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来源 :职业·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mpan_n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复杂嬗变。尤其是当代大学生,他们对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对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对人际关系的处理以及对恋爱中的矛盾问题、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都是亟待解决的。如何使他们避免或消除由上述种种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增进心身健康,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预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发生,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高校普遍的迫切需要解决和共同关注的问题。
  一、心理健康的定义
  从现代心理学角度分析,目前大学生的心理状况令人担忧,在日常生活、学习、交流中出现与常人不同的表现,如自闭、抑郁、焦虑、偏执、强迫、精神分裂等方面,不能很好地完成常人行为。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知、情、意、行统一,人格完整协调,社会适应良好。简言之,心理健康是指具有正常的智力、积极的情绪、适度的情感、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格品质、坚强的意志和成熟的心理行为等。
  二、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大意义
  目前,很多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调适和解决。要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对于他们在心理压力下而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应作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任务。这是提高大学生素质教育、促进学生成长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目的是使大学生为增进心身健康,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以预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发生。
  1.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方式
  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他们未来走向社会并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智力水平、积极从事社会活动和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所以,要着重提高大学生的创造意识、自主人格、竞争能力、适应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让他们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适应状况,增强抗拒诱惑、承受挫折的能力,实现自我调节,克服依赖心理增强独立性。
  2.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驱动学生人格发展的基本动力
  心理健康教育与受教育者的人格发展密切相关,并直接影响个体人格的发展水平。一方面,学生以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接受的道德规范、行为方式、环境信息、社会期望等来逐渐完善自身的人格结构;另一方面,客观存在的价值观念作为心理活动中对自身的一种衡量、评价和调控,也影响着主体人格的发展,并且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转化为人格特质,从而使人格发展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同时,心理健康教育不是消极地附属于这种转化,而是在转化过程中能动地引导受教育者调整方向,使个体把握自我,对自身的行为进行认识评价,从而达到心理优化、健全人格的目的。
  3.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开发学生潜能的可靠途径
  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潜能开发是相互促进、互为前提的,心理健康教育为二者的协调发展创造必要条件。心理健康教育通过激发受教育者的自信心,帮助主体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自我,从而实现角色转换,发展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最终使潜能得到充分发展。
  4.有利于大学生培养健康的个性心理和奠定事业成功的心理基础
  锻炼大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变幻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做出选择适宜自己角色的正确抉择,敢于面对困难、挫折与挑战,追求更加完美的人格,为事业成功奠定坚实的心理基础。面对新形势,大学生要注意保持心理健康,培养自立、自强、自律的良好心理素质,这有利于大学生培养健康的个性心理和取得事业成功的坚实心理基础。
  三、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表现
  就目前的现状看,大学生的精神问题主要表现在自闭、抑郁、焦虑、偏执、强迫、精神分裂等方面,其原因大多是学生的心理问题没有得到及时的调适和解决,并集中体现在大学生活的以下几个方面:
