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麻疹并发下呼吸道感染25例临床分析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loliuh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分析麻疹及其常见并发症的临床表现,并探讨麻疹的发病特点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我院婴儿麻疹并发下呼吸道感染相关临床特点。结果:小儿麻疹并发下呼吸道感染多发生于1岁以内未接种麻疹疫苗患儿,临床症状均较重;其中1例并发ARDS机械通气治疗。结论:经积极治疗后均临床治愈,预后好;疫苗接种仍是预防麻疹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婴儿;麻疹;下呼吸道感染;临床
  麻疹是一种由麻疹病毒引起、具有高度传染性的急性出疹性传染病,曾是威胁儿童健康的疾病。在麻疹减毒活疫苗未问世前广泛流行,病死率较高。自从1965年我国用自制的减毒活疫苗普种后,其发病率下降了 95 %,严重的并发症亦随之减少[ 1 ]。但今年冬春季节我院婴幼儿发病率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尤其是未接种疫苗婴儿容易并发下呼吸道症状。本院2013年收住麻疹合并下呼吸道感染28例,其中有3例为幼儿麻疹并发急性支气管炎且症状较轻。余25例均为婴儿麻疹,其中合并肺炎病例13例、合并急性支气管炎12例。现将婴儿麻疹并发下呼吸道感染临床特点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2013.1-2013.5住院婴儿麻疹并发下呼吸道感染25例中:男15例,女10例,8月龄以下13例,8-12月龄12例。其中婴儿组13例为并发肺炎、12例并发急性支气管炎。
  1.2 疫苗接种史及流行病学 23例未接种过麻疹疫苗,18例有明确麻疹接触史;其中4例在患病前1周左右其母亲患过麻疹。
  1.3 临床症状和体征 25例中均有发热、咳嗽,体温在 38. 0 ℃~39.8 ℃之间 ,声嘶轻重不一、流涕、流泪、结膜充血,口腔内均有麻疹粘膜斑,皮疹均为典型的其中发热 2-3 d后 出疹者 21 例,发热 1~2 d出疹者 7 例。其中1例合并疱疹性咽峡炎。有5例并发角膜炎,经眼科积极外用药物后均短时间内痊愈。
  1.4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血细胞>10 ×109/ L 1例,其余均在4 ×109/ L~10. 0 ×109/ L 间,分类以淋巴细胞为主,25例麻疹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抗体IgM均为阳性(省疾控反馈结果)。婴儿麻疹中其中1例合并粒细胞缺乏症(粒细胞0.15×109/ L),1例粒细胞减少(粒细胞0.95×109/ L),1例伴肝功能损害(ALT535U/L),1例伴轻微心肌损害。并发支气管炎患儿胸片均示
  双肺纹理多、紊乱。并发肺炎患儿胸片示肺部均有不同程度斑片影,左右肺部病变无规律性
  变化;其中并发ARDS合并心衰患儿1例,胸片(如图Ⅰ所示)示:双肺散在斑片状阴影;后肺部CT提示为间质性肺炎。
  1.5 治疗及病情转归 主要采取阿糖腺苷抗病毒、热毒宁清热解毒治疗、补充维生素AD和B组、布地奈德雾化减轻卡他症状、红霉素保护角膜等综合治疗,并发肺炎患者给予抗生素治疗,结果均治疗顺利,病程为7-10 d。并发ARDS患儿入院后给予CPAP、强心等治疗,,给予机械通气治疗4天后好转改为鼻导管吸氧,住院12天治愈出院。
  2 讨论
  我国实行麻疹減毒活疫苗预防接种后,麻疹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大为下降。我国麻疹常规接种为8月龄初种、7岁时复种,以往认为8个月内婴儿可获得来自母亲的抗体,很少患麻疹,初种年龄不宜小于8 个月,以防来自母体的抗体中和疫苗使之失效。但近几年8 个月内婴儿麻疹常有报道在此期间发生麻疹者且并不少见[2]。上述我院25例并发下呼吸道感染的婴儿麻疹患儿中16例年龄不到8个月,在婴儿组中占64%比例, 所以以往观点与实际情况并不完全一致。8月龄内婴儿对麻疹的免疫主要来自母传抗体,而母亲主要通过接种疫苗获得抗体,其抗体滴度低于自然感染麻疹后的抗体水平,随着时间推移,接种后抗体不断衰减,孕母年龄逐渐增大,而又未及时加强,致传给婴儿麻疹抗体少,可能是导致8月龄以下小婴儿发病比例增加的原因。欧洲计划2005年消灭本地区麻疹,但自2009年关于麻疹发病率上升的报道增多,我们应该引起足够重视[3]。麻疹全年均有散发病例,本次研究患儿发病高峰仍为冬春季节。以往我院麻疹合并下呼吸道感染并不多见,合并肺炎患儿尤其少见,但今年病例并发下呼吸道感染有明显增多趋势、且临床症状较重,值得引起临床重视。大部分麻疹患儿有病史接触式,传染源有4例为患儿母亲,所以对于哺乳期母亲患麻疹也应早发现、早隔离,育龄期妇女,应提高对麻疹等呼吸道传染病的认识,提高预防麻疹的意识。孕期避免在流行季节到人群聚集的地方。
  麻疹病毒感染后可损伤血液、心脏、肝脏、免疫等多系统,但并不常见,主要仍以侵犯呼吸道为主,最严重并发症为ARDS,病理主要为间质性肺炎,在此基础上可继发多系统功能损害。对于重症肺炎引起呼吸衰竭的患儿常规治疗病情无好转,我们应该积极给予辅助通气,提高动脉氧分压从而改善心脏功能,在病情急性期可有效减轻临床症状,防止肺泡塌陷、肺纤维化以延缓病情进展,对于患儿各脏器功能恢复及内环境稳定均有积极作用。
  本次统计麻疹并发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多为未接种麻疹疫苗患儿,发病年龄最小者为4个月,此次未发现有新生儿患病病例,但既往有多次报道新生儿发病[4]。未接种疫苗是这次统计病例发病的主要原因,25例患儿中有23例未接种疫苗,流动人口及因病推迟接种是未接种疫苗主要原因。国家规定疫苗初种年龄为8月份,是否可以提前值得考虑,有报道可考虑将麻疹疫苗接种提前至6个月[5]。此外,对于到期未接种婴儿我们应该引起足够重视。应给予跟踪随访、督促其接种,可减少发病率及减轻并发症。目前来看对于预防麻疹并减少其并发症最有效的途径仍是疫苗接种。
  参考文献:
  [1] 诸福棠,吴瑞萍,胡亚美. 实用儿科学[M]. 第6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7: 714.
