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后靠村的苗族婚俗调查

来源 :今古文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y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海南三亚后靠苗族村村民的婚礼上,道公是婚礼上的重要人物之一,其角色是为新婚夫妇主持辟邪与祈福仪式,使婚礼呈现出庄重与神圣的色彩。婚礼上对祖先的祭祀是苗族人祖先崇拜的方式之一。新婚夫妇的干爹兼具媒人、婚礼见证人、伦理教育师与婚姻矛盾协调员等多重角色,干爹制度体现了该村对婚姻的审慎态度。
  【关键词】苗族婚俗;干爹制度;仪式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标号】2096-8264(2021)12-0103-02
  海南省三亚市育才镇的后靠自然村位于那会行政村的北侧,这是一个苗族聚居的村庄,该村共有43户,200余人口,主要的经济来源是槟榔、橡胶和杧果种植,同时酿酒和野生蜂蜜采集也给村民提供了部分收入。笔者于2016、2017和2018年多次前往后靠村做田野调查,并参加了该村的苗族婚宴,获得了一手的实地调查资料,在此基础上,本文首先论述仪式的定义,进而阐述后靠村民的婚俗要素以及这些要素所体现的深层寓意。
  一、仪式的定义及意义
  从个体层面而言,仪式标志着个人生命中的重大变化或重要事件,这些变化和事件的重要意义往往需要群体的见证才能得以凸显,这可能是仪式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从社会层面看,“仪式是一种社会意识沉淀,一种深厚的符号积累。”[1]“以仪式为代表的实践性记忆也是族群记忆的重要方式和手段。”[2]由此可见,仪式体现了一个群体对人的生命、人的价值、人与人的关系、人与宇宙最高力量的关系等重要命题的认知、经验和记忆。
  仪式不仅承载着某个社群的集体实践记忆,而且还“是一种历史文化存在,它力图通过模式化的手段建构一套行为秩序”[2]。从这个角度来看,仪式具有教育意义,它通过一套活动程序,把某个群体的行为规则和要求传递给社群成员,并在经年日久的重复过程中使这套行为规范系统得以传承和巩固,从而保持社群的稳定与秩序。
  结婚仪式是一个人生命中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它标志着个体结束单身生活、与其配偶踏上婚姻旅程的开始,同时,婚礼也把个体与另一个家庭和社群联系在一起,从这个角度而言,婚礼标志着新的社会关系的构建,这种新的社会关系通过婚礼得到确立,此外,婚礼还能强化个体与群体都需要把守的某些传统规约与秩序。
  二、后靠村民的婚俗及其寓意
  高速发展的中国经济使后靠村的婚俗仪轨呈现出简化的趋势,这也是该村文化与时俱进的一种表现。因此,本文旨在分析当代后靠村民的婚俗要素及其所蘊含的内在意义,而不是以纵向的时间线索来描述婚礼的流程。
  (一)道公的驱邪与祈福
  婚礼上的驱邪与祈福是后靠的苗族村民结婚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通常由具有驱邪、消灾和祈福等法事能力的道公来负责。婚礼法事的核心内容有两个:首先,在婚礼开始之前,新郎家要请道公把两颗小石头(或两片不同种类的树叶)包在一张纸(布)中,村民认为这两颗石头(或两片树叶)代表新娘和新郎。道公对着这两颗石头念咒语,旨在使邪恶的东西远离新郎和新娘,同时也为新人祈福。然后,道公把包有石头(树叶)的小包捆在一把黑色的雨伞中。迎接新娘的时候,要带着这把雨伞,但任何人不能在婚礼结束前打开这把雨伞。这把雨伞只能供一对新人使用,其他人结婚时不能重复使用。该仪式具有深刻的象征寓意:伞具有遮风挡雨的作用,而且在道公的咒语的作用下,雨伞被赋予了特殊的法力,道公把象征新郎和新娘的石头或树叶放入雨伞中,意味着两位新人受到某种神力的护佑,不会受到邪恶力量的伤害与惊扰。