  1.人际交往困难
  存在心理问题的大学生,大多数都会有人际交往的困惑。目前,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对其教育不当造成了一些负面的影响,如个性上的任性、自私、为所欲为、不善交际。这些独生子女由于从小缺乏集体环境而导致缺乏集体感与合作精神,家长的过分“包办”使独生子女上大学之后依然缺乏最起码的独立生活及为人处世的能力,不知道如何与人沟通,不懂得交往的技巧与原则。有的学生有自闭倾向,不愿与人交往。他们的行为、言语总是很难得到他人的认同,体会不到与人合作的愉快,从而经常会出现因逃避打击而归隐网络、因厌恶自我而绝望、因恼羞成怒而散失理智的现象。
  2.对网络产生过于强烈的依赖性
  不少大学生一方面因交际困难而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寻找心理满足,另一方面也被网络本身的精彩深深吸引。所以,有些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性越来越强,甚至染上了网瘾,每天花大量时间泡在网上,沉湎于虚拟世界,自我封闭,与现实生活产生隔阂,不愿与人面对面地交往。
  3.学业困惑
  大学生的学习压力,有相当一部分来自于所学专业非其所爱;有的学生将学业的收成与摆脱贫困的愿望紧紧相连;有的学生在求学的路上不断地进取,收获颇丰,然而当他们意识到所学的知识与生活的信念相互背离时,这使他们长期处于冲突与痛苦之中。因此,大学生在学业上的期待与困惑也就在所难免。茫然的困惑笼罩了所有的情绪,他们的困惑非但没有减少,反而更加严重。
  4.情感困惑和危机
  第一,性格内向又有交往障碍的学生,由于表达情感的艰难和对自己信心的不足,以及承受情感挫折能力的有限,使他们常常陷于单相思之中自怜自艾、孤独苦闷而不能自拔;而另外一部分学生能够与异性轻松自如地交往并达成相互的吸引,但是在多重的暧昧关系中又会陷入忙于应付的无措与无从取舍的困境,由于情感的个人体验与他人衡量标准发生冲突而陷入深深的苦恼和忧虑。第二,当情感上出现矛盾冲突,尤其是失恋时,一部分学生由于用情的偏执而不能接受事实,以至于无法承受而走向极端。第三,源于网络交流而萌生的恋情已极为普遍,网络恋情似乎较面对面的恋爱更轻松、更深刻,但也更具危险与挑战,不能适应于网络世界与现实世界转换的人,就会在网络的恋爱中陷入更深的逃避与自欺境地。而对于这样的人来说,随着社会的发展,就业压力和竞争的日益严峻,他们将面临着新的挑战。
  四、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
  从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描述与分析中,笔者把原因归结为大学环境与大学生自身的特殊性。实际上,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与他们自身所处的心理发展阶段有关,同时也与他们所处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外界环境等不利因素是分不开。笔者现从以下几方面来探讨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1.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面临一系列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问题
  在很多大学生的身上,心理冲突矛盾时有发生,如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理智与情感的冲突、独立与依赖的冲突、自尊与自卑的冲突、求知与辨别能力差的冲突、竞争与求稳的冲突等等。这些冲突和矛盾若得不到有效疏导、合理解决,久而久之会形成心理障碍。
  2.家庭是孩子自我意识发展的摇篮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而现代家庭的独生子女较多,孩子比较任性、自私、不善交际,很多父母存在不当的家教方式与家庭氛围,未激发起孩子对他人、对世界的爱,只注重与孩子进行日常生活与学习,而忽视情感、思想的交流与沟通。另外,父母期望值过高的压力、经济负担的压力等等方面,也使得孩子由于对社会角色多重性与复杂性的无知而造成心理调适能力的低下。
  3.学生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承受力
  社会的变革给正在成长着的大学生带来的心理冲击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更强烈、更复杂。心理素质低劣的人自然不能适应高速度、高科技、高竞争的环境,心理负荷沉重便容易导致各种心理疾病。而在对于孩子的自我意识发展,学校教育对学生的接纳和赏识显得狭隘;在对于学生情感与思想的表达与交流上没有加以鼓励;在关于爱的教育方面,学校教育重视说理与说服,轻视对学生爱与兴趣的激发;在对于学生心理调适能力方面缺乏培养等等。
  4.外界环境的不利影响
  从环境因素看,竞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速,使人产生了时间的紧迫感和压力感;个人对生活目标的选择机会增多,难以兼顾的矛盾加剧了内心的冲突,产生了无所适从的焦虑感。对变化的环境适应不良,会出现各种困惑、迷惘、不安、紧张等情况。针对于学生来说,外界环境的不利因素,如单亲家庭环境及学校环境的负面影响、消费上的浪费攀比、对贫困生的歧视、就业压力等等,都会影响他们正常的心理环境,从而产生一定的心理障碍。
  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消除或降低大学生的心理疾病
  1.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作用,完善心理危机预警系统
  充分发挥网络功能,调动一切可利用的教育资源,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它能减轻学生的内心矛盾和冲突,排解心中忧难,开发身心潜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可以说,它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2.针对大一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
