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义忠:见与不见

来源 :中国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ils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月14日,有“中国摄影教父”之称的阮义忠携太太做客上海季风书园,讲述为何而写作。台下座无虚席,来迟的人们只能站着听。年逾六十的阮义忠用不标准的普通话娓娓道来,时不时引发一阵爆笑。他是当今最活跃的摄影艺术家之一,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创办《摄影家》杂志,撰写《当代摄影大师》及《当代摄影新锐》等书,在摄影界反响热烈;而《北埔》、《八尺门》、《人与土地》、《台北谣言》和《四季》五部摄影集则让阮义忠享誉世界。
  今年,他出版了第一本随笔集,告诉人们,无论是摄影还是文字,真正的“见”来自生活本身。
  怨恨土地
  “小时候我读书是为了离开土地,”阮义忠非常坦白,“结果因为读了很多好书而发生了改变。”
  1950年出生于台湾宜兰县头城镇的木匠人家,阮义忠的童年除了上学,就是在家里的一亩菜园里劳动。“我们家的七兄弟姐妹,每个人都吃足了劳动的苦头,从小就是农夫。我厌恶这个身份,努力地想洗去这个父母加在我身上的可耻印记!”
  他曾把自己埋在地瓜叶中,怨怒自己“不幸”的身世,还曾抡起锄头砍打菜园里的树木,诅咒那片贫瘠的土地—土地给他的,只是一股怨恨的情绪,沉重的包袱。为了拥有个人享受的时间,他选择逃课,结果因旷课太多勒令退学。
  在外地谋职的一个叔叔把他带到别的乡镇重新就学,阮义忠开始每天早出晚归,乘火车上学。在这所偏僻的新学校里,没有人知道这唯一的外地学生是个小农夫。“为了把自己装成出身很体面的家庭,谈吐也自然要比当地孩子有‘深度’才行。在这种伪装的努力下,我必须随时去看一点书,才好有材料对同学们高谈阔论。”
  歪打正着,阮义忠在初中的时候便养成了看课外书的习惯和兴趣,阅读的内容从文艺女作家的作品到世界名著再到哲学书籍。19岁高中毕业后,他进入部队服役三年,在军中开始写诗及小说。
  上世纪六十年代,存在主义刚刚被引进台湾,当时阮义忠将西方现代主义理解成对传统的最大反叛。“西方存在主义的小说却让我觉得,哎呀,这样的也可以写成小说!不管现实的情况,只写内心的感受,把周遭的事物巨细无靡地写出来,诶,竟然也成为了最前卫的小说!”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只能让他臣服,但存在主义的作品却让他想小试牛刀。
  “发表了三篇小说之后,第四篇我自己都念不下去!”他笑着说,“所以我觉得自己不是这块料。”他还保存着那时写的十首诗和四篇小说的底稿,想着哪天处理掉算了,决不能被大家看到。
  阮义忠称其为一场噩梦—拒绝土地,拒绝现实生活。“是摄影使我苏醒的,是相机观景窗看出去的那群人与那片土地,让我发掘到自己成长过程中所犯的错误,让我把童稚时代的怨恨化为挚爱。”
  挚爱摄影
  退伍后,阮义忠进入《汉声》(Echo)杂志,开始拍照。
  “照相机开始令我质问自己—到底,你要拍什么?拍眼前景物的哪个部分?在一群人当中,要把焦点凝聚在哪张脸孔?”他明白,这些质问的关键终究只有一个—你看到的东西对你有什么意义?
