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lotho基因调控生长轴GH-IGF1及相关研究进展

来源 :国际儿科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haiquanhan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Klotho是一种抗衰老基因,主要在肾脏和脑组织中表达。Klotho表达受多种因素调控,Klotho蛋白可通过膜受体和类激素方式发挥钙磷及能量代谢调控、心血管系统和肾脏保护、抗衰老等作用。新近研究表明,Klotho与生长激素(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轴密切关联、互相调控,一方面GH-IGF1轴可上调Klotho水平,而后者又可以抑制外周IGF1分泌;另一方面,Klotho抑制IGF1对垂体负反馈作用,促进GH分泌,而GH促进IGF1分泌。此外,Klotho通过GH-IGF1轴、FGF23共同调控体内磷酸盐平衡;该文简要综述了相关研究进展。

其他文献
高甲硫氨酸血症是一组以血浆甲硫氨酸升高而定义的疾病组群,临床上较为罕见,其原因包括遗传因素和非遗传因素。甲硫氨酸代谢途径异常影响甲基转移过程,是高甲硫氨酸血症最常见的遗传因素。大多数患者无临床表现,或仅有生化异常,有临床症状的患者亦无特异性,如精神发育迟滞、认知障碍、中度肝肿大、肌张力低下、Marfans综合征样体型、骨质疏松及心脑血管疾病等。治疗上主要推荐低甲硫氨酸饮食,同时强调新生儿筛查的重要
脓毒症是多种炎性因子影响免疫功能而导致的感染性疾病,是ICU患者主要的死亡原因。脓毒症作为一种由不可控炎症引起的综合征,包含大量且持续的炎症反应以及长期的免疫抑制状态,这会增加脓毒症患者继发院内感染的发生率。脓毒症患者的免疫状态会随着病程发展不断变化,不同的生物标志物有助于识别患者所处的免疫阶段。免疫增强治疗有望降低免疫麻痹的脓毒症患者的病死率。
幼年皮肌炎是一种非化脓性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也是幼年特发性炎症性肌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该病以累及皮肤和骨骼肌为主,特征性皮疹和进行性肌力减退为其主要临床症状。目前幼年皮肌炎发病率较低,其病因、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根据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典型幼年皮肌炎不难诊断,但有关疾病活动性评估目前尚缺少统一评价标准。病情评估是制定治疗方案的基础,也是判断预后的重要参数;只有在明确病情的基础上,优
叶酸在人体内作为重要的辅因子参与一碳代谢,同时在嘌呤核苷酸和嘧啶核苷酸的合成和转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是一类病因未明的神经系统发育障碍,发病机制复杂,患者主要表现为社交障碍和重复、刻板行为。叶酸代谢过程中相应酶的功能缺失、叶酸转运障碍以及相关的遗传变异都与ASD的发病风险增加有关。多项研究表明,ASD患者人群中可能存在一种亚
法洛四联症(tetralogy of Fallot,TOF)是最常见的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其病理解剖为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肺动脉狭窄以及右心室肥厚。目前外科手术矫正TOF的成功率明显提高,但患儿术后仍有发生并发症的风险。研究TOF发病因素对其遗传咨询、疾病预防有重要意义。TOF的病因机制复杂,研究发现NKX2-5、Jagged-1、GATA-4、TBX1等基因与TOF发病相关;母孕期暴露包括有
目的判断早期超声下动脉导管的各项参数能否预测动脉导管未闭患儿是否需要药物或手术治疗。方法对于胎龄小于29周的早产儿,于生后第1和第3天通过超声扫描采集动脉导管的内径、血流速度及类型。接下来,由不知晓超声结果的医生来随访上述患儿,记录他们因症状性PDA接受治疗的情况,应用观察者特征操作曲线(ROC)和Logistic回归来分析结果。结果共有60名早产儿参与了本研究。平均孕周(25.8±1.5)周,出
期刊
胚肾细胞在后肾间充质和输尿管芽的相互诱导下,逐渐生长、增殖、分化,从而形成肾单位和泌尿集合管系统,最终发育为成熟的泌尿系统。在这个过程中,泌尿系统正常发育需要表观遗传标记调控基因的表达,而异常表观遗传修饰又将导致先天性肾脏和尿路畸形的发生。表观遗传因素包括组蛋白修饰、DNA甲基化、非编码RNA,通过调控Wnt、GDNF/Ret、p53等信号通路影响泌尿系统的发育。该文结合最新研究进展,综述表观遗传
目的观察血清S-100β表达对小儿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纳入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于我院收治的64例HFMD患儿为研究对象。于病情急性期(入院24 h内)抽取空腹静脉血,采用电化学免疫发光法测定患儿S-100β蛋白表达水平。持续随访1年,观察并统计患儿远期预后。结果64例患儿1年无事件生存52例,占81.
肠道微生物是人体内最庞大、最复杂的微生态群落,依靠人类肠道生活,协助宿主完成多种生理生化功能,被认为与多种疾病发生相关。急性白血病患者与健康人相比,体内肠道微生物发生重大改变,疾病发生率显著提高。白血病患者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后,可并发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而研究证实,肠道微生物对降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有重要作用。维持肠道微生物平衡、将肠道微生物作为白血病治疗药物靶点,可明显延长白血病
脓毒症心肌损伤时涉及炎症反应、细胞凋亡、氧化应激等多种机制,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微小核糖核酸( microRNAs,miRNAs)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miRNAs是一种单链非编码RNA,可以降解或抑制mRNA的转录及翻译以调控基因表达。动物实验发现miRNAs可以明显改善脓毒症心肌损伤大鼠的心功能,同时脑尿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及肌钙蛋白等指标均基本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