  其次,新郎需要到新娘家迎娶新娘,在两位新人进入新娘家的大门时,道公手执一把剑,一边念咒语,一边用剪刀剪掉新娘和新郎身上邪恶的东西和晦气,除去不吉利的东西。如果新郎和新娘的八字中带有不吉利的元素,道公也会借助法事来化解,因此,此仪式的目的是辟邪,并确保新娘可以顺利生小孩,孩子健康成长,新人也可以平平安安,白头偕老,衣食无忧。
  在新娘家完成婚礼之后,所有人都住一晚,第二天中午12点之前,干爹带着所有人回到新郎家参加宴席。在进入新郎的家门时,新娘还需要跨过火盆,有些道公还会让新人走过用纸叠的三个三角形的东西,该仪式的目的是清除新娘之前所有的不祥之物和不洁的东西,平安进入家门,同时,道公还要念咒语祝福新人。
  婚礼上的驱邪与祈福这个环节体现了后靠苗族人这种信仰:世界上存在着善和恶两种对立的能量,恶能量会妨碍人的身体健康、精神状态以及人际关系,而普通人无法对抗恶的能量和不吉利之物,但他们可以借助道公的法力来驱逐恶能量、消灾解难,因此,道公是该村婚礼上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二)干爹制度
  按照传统,在结婚之前,后靠村的准新郎会认一个男性为干爹,而这个男性的妻子则自然成为新人的干妈。干爹又叫媒公,在婚礼中代表新人的长辈。干爹在婚礼前、婚礼中和婚礼后需要承担一系列的任务,具体包括:
  1.在新人结婚前的一周,干爹要向道公或者其他懂行的人学习一些咒语,此外,他还需要熟悉在婚礼仪式上与新娘的舅舅进行对话的传统套路,如果干爹念错咒语或者在对话中输给新娘的舅舅,要被罚酒。
  2.在婚礼上,干爹和新娘的舅舅作为双方的家长代表,在众多的亲友面前会进行一场公开的对话,对话的内容如下:首先,新娘的舅舅要问干爹一些问题,比如你从哪里来?来干什么?按照苗族的传统的要求,整个对话过程大约持续一个小时左右。其次,舅舅会说:“新媳妇嫁到丈夫家之后呢,可以睡觉睡到中午,等婆婆做好午饭,才起床吃饭;新媳妇可以随自己的心意花钱购物。”而干爹则说:“新媳妇进门后,要早早起床,做好饭,让婆婆来吃,要勤劳,还要勤俭持家,与婆家人和谐相处。”在舅舅和干爹对话之后,干爹会把一双筷子折断,朝其头的后方抛出去,并对新人说:“如果你们以后要离婚的话,必须把这双筷子找回来,并且把它们重新接合成完整的筷子才行。”   最后,干爹带领新郎和新娘站在新娘的祖先牌位前,禀告祖先“某家的男孩子娶了我们家的女儿,希望祖先接纳与护佑”。然后干爹给新郎和新娘各喂一碗米饭和一块猪肝,新人必须把一碗米饭全部吃完,才能在农业生产中风调雨顺,获得丰收。
  3.婚礼之后,如果新婚夫妇在以后的生活中出现冲突或者不和,他们可以向干爹和干妈寻求帮助,由干爹和干妈(或许还有双方的亲戚等)来调解他们的不和,在他们想离婚的时候,干爹和干妈会奉劝他们三思而行。
  从以上的论述可以看出,干爹在苗族人的婚礼和生活中所承担的角色包括:
  1.形式上的媒人和婚礼的见证人。苗族文化中的年轻人通常是通过自由恋爱的方式而结婚的,但是,在结婚的时候,他们赋予了干爹“媒人”的角色,使新人之间的关系显得庄重,同时,干爹还是婚礼的见证人.
  2.伦理教育的长辈。在婚礼上,干爹鼓励新婚夫妇要体现出勤劳、孝敬长辈、谦卑等精神品质,同时提供新婚夫妇构建和谐家庭关系的方法。在汉族人的婚礼上,新人给双方的父母跪拜的时候,父母也会简短地教育孩子要互敬互爱,和睦团结。与汉族父母在婚礼上给孩子提供的劝诫相比,后靠苗族的干爹与舅舅的对话方式更智慧、更幽默诙谐、更接地气.在娱乐嬉戏的氛围中,干爹寓教于乐,给新人传递夫妻相处和家人相处之道.
