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创新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生命

来源 :新校园·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2008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是人们学习和掌握各门知识的基础学科,小学语文又是基础之基础,所以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尤其重要。
  一、更新观念,强化主体意识
  小学语文教学要创新,首先要更新观念。没有创新的意识,没有新的教学观念,创新只是空话而已。要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首先教师必须有创新意识,不墨守成规,敢于向传统挑战。课型要创新,设计要创新,课堂组织形式要创新,教学方法要创新,教学手段等也要有创新。语文教育只有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上有所突破,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创新教育。
  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在授知的同时,注重促进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协调发展,并针对语文教材的特点与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选择最能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在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积极的求知欲中学习,在主动探索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另一方面还要树立新的学生观。要摒弃单纯重视“教”,把视点转向“学”,真正使学生通过“学”来最大限度地发掘自己的潜力,引导学生自己读书、自己作文、自己领悟,使学生能够发现、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思想、新方法。
  二、课堂教学的创新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当然也是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的主渠道。课堂教学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课型创新
  课型创新的目的是探索最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课堂教学模式。
  课型创新的关键是引导学生自读自悟,真正“悟”出课文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意义来。质疑问难式、启发讨论式、自读自悟式、自教式等都是在传统讲授式课型基础上的创新。这些课型的共同优势在于真正落实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而落实学生的创新行为。如自教式课型分为“自学——自教——自评——师评”四个环节。其中“自教”环节鼓励部分同学当小老师,小老师们怎么学就怎么教,按照自己的思路完全独立地教。实践证明,小老师们极具创新能力,不仅完成了自教任务,而且讲究了怎样教得更好,让大家听得更明白,记得更牢。其中有不少的闪光点,甚至值得教师们学习。
  2.教学设计创新
  语文课堂教学的教学目标分为认知点、训练点、教育点、激发点和切入点。所谓“切入点”是指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最佳结合点。语文教学要通过挖掘教材的创造教育潜在因素,找准教材与教学实践的切入点,或集中或发散,训练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古诗《鹿柴》中“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一句时,启发学生想象:走进柴扉后见到的是怎样的景色?(这就是本节课的切入点)学生将自己的想象付诸笔端:“待到人回柴扉开,绿叶红花宽院窄,赤橙黄绿青蓝紫,百花齐放竞开来。”“未进柴扉先闻香,满园鲜花汇花洋,小树正长嫩绿叶,蜂蝶飞舞捉迷藏。”这是从学生的即兴创作中选取的两首诗,既押韵,又充满了丰富独特的想象和天真烂漫的童趣。这些诗作就是学生的创新,这是与教师找准了切入点,创新设计密不可分的。
  3.课堂组织形式创新
  传统的课堂组织形式较死板。而学生的学习需要自读,也需要讨论和互助,讨论式较好地满足了这种需要。一般的讨论分为同桌讨论和四人小组讨论两种形式。能否打破这种形式,而有所创新呢?教《只有一个地球》时,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但是,这些设想即使实现了,也是遥远的事情”这个句子的意思时,由课文本身的内容找准切入点,引出辩题“在月球或火星上建造移民基地是否能实现?”围绕一个问题,学生分为正反方进行辩论,把对课文的理解引向深入。
  4.教学手段创新
  现代化教学媒体辅助教学,充分调动多种教学媒体的形、光、音、色等信息输出功能,立体地刺激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认知活动,使抽象变得具体,使复杂变得简明,使不可见变为可见,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创新,从而达到教学过程的优化。