  针对新生,采用“心理健康问卷”的形式,从中筛选出有心理症状的学生,主动约请他们到心理咨询中心进一步通过面谈分析诊断;根据面谈分析,区别不同的类型与程度,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防患于未然,做到心理问题早期发现与预防;另外,要建立咨询教师值班制、异常情况报告制、疑难案例会诊制、联络员制度等。
  3.把心理素质教育渗透在各科教学之中
  通过各科教学进行心理素质教育,既是学校心理教育实施的途径,也是各科教学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各科教学过程都包括着极其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注重考虑学生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深入挖掘知识内在的教育意义,把相关的知识、经验、技能转化为学生的精神财富,即内化成学生的思想观点、人生价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4.开设心理教育必修课或选修课
  心理素质的提高离不开相应知识的掌握,系统学习心理、卫生、健康等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学生了解心理发展规律,掌握心理调节方法,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
  5.班级设立心理委员
  至于心理委员的聘任,采取学生自愿报名或班主任推荐的方式,选取心理健康、人际关系和谐、且有较好的沟通能力、能主动关心同学的学生担任班级心理委员。其主要职责是关注和了解班级同学情绪、生活和学习等情况,并开展班内同伴心理辅导,有选择性地与班里的一些同学进行沟通,力所能及地为同学提供帮助,定期向心理辅导站书面反映本班同学的心理健康整体状况,并协助心理辅导老师开展工作。
  6.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健康的心理社会环境,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良好的校风会潜移默化地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如团结友爱的校风是学生形成群体凝聚力、集体荣誉感的土壤,有利于使人与人之间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同学之间相互沟通、相互帮助。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愉悦的情绪特征。因此,学校应该加大力量抓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和学术活动,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围、宽松理解的环境,有助于学生深化自我认识,充分发展个性,改善适应能力。
  总之,大学生要做到心理健康,争取身心健康是关系到其自身成才与否的头等大事。只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生理素质相结合,加之其他积极因素的相互作用,大学生才有了可靠的成才内在条件。在今后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中,要继续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此同时,当代大学生要以良好的心理素质迎接未来的挑战,为国家的富强奉献自己的青春。
  (作者单位:浙江台州职业技术学院)
其他文献
本文从中国银行重组的现状入手进行研究,从理论和实践方面分析了银行重组的动力、效率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国银行重组应坚持政府主导,市场引导的原则,完善风险预警机制,构
重庆一家公司从去年12月开始,通过银行转账或邮政汇款,给每位员工的父母或配偶发放100元亲情工资。亲情工资制试行半年多后,该公司总经理表示,“钱超所值,增强了员工归属感。
一、关于农业政策性金融比较问题以国外农业政策性金融的共性特征为背景来比较分析我国农业政策性金融的个性,能更清晰地把握现阶段中国农业政策性金融的特性和现状,认识自身
本文针对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分析了资本市场公司治理功能的机理,指出资本市场的融资机制、价格机制和并购机制对完善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的作用,同时我国
医院档案岗位绩效考核主要采用岗位管理与考核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要做好岗位管理必须从观念上转变、对岗位科学设置、采用科学的评价方法;要从品德、能力、勤奋度、成绩4个方
【正】校园本该是文明的殿堂,然而,近年来校园暴力事件时有发生,校园暴力已经成为一种现象。笔者将视角对准校园暴力活动的主角——特殊群体学生,从这一群体的行为特点、影响
【正】随着生产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生产内容的发展变化,不断探索高等职业教育的实践教学方法为学校教研教改的基本要求。在如何组织和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实践教学方面,
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是我国档案管理工作在新时期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档案管理现代化既面临着重要机遇,同时又面临空前挑战。档案管理现代化存在诸
【正】生产实习教学作为技工教育重要的教学环节,对于培育学生的创新素养至关重要。笔者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在通过钳工实习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方面作了初步的探索,现介
17岁当老板打拼市场,18岁步入大学读书,期间开了全国首家聊吧,月赢利万元。2003年,正读大三的她休学开公司创业,一时间声名远播。截至2007年9月,她用5年时间赚取了500万。从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