  [2] 邰静,曹荣. 8 个月内婴幼儿麻疹100例临床特征分析[J]. 陕西医学杂志, 2011.7, 40(7 ): 906-907.
  [3] Pezzotti P, Valle S, Perrelli F, et al. Measles outbreak in the Lazio region of Italy: surveillance and impact on Emergency Departments and hospitalizations. US 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Ann Ig. 2013 Jul-Aug; 25(4): 299-309.
  [4] Denise Antona, Daniel Lévy-Bruhl, Claire Baudon, et al. Measles Elimination Efforts and 2008–2011 Outbreak, France. Emerg Infect Dis [J]. 2013 March; 19(3): 357–364.
  [5] 汪仕文, 周任兵, 王长胜等. 儿童麻疹初免时间的探索研究[J].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2008, 36 (1) : 628.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镍钛机括机配合拔除阻生牙断根的临床分析.方法 针对上下颌阻生牙的发育从融合根到多根牙,牙根从直根到弯根.拔除时细小的根尖或弯曲的牙根易折断,因患者张嘴后上颌
甲沟炎是甲沟周围软组织发生的化脓性感染,特别是青少年因常年穿运动鞋,脚部卫生差,故发病率较高,常见于拇趾初期轻度疼痛和红肿,之后加重化脓,可形成甲下脓肿,一般需拔除趾甲,术后常规凡士林纱条换药,其伤口愈合时间长,换药时患者痛苦,换药次数频繁。现我科使用水胶体油纱进行换药,其优点不粘连创面,降低感染率,换药次数少,创面愈合快。目前广泛应用于压疮、烧伤、表皮缺损等创面的换药,而在拔甲术后创面换药中的应
视神经鞘由于其特殊的解剖结构,在颅内压升高时,视神经鞘直径(optic nerve sheath diameter,ONSD)随之增加。ONSD在成人和儿童中的正常值和提示颅内压增加的临界值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儿童由于在发育阶段,其ONSD的变化与成人有所差别。随着对于ONSD的深刻认识,在成人和儿童中,超声测量ONSD有着广泛的应用。
围产期心肌病(PPCM)是指原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孕产妇,于妊娠最后3个月或产后6个月内首次发生、以累及心肌为主的一种心脏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充血性心力衰竭。本病在我国并非少
本文介绍沈阳市农村居民健康素养状况调查结果,沈阳市接受调查的农村居民具备健康素养者占7.2%,略高于中国居民总体水平的6.48%,但慢病预防素养和基本医疗素养等方面尚处于较低
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骨折后再骨折的临床风险因素分析.方法 本文选取我院于2017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20例骨质疏松骨折后再骨折患者和20例骨质疏松初次骨折患者分别作为治
双J管具有良好的支架及内引流作用,能够起到引流尿液、改善肾功能、防止输尿管狭窄等重要作用。同侧输尿管腔内留置两根双J管在某些情况下,比留置单根双J管疗效更好。
目的 研究眼外肌本体感受器切除联合眼外肌缩短术在治疗无中间带型先天性眼球震颤的疗效.方法 对42例无中间带型的先天性眼球震颤患者施行眼外肌本体感受器切除联合眼外肌缩短术,通过比较患者术前术后视力、对比敏感度双眼视功能等指标,以及术后患者主观视物的清晰度改善情况,综合评价该手术在治疗无中间带型先天性眼球震颤患者中的安全性及其效果.结果 共有39例患者(92.8%)对手术效果满意,术后6个月时视力提高
医学教育的课程建设是一个以学生、病人和社会的需求为导向的应用过程,强调规律性和学术性.这一过程必须建立在医学教育实践的基础上,并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才能最大限度地发
目的 对心源性脑栓塞出血转化危险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进行探究.方法 以我院2016年4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91例心房颤动并发脑栓塞患者病例资料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