  执教《丰碑》第七自然段时展示多媒体课件:大雪纷飞(动画),狂风呼啸(立体声),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左手微微向前伸着(静态)。课件的展示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心,教师适时地引导学生思考,学生通过读书、观察课件、思考,仿佛置身文字叙述的环境之中,去体会老战士的所思所想,因此思维活跃,答案众多,富有新意又紧扣中心,教学效果很好。
  5.板书设计创新
  一堂富有创意的优质课,始于针对教材和学生特点所作的精心构思,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出新颖别致、不落窠臼的教学方案。其中,作为教案内容之浓缩的板书设计十分关键。欲使板书新颖别致,首先要善于挖掘课文潜在的构思线索,化隐为显,以图析文,从而庖丁解牛似地将课文的内在结构外化为课堂教学的直观形式。其次,板书形式追求形象生动的“微型化”,以精辟的字、词或成语并配以动态、立体又具有美感的简笔几何图等,从而收到凝精聚华之功效,将主要教学内容创新地定格在黑板上。板书设计的创新也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放手让学生参与设计,甚至独立完成板书设计。总之,新鲜生动,灵活多变的板书形式,是课堂教学艺术追求的创新目标之一。
  6.教学语言创新
  风格化的教学语言是卓越的教学创新的标志之一。由于教学语言是教师口头表达的综合反映,这是教学创新中最直接、最外在、最为学生迅速感知的因素。此外,风格化的教学语言,还包括广义的体态语言,如表情、目光、手势、体姿等,课堂教学作为一个动态的艺术创新过程,需要教师充分调动有声语言和体态语言,以前者为主,后者为辅,并尽力创造色彩多样,个性鲜明的体态语言,以强化学生的审美感受。
  三、语文课外活动的创新
  思维活动要占领充足的材料,一定的社会知识、生活阅历和较宽的知识面,这些是进行再造想象,进行创新的基础。人的“知识量”与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是成正比的,没有广博的知识,就谈不上创新,学生必须把握好教材中学到的系统的语文基础知识。但知识涵盖仅局限于教材,学生的视野将是狭窄的。所以要非常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环境,进行大容量的课内外阅读。其基本途径有如下三种:(1)课内外结合。(2)与大量的课外阅读相结合。(3)与社会生活相结合。
  学校开辟各种形式的语文活动课,可以组织与语文有关的游戏、知识竞赛、辩论会、演讲会等;可以自办手抄报、自编自演课本剧、自办校园广播节目;可以向学生开放图书室、组织学生就近参观农村等,使学生从多种渠道吸取多方面的知识、开阔视野、丰富情感。这些活动对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创新能力大有裨益。
其他文献
在杜甫时代,禅宗对文人士大夫的影响是普遍的,许多大诗人都与禅宗产生了密切联系.虽然,杜甫与禅宗的关系不能与王维、张说、房琯等人相比,但也不可否定杜甫在他的现实人生经
文章中笔者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情况。试述了党校教学管理的新思路,希望对以后的工作提供参考与借鉴。
生产经营方式的专业化、社会化是现代农业的本质特征,社会化是分担责任、分散风险、汇聚财力的必然道路,为此,黑龙江省在“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中注重推动农业生
摘 要:社会课乡土资源的开发与应用,可以弥补教材的欠缺,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笔者将古代兵法智慧运用于乡土资源的开发,从始计(了解课程资源情况)、谋攻(乡土资源的开发的策略)、警示(乡土资源开发要注意点)三个角度,以兵法策略结合具体课例总结自己的尝试。  关键词:乡土资源;课程开发;兵法策略    乡土资源,即指具有本土特色,能在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各种资源,乡土资源与社会学科结合点多。如何挖掘乡土课
摘 要:高中舞蹈社团在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能够丰富学生的娱乐生活。高中本来是高考最重要的备战阶段,因此学生的精神压力和身体疲劳的状况比较普遍,一个好的舞蹈社团将会为学生缓解压力、提升身体素质以及打下良好的舞蹈基础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高中教育;舞蹈社团;趣味教学  舞蹈社团一般是由舞蹈爱好或者是想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舞蹈学习的学生组成的团体,有专业的舞蹈教师对学生进行舞蹈学习的指导。舞蹈的学习是
始于70年代的CLT,作为一种语言教学思想,其核心是语言作为一种交际工具来教、来学、来使用.学外语是为了交际,教外语就是要培养学习者的交际能力,外语教学的过程即学生语言交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教师。”绘画教学过程是一个心理活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依据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激发学生对绘画的兴趣,这是值得每位美术教师不断研究和探讨的课题。  一、改变作业材料  学生以往都是用一张长方形的白纸来作画,有些纸张质地较差,表面光滑连蜡笔也无法上色,若用水彩颜料作画则很难干,弄不好,还易损坏纸张。学生天天使用这种纸,厌倦而提不起兴致。若改变一下纸张,换换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