  在拿相机的最初,阮义忠曾背着相机“乱晃”过很长一段时间。并非因为他对取景框内的东西无动于衷,而是他不得不直视曾被自己怨恨的生活。在此之前,他所有的文学与美术创作都未曾从生活中取材。
  阮义忠把自己摄影的开始理解为自己的虚弱和没信心,只敢把相机去对准那些完全不会排斥他的人。“但我终究走对了第一步,在人性最真诚、最善良的一年中求得了庇佑。”他才发现,这些人认命地在土地上生活,从土地学到一切知识。这些人,这些土地,透过他的相机温暖了他。“有些冰封的东西开始在我心中融解,我渐渐不再觉得自己的成长过程是可耻的经验。”
  阮义忠重又回到土地,重新敬畏、感激土地。但是,他也遭遇过拍不到任何照片的创作低潮。
  1981年,阮义忠由杂志社的摄影编辑转型电视制作。那时他没有任何做电视的经验,拉了几位在另外一家电视公司的朋友一起做。“可是好朋友不能共事,原来的优点都变成缺点。”他笑着说并非劝各位不要与好朋友共事。“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候大家都年轻气盛,不愿意让步,产生了裂痕,最后闹翻了。”剪接的不愿意剪接,写脚本的不愿意写脚本,配音的也不愿意配音。“可是呢,我这个人很硬哦,不愿意的话那就我来!”除了扛摄像机以外,他一个人身兼数职,完成了全部的导演、编辑、剪接、配乐和写脚本工作。
  从事电视的那段时间,是阮义忠收入最好的阶段,相机越换越好,暗房越来越大。但是“成功”却给他带来一个巨大的陷阱:有两年时间,根本没心情拍照。“很难形容那阵子的心情,只觉得虚弱、焦虑、无奈……每当看到被贮藏在除湿箱里的相机、走入有自动灯光控制的暗房,心头就一阵绞痛。”
  拍照于他而言是募集经验的过程,被面前突然出现的人事物感动,按下快门,完成创作。“我觉得我捕捉到了就是一种回报,有很充实的感觉。我们本来是陌生人,但在按快门的那一刻,我们的生命结合到一块了。”摄影不仅是他的工作和兴趣,更是一种生活。“每天走在路上,周遭的人事物对我来说都是活生生的一出戏,只要定神就能欣赏得很愉快,记录得很兴奋。”
  但这种丰盛的感受在做电视时却体会不到。当他看到一件事情发生时,想到的是这会成为电视的哪个部分,时长几分钟。做电视让他变得很有目的性、很功利性。
  心里空虚的时候,他用做电视赚来的钱一箱一箱地买黑胶唱片和摄影大师作品集。谁知,又为后来的自己埋下了惊喜的伏笔。
  看见生活
  阮义忠写道:“当极度苦闷的时候,我经常反刍着以前的摄影经验聊以自慰。”
  他发现了台湾基隆市和平岛附近的八尺门,就像找到了救星—从取景框里看到的东西是温暖的。在这里,他寻回了自己与摄影、与对象之间的亲密关系,更明白一个道理:“无论环境有多困苦,会击垮我们的不是外力,而是自己。”
  那段时间所听的音乐、所看的摄影作品也滋养了阮义忠的心灵。为了读懂世界摄影大师的生平和理念,他不得不请太太袁瑶瑶为自己做翻译。睡觉之前太太帮他读一段,他就用录音机录下来,再重新整理。“就在我要进行整理的时候,想到,与其这样抄下来,不如消化之后,再把自己的想法写出来,写成简介,让更多人分享。”《当代摄影大师》和《当代摄影新锐》便是在这种情况下写就的。就连他自己也没有想到,这两本书竟然成为他最有影响力的著作。“我原来对文学的兴趣、对摄影的理解加上磨练出来的一股文气写成的,现在看起来依旧很佩服,好像不是我写的,而是另外一个人写的。那是身心灵完全的拥抱,才会写出这样的文章。”
  1992年,阮义忠创办了中英文对照的《摄影家》杂志,依旧是太太袁瑶瑶帮忙翻译。阮义忠夫妇由此周游列国邀稿采访,摄影让他们的生活充实而丰盈,也让他们开阔心胸和眼界,交到了更多朋友。
  这些人生经验,都被他写进了新書《想见 看见 听见》之中。这么多年写写停停,他乐呵呵地发现自己不仅是个拍照的,也不只是写摄影理论,好像还是个散文家。“写文章像是怀孕,需要时间锻炼,文章才有气。”如今看来,那些文章给他过去拍的照片留下了最准确的资料。三十年的人生观,沉浮变幻,回头再看写过的文章和拍过的照片,体会更多。
  “若是‘想’、‘看’、‘听’而没有‘见’,就等于生命不曾与外在有过接触。”阮义忠认为“见”不只是视觉,而是一种触感,是具体的、会反弹、有温度、有形状、有量体、几乎等于烙印的存在。“真正的‘见’来自生活本身,而不是阅读他人经验。我的文章若是有一点点特别,大概就是因为文字与生活共频率。”
其他文献
每年的春节过后,似乎全中国的新闻摄影师都在等待一个名单的宣布—世界新闻摄影比赛大奖名单。作为世界级的新闻摄影赛事,它似乎比其他的摄影比赛更吸引国内摄影师的关注,比如普利策、琼斯母亲、美国《国家地理》全球摄影大赛等等。近十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摄影师参赛、获奖,关于比赛规则和获奖理由的讨论也变得越来越热烈。近几年来,国内新闻摄影界对于其获奖作品在价值取向、艺术以及技术上的高度常有质疑。今年的比赛结果出