  3.夫妇矛盾的调解员。值得深思的是,为何在新婚夫妻出现问题时,充当矛盾协调人的不是新郎和新娘的父母,而是干爹呢?笔者认为这是非常有智慧的安排,因为有些夫妇之间的不和可能会涉及与双方父母的相处方式,而干爹并非已婚夫妇的家庭成员,因而可以从旁观者的角度来分析问题,也更有可能以客观和冷静的态度来协调矛盾,更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后靠村苗族的干爹制度说明村民“把男女的结合明确地昭示为伦理意义上的婚姻缔结”[3],从而“使婚姻摆脱了爱慕的偶然性和任性”[3]。干爹的教育、提醒和引导有助于新婚夫妇认识到:婚姻是在伦理基础上的一种契约关系,双方都必须付出极大的努力来实践自己的承诺。
  三、结语
  从前文的论述可知,当代后靠村苗族的婚俗最重要的要素包括:祖先崇拜、亲朋好友抢新郎、道公为新人驱邪和祝福以及干爹的多重角色。新郎在出发迎亲前、在新娘家的婚礼上以及回到自家时,都需要拜祭祖先,这体现了村民对祖先的虔敬、铭记和崇拜。亲朋好友以嬉戏的方式抢走新郎、伴郎以及干爹的帽子等环节则是为婚礼制造一種喜庆热闹的氛围,增加了婚礼的娱乐色彩。
  王霄冰认为“仪式作为一种文化建构起来经过传统方式来维持的象征性交流,它不仅是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予以举行的‘程序化’行为的表演,而且也是宗教的神圣化实践。”[4]道公在后靠苗族婚礼上的出场体现了的该村人的信仰,他们相信借助于道公的法力,新婚夫妇可以躲避不幸与灾难,实现白头偕老,一生幸福的愿望。此外,道公在婚礼上的法事环节赋予了婚礼“神圣”的内涵,借助于道公和神灵的沟通,新婚夫妇获得了神灵的保佑与赐福。干爹在婚礼和新婚夫妇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集媒人、道德老师和矛盾协调员的角色于一身,借助于干爹的指导与规劝,新婚夫妇更有可能构建长久的和睦关系,因此,干爹制度是后靠人的智慧的一种体现,更是后靠村文化的独特之处。
  参考文献:
  [1]张金梅,刘爱丽.民族服饰身份功能人类学阐释[J].艺术评论,2014(9):139-142.
  [2]胡铁强,陈敬胜.渡海神话:瑶族文化的象征性表述[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6):133-135.
  [3]张雷.黑格尔法哲学视域中的苗族传统婚姻伦理精神研究[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5,(4):56-59.
  [4]王霄冰.仪式与信仰:当代文化人类学新视野[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3.
