报服务的需求,学科馆员要从学科技能和实践技能两个方面入手,努力提升自己的个人业务能力和
从教师的角度探讨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做法。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中学生思维活跃、情感丰富、求知欲强的特点,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从学生心理、创设教学情境、鼓励诱导等方面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创设情境,通过提出一些与课文有关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将学生引入情境之中,容易激发起学生学习的
由基础油、水、表面活性剂、防锈剂、抗氧化剂和缓蚀剂等多种活性物质组成的LDZ-1水溶性微乳润滑剂,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润滑性、抗蚀性和特别易清洗性,能够取代一般的油基润
对水环境中PA1010、PEEK、TX和NSM分别与激光熔覆合金表面和等离子喷涂ZrO2·MgO陶瓷表面的磨损特性进行了试验,发现PEEK与两种对偶材料的磨损量最小,TX次之,PA1010和NSM
教育信息化并不简单地等同于计算机化或网络化教育,而是一个关系到整个教育改革和教育现代化的系统工程。它的发展尤其对农村基础教育的优化,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实现农村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具有极其重要意义。    著名教育学者黎加厚博士曾经精要地概括:“基础教育信息化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教育体系,包括教育观念、教育组织、教育内容、教育模式、教育技术、教育评价、教育环境等一系列的改革和变化。发展基础教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计算机已步入社会各个领域并发挥巨大的作用。计算机辅助课堂教学的应用和普及,有利于优化教学手段,加大课堂教学的密度,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智能,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教学,运用动静结合的教学图像,可以轻松地解决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能创设逼真的教学环境,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笔者结合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谈
在社会经济和教育事业共同发展的当今背景下,国人的综合涵养随之进一步提升,与此同时培养出一代又一代有助于社会和国家发展的综合性人才.可在教育事业逐步发展的趋势下,毕业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研究发现:“人类本性中最深刻的渴求就是受到赞美。”作为成长中的个体,学生身上存在不良习惯和弱点是难免的,然而对于学生的种种问题,当老师们感到束手无策时,往往会采用批评的方法,结果情况越来越糟。如果适时地采取赞美的方法,让学生在“我是好学生”的心态中成长,则会充分挖掘他们的潜力。所以,老师要学会赞美自己的学生。    1实事求是地赞美学生的具体行为    “只有真实的赞美
【摘要】在图书馆中建立完善的微信服务平台,不仅能够促进图书馆行业的稳定发展,也能有效借助微信平台发挥图书馆服务的价值,并让图书馆事业能够在信息时代健康发展。本文从微信的特点进行全面分析,认识图书馆传统服务形式中的问题,并掌握图书馆微信服务平台搭建中的价值以及建设方式,进而能够为图书馆事业的良好发展奠定有利基础。  【关键词】图书馆;微信服务平台;搭建及价值  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环境下,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