期刊
斑头雁是世界上飞得最高的鸟类之一,能在不借助任何外力的情况下,连续飞行七小时越过喜马拉雅山脉。  它们每年从冬季的觅食地—印度、尼泊尔的低地出发,飞越喜马拉雅山山脉,到达夏天的生育繁衍之地—吉尔吉斯斯坦、蒙古、中国境内,秋天它们则原路返回。位于海拔4600米的青藏高原腹地的长江源是斑头雁的最高繁殖地。  班德湖营地  怀抱着一盒鸡蛋,拎上采购好的大白菜、豆皮、几斤五花板油大肉,背上睡袋行囊,16日
期刊
他乡虽好,也要回家过年,这是中国人的传统,也是所有游子的期盼。然而,面对春运这一世界罕见的人口大迁徙活动,外来务工者每逢春运的头等大事就是抢到一张回家的票。据统计,今年春运客运量再创新高,比上一年度约增加2亿人次。“买票难”的疑难杂症,政府没有解决的时间表。  学者指出,春运困境背后的根源在于中国城乡二元结构下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结构性问题,加上中国铁路运力不足、春节团圆等传统观念的影响,每年春节买票
期刊
李梓新19岁离开家乡潮州,至今在外已经漂泊16年了。他辗转做过媒体人、公关人,去英国读书,又回到上海创业办网站,折腾了十几年。但每次回到家乡,只是匆匆来去,有点亦真亦幻的感觉。  外面世界瞬息万变,怎么回到家乡,还是一副旧模样?他萌生了一种“庄生梦蝶”之感,究竟潮州的生活是在做梦,还是外界的生活是一场梦?今年,他在这一场梦中狠掐了自己一把,决心打通这两个梦境。“我们经常在大城市组织各类公益活动和讲
期刊
今年,广东省惠州市龙门县王宾村的村民陈忠初、陈信佳承包的柑橘林收成特别好,果子油亮亮的,不像往年经常会长些黑斑。不仅本村的、甚至邻村的村民都跑来问:“你们家用了什么农药?”两位老陈神秘地掏出一个化肥包装袋……  柑橘园所在的龙门县位于东江嘉泉流域上游。东江是珠江三大主要支流之一,流经广东省内广州、深圳、惠州等六大城市,流域面积35340平方公里,孕育着4亿多人口。同时,东江也是香港的主要供水源,8
期刊
地点 江西农村  人物 春根(六十八岁)  现状 丧妻再娶,与三个儿子不和,两年前忙农活落下病根,今年春节前帮养猪场卸货时再度受伤。  腊月二十六日,伯母六十大寿。晚上客人散尽,我、父亲还有几个乡亲,在伯母家闲聊。突然,堂哥急匆匆地跑进屋里,在父亲耳边嘀咕点什么,父亲立马起身往屋外走。  “春根摔伤了。”屋子里的人都被这突如其来的消息惊得目瞪口呆,像鸭子一样往门外涌。而大概就在10分鐘前,春根还坐
期刊
33岁的费利佩·史蒂文(Felipe Esteves)是名四肢瘫痪的残疾人,当他亲眼目睹计算机科学家凯蒂娅·维嘉(Katia Vega)仅仅通过眨眼睛就升空了一架无人机模型后,便马上意识到这正是自己一直想成为的那种超级英雄。在史蒂文看来,维嘉和她的团队发明的“第二皮肤”,使他的身体可以变成一个人机互动平台,穿上这种内嵌微电子设备的“皮肤”,就如同钢铁侠穿上自己的盔甲。  在一个博览会上,头戴白色假
期刊
渣打集团有两个大的全球性的公益项目:“看得见的希望”和“关怀艾滋行动”。项目进入中国之后,增加了很多中国元素。今年,是“看得见的希望”进入中国第十个年头,至今已为4100万人次提供了服务。与此同时,从2010年开始,渣打银行每设立一家新分行,会寻找到当地NGO合作,为当地社会进行服务。为此,本刊记者专访渣打华南区行政总裁兼深圳分行行长方洁铃,详细探寻渣打银行的企业CSR方向和工作方法。  在企业社
期刊
七宝、豫园、朱家角都是上海著名的古镇,一到节假日便游人如织,摩肩接踵。娄塘古镇却不一样,它像一颗遗珠,被世人遗忘于角落。2012年冬,禾邻社与娄塘邂逅。这是一个以自然艺术来推广可持续社区理念的非营利性艺术机构,在这群充满艺术理想的人看来,可持续与今日脚下的水土息息相关,与过往的文化一脉相承。而昔日的娄塘,正是典型的江南小镇,曾经商号云集,贸易繁盛。今日的娄塘,年轻人不断离开,外来人频繁入住,古建被
期刊
在这个暖暖的春节里,一群不回家过年的少年在东莞参加了一个专属于他们的春晚。尽管没有华丽的舞台,也没有大明星的助阵,但孩子们用精彩的歌舞表演、舞台话剧和乐队演奏展现了自信,让人看着心里也暖暖的。  他们被称为“候鸟少年”,每年都跟着外出打工的父母漂泊他乡,如候鸟一般远距离迁徙,如“留守儿童”一样,其特殊的时代际遇让公益人士总想为他们做些什么。  此次“新候鸟春节联欢晚会”由南方都市报和东莞图书馆主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