  作者简介:
  马书红,女,汉族,贵州遵义人,三亚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博士,从事文化比较研究。
其他文献
【摘要】苗族花山节,又称踩花山,苗语称“欧岛(音)”,是川南苗族最盛大、最隆重的传统群众性节日,也是云贵川三省苗族人民的盛会。近年来,兴文苗族国际花山节的影响更是日益扩大,成为享誉国内外的民族特色节日。  【关键词】芦笙;芦笙文化;宜宾兴文县;花山节  【中图分类号】J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12-0072-02  基金項目:国家级创新
期刊
【摘要】《气球》是万玛才旦导演的第七部电影,和他之前导演的作品在题材、色彩还有信仰方面有所突破。被誉为最美文艺片的《气球》为何在中国放映之初就遭遇“冷落”的尴尬境遇,这背后的原因引人深思。也从侧面反映出中国文艺片在商业片长期占据主流市场中生存的艰难,文艺片要想打破这种市场运行机制和商业片平分市场也是任重而道远的。分析文艺片《气球》“受冷”的背后原因,对探寻国内文艺片的出路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
期刊
【摘要】在数字技术与互动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各式各样的电子出版物让人们目不暇接,但对于心智发展尚未成熟的儿童而言,自制力的缺乏也让他们对于电子产品的依赖程度日益提高,从而造成许多不良的影响。儿童数字“荆楚文化”创意立体书的设计在本身突破二维空间的局限,改变了传统的阅读方式的前提下,运用丰富多彩的荆楚文化,以故事情节为基础,再加以现代的创意技术完善,让儿童在阅读时感到生动有趣,并且利用了各式各样的特
期刊
【摘要】张艺谋作为第五代导演的代表,从《归来》的时代纠缠爱情到《一秒钟》的简单细腻,不难看出张艺谋导演在商业类型上的探索与个人极致美学的追求表达。以新作《一秒钟》进行客观评论,将从其叙事层面、人物与情节编码、视听语言层面来分析身处古稀之年的张艺谋对于这部电影的情感呈现。  【关键词】张艺谋;《一秒钟》;第五代导演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
期刊
【摘要】沙孟海书学上的代表作有《近三百年的书学》《清代书法概说》等。沙氏曾自谓其学习书法是“转益多师”“穷源溯流”,也因此沙氏才能从康有为、沈曾植、吴昌硕等人的手中接过碑学大旗,以雄强书风融贯碑帖,著称于世,堪为碑帖融合之集大成者。  【关键词】沙孟海;康有为;书学思想;当代价值  【中图分类号】J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12-0095
期刊
【摘要】敦煌是丝路咽喉锁钥,古代对外交往的中心,民族融合的热土,保存了丰富的历史遗存,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敦煌市博物馆是敦煌历史文明的窗口,其珍藏的汉代文房用具保存较好,完整的汉代毛笔、早期的西汉麻纸、墨迹清晰的各类汉简都是敦煌优秀历史文化的见证者,是人类的共同财富。  【关键词】敦煌;敦煌市博物馆;汉代;文房用具  【中图分类号】K2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
期刊
【摘要】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一部成功的影视作品背后往往汇聚着无数人的心血。演员的自身素养需要在长期潜移默化的过程中不断积累才可以形成。好的影视作品的呈现与演员的职业素养和技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中,演员表达情感的重要方式就是台词,台词技巧影响着影视作品成品表达效果。考验演员的并不是台词的背诵,而是深度的理解,情感的层次表达。因此,本文提出需要探究的主要问题,结合现状分析了台词技巧
期刊
【摘要】公共图书馆是社会公益性机构,是一种常见的读书场所,供广大人民群众免费阅读,其在促进全民阅读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图书馆进行阅读推广的目的就是为了帮助人们获取更多的知识,传统文化推广工作便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立足于实际角度,对新时期公共图书馆传统文化推广工作方案进行详细分析和阐述,希望借此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继承和发扬下去,并促进公共图书馆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新时期
期刊
【摘要】晚清以来,腐朽贫弱的国家体制使近代中国在鸦片战争的打击下损失惨重,国内先进的有识之士认识到教育对于振兴国体的重要意义。近代学堂在挽救覆国之险的背景下相继在全国各地形成规模,渐成系统。专门针对女性教育的女子学堂经过筚路蓝缕的艰苦历程渐入佳境。接受了新式教育的女学生们具备了扎实且先进的知识涵养,在其文学创作中表现出深厚的文学素养、较高的文学创作水平,富有见地,有新锐深刻的思想,在女性文学创作上
期刊
【摘要】本文以新沂市窑湾镇现存的窑湾古镇的建筑以及建筑图案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采样,查找资料和内涵分析等方法,对窑湾古镇的建筑纹样和艺术形式进行分析;从中国传统美学、国粹纹样解读、内涵哲学等角度对窑湾古镇图饰的文化内涵进行探讨。并且指出建筑装饰图案的文化探源,古镇装饰纹样是民间智慧的产物。装饰图案也凝聚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向往,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朴素的、辩证的哲学思想的影响。  【关键词】背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