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德可教吗?——苏格拉底哲学命题的美德教育悖论

来源 :道德与文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gerb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美德教育理论的角度出发解读苏格拉底的哲学命题——"美德即知识",可以发现这一表面上看似悖论的命题正是对"美德可教"命题的全面、一致的哲学阐释:美德要可教,美德就是客观存在的、自身为善的,美德知识正是对美德自身价值性的认识;美德要可教,美德就必须是可以通过教育获得的东西,而只有知识才是真正可获得的东西,它一旦拥有就不再失去,是高度知行合一的。从美德教育实践的角度出发解读苏格拉底的哲学命题,其蕴含的真正教育悖论是:忽略了大众的理智有限性,试图把哲学教育运用于大众。
其他文献
本研究以Schwartz开发的价值观量表(SVS)为工具,以北京地区1077位大学生为被试,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方差分析等方法考察社会变迁背景下大学生价值观的内容和结构.研究结果发现
本文从先秦君子风范的角度对篇进行了解读.本文认为,诗篇中的"仪"字,是"仪容"、"仪表"之义.在先秦时代人们的观念中,仪容端正是君子修养的基本要求之一,仪容不仅与其个人道德
目的 应用项目反应理论编制应征青年词汇理解能力测验.方法 按照项目反应理论编制词汇理解能力试题,并对1892名士兵和1143中学生进行词汇理解能力测验,采用三参数逻辑斯谛克
为有效地支持生产运营的知识共享和协同建模,提出一种在图形化形式与OWL本体形式企业模型问相互转换的方法.建立模型本体,图形化元模型对应于本体中的类,图形化模型元素对应
本研究选取ADHD混合型儿童11名,ADHD注意缺损型儿童13名以及正常儿童15名,通过"平均估计长度"、"平均估计误差百分比"、"估计变异值"三个指标,考察不同亚型ADHD儿童在时距复
针对水面舰艇与潜艇对抗情况及其作战环境,为解决不同仿真器、模型之间的互操作及仿真组件的可重用性问题,提出了基于高层体系结构(HLA)的仿真系统设计方案,设计了由舰艇、潜
生活世界是由各种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而构成的生活共同体.它作为人生活在其中的人的共在交往世界,是一个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日常生活与非日常生活等各种生活
采用二级错误信念任务、失言理解任务分别考察了90名7-9岁学龄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结果表明,7岁组儿童在二级错误信念和失言理解任务上的成绩与8岁组、9岁组存在显著差异,但8
我国《物权法》中的物权限制制度尽管颇具特色、不乏优点,但在立法技术上还存在着较大缺陷。本文既详细分析并论证了《物权法》中物权限制制度在立法技术上存在的诸多缺陷,又
认为互联网影响着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由于网络道德规范和法律机制的不健全,网络虚拟性和匿名性的特征容易产生人际信任危机,影响网络中的社会活动。通过文献分析,对网络人际